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美国的崛起和问鼎之路(美国应对挑战的分析)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国际关系
作者 熊志勇
出版社 时事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美国的崛起和问鼎之路(美国应对挑战的分析)》着重介绍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初美国在对外关系上贯彻孤立主义原则的历史。这段时间是美国崛起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关键时期。虽然美国从美西战争开始走出美洲,走向亚洲,走向世界,但能否走好还取决于它的内外政策,特别是对外政策。本书由熊志勇等著。

内容推荐

《美国的崛起和问鼎之路(美国应对挑战的分析)》介绍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从一个正在崛起的国家如何克服重重困难,特别是它所面临的各种国际挑战,最终发展成为世界最强大的国家的历程。在这个阶段中,美国对外奉行的孤立主义原则在它集中力量解决国内矛盾和推迟与其他强国决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美国的崛起和问鼎之路(美国应对挑战的分析)》分别从一些读者可能会关心的角度来探讨美国的崛起攻略,温故知新,或许对人们思考中国崛起之路有所帮助。本书由熊志勇等著。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孤立主义与美国的扩张

一、美国独立与孤立主义的选择

二、门罗主义的提出

三、美西战争与门户开放政策

四、创建国际联盟的困境

五、孤立主义的放弃与二战结盟

第二章 对拉美地区的政策——谋划周边

一、从领土扩张到商业扩张

二、大棒政策与金元外交

三、睦邻政策的实施与关系的改善

第三章 对英国的政策——低成本的霸权更替

一、争取英国接受门罗主义

二、尝试建立新的国际体系

三、实力获取英国霸权转让

第四章 对德国的政策——应对同期崛起的欧洲大国

一、早期两国利益的碰撞

二、阻止德国的扩张

三、帮助德国恢复

四、从中立到消灭法西斯

第五章 对苏联的政策——应对意识形态不同的大国

一、历史上的美俄关系

一、从不承认到承认苏联

三、对苏联的信任缺失

四、走向联盟之路

五、从合作到遏制

第六章 对东亚的政策——应对日本在华扩张

一、面对衰退的中国和崛起的日本

一、门户开放与对日关系

三、“不承认”政策的提出

四、从《九国公约》到“不承认主义”声明

五、从制裁日本到联华抗日

第七章 对外贸易政策的转变——从保护主义到自由贸易

一、从贸易保护走向自由贸易

二、退回到保护主义的末路

三、确定自由贸易的方向

四、与英国争夺自贸体制主导权

五、最终建立多边自由贸易体系

第八章 美国对外金融政策——建立美元霸权

一、国内建立中央银行和金本位制

二、对外推行金本位制和金元外交

三、推动制定道威斯计划

四、从缓债到恢复金融合作

五、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第九章 军事力量的发展和战争——战胜所有挑战者

一、发动美西战争

二、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三、主导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十章 美国文化的传播与扩张一让世界美国化

一、借助传教士扩大美国影响

二、利用新兴媒体输出美国文化

三、建立国际传播机构

结语:美国崛起和问鼎之路的讨论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然而欧洲大国之间的争斗使美国无法得到它想要的持久和平,甚至它与欧洲的贸易时时还要受到这种争斗的制约,它的领土安全也可能面临威胁。19世纪初,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国成了欧洲大陆的主人,与英国分庭对抗。它甚至打算在美洲重建殖民帝国。1800年10月,法国迫使西班牙把北美的路易斯安那地区转给它。这样,密西西比河流域就落入法国的控制。对这个地区也存在野心的美国对此大为不满,杰弗逊总统警告法国:如果法国占据这个地区,美国将不得不“同英国及其舰队联为一体”。欧洲大国的扩张和争夺使得美国甚至想放弃孤立主义原则,通过结盟来保护自己的利益。但在实践上,对英国示好也不容易。作为海上霸主的英国为了同法国较量,派军舰封锁美国的沿海地区,禁止美国商船同法国进行贸易,除非美国船只先按照英国的规定纳税并接受管理。若美国商船照英国要求办,它们又会遭到法国方面的反对,法国把接受英国管理的美国船只也当作英国船只加以报复。美国人左右为难,最终它还是坚持了孤立主义原则,没有与英国结盟。

执行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给美国人带来一个新机会。法国其实并不想在美洲土地问题上得罪美国,它更想拉拢美国,以便继续对抗老对手英国。1802年,作为恢复法国在北美的殖民地的一项重大举措,法国派大军远征海地,却遭到惨败。拿破仑不得不面对现实,决定放弃恢复北美殖民地的计划,同时决定卖掉路易斯安那地区。于是,美国政府派代表门罗前往法国谈判。1803年4月30日,美法两国签订协议,美国以1500万美元买到了新奥尔良和路易斯安那,即整个密西西河以西的大片土地。这就大大地扩大了美国的领土。拿破仑曾解释他的这个决定说:这将“确定了美国的强国地位,我正是要给英国一个海上竞争者,这个竞争者早晚会消灭它的锐气。”拿破仑为了打击英国不惜牺牲土地,培育一个美洲大国来抗衡英国。

事情的进展证明拿破仑判断对了。眼见英法之争妨碍了美国的贸易发展,杰弗逊总统无可奈何地把欧洲视为“疯人院”,尤其是英国海军搜查美国船只,征用水手,甚至强制征用美舰“切萨皮克号”的作法更让美国领导人愤怒。从1803年到1812年,有近千艘美国船只被英国截获,美国商人损失严重。由于英国海军侵犯了美国的领海,也就侵犯了美国的主权,美国不断地提出抗议,英美的摩擦越来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要同各国普遍保持友好的外交政策受到国人的广泛批评。人们指责英国要“垄断我国商业,摧毁我国的自由和独立”,批评自己的政府怎么对此视而不见。美国政府最终忍无可忍,不得不于1812年6月再次与英国交战。在第二次美英战争中,美国军队起初仍是处于不利的位置。1814年6月,英国陆军一度占领首都华盛顿,英国海军也控制了制海权。但美国人不屈服于老东家,坚持抵抗。9月中旬,在巴尔的摩,美军冒着枪林弹雨奋勇抗击入侵的英军。当时在战场附近的美国律师弗朗西斯·斯科特·基透过硝烟看到星条旗经过英军炮轰后仍在要塞上空高高飘扬时感慨万分,即景写出了传世之作《星条旗》:“我们一定得胜,正义属于我方……星条旗将永远高高飘扬在这自由的国家,勇士的家乡。”后来,这首诗配了曲成为美国的国歌。也就在这个月,美军终于在纽约州的普拉茨堡战役中取得一次关键性的胜利。美国舰队司令麦克多诺指挥14艘美舰凭借对地势的熟悉和捍卫领土的决心,同两倍于己的英国舰队交战,结果击毙英舰队司令,俘获英舰4艘,这次胜利扭转了战场的局面。

此时,欧洲战争也将结束,英国关注于战后的欧洲安排,不想与美国继续为敌。美英两方在比利时的根特进行谈判,并于12月达成和约,都同意恢复战前状况。虽然美国通过战争保持了独立和领土完整,但这次战争再一次让美国领导人领教了欧洲大国冲突带给美国的麻烦。他们更加希望能避免这种麻烦,也就是不让欧洲大国把美洲卷入他们之间的争斗。这种想法掺进对发展对外贸易和扩大疆土的期待,在美国形成了一种民族主义思潮:建立一个美洲大国。

恰恰在这个时期,拉丁美洲出现了声势浩大的民族独立运动。19世纪初,在拉丁美洲的西班牙殖民地掀起了争取独立、建立共和国的革命运动。1811年7月,委内瑞拉共和国政府宣布成立。革命领导人玻利瓦尔领导的起义军继续同殖民军队作战。1819年,起义军攻入哥伦比亚的波哥大,赶走西班牙总督,建立包括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在内的哥伦比亚共和国。起义军把斗争的范围扩大到厄瓜多尔。到1821年,阿根廷、智利、大哥伦比亚、墨西哥和秘鲁5个国家先后获得独立,西班牙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大大被削弱。一直要建立领土大国的美国就钻了这个空子。1818年,美国军队开始向还属于西班牙的佛罗里达地区渗透。1819年2月,西班牙不得不与美国签约,同意把东佛罗里达让给美国,并默认西佛罗里达是路易斯安那的一部分,也就是美国的~部分。美国的代价仅仅是向当地的西班牙居民支付500万美元。此后,美国并没有停止扩大领土的脚步。它还盯着西部的太平洋沿岸地区,甚至考虑在美洲建立一个“美国体系”。美国众议院议长克莱1820年5月在国会上讲:“我们有力量建立这样的一个体系:我们将成为这个体系的中心,而整个南美洲将和我们一起同在这个体系之内。这对贸易方面尤为有利,我国将成为世界贸易汇聚的地方。”美国开始把南美洲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P14-16

序言

近些年,中国发展面临的内外困难越来越多,一些人抱怨中国崛起的机遇期消失了,一些人抱怨外国的阻挠。其实中国够幸运的了,邓小平的政策带给中国的机遇期至少已有30来年。我们的机遇期比美国崛起时长得多,美国当年的困难一点不比我们少。美国在20世纪崛起的阶段对外遭遇两场世界大战,对内30年代初的危机及其后的萧条不知比中国今天的状况严重多少倍。在崛起的关键的关键阶段,1933—1945年富兰克林·罗斯福担任美国总统。美国著名评论家李普曼在罗斯福去世前几天指出:“他已引领这个国家走出最为严峻的危险,并且使美国获得了最高程度的安全、影响力以及尊重。”我同样认为,罗斯福即便有过失误,仍是美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领袖,因为他不仅率领美国人摆脱了国内的重重危机,而且在世界上建立了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体系。然而,美国著名学者李侃如是这样解释的:“能否成为一位伟大的总统取决于两点,一是在任者的才干,二是当时的形势。譬如说克林顿。他具有成为一位伟大总统的才干,但却没碰上需要做出历史性决定的危机。相反,罗斯福作为一位美国最伟大的总统而受到人们的缅怀,因为他改变了美国的社会契约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胜法西斯和日本人。然而,他做到前者是因为他碰上了大萧条,他凭借坚强的意志做到后者,那是历史赋予他的重任。”看来,美国人与中国人都有“时势造英雄”的看法。中国现在也有时势,但能否继续转化为机遇期,它七分在人、三分在天。今天我们来看看美国领导人和美国政府如何带领那个国家迅速崛起并问鼎世界的历史,或许能够给我们一点启迪。

在着手本项目的研究时,我们遇到了两个问题:一是如何界定美国崛起的时间;二是如何界定什么是孤立主义。在这两个问题上,中美学术界都存在各种不同的看法。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需要对它们作个说明。

根据《辞海》的解释,“崛起”一词的意思是突起、兴起。从广义上讲,美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兴起可以从它的独立战争算起。1776年7月4日,在北美的英国殖民地上,由一批反抗殖民统治的志士组成的大陆会议发布独立宣言,提出建立一个新的国家——美利坚合众国。美国横空出世。在此后的120来年间,美国忙于巩固自己的独立地位,并逐渐扩大自己在美洲的领土和提升自己的经济实力。美国人的视野、美国的利益、美国的力量和美国的影响都基本局限于美洲。虽然在1844年时,美国同中国签订了不平等的《望厦条约》,沾白种人的光,获得了与其他欧洲大国同样的特殊权益,但那更多是一种搭便车的作法。它的经济实力远不如中国。在1870年时,中国GDP占世界的17.3%,而美国只占0.9%。实际上,美国只是一个美洲的区域性大国。美国除了经济迅速发展外,其军事力量微不足道,国际影响力更是弱小。那时,美国绝少参加国际会议,也未参与大国间共同的决策,仅仅被当作二流国家。1880年,一位德国使节宁愿忍受减薪的降级待遇也不愿被派到华盛顿。中法战争期间,美国曾试图从中进行斡旋,法国根本不理睬。1892年前,驻华盛顿的外交官无一是大使级,因为没有欧洲国家认为美国足够重要,值得派遣那个级别的外交使节。从狭义上讲,美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的突起或崛起要从19世纪末开始。它有两个标志:一是在19世纪末,美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工业生产大国。美国的经济利益越来越向国外延伸,它也更加关注国际市场。二是在1898年美国发动了美西战争。美国敢于向老牌殖民主义国家西班牙挑战,并获取了自己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从那时起,美国人的视野、美国的利益、美国的力量和美国的影响都开始向全世界展开。在短短的二三十年间,美国在经济、政治和军事各个领域都取得世界第一或前列的地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终于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并通过建立新的国际体系,问鼎全球。在这仅仅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美国从地区性强国崛起为世界霸权国家。本书就是重点研究美国在狭义上的崛起阶段的对外关系。

通过研究美国这个时期的对外关系,我们注意到孤立主义对美国的外交政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书原想把孤立主义作为书名,但怕一些人只看这4个字便提出质疑:20世纪不断搞扩张的美国哪来的孤立主义?其实,中国人本来不该望文生义的,应该探究在名字之后的真正内容。孤立主义是美国历史上曾长期奉行的一项外交政策原则,至今仍偶有影响。这项原则源起于18世纪70年代美国争取和巩固独立的时期。对它最权威的阐述是美国国父华盛顿在1796年结束总统任职时所作的告别演说,尽管他没有使用孤立主义这个词。他是这样讲的:“我们要对所有国家严守信用和正义,要与所有国家建立和平与和谐。……最关键的事情是绝不要永远地、固执地讨厌一些国家而热烈地亲近另一些国家。……我们对待外国的行为准则应该是在发展我们的商业关系时,尽可能避免与其发生政治联系。……欧洲的一系列的根本利益或与我们无关或与我们关系非常微小。因此,欧洲肯定会经常陷人纠纷,而这些纠纷的原因实质上与我们无干”,所以卷入欧洲的政治是不明智的。“我们超然于世外,便使我们能够遵循一条不同的路线。……我们真正的政策是避免同任何外国订立永久性的同盟。……时时小心从事,通过适当的安排让我们保持一个较大的回旋余地,在特殊紧急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谨慎地依靠临时结盟”。在他之后的几任总统都继承了这个政策原则。根据他们的讲话,可以总结出这项原则的基本内容,即与各国普遍和好、不结盟,不卷入欧洲政治,自主超脱,留有余地,从而最大程度地保护美国的利益。或者简单地说,就是不结盟,不卷人大国之争,避免被人利用,给自己找麻烦。孤立主义根本就不是扩张的反义词。本书想证明的是,正由于美国奉行孤立主义,美国才取得了扩张的成功。

随后可能带来的又一个问题是写美国外交的中文书不少了,这本书有什么意义吗?这些年中国人总在谈论中国的崛起,其中包括机遇期问题、与邻国纠纷问题、与大国关系问题,等等。为此我们不妨看看现任霸权国美国是如何崛起的。前些年一本名为《大国的兴衰》的书非常流行。它着重从硬实力角度介绍了历史上的霸权转换,但它的理论并不完全适合说明美国的崛起历史,因为美国并没有像英法等老牌殖民主义国家那样参加争夺殖民地的战争,美国对世界的影响不全是靠硬实力。本书分别从一些读者可能会关心的角度来探讨美国的崛起攻略,温故知新,或许对人们思考中国崛起之路有所帮助。一些人说美国是个霸权主义国家,它的历史有什么可学的?提出这个问题的人存在两个缺陷:一是他是从今天看待美国的历史,或者他对在二战前的历史并没有完整的知识。要知道,在20世纪上半叶同时崛起的不只美国一家,还有日本、德国和苏联。但今天只剩下美国一家。想获得霸权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二是他把学习当成重复或模仿的同义词。毫无疑问,由于背景和条件的不同,美国的历史几乎没有中国人能够重复和模仿的东西。学习本该是一个借鉴、思考和创新的过程。美国人是最善于学习的国民。今天美国人用的很多东西本来都不是美国人创造的,但都被美国人学来了。从本书讨论的历史情况看,比如,中国人最爱表达的主权观,是美国人从欧洲人那里“淘”来并推销给中国人的;自由贸易政策,过去人们都把它看成是美国的强权主张,其实这个理念是美国人从英国人那里学来的,然后把它制度化,并推广到全球;研究生教育,人们常说现在理想的教育途径是在中国接受义务教育,在英国等国接受本科教育,到美国接受研究生教育。其实研究生教育是德国人开创的,美国人把它制度化并将其扩展为包括新兴实用专业知识在内的教育系统,培养了比任何国家都多的专家和应用性人才。如果我们这样理解学习一词,相信本书所讲的“美国故事”就会有其价值。

本书着重介绍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初美国在对外关系上贯彻孤立主义原则的历史。这段时间是美国崛起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关键时期。虽然美国从美西战争开始走出美洲,走向亚洲,走向世界,但能否走好还取决于它的内外政策,特别是对外政策。进入20世纪后,美国面临快速发展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特别是20世纪20年代后接连遭遇经济危机,这些国内问题的处理需要政府和领导人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美国所处的世界环境更是错综复杂。首先,美国需要一个巩固的后方,奉行多年的门罗主义政策并没有保证美洲的稳定,问题仍屡屡出现。其次,美国利益的海外扩张就有可能与逐渐衰败的老牌霸权国家英国发生摩擦或冲突。如何处理好与英国的关系,使其不成为美国崛起的阻力,对美国政府来说是一个关键的任务。再者,同期世界上出现了几个与美国争夺霸权地位的国家。在亚洲是新兴的强国日本,它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打败了亚洲大国中国;在欧洲已完成统一任务的德国也日益强盛,有超过英国和法国的趋势。这两个国家都有控制本地区并进而称雄世界的野心。它们与美国构成了竞争的关系。如何在竞争中挫败这两个国家而取得领先地位,这成为美国领导人要面对的一个艰难的挑战。此外,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在俄罗斯帝国范围内突然冒出的新型苏维埃政权更加深了国际关系的复杂性。布尔什维克以资本主义世界为自己的革命对象。如何避免与这种政权的冲突也是美国需要探索的问题。不仅如此,崛起的美国与先前的霸权国家一样期望有一天能够引领世界。如何应对挑战,如何建立美国的世界体系成为那半个世纪美国领导人、美国政府和美国人民的艰巨任务。当然,讲外交离不开内政,所以本书也简单涉及到外交决策的国内背景。

本书由我主持编写,参加写作的有近几届博士生。这个项目得到北京市教委的大力资助,因为我的一位博士生曾获得北京市的优秀博士论文奖。本项目既给我一个机会来总结多年教学和研究的心得,也让众多博士生有机会一起通过实践来学习做研究。本书初稿的第二、五章由陈积敏(现为中央党校教师)负责,第三、四章由宋微(现为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人员)负责,第七章由侯自强负责,第八章由阎彬负责,第九章由史海东负责,第十章由谷红玉负责,其余章节都由我负责。由于我在统稿时对初稿做了较大改动,所以我对内容和错误负责。此外,感谢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梅仁毅教授和中国社科院美国所的赵梅研究员等同志。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完善本书非常重要。也感谢时事出版社的苏绣芳主任,没有她的支持,这本书无法面世。

熊志勇

2012年9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8:4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