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国人的历史观非常强烈,重视“以史为鉴”,把历史作为一面镜子,所以中国的历史是世界上记载得最为详细的。但“以史为鉴”并不只是为了掌握知识,从根本上说,是要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与人文的精神。《孩子必须知道的中华历史文化故事(明清卷)》是一本故事化的历史读物,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了中华文明发展史,将中华民族积淀下来的深厚文化,用通俗易懂、清新明快的畅游历史知识长河、感受灿烂文化的同时,开阔眼界、提高素养、启发智慧、陶冶情操。本书由楼宇烈主编。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孩子必须知道的中华历史文化故事(明清卷)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
作者 | 楼宇烈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我们中国人的历史观非常强烈,重视“以史为鉴”,把历史作为一面镜子,所以中国的历史是世界上记载得最为详细的。但“以史为鉴”并不只是为了掌握知识,从根本上说,是要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与人文的精神。《孩子必须知道的中华历史文化故事(明清卷)》是一本故事化的历史读物,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了中华文明发展史,将中华民族积淀下来的深厚文化,用通俗易懂、清新明快的畅游历史知识长河、感受灿烂文化的同时,开阔眼界、提高素养、启发智慧、陶冶情操。本书由楼宇烈主编。 内容推荐 《孩子必须知道的中华历史文化故事(明清卷)》是一本故事化的历史读物,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了中华文明发展史,故事中人物有的机智、有的好学、有的勇敢、有的正直、有的为人类科学做出了很大贡献,感受到人生中应具有的真善美品质,激励完善自己的人格。 《孩子必须知道的中华历史文化故事(明清卷)》将中华民族积淀下来的深厚文化,用通俗易懂、清新明快的畅游历史知识长河、感受灿烂文化的同时,开阔眼界、提高素养、启发智慧、陶冶情操。本书由楼宇烈主编。 目录 朱元璋北伐秦凯 胡蓝之狱 徐大百战建奇功 靖难之役 三宝太监下西洋 仁宣之治 土木堡之变 大宦官王振 冒险的亲征 明英宗被俘 京城保卫战 刘瑾乱政 妄想成仙的皇帝 戚继光荡平倭患 一代名相张居正 贪财成瘾的皇帝 明代后期的党争 李闯王挥师入京 李时珍撰《本草纲目》 徐霞客及其游记 明代三大古典小说 历史演义的精品 英雄传奇的高峰 浪漫主义的杰作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史可法坚守扬州 郑成功收复台湾 康熙智擒鳌拜 川鄂边区的抗清斗争 平定“三藩”之乱 清初的皇位之争 尼布楚谈判 曹雪芹著《红楼梦》 白莲教起义 马嘎尔尼使团来华 试读章节 徐达,字天德,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人。出身农民,小时候当过牛倌,是朱元璋的好友。元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六月,朱元璋奉郭子兴之命回乡招兵买马,徐达与汤和报名应征。这年他22岁。 徐达作战英勇,协助朱元璋收编了几支地主武装,攻占了滁、和等州,兵力迅速扩大。朱元璋在郭子兴麾下只是一名小头领,地位不高,将士们多不服从调遣,徐达、汤和等人便帮他建立威信,维护他的领导地位。不久,郭子兴与孙德崖发生冲突,孙的部下闻讯,一怒之下将朱元璋拘捕,当做人质,准备加以杀害。徐达挺身而出,匹马闯入孙德崖营寨以身作质,换回了朱元璋。朱对他十分感激,后来提拔他当了镇抚;还通令全军,让他位居诸镇抚之上。 至正十五年,郭子兴病逝,朱元璋成了义军实际上的领袖。他挥师渡江,一举攻占采石、太平,谋取集庆(今南京市)。徐达除作战外,还参与军机,成为朱元璋的左右手。 第二年义军攻占集庆,更名应天府。从这时起,凡有重大军务,朱元璋都交给徐达办理。 至正十八年,朱元璋亲征婺州(今浙江金华),五年后,又亲征鄱阳,抵挡陈友谅的进攻。在此期间,徐达奉命留守应天,确保根据地的安全。此后,朱元璋常居应天,统筹全局,以徐达为大将,经略四方。每次出征,徐达都出色地完成任务,先后攻占了镇江、常州、宜兴、常熟、江阴等地,堵塞了张士诚西进的道路,并从皖南进占婺源、饶州、处州、衢州各地,挡住陈友谅向东扩充势力,发展和巩固了以应天为中心的根据地。朱、陈激战时,徐达据守应天,与诸将同心协力,击退了敌军的奔袭。第二年,又随朱元璋进军江州。鄱阳湖大战开始,他身先诸将,破敌前锋。后又奉命还守应天,使朱元璋免除后顾之忧,为战败陈友谅作出了重要贡献。 鄱阳湖决战后,徐达领兵西进,肃清了陈友谅的残余势力。尔后又受命为大将军,攻打张士诚。经过两年浴血奋战,先后平定了淮北、浙西,攻占平江(今江苏苏州),俘虏张士诚,消灭了江南的割据势力。 至正二十七年十月,朱元璋任徐达为征虏大将军,统兵北伐。徐达按照计划,兵分三路直捣大都。不到一年时间,便摧毁了元朝的腐朽统治。他长期留驻北平(大都),镇压元蒙残余势力。 徐达领兵作战,所向无敌,累建奇功,不是偶然的。他家境贫寒,没有机会念书,加入义军后常年征战,也没有很好地学习。然而,这位农民出身的将军却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每有作战任务,便将熟知兵法的谋士请到帐中,虚心求教。凯旋后登门造访,一方面致谢,一方面畅谈战事,总结经验教训。由于勤勉好学,不耻下问,他掌握了丰富的军事知识,熟知用兵之道。 早在至正十六年九月徐达攻取常州后,大军进逼常熟。这一带都是张士诚的地盘。听说徐达前来略地,张士诚便命胞弟士德率大军赶往救援。张士德小字九六,智勇双全。徐达决定避其锋芒,以计取胜,下令在离城18里处设下伏兵,又派总管赵均率精锐铁骑迂回到张士德的侧翼,自己统军正面迎敌。正当双方杀得难解难分时,赵均的铁骑突然从侧翼冲了过来,将敌军的阵势拦腰截断。张士德见状,连忙拔转马头,落荒而逃。眼看就要甩开追兵,准备收住阵脚,集合部队反攻时,谁知一声炮响,伏兵四起,切断了退路。张士德带领几名卫士左冲右突,也未能杀开一条血路,最后被徐达部下生擒。 严于治军,也是徐达常胜的原因之一。义军中时有违纪滋事、侵扰百姓的事发生。徐达有鉴于此,严禁士兵骚扰百姓。朱元璋占领集庆后,他首次奉命出征,为严肃军纪,特地和朱元璋演出了一幕“辕门斩将”的喜剧:队伍出发前,先由朱元璋当众历数他纵容士兵掳掠的种种罪行,宣布将他按军法处置。这时再由李善长等人出面求情,让他戴罪立功,保证今后严格约束部队。进军途中,果然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因此顺利打下了镇江,社会秩序很快安定下来,附近州县的群众都翘首以盼。 徐达严于律己,与士卒同甘共苦。身居高位后,一如既往,保持着艰苦朴素的生活方式。不贪女色,不好货利,不追求物质享受。朱元璋过意不去,想把自己做吴王时的府邸赐给他。徐达不肯接受。一天,朱元璋拉着徐达来到吴王府,摆下酒席与他同饮,徐达不敢推辞。他们一面叙旧,一面开怀畅饮。徐达喝得酩酊大醉,朱元璋命人将他抬上床,蒙上被子,想造成事实,逼他接受王府。谁知徐达一觉醒来,赶忙趴在地上叩头,口里嗫嚅着说:“臣醉后失礼,罪该万死!” 朱元璋见他固辞不受,便下令在自己的旧邸前另造一座漂亮的宅子给他,并在牌楼上亲笔题写“大功坊”三字,以示褒奖。 徐达为人谦虚,每次出征回朝,都要面见朱元璋,拜上印绶,然后一心一意在家待命,没有一点矜功的表现。 徐达秉性刚直,疾恶如仇。宰相胡惟庸势倾朝野,势利之徒纷纷贿以重金,以结其好,但徐达不买他的账。一次,胡贿赂门官,想和徐达结好,徐达不为所动,反而对朱元璋说:“像胡惟庸这种人,根本不能委以重任,更不能担任宰相的职务。”朱元璋虽然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但在胡的阴谋败露后,想起徐达曾经多次说过的话,对他更加倚重。 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徐达在镇守北平时身患重病,朱元璋命他回南京将息。翌年二月病逝,终年54岁。追封为中山王,赐葬于钟山皇家墓地,表彰他为明朝立下的不朽功勋。P12-16 序言 我们中国人的历史观非常强烈,重视“以史为鉴”,把历史作为一面镜子,所以中国的历史是世界上记载得最为详细的。但“以史为鉴”并不只是为了掌握知识,从根本上说,是要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与人文的精神。 我们现在加强文化教育,增加了人文的内容。人文的意义不是要人们多学一点历史知识,会背诵几句唐诗、宋词,而是要从中体味人生,陶冶性情。学人文的意义在于修身养性,从而改变我们的性格,提升我们的情操,提高我们的品位,最终找到安身立命之所。 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这话源出于《老子》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们了解别人,最多称得上是个智者,对自己有了解才叫“明”。“智”和“明”是两个层次的。我们人类在认识客观自然的时候比较容易,而认识人类自身就困难得多。然而恰恰是要认识你自己的渺小,才能成就你的伟大。所以我认为人文素养,不能只着眼于知识层面,而是要体会人文精神。 人文素养不能空谈。我们要多看些人文方面的书籍,多学点人文方面的知识,但千万不要把它仅仅当做知识来学,千万不要借此炫耀,而要在里面体悟人生,实现我们的生命价值。 那么我们具体怎样才能提高人文素养呢? 第一,要确立做人的基本品德。其核心有几点:知耻、守信、气节和感恩。一个人有一点羞耻心是很重要的,如果一个人彻底没有羞耻心,那他什么事都敢做。我们不要认为有羞耻心就什么都不敢做,其实保持一种羞耻心是人最基本的做人品德。关于守信,我不必多讲。如果一个人“言而无信”,还怎么在这个社会上立足呢?气节也是非常重要的,孟子提出“大丈夫”的三个条件: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的生存都离不开他人,乃至于天地万物,所以我们要时时刻刻对养育我们的天地万物、扶植我们的他人,存一颗感恩的心。要做到这几点不容易啊! 第二,要遵循社会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尽伦尽职,敬业守信。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真正的价值是在群体中、在社会中实现的,而不是自己一个人关在屋子里实现的。个人价值的实现很简单,就是要得到他人、群体或社会的承认,也就是说你要为群体和社会作出了贡献。 第三,审美情趣与艺术精神的培养。中国传统文化也是非常注意哲理与艺术修养的结合。中国的艺术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在一首诗、一幅画中往往隐藏着丰富的哲理。同样,中国的哲理又有很浓重的艺术性,所以中国的艺术与哲理是融为一体的。艺术精神是人对社会,对人生意义、价值的一种理解,一个人爱好什么样的艺术,很能反映这个人的品德。反过来,我们通过艺术来陶冶性情,也可以对人生的价值不断有新的体验。 第四,提升应对环境的能力,潇洒地对待人生。我们读书学习,不是为了高官厚禄,而是要在遇到种种坎坷、忧虑的时候不垂头丧气,保持坚定的意志,知道祸、福、生、死而心里不迷茫,这就是最根本的。 第五,注意我们的涵养功夫和仪表风度,仪表是外在的,涵养是内在的。仪表要穿着得体,举止有礼。涵养功夫最重要的就是谦虚,真诚虚心地待人接物。 总的来说,人文素养要落实到对于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的认定中。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表现了这样一种精神,以及一种对生命意义、人生价值的认识。这也就是人文素养最后的落脚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定我们的安身立命之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