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记亿
6岁那年,我第一次碰上了这种事。
当时,我正在海滩上玩儿呢,周围静悄悄的,空无一人。因为我家的房子在海滩的左边,妈妈从窗户就能看见我,因此也不是很担心我。
我的全部精力都在面前的泥巴小山和河流上,玩得正起劲儿呢,对周围的变化毫无意识。
那时正好是正午,太阳火辣辣地照射着我的头顶。好像是一瞬间的事儿,世界就突然安静下来了。鸟儿的叫声消失了,花园里变得静悄悄的,寂寞笼罩在郁郁葱葱的灌木丛中,就连一点儿风吹过的响声,也顿时没有了。
那快乐的乌叫声,还有花草树木发出的欢乐拂动声,都是我曾经快乐的源泉,为我的生活增添了多样的色彩。可这会儿,它们齐刷刷地消失了,好像是突然屏住呼吸,在等着什么大人物出场一般。
即使到了现在,当我想起童年生活时,那种幸福、快乐的感觉依然是如此清晰可见。
小时候,那种突然间的静对我而言,是一种莫名的神秘,无法理解。当它扑面而来时,我只能呆呆地接受,别无他法。
这个燥热的寂静午后,我的生活中发生了一件大事,它像海市蜃楼一般,来得快,去得也快。好像我们听的神话故事一般,有一个神奇的咒语,它打开了一扇通往神秘世界的大门。
直到我堆的那些沙子山呀,沙子河呀都纷纷倒了下来,散在我的脚边,我才意识到好像有什么不对劲儿,拼命朝着家的方向跑去。
此刻已然静,I肖悄的,温柔的海浪轻轻拍打着沙滩,留下深深浅浅的水印,一切都很好,风平浪静。我望着家中的窗口,没有发现妈妈的身影,但这骤然的变化又叫我不敢轻易乱跑。
我努力使自己看上去并不那么慌张,可内心却惶恐极了。在这种紧张中,我都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我到现在还能清晰记起,那个炎炎夏日的寂静午后。乌儿们受不了正午的炎热,有气无力地垂着头,有些早就躲到树底下去乘凉了。鱼儿们也钻进水底躲起来了,有些顽皮的就藏在睡莲下面去了。天热得叫人难受,呼吸困难,一点儿风也没有。可天越是热,这广阔的郊外就越是寂静,这是一般城市感受不到的一种情形。这种寂静可能也就保持个一小时左右,或者还坚持不到一小时,只要正午一过,它又会恢复往日热闹的情形。
明明什么事儿也没有,我就是清楚地感觉到,有一种无形的可怕力量,它正逐渐散去。就在这个时候,我听到了一个清晰的声音,从大海深处传来。它沿着水面,渐渐散开,一直传到我的耳边,它在说:“鸟母勃!”
啊!原来是一群海鸥,就在海中央的一个小滩上。它们成群结队地叫着,扑腾着,将原本寂静的气氛驱散得一干二净。
我探出身子朝海中央看了看,不禁产生了一个疑问,刚才是谁在叫喊呢?
可这里的确没有人呀,难道是大海在自言自语?可这声音这样大呀。
P002-003
维塔利·比安基出生于1894年2月12日,成长于彼得格勒的一个著名俄罗斯生物学家家庭。儿时的生活环境唤醒了他对故乡和大自然毕生的兴趣。
小的时候他就是科学院动物博物馆的常客。父亲就在这里工作。作家童年时的第一个理想也是在这里产生的。他家里养了许多鸟兽。每年夏天,一家人都会去郊外、乡村或海滨钓鱼捕鸟。
他的第一个朋友是个乡村牧人,一个孤儿。他们一起搭窝棚,引诱鸟儿,用盐作诱饵引来狍。由此他对雏儿、野兽、昆虫渐渐地产生了喜爱之情。牧笛、水壶、煎锅、用来存放斧子的带窟窿的树桩,在古老的原始森林中漫步,这些记忆伴随他一生。他少年时就开始狩猎,在上大学时便和农民、护林员、老猎人一起打猎,他们对复杂的森林生活相当了解。他的父亲是他的第一位也是最重要的一位自然老师,那时对他来说最有趣的事情,莫过于和父亲去林中散步。
第一次探险旅行历时四年,他走遍了伏尔加河流域、乌拉尔山、阿尔泰山、哈萨克斯坦等地,也就是从阿拉伯海到科克切塔夫和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之间的地区。他参加了比斯克博物馆组织,担任短期博物学老师。在这段时间里,在经验、素材、语言、文学形象等方面的积累对日后他的写作产生了积极作用。
他的一生,甚至是生命的最后一刻,仍不断地和读者们交流各种思想,他收到来自苏联各地以各种渠道寄来的信。给他写信的人有中学生,也有他们的父母;有学者,也有农庄庄员;有文学初学者,也有退休工人。有经验丰富的猎人,也有年轻的自然学家;有教师,也有士兵。他们交流经验,提出问题,互相讨论,称赞或批评对方的意见。他们讲述自己的生活,分享狩猎趣事,展示初涉文学时的作品。
在35年的文学创作中,他完成了300多部作品,其中包括短篇小说、童话、长篇小说、随笔、论文等。他的作品被译成48种当时苏联的各地方语言,总发行量达4000万册,畅销18个国家。根据他的童话和随笔改编了几十部电影脚本和动画片,几百部记录片。
在比安基的作品中,材料的真实性决定了事件发生位置的准确性和周围的环境,这包括栖息地和存在时间,最重要的是物种种类:野兽,鸟类,昆虫,植物等。
他的自然历史作品在生物学方面准确、典型又具体。在童话和故事中并不是所有蝴蝶和鸟类都有特定的名字,准确地说,有时使用它的学名或物种性状,甚至根据栖息地和习惯,习性来称呼它。
但是大自然的艺术,不是照片,不是教科书,不是博物馆标签。作品的基础在于原始材料的艺术转化。在艺术的烘托下,科学现象被提升到了一个形象总结的高度。他通晓本国的自然、地理和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才使他能够描写得更具体,更准确。所以,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说,在他的文学作品中科学与艺术得到了真正的结合。 难道可以忘了小说《最后的孤兽》中那个伟大的形象吗?森林中的最后一位巨人——孤单的麋鹿,为了躲避敌人藏到密林深处的一个小岛上。还有那本畅销30年的儿童读物《大山猫摩尔祖克》——小说中那只被护林员训练过并陪伴他一生的猞猁。
但是,作家最喜欢的形象,也是作品中出现的频率最高的还是鸟类。在他的童话和故事中,各个种类、毛色、声音的乌儿们群居在一起。他从未错过任何一种鸟,他的作品堪称鸟类的百科全书。
读者们会在比安基的作品中认识和了解很多动物,这其中有人类的朋友,也有人类的敌人,但我们都应该理智地从研究者和未来主人公的视角去观察他们。
这样,他的书一定能够唤醒广大读者对大自然的浓厚兴趣,不断地探索、发掘“新大陆”。
俄国著名文学评论家
戈尔·格拉金斯基
《最后的孤兽/比安基动物小说系列》主要内容:1894年,维塔里·比安基出生在一个养着许多飞禽走兽的家庭里。他父亲是俄国著名的自然科学家。在父辈的影响下,他决心要用艺术的语言,让那些奇妙、美丽、珍奇的小动物永远活在他的书里。他以其擅长描写动植物生活的艺术才能,用轻快的笔触进行创作,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其作品连续再版,深受青少年朋友的喜爱。《最后的孤兽/比安基动物小说系列》所记述的故事最真实、最有趣、最温情最生动、最博学、最快乐!不但开发了青少年朋友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观察、表达能力,而且让青少年朋友怀着兴趣和热情,主动阅读,主动思考,达到了学习与思考相辅相成的完美结合。
森林里的朋友们大山猫、驼鹿、小紫貂、小山雀、白额雁、小老鼠等,正等着向你倾诉它们的秘密——一个个让人读来欲罢不能的精彩故事!
森林里时时刻刻都在上演着喜怒哀乐、生存与毁灭的故事,那里有数不清的朋友、道不完的欢乐,更有传奇的谜案和勇敢的冒险。
大自然的大门已经打开,快进去吧,孩子们!
《最后的孤兽/比安基动物小说系列》由维塔里·比安基著,讲述了麋鹿的森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