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更是困扰全球的主要环境问题,荒漠化不仅仅影响人们的经济生产、侵蚀人们赖以生存土地,而且威胁着人类的文化和文明,对于荒漠化问题的关注,也是对人类生存家园的关注。《大漠长河》由王燕、杨波编著,本书走进中国西北十余个省区,行程数万公里,纪录荒漠苍凉的风景,寻找那些逝去的文明,探访荒漠边缘普通百姓与沙相伴的日常生活,通过地质、历史、现实等诸多角度,探寻中国沙漠的成因,分析沙尘来源,展现沙漠化的危害,同时梳理中国60年来防沙治沙的历史。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大漠长河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作者 | 王燕//杨波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荒漠化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更是困扰全球的主要环境问题,荒漠化不仅仅影响人们的经济生产、侵蚀人们赖以生存土地,而且威胁着人类的文化和文明,对于荒漠化问题的关注,也是对人类生存家园的关注。《大漠长河》由王燕、杨波编著,本书走进中国西北十余个省区,行程数万公里,纪录荒漠苍凉的风景,寻找那些逝去的文明,探访荒漠边缘普通百姓与沙相伴的日常生活,通过地质、历史、现实等诸多角度,探寻中国沙漠的成因,分析沙尘来源,展现沙漠化的危害,同时梳理中国60年来防沙治沙的历史。 内容推荐 每年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都要面临20至38天的沙尘天气,由于沙尘暴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高达540亿元。 除上海、台湾、香港、澳门外,全国30个省区都有沙化土地分布。中国近四亿人口受到荒漠化困扰。 《大漠长河》由王燕、杨波编著,《大漠长河》以一个全世界都在关注的话题为着眼点,通过地质、历史、现实等诸多角度,探寻中国沙漠的成因,分析沙尘来源,展现沙漠化的危害,纪录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人们的生存现状,展现人与荒漠化之间互有进退的较量。在追索人物故事、人物命运的同时,贯穿国家政策、沙漠常识,唤醒人们对“荒漠化”问题的高度关注。 目录 一、荒漠往事 额济纳旗:风沙之地 荒漠生态系统 胡杨林:见证荒漠的往昔 沙化:吞噬我们的家园 荒漠往事:弱水余波 今日荒漠 故土·选择 编导手记:遗忘盛行的地方-- 额济纳之行 二、风沙袭城 风沙袭城 荒漠的居民 风沙中的莫高窟 昔时碧波,今日沙海 故土难离 治理风沙,迫在眉睫 编导手记:干涸的土地--民勤手记 三、漫漫治沙路 宁夏中卫,沙坡头 百废待兴 漫漫治沙路,而今从头迈 章古台:治沙科研的起点 穿过大漠的铁路:包兰线 沙坡头:激情燃烧的岁月 大地为纸,改写版图 新的征程:向沙漠进军 四、万里防沙线 三北告急-荒漠化 被滚滚黄沙吞噬的榆林 榆林往事 启动!三北防护林工程 榆林治沙联合体:挑战狼窝沙 困境与希望:白芨滩林场 众志成城,人进沙退 万里防沙,绿色长城 五、守护家园 多伦:沙进人退 沙临城下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禁牧进行中 生态移民新村 退耕还林还草:千里绿装 绿色的梦 编导手记:荒漠·行走 六、与沙为邻 沙地的春天:失败与希望 赤峰:旱海造绿洲 停止生长的小老树 植树:、-验相传 和田:三面环沙 乔灌草结合 向科尔沁沙地宣战:穿沙公路 双行一带 反攻沙漠!赤峰模式 荒漠林网:和田模式 科学治沙 编导手记:和田人物手记 --努尔买买提·艾哈买提 七、绿色·未完成 荒漠化:地球的癌症 关注与行动:沙漠普查和立法 治沙路漫漫,上下而求索 治沙富民新理念 狙击沙漠化:沙产业 开发资源:变沙害为沙利 绿色·未完成 编导手记:沙漠人家--阿à-善之行 纪录片《大漠长河》摄影组工作照 后记 试读章节 每天,宝日都要将自己的绵羊赶到地里吃草。对于风沙,她已经习以为常。在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地区,每年有200多个风天,8级以上的大风天多达44天。 根据额济纳旗政府的规定,从2004年起,宝日将自家羊群的数量从最高峰时的2000只逐步减少到如今的200只,61岁的宝日亲眼目睹了额济纳地区的牧民大量减少自家牲畜畜养量的过程,只是她不知道,这样做的原因正在于她脚下这片土地日益严重的荒漠化。 额济纳旗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这里的生物极少有机会闻到海洋暖风的气息。常年的西北风让这片土地干旱少雨,独特的气候条件形成了额济纳旗以沙漠和戈壁为主的荒漠景观。 荒漠生态系统 荒漠,是地球上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全球陆地面积共1.49亿平方公里,其中大约有三分之一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与戈壁是这里标志性的地貌。 据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公室总工程师杨维西介绍,荒漠生态系统就是荒漠地带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共同组成的一个综合体,在这个综合体中,各种因子既互相影响又互相依存,共同组成了一个有机总体。这样的一个总体就称为荒漠生态系统。 荒漠地区水分极为缺乏,降水稀少,蒸发量却常常是降水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昼夜温差极大。按照气候类型,全球荒漠可分为热带荒漠、温带荒漠和高寒荒漠三种。 中国的荒漠化土地面积约262.3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33%,它的形成源自上古时期的地质运动。大约6500万年前,海水覆盖着地球大部分地区,那时,额济纳地区还属于古地中海的一部分,一切的改变,根源于一次致命的碰撞。5500万年前,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发生了激烈的碰撞,从此,开始了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时期。喜马拉雅的抬升使得印度洋暖风无法湿润包括西藏、新疆在内的我国中西部腹地,而来自西伯利亚的冷风在南下之后受到山脉阻碍转而向东,影响我国气候的西北季风就此形成。在长达250万年的第4纪中,中国大陆总共经历了数十次大的干湿气候变化的旋回。往往是前一个旋回孕育了众多内陆湖泊,江河横流,而后一个旋回又让湖泊消失,河流干涸。经过漫长的地质过程,我国西北部出现了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世界上的荒漠地区,一般分布在南北纬度15度到35度之间,除南极洲外,世界各大洲100多个国家都有荒漠分布。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中国的荒漠地带与国际上其他国家相比,向北推进了大约10个纬度,以400毫米降雨线为界,8大沙漠、4大沙地大都盘踞在我国西北部地区。 据杨维西讲解,沙漠和沙地之间也有一些区别。沙漠所分布的环境更为干燥一些,而沙地较为湿润一些。所以沙漠里面流动沙地的比例要大一些。一般来说,沙地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到干旱地区,沙漠则主要分布在干旱到极端干旱这样一个环境条件下。 胡杨林:见证荒漠的往昔 额济纳旗的西北部是万里戈壁,中国第三大沙漠巴丹吉林则位于它的东南。荒漠地区特有的树种——胡杨——广泛地分布于额济纳旗境内。胡杨,又称幼发拉底杨树,原产于西亚幼发拉底河流域。它极其适应荒漠高温、缺水的环境,有“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之说。目前世界上仅存三大片胡杨林,分别分布在幼发拉底河流域、新疆的塔里木河流域以及内蒙古的额济纳旗,中国胡杨分布的面积占全世界胡杨总量的90%。 在宝日居住的地方也有一片胡杨林,自幼在额济纳长大的宝日,属于当地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平时除了放牧,宝日还要守护一株高大的胡杨。宝日守护的这棵“神树”是额济纳旗树龄最老的一棵胡杨。据当地土尔扈特人传说,这棵树是额济纳旗所有胡杨的祖先,它已经在这片荒漠中生长了1000多年。对于宝日这样的土尔扈特人来说,这棵胡杨所承载的不仅是他们对于神灵的祈愿,更铭记着土尔扈特人300年前的一段往事。 1698年,游牧于伏尔加河流域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在流落异邦68年之后,由于不堪忍受沙皇俄国的欺凌,决意东归,在首领阿拉布珠尔的带领下,500多个土尔扈特人穿越茫茫沙漠,一路东行,返回祖国。当这支土尔扈特部落到达额济纳时,他们被眼前胡杨的壮美所吸引,据说,当时此地胡杨密集,牲畜不能入内,于是他们放火焚烧,大火之后唯有此树得以存活,从此,土尔扈特人将其视为神树,顶礼膜拜。1731年,他们向雍正皇帝请求定牧于额济纳河流域,从那时起,土尔扈特人开始了在胡杨林中的游牧生涯。 巴格那自小在胡杨林里长大,虽然早在1983年他就拥有了自己固定的牧场,但是,对于曾经四处游牧的日子,巴格那依然难以忘怀。 过去,巴格那等人游牧到哪里都可以,到处都可以搬家,到处都可以住,谁也不撵他们。谁也不能说,这是我的草场,这是我的地盘。那是“大锅饭”的时候,牧民们自由自在。 额济纳旗昼夜极大的温差,让胡杨金色的叶子在经历短暂的繁荣之后,纷纷掉落。这些叶子是牲畜最好的饲料。每逢落叶的时候,巴格那夫妇都要收集大量的胡杨叶子,这些叶子可以存放两到三年,第二年春天绵羊产羔的时候,它们是极好的营养品。 P2-6 序言 越是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的事情,越是容易被我们忽略。 如果大家知道,中国总共34个省级行政区域中,有30个存在沙化问题,人们就应该明白“沙漠化”问题到底离我们有多近,也应该明白,七集纪录片《大漠长河》制作和播出的必要性。 2009年7月,纪录片《大漠长河》开始策划。每集30分钟的时长、七集的规模、两年的制作周期,全部210分钟的内容,这一系列数字的全部起点只有四个字:“防沙治沙”。 这是一次从“零”开始的征程——在制作之初,摄制组所有编导没有见过真正的沙漠,没有人知道“荒漠化”、“沙漠化”、“沙化”、“沙漠”等概念究竟有多少区别,更没有人知道中国荒漠如何分布、乃至究竟是怎样的地质运动造就了如今的分布。 对于一个长期从事历史人文类题材制作的纪录片团队来说,如何跳出以往的程式化工作状态,进入全新的“专业性”极强的自然类题材,是必须面对的问题。 摄制组首先面对的就是“庞杂”——“荒漠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某一个地区的荒漠化,可能对世界其他地区生态产生极大的影响。太平洋上空的东北信风每年通过沙暴从非洲吹到美洲两亿吨尘埃,中国西部沙漠的尘埃顺西风东下,可以降落在从太平洋的夏威夷到阿拉斯加之间的海域之内。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增强了荒漠化问题的复杂性,摄制组需要面对的“荒漠化”,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更是“世界”的——这就需要纪录片的制作视角更为广阔。 即使是中国,涉及荒漠问题的区域也极为广泛。中国有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在北方18个省区分布,绵延万余里。由此造成的沙尘问题、沙漠化问题涉及的面积更为广泛。这样大的面积,怎么去表现? 纪录片的制作需要“形象化”、“以点带面”——对于“荒漠化”这一主题,做到这点也极为困难。每一个编导需要像专家一样了解防沙治沙的知识,同时又必须用通俗的语言表达给观众,让观众能够明白,还要喜欢看这个片子——这对林业局防沙治沙的专家来说都极为不易。 值得庆幸的是,《大漠长河》摄制组所有人员都在向这个方向努力。纪录片选取中国数个沙漠化问题严重的省区,纪录沙区当地普通人的生活,将人物的悲喜融进科学概念的讲述之中。 诚然,如果不到沙区,人们就无法真正了解沙区人的生活;如果不是沙区的人,人们更是无法真正体会沙区人对于沙的感受。正像沙尘将地球上所有的人联系起来一样,纪录片《大漠长河》恰恰通过影像的手段,将远离沙漠的人的目光锁定在那片荒凉的土地上。人们在这部纪录片中看到的绝不仅仅是数字,通过纪录的手段,观众将会对“沙漠化”的危害感同身受。 如今,这部纪录片又将已经影像化的内容诉诸文字,更添加了编导、摄影对于当时拍摄经历的回忆,相信这本书会让读者感受到风沙在摄制组所有人员中留下的痕迹,也希望这本书能够为远离沙区的读者提一个醒——“沙漠化”并不遥远…… 后记 纪录片《大漠长河》即将被诉诸文字,当我又一次阅读这些数年前的文字之时,记忆又被带回纪录片制作的那些个日日夜夜。伏案为此书撰写后记,心潮的起伏是所有的文字无法承载的。 纪录片《大漠长河》是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历史节目部自成立以来,承担的第一部自然类题材纪录片。从2009年7月到2011年3月,将近两年的时间,一个从未接触过此类题材的摄制组,通过不断摸索、尝试乃至不断犯错、改正,终于将纪录片制作完成。 3个摄制组,每个摄制组90多天的拍摄周期,从2009年9月开始进行拍摄,至2010年7月所有拍摄完毕,整个拍摄过程涉及河北、内蒙古、甘肃、新疆、陕西、辽宁、宁夏7个省区近20个县市,3路摄制组拍摄采访人物近百,拍摄素材200多盘、近8000分钟。 以上的数字无法完整体现这个年轻的团队所经历的艰苦——戈壁滩的露宿、沙尘暴中的拍摄、连续数日不能洗漱等,摄制组从一个地区赶往男一个地区,从一个沙漠人家进入另一个沙漠人家,他们与深受沙漠化危害的人同吃同住,全身心地去体验当地人的心境。只有经历了这个过程,纪录者才有可能完成真正的纪录,呈现出相对的真实。 然而,相对于后期撰稿、编辑来说,这些纪录片前期拍摄的艰苦实在算不得什么。从2010年7月开始,编导组开始进行稿件撰写。这些年轻人尝试着驾驭这个亟须“积累”和“视野”的题材,他们一遍遍排列各种专业知识、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入文历史、民族文化和人物的故事等诸多元素,一次次尝试着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表达,尝试着将专业的问题通俗化。 稿件被一次次地推翻,又一次次地重新撰写;节目被反反复复地修改、审查、再次修改……在孤独中坚持,是编导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当2012年3月节目接受审查、进而准备播出之时,我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两年的努力和拼搏、曾经想象中节目制作完成后的欣喜,似乎在那一刻全部消失,只剩下一点点累积下来的“平淡”。 拍摄这种题材遇到的各种困难、遭受的各种困扰,都极为正常,让我感到欣喜的是,作为节目负责人,我亲眼看到这个年轻的摄制团队一点点从最初的青涩走向了平静和成熟。 更多的收获在于,通过这次纪录片的制作,我们锻炼了一支优秀的团队,这个团队中的所有人都在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务——“尽职”、“尽本分”。 如今,节目即将被制作成书籍出版发行,对于整个摄制组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好的纪念——纪念那时我们还有斗志、还有激情、还都年轻…… 如果问《大漠长河》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什么,我想,是这里面所体现的我们团队每个人的认真和诚意。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