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章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大学问,是有规律可循的,是可以通过长期的学习实践和潜移默化去感悟和提高的。
许海清编写的《好文章是磨出来的(谈谈如何写好文章)》是一本研究如何写文章的书。《文章千古事》;《思想是文章的海拔线》;《领异标新二月花》……书内收集的20篇文章,是作者所写的谈文章写作的文章。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好文章是磨出来的(谈谈如何写好文章) |
分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作者 | 许海清 |
出版社 | 中央党校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写文章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大学问,是有规律可循的,是可以通过长期的学习实践和潜移默化去感悟和提高的。 许海清编写的《好文章是磨出来的(谈谈如何写好文章)》是一本研究如何写文章的书。《文章千古事》;《思想是文章的海拔线》;《领异标新二月花》……书内收集的20篇文章,是作者所写的谈文章写作的文章。 内容推荐 许海清编写的《好文章是磨出来的(谈谈如何写好文章)》是一本研究如何写文章的书。书内收集的20篇文章,是作者所写的谈文章写作的文章。写文章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大学问,是有规律可循的,是可以通过长期的学习实践和潜移默化去感悟和提高的。《好文章是磨出来的(谈谈如何写好文章)》作者将文章之学娓娓道来,既有理论的高度也有实践的指导,思路清晰,文笔优美,书中的文章本身就是好文章的典范之作。 目录 第一讲 文章千古事 第二讲 文章乃经国大业 第三讲 非常之业必有非常之文 第四讲 三篇文章做得好 第五讲 思想是文章的海拔线 第六讲 四面江山来眼底 第七讲 万家忧乐到心头 第八讲 文章好比一棵树 第九讲 无逻辑不成文章 第十讲 文章不写半句空 第十一讲 领异标新二月花 第十二讲 为文喜见风雷笔 第十三讲 写文章要看对象 第十四讲 佛家只说家常话 第十五讲 功夫在诗外 第十六讲 文如其人 第十七讲 好文章是“磨”出来的 第十八讲 方法的方法比方法重要 第十九讲 读万卷书写万篇文 第二十讲 盛世出文章 尾言絮语 试读章节 历朝历代,文章及其作者都拥有相当崇高的地位。在古代文献中,对于文章的社会地位多有阐述。《周易·系辞上》中提出,“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典论·论文》中认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文心雕龙·原道》中也写道“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进而又细化为“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可以说都将文章摆到了极高的位置。《左传》有言:“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文章因而成为达到老子所说“死而不亡”境界的途径之一,而相比立德、立功,立言更多可以凭借自身的努力,并且德行事功要传诸后世,必然要借助文章的力量。于是,在追求“不朽”的动力驱使下,文章之道成为历代有识之士的高尚追求并不断被加以传承。在这种氛围和传统下,作为文章创作主体的文人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尊敬就不足为奇了。在春秋战国时期,“士”的内涵逐渐由武士被文士所取代,并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社会阶层。他们虽然没有贵族的地位,但也不用像庶民那样从事耕作,而是作为贵族的家臣、谋士,为重要决策提供参考,甚至“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汉朝时,皇帝宠用有才华的官吏,通过“策对”和察举孝廉选拔上来的读书人,经常被加以侍中、常侍、给事中之衔,协助处理奏章。汉武帝之后,“六尚”之一、本来是管理皇帝文书的尚书开始负责起草诏书,地位不断提高。隋朝开创了科举制度,而科举制度最重要的考核方式就是写文章,从而使写文章成为学子士人出仕做官的必要条件,选拔出的人才自然也是写文章的高手。唐朝时,负责处理奏章、拟定诏书工作的,外有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内有馆院、翰林学士,其中大部分是文人,当时宫殿前的台阶上立有巨大的石鳌,文人、学士们站在台阶前朝见皇帝,被称为“独占鳌头”。这些人不仅可以左右皇帝的旨意,甚至有时能够驳回皇帝的旨意。皇帝的命令如果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当时即为讳法,不能被下面各级机关承认,所以有“不经凤阁鸾台,何名为敕”(凤阁、鸾台即为中书省、门下省)的说法。宋朝更是从太祖赵匡胤开始就传下了“不杀读书人”的祖训,足见对文人的重视程度。不仅宋太祖亲自叮嘱宰相赵普多读书、读《论语》,且后来的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等文章大家都曾在朝中身居高位,整个社会掀起“崇文”的风气,带动了文化的极大发展。明朝时,设中极、建级、文华、武英四殿和文渊、东阁两阁,其中的大学士地位尊崇,常由六部尚书或经筵讲官(皇帝的老师)兼任,一切奏章、政事、诏令都要经他们的手,掌有对皇帝朱批的“票拟”之权,在皇帝年幼时,在某种程度上履行了皇帝的职责。清朝时,虽然另设军机处办理重要奏章和皇帝密谕,但军机大臣也是由内阁大臣中挑选出来的,实际上仍然是文人在直接辅政。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于写文章极为重视,就如何写文稿、怎样改进文风等进行过详细的论述和指示。其中,作为文章家、著作家的毛泽东谈得特别多,著有《纠正文字缺点》《反对党八股》《工作方法六十条》等大量相关作品。他提出,“一切较长的文电,均应开门见山,首先提出要点,先用极简要文句说明全文目的或结论,唤起阅者注意,使阅者脑子里先得一个总概念,不得不继续看下去。有些写得好的报告,虽然篇幅颇长,却能引人阅读,使人不厌其长,有些写得不好的报告,虽然篇幅不长,却使人难看。”“人民的语汇是很丰富的,生动活泼的,表现实际生活的。我们很多人没有学好语言,所以我们在写文章做演说时没有几句生动活泼切实有力的话,只有死板板的几条筋,像瘪三一样,瘦得难看,不像一个健康的人。”“文章和文件都应当具有这样三种性质: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这些重要论述,观点深刻、指导具体,而且形象生动,对文章写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不仅如此,党和国家领导人还亲身实践,撰写了大量重要文章,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巨大作用。P3-4 后记 这本小册子是专门谈怎样写文章的。文章,原为“纹章”,意指直接构成视觉形象的织造图样。古人对文章写作十分看重,把好文章说成“锦绣文章”,把文人的未来说成“锦绣前程”,对好文章十分推崇。千百年来,中国知识界流传一句话:不读《出师表》,不知何为忠;不读《陈情表》,不知何为孝。忠孝是封建道德标准。随着历史进入现代社会,这两《表》的影响力已在逐渐减弱,特别是《陈情表》,已鲜为人知。但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同样产生于封建时代的《岳阳楼记》却丝毫没有因历史的变迁而被冷落、淘汰,相反,它如一棵千年古槐,经岁月的沧桑,愈显其旺盛的生命力。而其作为范文,对国人的影响是无与伦比的。归纳起来有三条,一是教我们怎样做人;二是教我们怎样做官;三是教我们怎样写文章。从《岳阳楼记》就可以看出好文章所发挥的独特作用和产生的巨大影响。 中国是一个文章大国,历史上几乎每个名家大师、先贤圣儒,都把写文章作为一件十分神圣的事情,对怎样写文章作过论述。如何写文章是一门学问,但是写文章并没有一定之规,没有什么固定的套路,各人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对“文章之学”,我始终抱着强烈的兴趣。我认为,“文章的文章比文章重要”,要写出好文章,就要研究“文章之学”。这里收集的20篇文章,就是自己所写的谈文章写作的文章。里面的内容,虽然不乏肤浅之处,却是自己多年感悟得来的。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千年易过,好文难有。写文章实则是很不容易的。古人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武将比武,一定能够分个高低,写文章则永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谁也不能说自己的文章是最好的,因为“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而且,一个人写文章是永远没有止境的。古人说:“涉浅水者见鱼虾,涉深水者观蛟龙。”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说得好:“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能不能这样说,文字写作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文通字顺”,有很多即使多次参与文章写作的朋友,还不能做到这一点。第二阶段是“登堂入室”,能够结合实际工作运用政策,初步胜任文章写作需要。第三阶段是“出神入化”,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政策水准,能够结合实践实现理论、工作、文字的创新,写出精品力作。 写文章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大学问,是有规律可循的,是可以通过长期的学习实践和潜移默化去感悟和提高的。关公的大刀再厚,刀刃也只是薄薄的一线;张飞的丈八蛇矛再长,矛锋也只是尖尖的一点;文章写作的门再难进,也只是那么一道槛。只要大家养成浓厚的兴趣、找到正确的方法、付出扎实的努力,就一定能够成为文章写作的行家和高手。 写文章也是十分快乐的事情。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只有自己喜欢的事情做起来才有动力,才能做得出色,才能在成功中产生强烈的自豪感,享受到成功的愉悦。如果我们把文章写作当成一项神圣的事业,把写作的文稿当成自己的宝贝,以此为乐,乐此不疲,就能产生强烈的光荣感、成就感,就能形成兴趣与工作的良性互动和良性循环。真正出神入化的高手,往往把文章写作当成人生的修养,视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提高文章写作水平,需要每个人不断摸索、不断感悟、不断收获喜悦。 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一些同志、朋友的热情帮助,为我提供了材料或作了补充修改;同时参考了有关文章资料。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作者 2012年4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