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对华强硬的“中国观”
小克里斯托尔作为当今美国新保守主义阵营的重量级思想家,其论著不可避免地对中国的走向给予高度关注。尽管他公开承认自己并非中国问题专家,但出于维护美国全球霸权的想法,仍对中国的发展持有深深疑虑。实际上,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他就多次公开反对给予中国贸易最惠国待遇,并推动国会成立对华政策研究小组,渲染中国将取代俄罗斯成为美国最大挑战的“中国威胁论”,害怕中国在亚洲发展成为能对美国霸权构成挑战的新兴大国,主张强硬对华。他的主要观点包括:
第一,中国对美国的挑战将日益加大。小克里斯托尔认为,伴随经济高速增长,中国未来可能成为美国在亚太甚至全球面临的主要对手,特别是中国日益增强的军事实力将对美国国家利益构成越来越大的冲击。但他也承认,美中并不像冷战时期美苏那样的敌人,因为现实利益使“美国需要中国,而中国也需要美国”。美国应该通过不断对华施压迫使中国做出让步,并以此引导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此,他宣称:“美国应该在语言和行动上都清楚地向中国表明,美国将遏制中国的对外野心。我们必须扭转军事开支不断下降趋势,因为中国领导人将美国国防开支增幅下降以及不愿继续承担过多国际责任视为软弱的表现。”
对于如何看待中国经济近年来的迅猛增长,小克里斯托尔依然戴着冷战时代的意识形态有色眼镜写道:“相比于民主国家,中国和俄罗斯这样的专制主义国家更容易取得经济增长,使美国和西方的自由主义价值观受到严重挑战。”为此,他发出倡议,未来美国必须联合其他西方民主国家加大对中、俄等新兴“专制主义国家”制衡。并就此提出行动建议:一要在经贸领域加大对华施压力度。小克里斯托尔将美国经济不景气归罪于中国的“不公平竞争”。他认为,长期以来中国通过人民币贬值、不正当使用美国知识产权等手段,在对美贸易中获得优势。因此,必须通过施压人民币加快升值、中国开放市场等手段,逼迫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承担更多责任。他还公开批评奥巴马、克林顿等民主党政府未能在对华经济政策上“坚持原则”。二要在安全领域与美国的盟国及其他民主国家在亚太地区构建对华联合阵线,规范中、俄等新兴大国的发展方向。小克里斯托尔表示,尽管日本经济增长长期停滞,但在可预见的未来,日美同盟仍应是美国亚太战略最重要和最可靠的基石。因为只有建立了更强大牢固的美日关系,美国才能更好地实施对华战略。他反对将美中关系的重要性置于美日同盟之上,认为美国未来在亚太的战略重点应是进一步加强美日、美韩、美澳同盟关系,并进一步拓展同印度等民主国家的战略合作,从而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亚太同盟体系。他强调美国应在亚太提前布局应对中国崛起,因为面对中国这样一个快速崛起的大国,“事前遏制比事后弥补要重要得多”。三要在人权和意识形态领域加大对华施压力度。小克里斯托尔吸收了“里根主义”在人权领域的主张,鼓吹把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推进和维持自由作为美国外交“最重要的目标之一”。他尤为强调在对华政策上将实力外交与人权外交相结合。早在1998年,他就与罗伯特·卡根合作撰文呼吁,意识形态领域的“软实力”是美国对华政策的重要砝码。文章称,当美国政府停止在意识形态领域对华施压时,中国政府“就会毫无顾忌地在国内加大对异议分子的镇压力度”。他在“中国综合症”一文中写道:“尽管许多美国政府高官总是希望新一代中国领导人能够有助于推动中美关系更进一步”,但由于中国的“一党专政体制”,这些美好愿望总是面临各种变数,美国政府对此应该保持清醒的认知。他将中国描绘成“世界上最具有压制性的政府”,因为中国政府目前仍在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实施“集权主义”统治。未来只有通过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联合施压,才能真正迫使中国在社会政治改革问题做出让步。而对中国政府所作所为反应“软弱”,将是美国的“国家耻辱”。认为美国应进一步加大对中国国内政治异议人士、少数民族与宗教团体等反对派的支持。
第二,中国可能将长期处于未来走向难以确定的过渡阶段。尽管中国经济近年来取得巨大进步,但“专制主义的内在弱点”使其在国内外都将长期面临各种各样难以解决的挑战。因此,美国政府在奉行对华战略接触的同时,应该积极推动中国向有利于美国战略利益的方向发展。一方面,为了防止中国冒险采取挑战现存国际体系的政策,美国应该全面维持并提升对华军事优势。因为秉持现实主义的中国领导人只有在清醒地认识到美国的强大后,才不会主动尝试挑战现存国际体系。他认为,“现在正是美国政府重新审视对华政策的关键时刻”,美国介入中东绝不应以牺牲“东亚军事存在”和减少对华压力为代价。因为从长期看,这种减少和撤退将对美国国家利益造成“越来越危险”的影响。
针对中美在南海多次发生军事对峙,小克里斯托尔公开主张美国采取更强硬的军事行动予以回应。他曾与罗伯特·卡根合作撰文称,应明确将美国在南海的军事存在作为维护美国在东亚主导地位的重要环节,在南海问题上让步将导致多米诺骨牌式的“危险效应”,以致严重削弱美国在其东亚盟友心中的重要地位。
另一方面,美国应要求中国在现行国际体系中承担更大的国际责任,以引导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特别是在应对地区热点上,美国应要求中国在缅甸、朝鲜、伊朗等问题上承担更大责任,强调通过进一步加大对华施压,促使中国政府更多配合美国政府的要求,并推动这些国家不断“改善人权”并逐步放弃对国际社会的“挑战”。
P82-84
进入21世纪以来,面对当今世界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的时代,所谓“时势造英雄”,以深邃思想影响世界的风云人物彰显英雄本色。他们或洞察时局、治国理政,或建构理论、预见危机,无论路径左中右,不谈地域小或大——小到国家,大到地区乃至世界,其思想光芒映照出的无一不是化解危机和应对挑战的方案选项。
《影响当今世界的重要思想人物》作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人物研究中心推出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本院30余位具有研究专长和学术旨趣的学者撰文论人、品茗思想,浓墨淡彩、以飨读者。特此感谢所有作者在繁忙工作之余潜心研究、倾力笔端,在书中展示现代院富有传承、独具特色的人物研究实力。
然而,当今世界重要思想人物的长长榜单无法一一呈现在有限的书幅之中,每位思想者宏大而深刻的思想体系作者也实难全面透彻把握。由此,未纳入本书的思想大家我们将继续追踪研究,并期待陆续推出新成果奉献读者;书内多从国际关系和外交战略视角剖析的思想人物也难免作者一孔之见,并不代表现代院立场;而编辑的失误与不足敬请专家同仁读者不吝赐教。
编者
2012年8月
笑看风云人未老
2012年龙年吉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人物研究中心的力作——《影响当今世界的重要思想人物》一书即将付梓,并该中心的学友们委托我为该书作序,实感荣幸!
世界是平面的,文化是流动的。登上时代舞台的重要思想人物,每人都手持“名片”,上书外交思想、治国方略、发展思路和管理思路等。每个名字都有一段历史:生于沧海横流的大时代,与历史机遇邂逅,心中有个目的地,时代为他绽放一段旅程,把他们打造成思想巨人、了不起的政治人才。
思想人物是时代的恩赐。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讲的是主观意志与客观环境的关系。“时势”,是客观的、无穷变的。形势之顺、逆、治、乱,构成了时代达人在某个历史阶段的大舞台,利用其地位与影响,叱咤风云、践行理想、创造历史。相反,“人虽智而不遇时,无功”,其思想、理念、战略又因受时代条件所制约而困。
说其思想重要、重大,皆因这些人物对国家发展、国际战略、实力消长、大国关系的所思、所想、理论、学说都是不朽一则,能揭开新历史篇章,甚或驱动时代在一定意义上的变化。因而,重要思想人物,人是大写的人,言为结晶文字,造诣和价值极高。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并没有思想家、思想者之类的称呼,只有圣人、贤人、哲人、诸子等等。称得上重要思想人物的,古今中外,凤毛麟角。重要不重要,靠的不是人为打造、眼球炒作;也不靠人脉、声望、金钱或舞台必需的掌声、好评、票数、作萌。靠的是力透纸背、影响深远的旷世力作。身前身后,国内国外,世人评说,全球“海选”,以思想言行筑起学术高地。
《影响当今世界的重要思想人物》一书中,数十位世界著名思想人物榜上有名,如“软实力之父”约瑟夫·奈,战略思想家李光耀、普里马科夫、中曾根康弘,古巴的革命“思想战士”费德尔·卡斯特罗等等。该院学者欲通过编著此书,带领读者去结识当前活跃在世界政治、经济、外交领域的“高富帅”人物:看看这个圈子里面的偶像是否真的“高”在人格品位、“富”在思想建树、“帅”在风趣横溢。基辛格曾说:领导人需要“51对49”的决断勇气,领导人最不可缺的品质是“勇气”和“品德”。相对于外表,构成气魄和德行的思想永远是最重要的。
大变动时代的重要人物与国家的发展航向命运相连。本书付梓的2012年是世界主要国家换届选举年。美、俄、日、韩等国选战正酣;希腊、埃及、利比亚诸国政潮此起彼伏,方兴未艾。民众期待出现能引领国家实现跨越,走向第二或第三次开国的领导人。人物的出现是应运而生、应时而进。而这个“运”和“时”,就是新时代对领导人的呼唤和渴求。
这些领导人物的登场,也将极大地刺激世界的思想与文化味蕾。借用当前时髦的“舌尖体”(舌尖上的中国)来讲,他们构成了“思想上的地球”。但看书中人物,他们善于思考、观察敏锐、眼光广博,比肩高手;其谈讲说述、滔滔不绝、风趣横溢。即推出文化盛宴、掀起思想波澜、再组地缘板块、重塑国际关系,以慰初衷。
他们之所以“重要”,是因有知识、有见识、有胆识;世界眼光、战略思维铸就其之重;他们之所以成为“人物”,有先天之材与后天之识相合而成。在此龙年之际,我们必须要提到中华卓越的军事学家蒋百里先生的传奇一生。蒋先生平生并未亲自指挥过一次战役,但他提出了系统的抗日战略理论。蒋先生逝世,黄炎培老先生在挽联中写道,“天生兵学家,亦是天生文学家”。两个“天生”道出了先天之才不是由谁刻意培养出来的。
同样的道理,这些思想人物再“重要”,也“克隆”不出第二、第三代。约瑟夫·奈、保罗·克鲁格曼、罗伯特·蒙代尔,号称“学界泰斗”、“明星学者”或“欧元之父”,其后人至多称为“星二代”、“商二代”,但绝对不敢有“思二代”、“哲二代”的光环。
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如学。求学者不一定做官,而为官者必须学习。建党大业、建军大业、建国大业中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们知人善任、唯才是举,尊重、依靠、使用、延揽各类思想人物,从而吸收、了解治党、治国、治军所需的战略战术、用人之道、法律观念。所以,人物思想研究,从重要人物的思想研究切入,从治国理政者的思想来分析他们对国家战略乃至世界大势的推动。接触、剖析、研究的人物越多,就会感到这个世界越发璀灿。
丰草多华英,茂林多枯枝。地球各洲、各门学派、百花齐放、性格各异的数十名人物同登一张英雄榜,谋篇布局、行文润色,可能不尽完美。但其中道理足以让人明白,“人才为政事之本”。在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综合国力越发强盛的今天,进一步提高执掌国家机器精英群体的素质,越发为人们所认识及重视。
《影响当今世界的重要思想人物》一书,是该院30余位研究人员潜心研究的成果,亦是在向社会展示该院独具特色的人物研究实力。借小序的平台,我又结识了一批与书中人一般重要的学友,他们的魅力,来自对工作的认真和执着。应邀作序,乐而为之。
陆忠伟
2012年端午于廊桥东里
李绍先、冯仲平主编的《影响当今世界的重要思想人物(1980-2012)》讲述了数十位世界著名思想人物榜上有名,如“软实力之父”约瑟夫·奈,战略思想家李光耀、普里马科夫、中曾根康弘,古巴的革命“思想战士”费德尔·卡斯特罗等等。
通过编著《影响当今世界的重要思想人物(1980-2012)》,带领读者去结识当前活跃在世界政治、经济、外交领域的“高富帅”人物:看看这个圈子里面的偶像是否真的“高”在人格品位、“富”在思想建树、“帅”在风趣横溢。基辛格曾说:领导人需要“51对49”的决断勇气,领导人最不可缺的品质是“勇气”和“品德”。相对于外表,构成气魄和德行的思想永远是最重要的。
李绍先、冯仲平主编的《影响当今世界的重要思想人物(1980-2012)》作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人物研究中心推出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30余位具有研究专长和学术旨趣的学者撰文论人、品茗思想,浓墨淡彩、以飨读者。
这些人物的登场,也将极大地刺激世界的思想与文化味蕾。借用当前时髦的“舌尖体”(舌尖上的中国)来讲,他们构成了“思想上的地球”。但看书中人物,他们善于思考、观察敏锐、眼光广博,比肩高手;其谈讲说述、滔滔不绝、风趣横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