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您在那边还好吗?》;《雨中行吟》;《雪》;《走,看荷花去》;《初为人父》;《假钞的困扰》;《路遇穷人》;《借调在报社当编辑》;《今天我当兵》;《第一笔稿费》;《第一次做生意》;《走进夏日》;《重温日记》;《积了灰的吉他》;《怀念友情》……在《快乐旅行》的字里行间,可感受到作者刘志文感恩社会、感恩时代的心跳。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快乐旅行 |
分类 | |
作者 | 刘志文 |
出版社 | 云南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父亲,您在那边还好吗?》;《雨中行吟》;《雪》;《走,看荷花去》;《初为人父》;《假钞的困扰》;《路遇穷人》;《借调在报社当编辑》;《今天我当兵》;《第一笔稿费》;《第一次做生意》;《走进夏日》;《重温日记》;《积了灰的吉他》;《怀念友情》……在《快乐旅行》的字里行间,可感受到作者刘志文感恩社会、感恩时代的心跳。 内容推荐 在《快乐旅行》的字里行间,可感受到作者刘志文感恩社会、感恩时代的心跳。改革开放的春风,让丽江这个边远的“被遗忘的王国”,从发展开放的“末端走向前沿”,取得了前无古人的历史性巨大变化。丽江的发展变化对于从农村贫困之家出来的作者来说,更是感同身受。这种变化和感受,在《五登象山》《电话情结》《故乡的甜李》《走近纳西·净地》等文章中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快乐旅行》作者也特别关注扶贫助困、脱贫致富问题,在《爱心救助》《构筑明天的希望》《情系山村女大学生》《遭遇百年罕见冰雹》等记录的这些发生在身边的人间真情,读来令人感动。 目录 感悟人生 父亲,您在那边还好吗? 雨中行吟 雪 走,看荷花去 初为人父 假钞的困扰 路遇穷人 借调在报社当编辑 今天我当兵 第一笔稿费 第一次做生意 走进夏日 重温日记 积了灰的吉他 怀念友情 七月 电话情结 乡土情结 常回家看看 带着家人去旅游 故乡的甜李 惦念山中那口钟 第一次家访 山路弯弯 五登象山 走近“纳西·净地 我那苦命的父亲母亲 新闻回放 “小巨人”空降丽江 文坛怪才王丕震 口书奇才和志刚 拉起我们的手 爱心救助 把欢歌曼舞带给灾区人民 瞧:我们六中的教师们 艺术教育的春风 构筑明天的希望 情系山村女大学生 寻找生命的春天 遭遇百年罕见冰雹 八分钟的挂牌仪式 纳西农妇争相学英语 让青春燃烧在祖国大地上 快乐旅行 老君山看杜鹃 壶口瀑布抒怀 九寨归来不看水 三访石头城 神秘的怒江大峡谷 草原我梦中的家 海上花园鼓浪屿 冬游姊妹湖 攀越玉柱擎天 神姿独秀碧塔海 初识牦牛坪 走进西藏 穿越世界屋脊 西藏行 西藏印象 环游宝岛台湾 直飞台北 宝岛明珠日月潭 森林王国阿里山 太鲁阁大峡谷 天空之城 饕家的天堂 台北“故宫博物院 台湾看海 台湾游拾零 黄导:台湾的第一个朋友 终于走遍全国 访美第一站:天使之城洛杉矶 访问天下卫视 好莱坞环球影城 在美国当一回“留学生 美国的交通 邂逅尼亚加拉大瀑布 参加联合国总部 到美国朋友家做客 美国印象 访美见闻 后记 试读章节 “今天我要告诉大家一个很不好的消息,希望大家有个思想准备。”我不知道怎么宣布这个坏消息,从何说起?大家表情凝重焦急的看着我,屋内从来没有这么静过。想必大家都己猜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这次老父亲病得不轻——”停顿了半天我还是说不出口。“爸爸怎么了?”几个姐姐一再追问。“得了重病,很难治好。”说这话的时候,我已经是满脸泪水。 “爸爸得了什么病?赶快说!”几个姐姐不停地追问。 “不要问了,你爸爸得了癌症。”母亲说完就嚎了起来。会前我专门做了母亲的思想工作,说好不哭的,可她怎么接受得了这么突然巨大的打击? 全家老小哭成一片。 “哭吧”哭够了我们再说。我这样一说,大家反而都不哭了。大家知道我要交代其他的事了。 “父亲这辈子为了我们吃尽了人间所有的苦头,非常不容易。今天又碰到这种病,十分的不幸。留给父亲的时间不多了,我们要在他还活着的时候好好照顾他,尽我们应尽的责任和孝心。从现在开始……”我交代了所有应该注意的事项,安排了轮流护理的要求,并反复强调小孩们要管住自己的嘴,绝对不能跟父亲说“癌症”两个字。小孩们都懂事的向我点头保证。 当晚,我和妻子拿着所有的照片、化验单等有关资料就上省城,在云南省肿瘤医院,专家一看片子也不容置疑的说是肺癌。可我还是不服气。通过《云南日报》的朋友,我又专门找了肺癌科的主任专家。结果看了片子说得更严重:“中央型肺癌晚期。不能手术,只能保守治疗,延缓几个月生命。”这回我和妻子彻底绝望了。半天没有了主意。照医生的意见,我花了3000多元,开了一些针水和止痛药,拖着疲惫的身体从票贩子手头高价买了两张晚上的火车票又赶了回去。 “六三(我的小名)哪里去了,怎么两天没见他了?”母亲说我工作忙,父亲也就没再问什么。 我一下火车就直奔父亲的病房。 好多时候家里碰到什么难题,他都会说,有六三在,就没事。父亲见到我,心里就踏实。父亲对我期望很大,此时此刻,他对我有太多的依赖。 “阿爸,你得支气管炎有点重,我专门托人从省城给您带了一些针水和药片,您一定要好好打针吃药。”父亲向我点点头。 隔壁病房有位乳腺癌的病人,病魔把她折腾得整天怪叫,凄惨的哀叫声传遍整个医院。父亲问医生:“那人得什么病?”医生淡淡地说:“那个婆娘乳房有点问题。”父亲有些传统保守,平时从来不会说与乳房等有关的话题,父亲一听说是乳房就没再问下去。 没过三天,父亲没再听到那人的嚎叫,就问:“今天怎么没听到那个人在叫了呢?”“出院了。”我们哪敢告诉他说那人乳腺癌晚期实在痛不住了,家人含泪向医院申请打了一针就回家去了。 “出院好。”父亲给我们说他出院后想做的一些事情。我们个个强忍着泪水听着。我们安慰鼓励父亲好好配合治疗,病很快就会好起来的。父亲还是向我们点点头。 有亲戚来医院看父亲,他们都不知道父亲的真实病情,给父亲传烟,父亲摆摆手:“我进医院那天起,医生就不让我抽烟,我已经把烟戒了。”“你都能把烟戒掉?”村里人都想不到。因为父亲整整抽了50年的烟。 父亲的病情才稳定了几天,又开始发作了。这次不是头疼,而是从肩痛的背,而且痛的全身冒汗。 眼看医院治不了父亲的病,我四下打听民间偏方。有朋友告诉我麝香可以治癌症。我就到处托人买麝香。为了确保货真价实,我拿着麝香冒雨找专家鉴别验证。最后我花了一万块买了个麝香。父亲问我花了多少钱?我说是朋友送的。他说他小时候见过麝香,米粒大的一小颗就要好几十块。他说这东西一定很贵,不能要太多。我说朋友就给我一点点,好了我再去找。 开始他还配合我们吃一点,可后来他说没效果,吃了反而肚热。另外他嫌这东西太贵,就不吃了。他说没效果,吃了肚热得要命,我们也就不敢多给。现在,这三颗麝香还一直放在父亲的药柜里。 有人说新鲜的核桃叶煮鸡蛋也可以治癌。我就专程到山上去采来一些新鲜的核桃叶,叫母亲用它煮鸡蛋给父亲吃。父亲说长这么大还没吃过这么苦的东西。我说:“偏方气死名医。”父亲说:“只要能治好病,让我吃大粪都愿意。” 也许是在病床上睡的时间太长,父亲脾气开始有些暴躁起来。一向温和的他有些难沟通交流。吃了一段时间核桃叶煮鸡蛋也没见怎么好转,父亲开始拒绝吃药。他说没听说过气管炎要住那么久的院。 “医生没看到我的病,反而越治越痛。我还是回家算了,在家休息一段时间可能还比在医院好,”父亲对医院彻底失去了信心。 我不得不第二次上省城去找专家求助。 我问医生,我是告诉父亲病情呢还是继续隐瞒病情?医生说,这要看病人的情况而定。有些人你告诉他病情,他反而好好配合你治疗,效果还不错,有的还能创造奇迹。可有些人,你告诉他病情,如果他心理脆弱,没有这个承受力,那整个人一夜间就会跨掉。 我总不能让父亲不明不白的走,我得告诉他病情。 医生说要掌握时机,要循序渐进,注意方式方法,还要做好心理疏导。“肺癌晚期病人还可能吐血,千万不要到那种时候才告诉病人你得了癌症。这无异于伤口上撒盐,谋杀。”医生在暗示我还是早点告诉他为好。P4-6 序言 人生如旅行,行走大自然,感悟人生,感恩生活——我不清楚这是不是作者在《快乐旅行》一书中所要表达的一种思考,但这是我读完《快乐旅行》书稿后最强烈的一个感受。 早在十多年前,我听说有一个高寒山区学校的年青教师自办了一份称为《小溪流》的文学刊物,心中很是感动。后来这个二十多岁的山乡教师就调到了丽江日报社,他就是刘志文。志文到报社后先后在记者、编辑、经营管理等岗位工作。不论放在什么岗位上,他都非常爱岗敬业,都是不遗余力地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力争做得最好。我曾说他是一个“工作狂”“拼命三郎”。我也曾经多次问过自己,一个人持续不减的工作激情和动力是从何而来呢?也许,我们可以从《快乐旅行》中一篇篇充满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感悟人生、感恩社会、感恩父母的文章中找到这个答案。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古代读书人最美好的一种追求。但是在古代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特别是交通条件下,这样的追求只是极少数幸运儿能够实现的。而在当代中国,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又有现代化的交通通讯及便利的阅读条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要有信心、有决心,实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并不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梦。不断亲近大自然,走进名山大川,也就成为现代人的一种时尚。正如在《快乐旅行》中所说:“一个人走过的路愈多,生命就愈精彩。”“世界就像一本书,不去旅行的人只读到其中的一页”。有了这样的感悟和追求,在最近的十余年间,也就是在他步入人到中年之际,不仅走遍了大自然赐予丽江的每一个景点景区,也几乎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还走出国门到更远的地方,亲临雪域高原、高山峡谷、大漠草原、海岛海滨等风景名胜。在山水之胜境历史之回响中不断感受着精彩的人生。 他认为,每当置身于高山、大海、草原等大自然的怀抱之时,都觉得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对历史文化的追寻,一次对人生的感悟。每次出行都有一种身心与山水融为一体的忘我境界,不知道什么是喜怒哀乐,什么是名利地位。他说,面对大海,开阔了胸襟、释放了压力、净化了灵魂、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看懂了生命的意义和人生本不可缺少的许多东西;在大草原平静地与大自然对话中,寻找到生命的绿洲,明白了生命里一些困惑已久的情思和不解;仰卧在雪野之中,学会了如何冷静思考;面对江河峡谷,感受到了勇往直前自强不息的江河性格;置身于娇艳的千亩荷花园中,感动“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更感悟到“红花还要绿叶扶”的哲理;走访历史胜迹,感动于先民的伟大创造,感叹古人的勤劳勇敢和智慧。特别是那次自驾车青藏高原行,他说面对这片雪域高原时“人会变得更加大度,更加稳重,更加透彻,更加执着,更加坚强,更加珍惜,更加谦逊,更加真诚,特别能容忍,特别能吃苦,特别有勇气,学会了理解,学会了满足,学会了友谊,学会了关爱,学会了很多很多……”让大自然洗去现代人身心上的疲惫,让身心在美妙的大自然中不断放松。对于长期在现代都市紧张忙碌中的人来说,每次走进大自然和历史的记忆中,都是一次灵魂的放飞,享一次清丽的酣梦。他说,梦有多远,路就有多远。 在《快乐旅行》的字里行间,还可感受到作者感恩社会、感恩时代的心跳。改革开放的春风,让丽江这个边远的“被遗忘的王国”,从发展开放的“末端走向前沿”,取得了前无古人的历史性巨大变化。丽江的发展变化对于从农村贫困之家出来的作者来说,更是感同身受。这种变化和感受,在《五登象山》《电话情结》《故乡的甜李》《走近纳西·净地》等文章中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作者也特别关注扶贫助困、脱贫致富问题,在《爱心救助》《构筑明天的希望》《情系山村女大学生》《遭遇百年罕见冰雹》等记录的这些发生在身边的人间真情,读来令人感动。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感恩父母,提倡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美德。《快乐旅行》让我深深感动的还有志文对父母的一颗孝心。《父亲,您在那边还好吗?》《积了灰的吉他》《雨中行吟》《常回家看看》《我那苦命的父亲母亲》等文中所回忆的父母对子女的无私大爱,参加工作后每次回家时,父母都要一再嘱咐“要好好工作,团结同事,虚心学习”的细节,让人读着读着就会动容。作为人子,心中想着父母的爱,希望父母健康一些,安乐一些是有孝心的表现。但仅此是不够的,还要尽最大的可能去为父母多做点什么。这一点志文做得是很好的,他八岁时就知道要帮生病的母亲学习做饭,长大后他尽力为父母分忧解难,特别让人感动的是志文夫妻高高兴兴带着父母去旅游,让从未出过远门的父母又坐飞机,又坐火车到了北京,又看升国旗,又登天安门城楼。还为辛苦了大半生却不知自己生目的父母过了第一次生日。当今社会同样需要提倡讲孝道,古话说,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一个不懂得感恩父母,缺乏孝敬之心的人,是很难有感恩社会,回报社会之心的。 每个人的一生如同是一次旅行,因此“快乐旅行”也就理解为“快乐人生”。追求快乐的人生,必须要有奋发图强,自强不息的精神,还要有一种团队精神。这是《快乐旅行》一书的又一思考。 《快乐旅行》一书图文并茂,文字轻灵,情真意切,见解独到。该书的出版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 后记 瑞士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杜南说:“旅行是真正的知识最伟大的发源地。” 纵观历史,有很多著名的作品和重大的发现都与旅行有关。唐朝诗人李白在游历的过程中写下了大量传颂至今的诗篇。地理学家徐霞客在徒步旅行的过程中细心勘察地貌,记下很多有价值的笔记。哥伦布在漫长的航海旅行中,得出地球是圆形的结论。 我也喜欢旅游,不是一般的喜欢,是非常非常的喜欢。从小我就立志要走遍全国,虽然那是一个多么遥远的梦想,但我一直在追寻这个梦想。参加工作十几年来,只要有机会,我就去旅行。一路观光、一路摄影、一路交友、一路美食、一路写稿……走进自然,感悟自然,享受自然,沐浴阳光,亲近海水,享受健康,邂逅快乐……一路走来,虽然特别地辛苦,但也特别的充实。 旅游是件美好的事情,大自然能用它自己的方式化解我们在城市中的伤痛,让我们感受到无穷的力量。 在快乐中旅行,在旅行中快乐,是我旅行的准则。 十几年来,我走遍了全中国,这种感受越来越深刻。 夜深人静时的一杯荼,一盏灯,一本书,一支笔,实在是一个美丽神话般的世界,投入进去便远离了一切的烦恼。 一旦夜深人静,靠在床头,灵感闪现,拿起笔,胡乱地抓上一张废纸,写上几句,那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有时实在找不到纸,就在墙上画上几笔、或是在大腿上写上几个关键字,或者起来泡上一壶普洱茶,打开电脑,端坐在屏幕前敲击键盘,那种快乐不亚于在球场上的那一脚凌空倒钩,在鱼塘边钓起一条大鱼,约上几个朋友斟上一杯老白干! 每每进入创作状态,一个人就会整个地投入进去,忘掉周围的一切,忘掉所有的烦恼、忧伤、痛苦、委屈和不幸,以及生活工作中的种种不满……一下子,远离纷繁、复杂、喧嚣的世界,感到自然的美丽,生活的有趣,世界的多彩。我感到写作让自己的生活和生命都得到了无限的放松、扩展和延伸…… 这是我的第一本专集,是对自己十几年创作的一个小结,也是我心灵的一个驿站,人生的一个亮点,更是对自己的一次鼓励,对所有关爱、帮助、支持和扶掖过我的亲朋师友的一个汇报。虽然现在看来,书中的文字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充满了稚气和单薄,甚至还有不少的差错,但它确确实实是我十几年不甘寂寞、不甘平庸的心血和汗水的结晶,是我追求上进和热爱生活的一种表现,更是我30年来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理解。也许,几年以后再来审视此书,会觉得它更浅显,缺陷和遗憾不少,但我还是认为存在的纪念意义大于文本本身的份量。因为,作为一个砍柴、卖柴读书长大的贫寒农家子弟来说,出一本书实在非常不容易。 这些文章基本上都是各报刊编辑老师认可并在各级刊物上发表过的,经过筛选,我从数百篇里选定了这78篇编成了这本《快乐旅行》。正是这些文字支撑着我、激励着我走过了坎坷的人生。 今天这个时代似乎是一个速成的时代!什么速成电脑班,说什么3天就可学会电脑;速成英语班,说什么3个月就可学会英语……甚至连恋爱婚姻都可以速成,上午相识,晚上就可以热恋。第一天相识,第二天相恋,第三天就可以同居,一个礼拜就可以结婚……经商的想一夜暴富,当官的想3天升一级,写作的想一呜惊人,速成让扭曲灵魂的人们无所适从。 可是,事物生存和发展都是有一定规律的,就像农民种庄稼,只有精耕细作,才有好的收成。否则,揠苗助长,违背科学规律,只会得不偿失。 所以,我们要学习马克思40年写成《资本论》,曹雪芹用一生写了《红楼梦》,最终流芳百世的精神。 如此,我还是静了下来,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扎扎实实写作。过去我这样做了,现在我还在这样做人、做事、写作。今后,我还要坚持这样做人、做事、写作。 更重要的是,经过十几年的奋斗,我已脱了贫,我已不再靠写作挣稿费维持生计,更不用拿文章当敲门砖来博取功名,因为我已经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如今,我写作完完全全是一种放松的自由的举动,是一种精神和心灵的需要,是没有一点现实压力和功利色彩的个人爱好,完全是为了完善和丰富自己。 前年夏天是我36岁的生日,人到中年,想出本书作为献给自己36岁生日的礼物。遗憾的是,因为工作的繁忙,打出初稿后一直没时间定稿,以致一晃又过了两年。更为遗憾的是,还有许多诸如《三上北京》《东方狂欢节》《敦煌莫高窟》《香港维多利亚港》《在澳门过把赌瘾》《山城重庆》《在哈尔滨学滑雪》《南京总统府》《去烟台看海市蜃楼》《乐在沙湖》《黄山归来不看山》《上海大都市》《深圳速度》《走进西部影视城》《葡萄沟记事》《731部队遗址的伤痛》《登黄鹤楼》《少林寺》《毛泽东故居》《大关张家界》《西湖泛舟》《桂林山水真是美》《黄昏,从青海湖边走过》《长白山天池》等二十几篇文章写好初稿一直没时间去动,以至稿子都变黄积了灰。以上文章因时间关系没能入编此书,感到非常遗憾。此外,进报社头两年我第一次尝试着写了20万字的《命运》长篇,也一直放在书柜里没时间去动。还有一本《相约丽江》的诗集,出版社编辑已催了多次,我都没时间去弄。欠下的这么多文字债使我常常内疚不堪。 一生中总有这么一些人是一生不能忘记的,父母、师长、领导、朋友、同事、同学、同乡……没有他们的关爱呵护就没有我的今天。在此,我要特别感谢恩师李群育先生在百忙中给本书作序鼓励,感谢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和志刚先生为本书题写书名,感谢云南人民出版社陈粤梅老师,感谢杨增适先生、木建国同志为本书校对,感谢丽江世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为本书顺利出版给予的无偿帮助。 我感谢所有关心支持帮助教导过我的人! 2011年11月18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