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构筑爱的边界)
分类
作者 刘称莲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百所学校校长联名推荐,收获数十万家长温暖反馈。

刘称莲所著的《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构筑爱的边界)》从一位母亲的角度,写了陪女儿走过初中三年的种种收获和感悟,核心内容是面对青春期的儿女,父母该如何调整姿态、改变方法,用理性和智慧的方式与他们沟通,传递关心和爱意。书中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对初中生家长很有指导意义。

内容推荐

要和孩子做朋友,我们就得像个朋友,

不能对朋友做的事,我们都不能做。

走过小学六年,乖巧听话的孩子,悄悄变成了满身是刺的小刺猬。莫名其妙的偏执、终日紧闭的心门、偷偷进行的恋爱……这些看似叛逆的背后,蕴含的却是成长的力量,孩子的自我意识萌芽了,他们急于证明,我已长大。

让我们耐心静待,做一个冷静克制的观察者、建议者,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决定者。什么样的养料滋养出什么样的灵魂,我们并不需要一个亲手雕刻出来的木偶。

不侵犯孩子的界限,允许孩子有独立的自我存在。只有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和孩子是独立的两个人的时候,真正的沟通才可能发生。

《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构筑爱的边界)》作者“陪伴教育”专家刘称莲将自己陪女儿走过青春期的故事娓娓道来,让我们明白对眼前“来得偶然,去得必然”的孩子,作为父母能做的就是“尽其当然,顺其自然”。因为所有教育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孩子健全的离开我们的怀抱,在外面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位置。《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构筑爱的边界)》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对初中生家长很有指导意义。

目录

前言 让我们一起做称职的家长

学习篇 学出真感觉

 1.小升初,我们来了

 2.给孩子一双求知的翅膀

 3.好成绩源于好习惯

 4.生活是最牛的教材

 5.老师,我们去哪里呀

 6.英语小达人是怎样炼成的

 7.家教这样请才靠谱

 8.生命中的书香

 9.校园派VS经典派

 10.一零一中,就你了

关系篇 做走心的父母

 1.爱孩子,需要调整频道

 2.爱要这样说出口

 3.用时间构筑爱的城堡

 4.“听话”源于好的亲子关系

 5.爸爸也OK

 6.妈妈小厨

 7.老师有妙招

青春篇 成长的喜悦与烦恼

 1.爱上了“独处”的孩子

 2.14岁和41岁的斗争

 3.孩子那么恋旧为哪般

 4.青春可以这么酷

 5.追星,我明白

 6.“爱情”麻辣烫

 7.丑小鸭or小天鹅

 8.温柔地对待“游戏”孩子

生活篇 心灵手巧才算好

 1.教育大餐,菜要配齐

 2.友谊万万岁

 3.有一种爱叫作放手

 4.谁懂寸草心

 5.班级小能人

 6.路是人走的

 7.众望所归“感动王”

后记 中考

试读章节

4 “听话”源于好的亲子关系

不止一次地听家长说,孩子的房门上会挂“闲人免进”的牌子,而且好像是特意挂给父母看的。女儿的中学六年,房门上也挂着一个她亲手制作的牌子。那是用一张白色的相纸做的,上半截是她小时候一张可爱的照片,下面则用英文写着“welcome”。这个牌子一直挂到女儿高考结束,照片都泛白了,我们才摘了下来。中学几年,女儿也要求我们进她的房间之前需要敲门,征得她的允许方可进去。但我觉得单这一个“welcome”就足以说明我们之间的距离还是挺近的。

有一次下班,跟一个同事乘车同行。在车上,已经放学回家的女儿打来电话,说她已经到家。我便在电话里安排女儿帮我做这做那,女儿都一一答应。同事觉得女儿很听话,便问我是如何做到的。也有跟我很熟识的朋友总说我的女儿好像青春期没有太多叛逆似的。

其实不然,女儿刚上初中的时候,我也突然发现再像小时候那样教育她已经行不通了。她不再把我作为靠山,言听计从,而是时不时地跟我对着干,还对我的所作所为有很多负面的点评,为此我也有过小小的痛苦。

小的时候,女儿爱黏着我和她爸爸,一到周末就缠着我们带她出去玩。上了初中以后,她则愿意把我们打发出去,她一个人在家待着;有时候刚想给她点建议,她却用一句话“凭什么啊”就把我噎得哑口无言……

为了能够和青春期的女儿很好地相处,并继续行使家长“教育”的权力,我开始加大力度学习。

就在女儿初一的第二学期,我专门抽了一天时间,揣了个笔记本,跑到中关村图书大厦,搬了几十本家庭教育的书籍,坐在一个角落里,在每一本书里找关于青春期的内容阅读,一边读一边还记了笔记。一天的恶补下来,我意犹未尽,回家的时候还买了几本书回来继续阅读。

不得不说,对于家长来说,学习便是一剂良药,通过学习,很多困惑变得豁然开朗,面对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也没有那么迷茫, 而是越来越理智了。

后来,我又觉得看书不解渴,便去听有关家庭教育的专业课程。

慢慢地,我和女儿的关系越来越好,当我们的关系好的时候,我发现,再给她提建议或者为她定规矩的时候她便容易接受了。

在听家庭教育课程的时候,有位老师讲的两个公式我深有体会,那就是:

规矩+关系=响应

规矩-关系=抵触

作为父母,我们总想让孩子守规矩,而且也从对孩子成长有利的角度定了不少规矩。然而,在有的家庭里,孩子就非常听话守规矩,也就是“响应”家长的教导,而在有的家庭里孩子则凡事跟家长对着干,“抵触”多于响应。不少朋友把原因归结于“孩子跟孩子不一样”,诚然,每个孩子的天生气质不同,接受事物的程度也一定不同。但这更加要求家长要具体分析自己的孩子,清楚孩子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不光看表面,也要走进孩子的内心,看看他们内心渴望我们怎么帮助他们。当我通过学习对孩子有更多了解的时候,我便改变了过去的做法。我发现我的一个小小的改变,不仅使我可以做个轻松的妈妈了,女儿也变得听话了。

上初三时的一天晚上,女儿在房间里写作业,我在客厅看电视,突然间听到摔东西的声音。我赶紧跑过去,看到女儿那本厚厚的数学练习册和一支签字笔被摔在了地上,女儿则坐在椅子上掉眼泪。女儿的数学一向学得不是很好,我想她一定是又遇到了解决不了的难题,又着急又烦躁,才把练习册和签字笔摔了。我上中学的时候,曾经也有数学和物理无论如何都学不懂的时候。我知道这个时候孩子的心情会是多么难过,我也知道这时候别人说啥对她来说都是多余的,我便过去坐在她旁边的床沿上,两只手拉着她的手, 静静地陪着她,等她开口说话。

女儿“哇”的一声哭了出来,一下子扑到我的怀里,一边哭一边说:“老妈,咋办呢?我的数学就是不会。”我说:“好孩子,我知道你心里一定非常着急想把数学学好。”“就是嘛,你说咋办呢?”听得出来,女儿恨不得我就是她的救星。于是,我擦干了女儿的眼泪,和她一起想办法,看看怎么才能让她的数学成绩提上去。最后,我们一家三口商量的结果是找一个家教老师,专门为她补一补数理化课程。过去女儿没有怎么上过课外辅导班,但这一次,她欣然接受,而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孩子遇到困扰的时候,我们有时候习惯性地讲道理,但其实如果孩子情绪很激动的话,他是听不进去道理的,而且很多时候,孩子很明白道理,只是不知道如何做而已。这时候,孩子需要心理上的支持,给一个肩膀让孩子靠靠,给一双耳朵让孩子说说,问题就解决了一半,最起码孩子的情绪会先平复下来。如果我们还能跟孩子一起想出一个好办法的话,那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助了。

有一位智慧的妈妈是这样做的:

儿子在学校跟同学闹别扭了,回家了还在生气,她没有问到底是怎么回事,而是说:“儿子,看你心情不好,妈妈带你去看电影吧!”

儿子说:“不想看。”

她说:“那咱俩去打羽毛球?”

儿子说:“不去,没心思!”

她又说:“吃冰激凌去吧,我回来看到门口商场新开了家哈根达斯。”

儿子说:“好吧!”

娘儿俩吃了一通冰激凌,回来的路上儿子跟妈妈说:“你是我亲妈吗?别人家的老妈知道儿子跟别人打架都会大骂一通,你不骂我还带我又是玩又是吃的!”

妈妈一看儿子的心情缓了过来,便笑着说:“你是我的亲儿子啊,我心疼,看不得你心情不好呀。现在怎么样,还那么难过吗?”

儿子说:“好多了。”

直到这时候,这位妈妈才切入正题,跟儿子讨论打架的事情, 不过她并没有指责孩子,而是就事论事,跟儿子约法三章。这位妈妈说,她那一软招非常好使,因为她的儿子不吃硬招,而且她发现,家长软下来的话孩子压根就逆反不起来。

先调整情绪,再解决问题。我和这位妈妈都是这样。一个孩子在情绪激动的时候,讲道理是没有用的,粗暴的指责更是会火上浇油,不仅于事无补,还会导致亲子关系恶劣。十几岁的孩子常会情绪激动,动不动就发脾气,但你仔细分析,每一次的行为和情绪后面都有一定的正面动机。我女儿是特别想学好数学才着急烦躁,那个儿子则是因为打抱不平受了委屈才情绪低落。当我们家长能够接受孩子的情绪,并想办法去疏导,孩子就会觉得自己被家长理解和接纳,亲子关系便会进一步融洽。关系好了,我们再来解决问题或者纠正孩子的行为,就会容易得多,这时候所谓的“听话”也就不是问题了。

P73-78

序言

让我们一起做称职的家长

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我二哥的儿子——我的一个侄子正在上初二,寄宿在我大哥家。他迷上了电子游戏,每天溺在游戏厅不肯回家。大哥发现侄子玩游戏后,就每天到游戏厅去找,每次找到都是二话不说就给侄子一个耳光,侄子也乖乖地跟着大哥回家了。可是,第二天他依然去游戏厅,大哥依然去找。就这样,侄子玩了一年,大哥找了一年。到初三毕业的时候,侄子因为成绩太差,险些连初中的毕业证都拿不到。

过了几年,我三哥家的儿子——我的另外一个侄子,又是在初三的时候迷恋上了电脑游戏。那时候,我已经到了北京,三哥三嫂向我求助,我便给侄子写了一封长信,苦口婆心地劝他不要再玩游戏,并以我为例激励他,只有好好学习才能脱离农村,才能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据说,收到我的信后,侄子果真不去玩游戏了,但为时已晚,此时离中考已经没有几天了。所以,这一位侄子也没有考上高中。

一次回乡,听说我的一个表侄女正上初三,因为网恋,学业一塌糊涂,有一次没有告诉家里就偷偷到外地去会网友,把表哥表嫂吓得半死。

我说的这几个孩子,在我们的家族里都是禀赋非常优秀的孩子。据我所知,他们都是聪明又懂事的孩子,之前学习成绩都特别好,大家一致看好他们,觉得他们将来一定能够学有所成、出人头地的。可结果却是,一个一个不得不中断学业,早早地走向社会。

那个时候,我不懂心理学和家庭教育理论,跟大家一样只怪这些孩子不懂事,不知道体谅父母的辛苦。最揪心的是,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的前程受到了莫大的影响而无能为力。如今,我一再地反思哥哥嫂子们的教养方式,发现这些孩子之所以行为叛逆,除了自身因素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正确的家庭教养方式的缺失。因为家庭教育没有及时跟进,导致孩子在青春期出现的问题未能矫正.进而影响到孩子一生的发展。

这些至亲的孩子的教训,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也因为这样的前车之鉴,我就不断地思考如何才能做一个称职的家长。

我爱我的女儿,打从怀孕的那一刻,就想着让她接受优质的爱和教育。女儿到了青春期,我希望她能顺利度过这一特殊时期。也就是在这时候,我有时会觉得“搞不定”女儿。于是,我开始系统学习家庭教育理论,不为别的,就为做个好家长。没承想,在试图做好家长的同时,我也找到了自己热爱的事业方向,成为一个家庭教育工作者。

2013年春节前,我正准备结束工作回老家过年的时候,我们的工作室却接连来了几位来访者,他们都是家长,都是要咨询解决孩子的问题。这些孩子里有不参加期末考试的、有连续几天在网吧玩游戏不回家的、有离家出走的、有不愿意再回到学校的……巧的是,这些孩子又全在初中就读。就在我动身的前一天,还有一个初三女孩的妈妈来电话哭着说想见我一面。

我的书《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和《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出版以后,深受广大家长朋友的认同和支持,策划编辑朱笛女士也多次催我再写《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我本来还有些犹豫,没有想到工作室的访客中会有那么多的初中生家长和孩子,可见大家是多么需要支持。可工作室一对一的咨询作用又是那么有限,于是,我坚定了写《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的决心。

在先生和女儿的支持下,经过一年多的构思和写作,《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终于结稿。

虽然我分别用三本书写了孩子成长的三个阶段,但我一直觉得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教育也不可能分割成几个阶段来分别进行。所以,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已经在《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和《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里表述过的教育观点便没有再涉及。另外,在这本书里,依然没有谈论太多关于孩子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问题,因为我觉得要让孩子热爱学习,家长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上。而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初中生,家长能够跟孩子很好地相处,便是非常重要的陪伴,因此,本书较多着墨在如何理解青春期孩子并跟他们有效沟通。作为一个过来的家长,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我有得心应手的时候也有手足无措的时候,所以书中发生在我家的例子有成有败。从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我把自己的觉察和反思也写在了书中,以期能够对大家有帮助。

在此,感谢我的先生和女儿,正是他们在背后默默的支持,让我的写作越来越顺利;感谢出版社的编辑朱笛,正是她的信任和坚持,才有这本书的面世;感谢出版社其他的工作人员,是你们辛劳的付出让这本书以这么美的面貌展现在大家的面前;也感谢所有对我工作给予理解和帮助的家人和朋友,你们也是我前行的不竭动力。

刘称莲

2014年2月于北京

后记

中考

2008年的6月24、25、26日三天,女儿参加了北京市的中考。最后以优异的成绩升人北京一零一中学,完成了她定的目标。

24日,把女儿送到考场,我顺手写了一首打油诗,放在这里,权作本书的结尾吧!

夜啊,静悄悄

像小时候一样

你搂着妈妈的一条胳膊

不一会,就甜甜地睡着了

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

睡好了明天上战场

蚊子在耳边叫,妈妈不敢开灯

怕打搅了你甜蜜的梦

虽然妈妈觉得有点凉

还是把身体更多的部位露出被外

不让蚊子打搅你

因为你明天要去上战场

夜啊,静悄悄

像小时候一样

你在睡梦中露出甜美的微笑

三年的辛劳就要得到验证

明天你就要上战场

你梦到了自己打了胜仗吗

外面的风在习习地刮着

妈妈起身关了窗户

为你掖好了被角

妈妈很困,却反侧辗转

明天你就要上战场

妈妈希望你取得第一场战役的胜利

夜啊,静悄悄……

书评(媒体评论)

最让我感动的是作者夫妻二人的用心。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他们两人是最称职的父母、最有心的父母。他们把孩子过去的作品收集起来作为孩子成人的礼物,去看流星雨……多么有想法,多么有创意,这才是合格的父母。

到手一看我就停不下来,两天就粗粗地看完了,意犹未尽。这本书语言通俗,说理清晰,有很多生动有趣的事例。看完后,感叹书中妈妈爸爸的那份用心,敬佩;感受了书中描绘的温馨的家庭氛围,羡慕;感悟了这本书带给我的新理念,庆幸!

对于迷茫的家长来说,这本书打开了一扇窗。平时无论多忙,周末也要抽出时间全家一起活动;带孩子去书店读书,培养孩子喜欢阅读的好习惯;用留言的形式交流彼此的心意和疑惑……这些方式对迷茫的家长是很好的点拨和启示。很好的一本书,用心阅读会受益终生。

——以上读者评价来自当当网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18:3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