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2)/白话精华二十四史》编著者班固。
一部《二十四史》涵盖了中国古代清以前的全部历史,是中国古籍中最有价值的图书,读之,可以令人知古知今知未来;用之,可以经纬天地,纵横捭阖;藏之,可以使你的家庭书香有继,蓬荜增辉。但二十四史对于现代人来说,又有着不可回避的问题:一是读不懂,二是读不完,三是买不起。张传玺教授主持主编的《白话精华二十四史》上述问题,逐一得到了解决。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衰;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以史为鉴,可知兴替。”让我们从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悠悠历史之中,去寻找历史发展的规律与智慧,让你学会不仅可以主宰你自己的人生,还可以洞悉社会历史的发展。它会让你的生命更加精彩!
本册为《白话精华二十四史》之《汉书》的第[二]册。
《汉书(2)/白话精华二十四史》编著者班固。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但从其中的十志又是贯通古今典章制度和经济文化的通史,成为后世人编修通典、通志、通考的良好开端。《汉书》中不少人物传记成为人物传记的范例。《汉书》写人物常通过人物的日常生活细节来突出他们思想性格的特征。在文学语言方面,《汉书》受当时辞赋创作的影响,崇尚采藻,长于排偶,喜用古字。《汉书》的语言具有整饬详赡、富丽典雅的一面,引起后世散文作家的喜好。
本册为《白话精华二十四史》之《汉书(2)/白话精华二十四史》的第[二]册。
《汉书》由张传玺等主持主编。
华山之南与黑水之间是梁州。岷山、幡冢山已能种植,沱水、灊水已被疏通,蔡水、蒙水已被平定,和夷得到了治理。这里的土质是青色而细疏,田是第七等,贡物是第八等,还杂有第七等到第九等贡品。贡物有璎、铁、银、镂、砮、磬,熊、罴、狐、狸、织皮。治理西顷山,是循着桓水的方向来到这里,从灊水乘船,越过沔水,到达渭水,横渡黄河。
黑水、西河之间是雍州。弱水已经治理而向西流去,泾水治理后流入渭水,漆水、沮水已经治理而流入渭水,酆水也流入渭水。荆山、岐山治理完后,终南山、悖物山一直到鸟鼠山都得到了治理。平原和洼地得到治理,一直到猪野。三危山已经可以居住了,三苗也获得安定。这里土质是黄土。这里田是第一等,贡物是第六等。贡物是球、琳、琅玕。从积石山乘船,到了龙门、西河,从渭水北边逆流而上。昆仑、析支、渠叟国都织毛皮,西戎各族都归附安定了。
开通了汧山和岐山,到达荆山。越过黄河;从壶口、雷首,到达大岳:从厩柱、析城山,到达王屋;从太行山、恒山,到达碣石,流人大海。从西倾山、朱圉山、鸟鼠山,到达太华山;从熊耳山、外方山、桐柏山,到达倍尾。从嶓冢山,到达荆山;开通内方,到达大别山;从崤山南面,到达衡山,经过九江,到达敷浅原。从弱水,到达合藜山,支流流人流沙。从黑水,到达三危山,流入南海。从积石山开始疏通黄河,到达龙门山,南到华阴山,东到底柱。又向东到达盟津,向东经过洛水和黄河汇合处,到达大伾山,向北经过降水,到达大陆,又向北分流为九河,汇合成逆河,流入大海。从嶓冢山开始疏通漾水,向东形成汉水,又向东形成沧浪之水,经过澨水,到达大别山,向南流入长江,向东汇合成泽形成彭蠡泽,向东形成北江,流入大海。从崏山疏通长江,向东分流出沱江,又向东流到达醴水,经过九江,到达东陵,再向东斜着北行,与淮河汇合,以东称为中江,流进大海。疏导沇水,向东流称为沸,进入黄河,黄河河水漫溢出来成为荥泽,从陶丘的北面向东流,又向东到达荷泽,又向东北与汶水汇合,再向北,然后转向东,流进大海。从桐柏山开始疏导淮河,向东与泗水、沂水汇合,向东流人大海。从鸟鼠同穴山开始疏导渭水,向东与酆水汇合,又向东到达泾水,再向东经过漆水、沮水,流进黄河。从熊耳山开始疏导洛水,向东北同涧水、瀵水汇合,又向东和伊水汇合,再向东北流入黄河。
九州已经平定,四方的土地已经可以居住了,九州的名山都已经砍伐树木立了路标可以通行了,九条河流都已疏通了水道,九个湖泽都已修筑了堤防,四海之内都可以一同来到京师。水、火、金、木、土、谷六府都获得了治理,各处的土地都征收了赋税,并且慎重地规定了贡物赋税的多少,都是根据土地的等级规定贡赋。把土地赐给诸侯,并赐以姓氏:“所敬养的人,以德行作为先决条件。没有违抗我的行为。”
距王城五百里的地区叫甸服:一百里远的地方缴纳连秆谷物,二百里远的地方缴纳谷穗,三百里远的地方缴纳带稃的谷,四百里远的地方缴纳带壳的谷子,五百里远的地方缴纳米。甸服以外四周各五百里的地区叫侯服:其中一百里远的地方分封卿大夫,二百里远的地方分封男爵,三百里远的地方分封诸侯。侯服以外四周各五百里的地区叫绥服:其中三百里远的地方教以天子的政教,二百里远的地方奋扬武力保卫天子。绥服以外四周各五百里的地区叫要服:其中三百里远的地方实行平易的法令,二百里远的地方要遵守天子的刑法。要服以外四周各五百里的地区叫荒服:其中三百里远的地方用教化改变习俗,二百里远的地方任其迁徙。向东到达大海,向西到达流沙,北方、南方一起波及,声威和教化到达四海。
尧赐给禹玄色的美玉,以表彰他治水的成功。
其后禹又接受虞舜的禅让而为天子,称为夏后氏。商代承袭了夏朝制度,没有什么变革。周朝战胜殷朝后,借鉴殷、周二代的制度而加以增减,确定官位,划分职责,分别把夏禹设置的徐州和梁州并入雍州和青州,把冀州的地域分为幽州、并州。所以《周礼》中有职方氏,掌管天下的土地,治理九州的各国。P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