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抉择的学问。它所研究的对象,既包括政策制定者如何“经国济世”的大谋略,也包括一家一户怎样打醋买盐的小计划。所以无论你是鲜衣华盖之辈,还是引车贩浆之人,经济学都与你息息相关。可以说,经济学是一门生活化的学问,懂得一些经济学知识,可以帮助你在生活中轻松地作出决策,过上有清晰思路的生活。比如,你决定将要在学校里待多少年,你决定支出和储蓄的比例,你对你所管理的企业的产品怎么定价。所有这些,正如有一句话说的那样:经济学也许不能使你免为乞丐,但是它可以告诉你为什么你站在乞丐的队伍里。
既然学习经济学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每一个人都是如此必要,为了帮助非经济专业的普通读者快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余项虞精心编写了这本《每天学点经济学(精)》。
余项虞编著的《每天学点经济学(精)》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经济学的本质、经济学独特的思考方式以及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进行了系统而深入浅出的讲解,并通过大量的生活案例,从政治生活、日常生活、教育、职场、消费、投资、管理、人际关系、爱情婚姻、家庭、社会文化等方面,全面剖析了经济学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经济学规律对生活的巨大作用。
《每天学点经济学(精)》帮助广大读者通过一本书读通经济学,学会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用经济学的视角和思维观察、剖析种种生活现象,指导自己的行为,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难题,更快地走向成功,尽享财富人生。
复利的魔力
据说曾经有人问爱因斯坦:“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是什么?”他的回答不是原子弹爆炸的威力,而是“复利”,欧洲著名银行创立人梅尔更是夸张地称许复利是世界上的第八大奇迹。复利真的有那么大的魔力吗?
复利就是利滚利或利上加利,一笔存款或者投资获得回报之后,再连本带利进行新一轮投资,这样不断循环,就是追求复利。和复利相对应的是单利,单利只根据本金算利,没有利滚利的过程,但这两种方式所带来的利益差别一般人却容易忽略。
著名的企业家李嘉诚从16岁开始创业,到他73岁时,白手起家57年,家产就已约达126亿美元,这是一个天文数字,对于普通人来说是难以想象的,李嘉诚也因此成为世界华人的首富。如果我们用复利公式y=N(1+p)x来计算的话,可知,如果用l万美元做投资,每一年收益率能达到28%,用同样的时间,就可以达到129亿美元的回报。可是,若是单利,28%的收益率,57年的时间,却只能带来区区16.96万美元。差距就是这么大,28%的年收益率似乎是一个小数字,但却能带来这么惊人的效果。当然,我们这里只是在纸上谈兵,事实上,在投资中面临种种风险,能长期地得到稳定的回报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
做一笔生意,能得到28%的收益率没有什么神奇的,在商场上,一两个星期的时间里获得比这高得多的收益,也不在少数,但能长期坚持这个似乎不起眼的收益率就神奇了。巴菲特仅凭着年收益率约22%就成为了一代股神。巴菲特1956年用向亲属集资的方式,以10万美元开始他的投资生涯,50年间,无论股市行情和经济运行状况如何,巴菲特从未遭遇过大的风险,战后美国股票的年平均收益率在10%左右,而巴菲特却达到了平均约22%的年收益率的水平,个人资产增长到300多亿美元,这已经创造了在那些市场专家、华尔街经纪人以及旁观者看来不可思议的奇迹。美国的头号职业炒股家彼得·林奇所管理的麦哲伦基金,每年年均收益也只是约29.2%,而金融大鳄索罗斯在投资生涯中最辉煌的1997年,收益只有约43%。
数十年坚持20%以上的年平均投资收益,一般人是难以企及的。但只要进行投资,即使回报率再低些,只要能长期坚持,也能创造经济上的奇迹。
1626年,荷属美洲新尼德兰省总督花了大约24美元的珠子和饰物从印第安人手中买下了曼哈顿岛。到2()00年1月1日,估计曼哈顿岛价值约2.5万亿美元。假如当时的印第安人会投资,使24美元能够达到7%的年复合收益率,那么,到375年后的2000年的1月1日,他们可买回曼哈顿岛。
24×(1+7%)375=2.5068(万亿美元)
从这个数学算式可以看到复利的魔力,所以成功的艰难不是在于一次两次的暴利,而是持续地保持即使较小的盈利。成功的关键就是稳定而持续的增长,追求复利是我们在投资活动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对复利的深入理解
具体到生活中的投资理财,假设你现在投资10000元,通过你的运作每年能赚15%,那么,连续20年,最后连本带利变成了163665元了,想必你看到这个数字后感觉很不满意吧?但是连续30年,总额就变成了662117元了,如果连续40年的话,总额又是多少呢?答案或许会让你目瞪口呆,是26。78635元,也就是说一个25岁的年轻人,投资10000元,每年盈利……
P115
经济学又称为经济科学,即经世济民的科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及其个体在自己发展的各个阶段上的各种需求和满足需求的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在资本主义以前的各个历史时期,就有不少思想家对当时一些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发表见解,形成某种经济思想,如古希腊色诺芬的《经济论》、柏拉图的社会分工论和亚里士多德关于商品交换与货币的学说。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在西欧各国逐渐形成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并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历史学派、边际效用学派、新古典经济学、制度学派等不同发展阶段,其间涌现出许多杰出的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李嘉图、门格尔、维塞尔、帕姆·巴维克、杰文斯、瓦尔拉斯、帕雷托、范勃伦、康蒙斯、米切尔等,他们各自著书立说,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经济学思想和著作。
时至当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深化,人类经济活动的内容愈来愈复杂、丰富,专业化程度愈来愈细密;同时,各种经济活动之间、经济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渗透的联系也愈来愈紧密。与之相应,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也愈来愈扩展,不断分化出带有应用性的独立的部门经济学、专业经济学等分支学科,并且还出现了经济学科内部各个分支相互交叉的学科,以及经济学科与其他社会科学,以至自然科学学科之间彼此联结的边缘学科。这样,就在社会科学中逐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门类分支繁多的经济学科体系。
面对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经济学著作、艰深抽象的经济学理论,以及门类繁多的经济学支派,作为非经济学专业的普通读者,如何才能在短时间内对经济学有一个通盘的了解呢?
也许有人会说,学习经济学只是那些从事资源配置的政府官员的分内之事,普通老百姓只需知道如何赚钱维持生计就足够了。其实不然,作为普通老百姓,虽然不必要像经济学家或主管经济的政府官员那样把研究经济学作为职业,但是要更深刻地了解那些存在我们身边的、关乎我们幸福和成功的生活现象背后的本质和真相,以便让我们在面临某些问题时能够更加睿智,少投入一些沉没成本,也就是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没有任何意义和回报的浪费,不学经济学、不懂经济学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只有构建起和经济学家一样的思维方式,才能游刃有余地应对庞杂生活中的一切问题,在充满复杂博弈的谈判、体力的角逐和智力的较量中获得最大的收益,成为更精明的消费者、投资者、企业管理者,才能更理智地进行各项人生选择,获得最终的成功。正如我国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所说的那样:“经济学知识是一门每个做大事或做小事的人都需要懂得一点的学问,只有那些准备上荒岛去开荒且不与外界社会往来的人,学习经济学才会成为多余的事。”总之,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抉择的学问。它所研究的对象,既包括政策制定者如何“经国济世”的大谋略,也包括一家一户怎样打醋买盐的小计划。所以无论你是鲜衣华盖之辈,还是引车贩浆之人,经济学都与你息息相关。可以说,经济学是一门生活化的学问,懂得一些经济学知识,可以帮助你在生活中轻松地作出决策,过上有清晰思路的生活。比如,你决定将要在学校里待多少年,你决定支出和储蓄的比例,你对你所管理的企业的产品怎么定价。所有这些,正如有一句话说的那样:经济学也许不能使你免为乞丐,但是它可以告诉你为什么你站在乞丐的队伍里。
既然学习经济学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每一个人都是如此必要,为了帮助非经济专业的普通读者快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我们精心编写了这本《每天学点经济学》,书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经济学的本质、经济学独特的思考方式以及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进行了系统而深入浅出的讲解,并通过大量的生活案例,从政治生活、日常生活、教育、职场、消费、投资、管理、人际关系、爱情婚姻、家庭、社会文化等方面,全面剖析了经济学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经济学规律对生活的巨大作用,帮助广大读者通过一本书读通经济学,学会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用经济学的视角和思维观察、剖析种种生活现象,指导自己的行为,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难题,更快地走向成功,尽享财富人生。
学经济学不累。用经济学颇爽。
——著名经济学家梁小民
经济学是一门经世致用的实用学科,一种分析的方法和工具。经济学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经济学必须回归本质,无条件地服务于社会大众。
——《身边的经继续额》作者郑友彬
在合适的人手中。强有力的经济学原理能够揭示我们所在世界的每个方面。
——《金融时报》副总编马丁·沃尔夫
如果说伦理道德代表了我们心目中理想的社会运行模式的话,那么经济学就是在向我们描述这个社会到底是如何运行的。
——《魔鬼经继续额》作者史蒂芬·列维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