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洞天》作者刘荫柏在《西游记》研究领域有几十年的探索,著有《西游记研究资料》《西游记发微》两本学术论著,其对《西游记》的解读在学术界独树一帜。
作者在其研究领域中广泛搜集大量资料,缜密考释,其著作为其深厚学养、严谨治学的结晶,在学术界享有较高的地位。
本书是对《西游记》较为权威的解读,行文严谨但不枯燥,值得一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西游洞天(精) |
分类 | |
作者 | 刘荫柏 |
出版社 | 金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西游洞天》作者刘荫柏在《西游记》研究领域有几十年的探索,著有《西游记研究资料》《西游记发微》两本学术论著,其对《西游记》的解读在学术界独树一帜。 作者在其研究领域中广泛搜集大量资料,缜密考释,其著作为其深厚学养、严谨治学的结晶,在学术界享有较高的地位。 本书是对《西游记》较为权威的解读,行文严谨但不枯燥,值得一读。 内容推荐 《西游记》有其他文学著作无法比拟的一个特点:最容易被重塑。将唐僧师徒等人置于全新的故事情节,不仅能保持人物本色,还可以各领风骚,焕发新生。因此,根据《西游记》改编的作品层出不穷,且不乏杰作。 其实,西游故事本就是“东拼西凑”而来。玄奘赴印度取经是史实;孙悟空、猪八戒等形象,都有一段源远流长的来历;各路神仙妖魔,也多在佛道经籍、民间宗教、神话故事等存在其原型。 那么,《西游记》众生本相究竟如何?著名学者、作家刘荫柏先生在这本《西游洞天》中,以学术的角度为读者理清西游人物之来龙去脉,点破佛教、道教和民间宗教的玄机与微妙关系,为读者祛疑解惑。 《西游洞天》在中华书局版本的基础上修改、增补了部分内容。 目录 拨开云雾识作者 怀才不遇吴承恩 灵石传说流千古 巫术伤人荒古传 三教合一庄严体 多少高僧入笔端 印度灵猴谁似君 涡水神猿无支祁 心猿意马需禁咒 前后悟空情何别 历史传说话唐僧 八戒身世何处寻 沙僧几变失灵性 玉帝王母蟠桃会 二郎传说头绪多 天王哪吒属谁家 道教最尊属三清 老子化胡公案多 门神传说赋新篇 牛精自古多怪才 大鹏金雕多传说 如来灵山弘佛法 燃灯弥勒多传承 四大菩萨传东土 神佛乱点关系谱 人间妖魔有靠山 地府灵山有清浊 戏论经文重禅机 九九归真难始平 西游意尽情难尽 后记 补记 试读章节 拨开云雾识作者 《西游记》是一部伟大的神话小说,其内容之丰富,气魄之宏伟,不但在中国古典小说中独步,就是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没有可以和它类比者,兼以它的语言幽默、诙谐,在说说笑笑的谈神志怪之中,常常透露出对人世间冷峻的见解,所以能在几百年间一直为人民所喜爱,以致其中许多人物早已成为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了。 《西游记》的作者是谁?在今天还提出这个问题看来似乎是可笑的,因为现在稍有些文史知识的人都知道它的作者是明代中期的吴承恩。但是,在实际上吴承恩是这部小说的作者,并不是很容易被人们认识到的,而长期以来曾被误以为是别的人,甚至是毫不相关的人,即华阳洞天主人——邱处机。 华阳洞天主人是最早知道的名号。在明代最早出版的全本《西游记》小说有: 新刻出像官板大字本《西游记》二十卷一百回。金陵唐氏世德堂刊本。 鼎锲京本全像《西游记》二十卷一百回。闽书林杨闽斋刊本。 《唐僧西游记》二十卷一百回。明刊本,似从世德堂刊本出者。 以上三种明刊本,皆题日“华阳洞天主人校”,卷首又都有秣陵陈元之写的序文。金陵世德堂本序文末题“时壬辰夏端四日也”,指明万历二十年(1590年)。关于华阳洞天主人是谁,目前有三种猜测: 一是唐光禄。据陈元之序中云:“唐光禄既购是书,奇之,益俾好事者为之订校,秩其卷目,梓之,凡二十卷,数千万言有余,而充叙于余。”郑振铎在《西游记的演化》一文推测华阳洞天主人就是唐光禄。 二是李春芳。汪浚《吴承恩与(西游记)》一文最先猜测“华阳洞天主人”是李春芳。苏兴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详尽推考这种观点。但他们只是认为《西游记》小说是由他校订出版的。在上世纪末沈承庆《话说吴承恩》一书中,据《西游记》第九十五回一首诗: 缤纷瑞霭满天香,一座荒山倏被祥。 虹流千载清河海,电绕长春赛禹汤。 草木沾恩添秀色,野花得润有余芳。 古来长者留遗迹,今喜明君降宝堂。 认为“合看这首诗第四、五、六、七四句,正是隐语‘李春芳老人留迹’,而与卷首所标‘华阳洞天主人校’指的同是‘编撰西游记’之意”,由此断定李春芳是《西游记》的作者。 三是吴承恩。我的朋友刘怀玉《吴承恩论稿》一书认为华阳洞天主人就是吴承恩。主要论点有三:一是李春芳为一代元辅,没有必要校此小说。二是李春芳信仰道教,断不会在小说中一再嘲弄道教中人物。三是吴承恩虽在涉及李春芳的四篇诗文:《赠李石麓太史》《元寿颂》《德寿齐荣颂》《祭石麓公夫人文》中,有三篇谈到华阳洞天典故,不过仅凭此就认为华阳洞天主人是李春芳的别号,还不能令人信服。而吴承恩也写过一些与句曲山陶弘景金坛华阳之洞天有关的诗文。另外,吴承恩与陶弘景在兴趣爱好上有许多相近之处,又都对释教、道教极有研究。故而“华阳洞天主人”极有可能是吴承恩为自己起的别号或笔名。我过去也曾猜测“华阳洞天主人”是李春芳,但近几年越来越觉得它可能是吴承恩最初在坊间传抄本上的署名。 其次是邱处机。邱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南宋时登州栖霞(今山东省栖霞县)人,为全真教创始人王喜的高足弟子,七真之一。他潜修于龙门山,形成龙门法派。元太祖成吉思汗派人召邱处机,他率十几个门徒“历四载”,“经数十国,为地万有余里”,始达雪山。他屡次劝成吉思汗,“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为治之方”当“以敬天爱民为本”。成吉思汗虽觉得要争夺天下不能不杀人,但又“深契其言”,尊其为“仙翁”(详见《元史·释老传》《金莲正宗记》)。邱处机门人李志常作《长春真人西游记》二卷叙其事迹,今存在《道藏》中。邱处机著有《摄生消息论》《大丹直指》《磴溪集》等书。可能因为明刊《西游记》小说都未署吴承恩之名,而这两部书虽性质不同却书名有相同之处,后人遂不免混为一谈,或故弄玄虚将水搅浑。清初西陵残梦道人汪澹漪笺评刊刻《西游证道书》百回本时,在卷首增添了一篇元人虞集《西游证道书原序》,首次提出小说的作者是邱长春,并谓得之于“大略堂《西游》古本”。于是“不根之谈乃愈不可拔也”(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一直到清末学术界都没有搞清楚。李志常的《长春真人西游记》,不足两万字,纯系旅游见闻录,并不是小说。在《四部备要》史部及《在榕园丛书》乙集和《丛书集成初编》都收录李志常之书,其中唯有西溪居士孙锡序文,并无虞集序文。此书后收有清人钱大昕、徐松、程同文、董祜诚写的四篇跋文及段玉裁、张穆两则附语。钱大昕在跋文中论及《长春真人西游记》与《西游记》小说事,指出小说“乃明人作,萧山毛大可据《辍耕录》以为出处机之手,真郢书燕说矣”。另外,在虞集《道园全集》中也没有《西游证道书原序》一文。 P1-4 序言 “四大名著”是我国家喻户晓的文学经典,对中华民族文化影响重大深远。但如今能一字一句完整看原著的人委实不多。笔者年少轻狂时与人高论,常将四大名著挂在嘴边,其实不过囫囵翻过,浮光掠影,未明究竟。后因职业原故,看了些大家的点评文字,按图索骥,才算和原著打了个照面,不为隔江遥望了。因此深信:经典品读是不错的读书门径。 适逢蜜蜂筹备出版“品读经典”的经典丛书,谨以四本品读作为推荐。其中既有大师经典,如吕思勉老先生的《三国史话》;也有由年轻学者王峰执笔,首次与读者见面的《水浒摸鱼》;另有朱健先生的《红楼梦我》及刘荫柏先生的《西游洞天》。四种品读文字风格各异,妙处亦自不同。 《红楼梦我》原是朱健先生以一生智慧,经红楼之眼,洞察世事人心的至情至性文字,有数篇曾在北之《读书》、南之《书屋》等处刊发。“红楼”自问世以来,曹公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小改不知凡几,因--此流传抄本版本繁多;且后世识字之人都愿意别置一喙,因此光研究这本书就成为一门学问,分出评点、索隐、题咏、考证诸派,后又有“曹学”“红学”或“版本学”“探轶学”诸学,蔚为大观。 朱健先生以诗人之眼观之,则是:“《红楼梦》不管怎么说都是一部写‘我’的书,所以才是写‘人’的书。把《红楼梦》纯粹当成‘学问’去研究,去索隐,去考证,当然也是功不可没。但在‘红学’中失去了‘我’‘自己’‘个人’,则人生感悟、境界、惆怅、感慨,也就无从谈起。” 所以朱健先生以“逍遥”法读红楼:“翻到哪里就从哪里读起来。兴之所至,力所能及,读到哪里算哪里也就忘在哪里”,因为“曹雪芹的书像一切有着永恒之美品格的书一样,是永远流动的,永远看不见结束的变体”。这种“逍遥读红楼”法,于散漫处存真,于无心处动人,其实最能体贴作者初心,把握文脉精华。且诗人的品读角度,并不影响先生做论据时的客观严谨,对人物分析深刻入微,连屡遭世人冷眼的赵姨娘,先生也能够一碗水端平地言说。因此浩瀚红海,取此一辑以荐。 《三国史话》是史学大家吕思勉先生应其学生杨宽之邀,写给当时年轻人的一本读物,最初是以单篇形式发表于上海科学书店的《知识与趣味》上。《三国演义》问世后在民间影响力巨大,几乎以“演义”身份覆盖了正史。但“演义”终究只是“演义”,罗贯中写书时或为情节传奇惊险,或为一己好恶所限,笔下多有与真实历史不符之处。 《三国史话》是吕思勉先生唯一一部通俗性史学作品,以老先生底蕴根基,纵然文字通俗清浅,其内容的广博厚重可知。在此书中,吕老先生对三国文学与三国史学著作中诸多问题深入辨析,还原被湮没的史实,端正被歪曲的人物,为曹操、魏延等若干被演义丑化的人物辩诬平反,处处引导读者从人性本质出发,理性、全面地评价当时历史。老先生思想的深刻睿智在今天看来仍极具先进陛,令人叹服。 本版《三国史话》以据1943年开明书店最初版为基础,选择复原了之后其他再版版本未录入的部分内容;另增加《三国史话之余》及有关三国的数篇札记,供读者深入了解。 《西游洞天》以学者刘荫柏先生在中央电视台及中国现代文学馆所做《西游记》系列讲座为基础,修改增订而成。刘荫柏先生号称学术狂人,将二十四史等闲间就看了两遍。自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研究《西游记》始,他又对佛教、道教、易经展开研究,均造诣非凡。本书中,刘荫柏先生将《西游记》里的人物、故事与各类宗教、民间传说、历史史实并相映照,把《西游记》和儒教、佛教、道教及民间诸神之间的关系梳理得脉络清晰,在西游人物的原型出处、故事传说的文化渊源、影射的历史史实等考据上,言道得历历分明。读《西游洞天》,犹如随了美猴王溯流而上,一路风景如画,最后才发现已置身于万岳朝宗的福地洞天之中。 本书出版得到中华书局及徐卫东老师大力玉成,于此深谢。 《水浒摸鱼》与上述三本的清晰严正不同,是一本“走神”的品读本。年轻学者王峰一面做《文心雕龙》《幽梦影》的校注,一面又偷闲来水浒摸鱼。少时王峰痴好“水浒”,“经常与同学议论的是旱地忽律、铁扇子之类不明其义的绰号,或者好汉们惊人的酒量和食量”;也曾“无聊到赔背一些细节,比如王进教史进的十八般武艺是哪十八般,梁山五虎将、八骠骑的排名”;爱的是“《水浒传》里更生动的城镇市井生活,小酒店、蒙汗药和大盘熟牛肉”。 但他笔下出来的,其实是一幅游离于“水浒”故事情节外的北宋民风民俗画卷。宋江杀阎婆惜、石秀杀裴如海的“刺激”情节,王峰却是以之为背景,大谈东京汴梁早市上的粥饭点心;又或者在打斗正酣的时节,他笔锋陡转,引人去看好汉们头上所戴的花、身上所纹的刺青,又絮絮而道这些小玩意的渊源传承。 虽是一路“走神”,但作者依然一派严谨治学的态度,所言所论引经据典,无不证据确凿出处分明。且文字精巧简洁,诙谐有趣,着眼于读者通常忽略的闲笔,又明察秋毫,将整本“水浒”中大大小小的bug一一揪出来,再细加论证,读来甚是有趣。 四本品读大略如是,个中趣味开卷便知。若有读者经此门径,得以对四部传世经典心生亲近或略窥壶奥,则一赖造化之功,二属作者之荣,三则编者之幸。 清霜 2013年4月3日 后记 我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开始研究《西游记》。我在天津郊区某中学任教,孤身一人,寂寂津郊,老母在北京,盼我常归,故而常有游子天涯飘泊之感,又加之那时极左的政治气流,使我更感到冷漠、孤寂。我最初大量读史书,后来忽然对《西游记》发生极大兴趣,并因此对佛教、道教逐渐产生浓厚兴趣。我想写一部研究专著,故每见到有关资料便一一辑录,而南开大学中文系下放的朱一玄先生正在附近住,他的三公子予民便是我的学生。因这层关系我们成为忘年交,朱先生每月回南大借书时,便也为我借些参考书。因此,我在津郊十年间,完成了《西游记研究资料》《西游记发微》的初稿。1978年我考上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戏曲系研究生,攻读戏由史,毕业后留院工作至今。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西游记研究资料》,1995年台北文津出版社出版了《西游记发微》,算是对我多年研究工作的总结,此后便专心于对佛教、道教和《易经》研究。不想《西游记》与我情缘极深,并不能就此放下。2001年中国文联艺委会组织编排了从学术性、知识性介绍《西游记》的影视节目,在北京广播学院影视厅搞了整整两天,约二十集内容。2002年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中国文艺”栏目孟杰先生多次找我,策划推出十集介绍《西游记》小说和电视的节目,在2003年春节期间连播。去年中央电视台“读书”栏目请我给小学生讲过一次《西游记》小说,我感到不容易沟通。今年中国现代文学馆傅光明先生,在刚刚讲完《三国演义》之后,推出了《西游记》讲座系列,我担任了三讲,对《西游记》与佛教、道教、民间诸神和巫术做了解说。正在讲课兴致之中,中华书局副总编徐俊先生约我写一本介绍《西游记》的普及读物,不久编辑张继海先生来电话与我商定书的形式与内容。我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此书。继海先生经常来电话,我已老矣,有些招架不住,时有怨意。但正是在他频频督促下,才使我尽快完成此项工作。7月14日深夜,我终于写完最后一页,顿时感到异常轻松。我轻轻走上凉台,夜风袭来,心神俱爽,倦意顿扫。突然间我对继海先生改变了旧观,觉得他催促得好,该了之事就应尽快了之,岂可施泥带水,这正是我一生做人的原则。第二天我送上手稿,不到半月光景就要发排了,使我甚喜。我非常感谢继海先生,与此同时我也非常感谢当年帮我了此心愿的一玄先生,感谢上海古籍出版社何满子、邓韶玉先生,台北文津出版社邱镇京先生,并对因《西游记》与我结下情缘的孟杰、傅光明、徐俊诸先生,及此次鼓励我的老友王景桐弟,深表谢忱。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