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父母的教育方式往往决定着孩子未来的能力和发展。黄志能编著的《12岁前要教孩子的12堂课》通过对0到12岁这一时期的孩子的分析,总结出一套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只有在12岁以前教给孩子真正需要的成长课,他们才能面对未来,胜任社会的各种使命,也才能得以生存。本书告诉父母如何掌握好孩子成长的关键期,为孩子预约更为璀璨的未来。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12岁前要教孩子的12堂课 |
分类 | |
作者 | 黄志能 |
出版社 | 花山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父母的教育方式往往决定着孩子未来的能力和发展。黄志能编著的《12岁前要教孩子的12堂课》通过对0到12岁这一时期的孩子的分析,总结出一套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只有在12岁以前教给孩子真正需要的成长课,他们才能面对未来,胜任社会的各种使命,也才能得以生存。本书告诉父母如何掌握好孩子成长的关键期,为孩子预约更为璀璨的未来。 内容推荐 黄志能编著的《12岁前要教孩子的12堂课》内容介绍:认真分析孩子的智力结构、兴趣爱好、性格趋向等方面,并采取适合孩子个性特点的教育方式,才能使孩子发挥出自己的特长,逐渐改善先天的不足,健康地成长。父母只有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及个体差异出发,掌握科学的教育方式,避免教育的盲目性,有的放矢,才能为孩子营造最佳的成长环境。每个孩子之间都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家长们只有根据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才能少一些困惑,多一些方法;孩子们也能少一些挫败感,多一份成功的喜悦。 《12岁前要教孩子的12堂课》是一本家庭教育。 目录 第一章 好父母是孩子的好老师/1 第一节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孩子/3 一、孩子的性格谁做主/3 二、该放手时就放手/6 三、有选择的教育/8 第二节正确的孩子观——靠近孩子的法宝/11 一、今天,你与孩子沟通了吗/12 二、蹲下来,与孩子面对面/14 三、拥有正确的孩子观/15 第三节把握O~12岁,给孩子预约美好未来/18 一、关注孩子的天性/19 二、给孩子良好的成长环境/22 三、培养孩子好的习惯/26 第二章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0~3岁)/31 课程一:漂亮眼睛——让孩子认识这个世界/33 一、与新生宝宝的交流/33 二、宝宝敏感期的引导/38 三、孩子的漂亮眼睛/44 课程二:玩转童年——引导孩子开发自我天赋/54 一、顺其自然,无为而教/55 二、爱孩子,就陪他一起绽放/60 三、玩,就玩出点花样/64 课程三:找朋友——教孩子怎样与人沟通/69 一、让孩子自己选择朋友/70 二、谨防太乖的孩子有心病/76 三、善解人意,与人为友 /81 第三章 与孩子心连心,一起成长(4~6岁)/87 课程四:小学生——教孩子更好地学习/89 一、帮孩子走好入学的第一步/90 二、养成阅读的习惯/94 三、给孩子最佳气质/98 课程五:自己动手——教孩子怎样生活/106 一、让孩子干点活没什么不好/107 二、帮孩子丢掉懒散与浮躁/111 三、教孩子善用周围资源/115 课程六:人见人爱——教孩子怎样与人相处/121 一、改变孩子的“强占有”/121 二、让孩子远离胆怯与任性/126 三、培养孩子善于交际的能力/130 第四章 与孩子手牵手,并排走(6~9岁)/137 课程七:敢作敢为——教孩子学会承担责任/1 39 一、让孩子懂得自爱/139 二、孩子的成长不需要支配/143 三、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147 课程八:小主人——教孩子进行自我管理/152 一、“斗嘴”也是一种成长/153 二、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157 三、教孩子学会做人/161 课程九:小“case”——教孩子面对挫折和阴暗/164 一、对孩子说“你真棒”/165 二、教孩子正视生老病死 /171 三、鼓励孩子面对挫折/176 第五章 放开手,让孩子飞向自由蓝天(10~12岁)/181 课程十:小财神——教孩子怎样理财/183 一、教孩子从小认识钱币 /183 二、让孩子懂得先劳后得/188 三、引导孩子合理理财消费/192 课程十一:青少年——教孩子轻松面对发育/196 一、不要让性成为“怪物”/197 二、正确培养孩子的性别观/202 三、让孩子轻松面对发育/206 课程十二:小大人——教孩子怎样与社会对话/210 一、让孩子经得住诱惑/21O 二、培养孩子的自主性/215 三、放手,让孩子飞翔/220 附录: O~12岁小孩发育标准参考值/225 试读章节 第一节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孩子 懂得孩子的独特性是成为优秀父母的前提。要知道,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个小孩能够一模一样! 经常听到家长发出这样的疑问:我们小孩吃的、穿的、住的、玩的、学的,什么都一样,为什么就是差别那么大呢?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和特长,家长根本没有必要拿孩子与其他小孩相比较。父母只要把好自己的关,根据自己孩子的性格特征来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就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小孩无论性格还是兴趣习惯等各方面的形成,都有先天和后天的影响。不同的孩子要用不同的教育方式,不能一概而论。这样孩子才会健康成长。 一、孩子的性格谁做主 我们在谈论一个人或者首次与人接触时,最先有所察觉的就是他的性格。性格在我们的生活交往中起着很大的作用。那么,性格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 有人在谈到性格的形成时说,性格与遗传因素有关,脾气是天生的,改不了的!其实不尽然。 英国心理学家爱森科在人格理论方面提出了“人格纬度”这一学说。他指出:纬度的一个极端是外向,另一个极端则是内向,而在纬度之间就会有许多等次。他认为极端内向和极端外向的人只是少数,而大多数人则是综合性的,或是偏内向一些,或是偏外向一些。因此,人的性格其实是可以在纬度上自由移动的。 更确切地说,一个人的性格取决于童年期的塑造。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情感剥夺实验”:把一同生下的小猴子分为两组,一组放铁笼里用奶喂养,没有其他任何东西;另一组则为它们准备了一个用长毛绒做的假妈妈,吃完奶之后它们还可以在假妈妈身上尽情玩耍。随着小猴子们慢慢长大,没有假妈妈的这一组猴子,胆子较小,而且脾气暴躁,显得很不合群;而有假妈妈的这一组则正好相反,不胆小,也容易与人接近。这一实验结果表明:在儿童时期被剥夺了母爱的人,往往容易性格扭曲,从而形成不好的行为或个性。因此,在婴幼儿时期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对其良好性格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另外,家庭中父母及其他成员对孩子性格的形成也有很大影响。 有这样一个事例:有位强迫症患者母亲,她有一对双胞胎孩子。每天,双胞胎孩子被妈妈从幼儿园接回来以后,就是洗脸、洗脚,洗完之后上床就不许再下地,更不让他们和邻居小孩子玩耍。理由就是,妈妈有洁癖、怕脏。 事事要求完美的人很容易产生强迫症,在心理医学中这种性格被称为完美型人格,也就是强迫性人格。有强迫症的人爱思考、多疑、办事墨守成规,担心的时候多,而放心的时候少,他们的内心总有一种不安全感,因此办事总会力求完美。如果受到一些心理刺激,他们还容易诱发强迫性神经官能症。如果孩子从小就是在这种环境中培养起来的,将来很可能也会成为强迫症患者。 那如果性格已经形成,是不是就无法改变了呢?其实不然。20世纪60年代的“预限理论”认为,当外界刺激超过了预限的值以后,人的性格就很有可能发生改变。尽管孩子的性格受先天个性和素质的制约,但之后性格的发展还与生活经历有很大的关系。比如说,某个孩子很胆小,几乎不与人交往,而后来工作的环境则是在部队里。生活在这样一个集体,这就需要他经常与人交往,参加很多集体活动,甚至是残酷的斗争。诸如此类的环境,就会使胆小怯弱的孩子变得坚强、开朗起来。反之,如果将一个天性很开朗、爱笑的人,放到一个严密封闭的环境中,不许他与任何人交往。慢慢地,这个开朗的人也可能变成一个沉默寡言的人。环境不仅影响着人的心理活动,对性格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 生活、环境、时间都是改变性格的雕塑师。 当然,性格本无所谓好坏,不同的性格可以闪耀出不同的光芒。 性格对一个人的事业和成就有一定的影响,但不能决定一个人智慧的高低和事业的成败。事实证明,不同性格气质的人都有可能成为某一领域的杰出领袖。据心理学家分析,俄国的普希金是一个具有胆汁型(兴奋型)特征的人,而克雷洛夫则具黏液质(安静型)特征,果戈理属抑郁型(懦弱型)特征的人,但是他们都是俄国伟大的文学家,而且在文学领域都有着卓越的贡献。 尽管如此,在这个社会的大环境中,人们对性格还是有一个大致好坏的判定。那我们要如何将孩子的个性塑造得更好,更有助于他将来的发展呢? (1)尽可能地多给他鼓励,即使是很小的成功。称赞如同阳光,缺少它孩子就没有了生长的养分。 (2)尽量给孩子保留脸面。不要让他感到难堪,不要贬低他,更不要夸大他的错误。 (3)每个人都希望被别人认为是宽宏大量且无私的,即使是小孩。如果希望他能有所改善,那么就要让他觉得自己已经拥有了这些品质。那样,他就会更加用心地做到不让人失望。 (4)尽可能别批评他,不得不批评的时候也最好采取间接的方式。 (5)允许他偶尔自我感觉良好。 (6)当你犯错了的时候,要及时道歉。 (7)你要多向他提建议,而不是对他发号施令。 (8)有时候,他的怒火仅仅为了引起你的注意。这时,你要给予足够的同情和关注。 (9)尽可能给他诉说的机会,而自己只要做好听众就行了。 (10)要让他相信主意是他自己出的。 (11)试着从他的立场来分析问题。印第安人说:“首先要穿别人的鞋走上一段路。”不要忘了问自己:“他这样做是出于什么原因?” (12)尽量不要说出自己的理由。你可以比他聪明,但是不要告诉他。 (13)经常送他一些小礼物——没有任何理由的。P3-5 序言 为什么孩子总是爱捣蛋,为什么孩子读书总是不用心,为什么孩子做事老是消极懒散,为什么孩子老是不听我的话…… 您是不是常常听到诸如此类的抱怨孩子的话呢? 关于孩子,您是不是还有很多个为什么想问呢?您是不是正为这些问题所困扰呢?您是不是还在为这些事情责骂您的孩子呢? 不要再错怪孩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最大关键就是父母没有正确、及早地为孩子培养各种能力。 为什么孩子总调皮,老爱问东问西?——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诱发他的求知欲! 为什么孩子不爱读书,坐也坐不住?——让孩子玩出点“花样”来! 为什么孩子做事漫无目的,一点也不积极?——找准孩子的兴趣点,让他主动起来! 为什么孩子总是不愿意听我的话,老是和我对着干?——试着听听孩子想说的话!…… 打开电视、翻开报纸,各种令人不安的新闻不断出现——某孩子与网友私奔不归;某孩子因早恋感情不顺就残忍地将对方杀害;某孩子考试不好跳楼自杀;某孩子被同学排挤,因而封锁自闭…… 面对这些实实在在的、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新闻,我们不得不开始反思:我们的孩子怎么了?在这种环境下,我们能给孩子什么?难道是永远地保护他们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总有一天,孩子会离开家庭,进入校园,踏入社会。而父母必须要做的就是教他们学会如何生存,如何面对社会的各种变化,这才是刻不容缓的。 12岁是孩子一个阶段的结束,同时,也是另一个阶段的开始。 0~12岁这一时期,父母的教育方式往往决定着孩子未来的能力和发展。唯有在12岁以前教给孩子真正需要的成长课,他们才能面对未来;足以胜任社会的各种使命;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 让我们掌握好孩子成长的关键期,为孩子预约更为璀璨的未来吧!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