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是我国古代篇幅最长的官修纪传体正史,共四百九十六卷,含本纪四十七卷,志一百六十二卷,表三十二卷,列传二百五十五卷。在二十四史中,脱脱的《宋史》的列传最多,达二千多人,其中《道学传》是首创;志的分量也最大,仅《礼志》二十八卷,就占二十四史所有《礼志》的一半。
宋代的版图固然不如汉唐盛世,但其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诸方面皆有独到之处,这也是宋代历史的魅力之所在。《宋史(1)》的编译,目的在于使读者了解《宋史》大致面貌,也从而对宋代历史有大致了解。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宋史(1)/白话精华二十四史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元)脱脱 |
出版社 | 现代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宋史》是我国古代篇幅最长的官修纪传体正史,共四百九十六卷,含本纪四十七卷,志一百六十二卷,表三十二卷,列传二百五十五卷。在二十四史中,脱脱的《宋史》的列传最多,达二千多人,其中《道学传》是首创;志的分量也最大,仅《礼志》二十八卷,就占二十四史所有《礼志》的一半。 宋代的版图固然不如汉唐盛世,但其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诸方面皆有独到之处,这也是宋代历史的魅力之所在。《宋史(1)》的编译,目的在于使读者了解《宋史》大致面貌,也从而对宋代历史有大致了解。 内容推荐 脱脱的《宋史》是我国古代篇幅最长的官修纪传体正史,共四百九十六卷,含本纪四十七卷,志一百六十二卷,表三十二卷,列传二百五十五卷。在二十四史中,《宋史》的列传最多,达二千多人,其中《道学传》是首创;志的分量也最大,仅《礼志》二十八卷,就占二十四史所有《礼志》的一半。 按照惯例,新朝要为前朝修史,不仅是为总结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更是要从历史书写的角度树立新朝的合法性。元世祖、仁宗、文宗先后诏令修宋、辽、金史。但是,修撰者一派主张以宋为世纪,辽、金为载记;另一派主张以辽、金为北史,北宋为宋史,南宋为南宋史。这关系到元朝正统的来源问题,双方争执不下。直到元末至正三年(1343),顺帝命右丞相脱脱为总裁官,才决定“宋、辽、金各为一史”,欧阳玄、泰不华、宋□、贡师道、余阙、贾鲁、危素等四十人参与编撰。至正五年(1345)十月,《宋史》、《辽史》、《金史》修纂完成,只用了两年半的时间。 在科学技术上,宋代居于当时世界的最前列,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活字印刷术、火药都是北宋时期发明并得到应用的。这些发明对中国历史、对人类社会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宋代在数学、天文、生物学、医学以及机械制造领域,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宋代的版图固然不如汉唐盛世,但其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诸方面皆有独到之处,这也是宋代历史的魅力之所在。《宋史(1)》的编译,目的在于使读者了解《宋史》大致面貌,也从而对宋代历史有大致了解。由于《宋史》篇幅庞大,只能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内容,进行现代汉语的翻译。读者朋友或能借《宋史(1)》以引起对宋代历史的兴趣,更加关注这段丰富而独具特色的历史。 目录 卷一本纪第一 太祖一 卷二本纪第二 太祖二 卷三本纪第三 太祖三 卷四本纪第四 太宗一 卷五本纪第五 太宗二 卷六本纪第六 真宗一 卷七本纪第七 真宗二 卷八本纪第八 真宗三 卷九本纪第九 仁宗一 卷十本纪第十 仁宗二 卷十一本纪第十一 仁宗三 卷十二本纪第十二 仁宗四 卷十三本纪第十三 英宗 卷十四本纪第十四 神宗一 卷十五本纪第十五 神宗二 卷十六本纪第十六 神宗三 卷十七本纪第十七 哲宗一 卷十八本纪第十八 哲宗二 卷十九本纪第十九 徽宗一 卷二十本纪第二十 徽宗二 卷二十一本纪第二十一 徽宗三 卷二十二本纪第二十二 徽宗四 卷二十三本纪第二十三 钦宗 试读章节 本纪第一 太祖一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名讳匡胤,姓赵,涿郡人。高祖赵胱,庙号僖祖,在唐朝历任永清、文安、幽都令。赵朓之子赵珽,庙号顺祖,做过藩镇的从事,屡经升迁,官至兼任御史中丞。赵埏的儿子赵敬,庙号为翼祖,历任营、蓟、涿三州刺史。赵敬之子赵弘殷,庙号为宣祖。后周显德年间,宣祖显贵,追赠赵敬为左骁骑卫上将军。 宣祖少年骁勇,擅长骑马射箭,跟随赵王王镕,曾替王镕率领五百骑兵去援助唐庄宗,有功劳。庄宗喜欢他勇敢善战,把他留下来带领禁军。后汉乾祜年间,宣祖到凤翔讨伐王景,正赶上蜀军前来救援,双方在陈仓交战。两军刚刚开始交锋,箭就射中了宣祖的左眼,宣祖士气不减,奋力出击,大败敌军,因战功升迁为护圣都指挥使。后周广顺末年,改官为铁骑第一军都指挥使,又调任右厢都指挥使,兼领岳州防御使。跟随周太祖征讨淮南,前军退却,南唐军队趁机前冲,宣祖迎头痛击,打败敌军。显德三年,宣祖领兵去攻打扬州,和周世宗在寿春会师。寿春卖饼商人的饼既薄又小,世宗大怒,抓了十几个卖饼商人要杀,宣祖反复劝谏才得以释放。宣祖的官爵做到检校司徒、天水县男。他和太祖一同管理禁军,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很荣耀的事。宣祖死后,追赠为武清军节度使、太尉。 太祖是宣祖的第二个儿子,母亲杜氏。后唐天成二年,生于洛阳夹马营。其诞生之时,室中红光缭绕,异香一宿不散。身体上呈现着金色,三日不变。长大之后,相貌魁伟,器量宏大,有识之士知道他不是寻常之人。学习骑马射箭,往往高人一筹。曾经试骑烈马,也没有缰绳、辔头,马蹿上进城的斜道,太祖的头触到门楣摔倒在地上,大家以为一定会撞得头破血流,但太祖慢慢站了起来,又向前追赶烈马,跃到马背上,一点也没有受伤。太祖又曾经和韩令坤在土屋里赌博,因听到麻雀在屋外吵闹,便争着起身出来逮麻雀,土屋随着就倒塌了。 后汉初,太祖四处游历,没有遇到合适的投奔对象,留宿在襄阳寺庙中。有位老和尚精通数术,对太祖说:“我将大力资助你,往北走,就会有机遇。”正赶上周太祖以枢密使的身份征讨李守真,太祖便应征到军帐下。后周广顺初年,补为东西班行首,官拜滑州副指挥。周世宗柴荣做开封尹时,改官为开封府马直军使。 周世宗即位,太祖又指挥禁军。北汉人犯,周世宗率军抵御。双方在高平交战。两军正要交锋,指挥樊爱能等人遁逃,周军形势危急。太祖指挥其他将领跃马冲向敌阵,汉兵大败。周军乘胜进攻河东城.烧掉了敌人的城门。太祖左臂被流矢射中,周世宗下令停止进攻。回来之后,太祖官拜殿前都虞候,领严州刺史。 显德三年春,跟随世宗征讨淮南,率先在涡口击败敌人上万人.斩兵马都监河延锡等人。南唐节度皇甫晖、姚凤号称军队十五万,扼守清流关,被太祖击败,逃回城里。太祖追到城下,皇甫晖说:“大家各为其主,可以摆好阵势一决胜负。”太祖笑着答应。皇甫晖整好阵形后出来,太祖伏在马上前冲,砍中了皇甫晖的脑袋,并擒获姚凤。深夜,宣祖赵弘殷率军到城下,让太祖打开城门,太祖说:“父子固然亲,但开闭城门是国家大事。”次日天快亮时,赵弘殷的军队才得以入城。韩令坤夺取扬州后,南唐军队前来救援,令坤打算撤退,周世宗命太祖率兵二千直奔六合。太祖下令:“扬州的士卒有敢过六合的,砍断他的脚!”韩令坤才坚守扬州。不久,太祖在六合东面击败南唐齐王李景达,杀敌一万多。回来之后,太祖官拜殿前都指挥使,不久又任命为定国军节度使。 四年春,随周世宗出征寿春,拔连珠寨,于是攻克寿州。回来后…… P1-2 序言 《宋史》是我国古代篇幅最长的官修纪传体正史,共四百九十六卷,含本纪四十七卷,志一百六十二卷,表三十二卷,列传二百五十五卷。在二十四史中,《宋史》的列传最多,达二千多人,其中《道学传》是首创;志的分量也最大,仅《礼志》二十八卷,就占二十四史所有《礼志》的一半。 按照惯例,新朝要为前朝修史,不仅是为总结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更是要从历史书写的角度树立新朝的合法性。元世祖、仁宗、文宗先后诏令修宋、辽、金史。但是,修撰者一派主张以宋为世纪,辽、金为载记;另一派主张以辽、金为北史,北宋为宋史,南宋为南宋史。这关系到元朝正统的来源问题,双方争执不下。直到元末至正三年(1343),顺帝命右丞相脱脱为总裁官,才决定“宋、辽、金各为一史”,欧阳玄、泰不华、宋□、贡师道、余阙、贾鲁、危素等四十人参与编撰。至正五年(1345)十月,《宋史》、《辽史》、《金史》修纂完成,只用了两年半的时间。 历来批评《宋史》多指其“芜杂”,清代钱大昕还列举出《宋史》的四弊:南渡诸传不备、一人重复列传、编排失当、褒贬不可信。近代以来学者的许多考证,也指出了《宋史》的不少错误。不过,《宋史》由于疏于剪裁,反倒保留下了大量的材料,为我们认识宋代历史提供了便利。 宋朝重视修本朝史,已修成太祖、太宗、真宗《三朝国史》,仁宗、英宗《两朝国史》,神宗、哲宗、徽宗、钦宗《四朝国史》,高宗、孝宗、光宗、宁宗《中兴四朝国史》以及未完成的理宗朝史。元朝修《宋史》,即将宋朝已有国史略加编次而成。这虽然大体保存了宋朝国史的原貌,但宋朝国史的矛盾错误也照样保存了下来,而南宋理宗以后的史事也没有补上。 自五代后周显德七年(960)赵匡胤发动兵变,建立宋朝,经过太祖、太宗两朝,基本上统一了中原。同时,宋朝努力消除分裂割据因素,维护国家的稳定,保障了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宋朝从一开始就接连受到崛起于北方的党项、契丹、女真、蒙古政权的挑战,而宋多以失败告终。靖康二年(1127),徽宗、钦宗二帝竟成为女真金政权的俘虏,北宋灭亡。南宋从建炎元年(1127)到祥兴二年(1279),最终被蒙元所灭。两宋共320年。 人们对宋朝的评价往往着眼于北宋的“积贫积弱”以及南宋的屈辱“偏安”上。实际上,这在很大程度上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受列强欺侮,所积郁的民族情感的折射。综观两宋历史,宋朝尽管在军事上一再失败,但经济文化方面在同时存在的各政权中却占据着主导地位。汉族先进的文明和生产技能得到广泛传播,周边地区因此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开发。 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一直得到高度评价。上个世纪20年代,严复就指出,赵宋一朝是古今变革之中枢,“中国所以成于今日现象者”,“为宋人所造就什八九,可断言也”。陈寅恪则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海外汉学家甚至称宋代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时期”。中国传统社会在宋代已经完全发育成熟,宋代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世界文明史中的地位亦举足轻重。 阅读《宋史》,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一、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宋代的政治制度,着意于防范文武重臣的篡夺之祸;防止军政等大权旁落;禁制百官结党朋比;消除、抑制地方割据势力等等,务求文武相制、内外相维、上下相轧。其结果便是君权的伸张,政权、兵权、财权、立法与司法权的高度集中。 二、商品经济的发达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两宋时期,人口迅速增加,全国总人口在中国历史上首次突破一亿;垦田面积不断扩大,耕地面积式约在700万顷左右,大体上都是汉、唐时期的两倍。由于农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提高,农业生产长足进步。棉花、茶叶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得到迅速发展。手工业纺织、制瓷、矿冶、造船等各部门的生产规模、技术水平,都大大超越了前代。其经济发展水平,在当时是领先世界的。 宋代商业活动空前活跃,广大农民、手工业者日益卷入到商品市场中来。工商业从业者比重剧增,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城市数量大大增加,传统的政治性城市向商业经济城市转化。北宋都城开封和南宋都城临安,人口都超过百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都市。普通百姓的生活、生产资料大多已成为商品;由于远距离商品贸易的发展,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形成了区域市场体系,成为明清时期以江南为核心的全国统一市场的前驱。与此同时,宋代海外贸易空前兴盛,与几十个国家保持着贸易关系。 宋代中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以农业而言,北宋元丰年间南方开垦的耕地面积共325万余顷,占全国簿载总面积的68%,而南方大力扩展水稻种植,已形成“江浙二方,天下仰给”,“苏常熟,天下足”的局面,江南成为中国农业生产的基本区域。南方的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水平全面超过北方。这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至为深远。 三、社会流动加快,士大夫阶层影响大增 研究唐宋变革的学者都注意到,宋代跻身仕途的平民取代了唐代的门阀家族。这些人构成了新的领导阶层,或在朝为官,或退寓乡里,被称为士大夫。从世族主导到士大夫主导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变化,它使国家的权力结构发生了改变。 由于社会财富的增长、教育的普及,再加上印书业的发达,使受教育的人群日益增加,北宋后期每次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数约40万,到南宋和金,应举的士人已达80万人。朝廷的佑文政策和“不杀士人”的祖宗家法,使士人群体快速增长,朝廷出现了“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的局面,士大夫的主体意识也因而日益彰显。他们胸怀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甚至要求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宋代的谏官、太学生弹劾宰相、批评朝政,其措辞之尖锐、参与政治之深度都是历史上少见的,透过《宋史》人物传节录的一些奏章,我们可以想见当年言论开放之程度。 另外,由于宋代士大夫群体庞大,而人仕途径有限,士人的职业取向趋多元化。士人的出路已不限于教书笔札等儒业,他们不再讳言经商,甚至“医卜星象”,“凡可以养生而不至于辱先者,皆可为也”。士人是地方社会中最有影响力的群体,成为普通民众与官方联络的桥梁。他们受到社会尊重,推动地方的慈善、救济等公益活动,或为乡里排解纠纷,调解矛盾;但也有的武断乡曲,成为地方豪横。 我们也要注意到,中国历史进入宋代以后,社会变化的节奏加快,社会各阶层成员之地位频繁流动,财富聚散无常,居住空间亦变动不定。南宋初袁采在《世范》中说:“今不须广论久远,只以乡曲十年前、二十年前比论目前,其成败兴衰何尝有定势。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因此当时流行“富儿更替做”、“贫富久必易位”之类的说法。宋朝田制不立,土地买卖日益频繁,也是社会阶层不断分化的重要原因。 四、理学的兴起与文化的繁荣 宋朝有完备的教育体系。官办学校而外,私人讲学授徒成为风气,书院讲学尤盛,以石鼓、岳麓、白鹿洞、应天书院等四大书院为著。两宋出现了不少学术流派,儒家学说和其他各种学术思想在书院得以相互交流、辩难,自周敦颐、程颢、程颐到朱熹最终完成了新的儒学即理学体系的建立。宋代儒学的复兴与理学的兴起在中国文化史上影响巨大,成为此后数百年意识形态的主流。 宋代文化很多领域都达到了古代文明的高峰。宋朝不仅由官府组织本朝历史的编纂,也允许私人编写本朝史,出现了司马光《资治通鉴》这样的巨著。宋代文化的世俗化、平民化的趋向更为明显。文学由崇尚骈文转向古文,诗歌由格律诗转向词,使人们的思想得以更加自由地表达,同时出现了更为通俗的说书、戏剧;绘画、舞乐等等也从主要服务于贵族,转向更多地迎合平民趣味。佛教禅宗在宋代大行其道,比禅宗修行更为简易的净土宗也风行一时,成为后来明清佛教的主流。 在科学技术上,宋代居于当时世界的最前列,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活字印刷术、火药都是北宋时期发明并得到应用的。这些发明对中国历史、对人类社会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宋代在数学、天文、生物学、医学以及机械制造领域,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宋代的版图固然不如汉唐盛世,但其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诸方面皆有独到之处,这也是宋代历史的魅力之所在。本书的编译,目的在于使读者了解《宋史》大致面貌,也从而对宋代历史有大致了解。由于《宋史》篇幅庞大,只能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内容,进行现代汉语的翻译。读者朋友或能借以引起对宋代历史的兴趣,更加关注这段丰富而独具特色的历史。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