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细说明朝风云人物/读史经典人物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曹金洪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明朝社会,自上而下,自始至终,爱恨骋意,倨傲以狂,狂放自适,嬉乐贪欢,可以说是一个充满欲望与纠结的年代。

《细说明朝风云人物》由曹金洪编著,节选了一些具有鲜明代表性的传奇人物,从“霸气侧漏”的皇帝、倾国倾城的后妃、撼动朝野的宦官、左右历史的权臣、纵横沙场的武将、名动九州的奇人与荣辉后世的文人等方面,阐述了他们的精彩人生,再现了大明王朝的辉煌历史。看大明王朝的兴起与倾覆,品形形色色的风云人物。

统治王朝的皇帝们、倾国倾城的后妃们、左右历史的文臣武将们、流芳千古的风流名士们,这些人物共同演绎出一幅幅夹杂着皇权的至高无上与布衣的人微言轻、富贵与贫贱、抗争与屈服的历史画卷,为大明王朝谱写了一曲曲悠扬动听的乐曲。

跟随本书一起,感受跌宕起伏的政局,悲欢离合的主角,感悟历史的沧桑和真谛。

内容推荐

在大明朝建国初年,由于洪武、建文、永乐三朝的励精图治,明朝国力逐渐强盛。当时的疆域广阔,百姓丰衣足食,呈现出“万邦来朝”的盛世景象。

当然,能呈现出如此崭新的历史画面,少不了大将徐达的冲锋陷阵,宰相刘基的足智多谋、运筹帷幄,政治家姚广孝的出场更是将大明王朝推向了鼎盛。同时,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也向各国昭示了大明王朝的国力。除此之外,在大明王朝的统治时期还出现了许多忠臣良将。有用兵如神的王守仁,剿灭倭寇的戚继光,图强革新的张居正以及青天大老爷海瑞等,他们韵出场,为后世所称道。然而,历史上也总是会出现一些反面人物。比如,祸国殃民的奸佞权臣刘瑾、太监魏忠贤等,他们将大明朝廷弄得乌烟瘴气,一蹶不振,直到引发农民起义,王朝覆亡。

《细说明朝风云人物》由曹金洪编著,精选了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传奇人物,希望能够带领读者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大明王朝,感受当时跌宕起伏的政局。相信读者在阅读的同时,能与当时的人物一同感受那悲欢离合,感悟历史的魅力。

《细说明朝风云人物》适合历史爱好者阅读。

目录

01 霸气外露的皇帝们

 从丐僧到帝王的朱元璋

 篡位的好皇帝朱棣

 “太平天子”朱瞻基

 俘虏皇帝朱祁镇

 创建中兴盛世的明孝宗

 荒淫无道的明武宗

 垂拱而治的明穆宗

 悲愤自尽的崇祯帝

02 叱咤后宫的后妃们

 帮夫旺夫的马皇后

 有乃父之风的徐皇后

 女中尧舜张皇后

 机警端庄的孙皇后

 阴险狠毒的万贵妃

 因为孙子而尊贵的邵妃

 被万历皇帝宠坏的郑贵妃

03 撼动朝野的宦官们

 郑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大明第一专权太监王振

 “八虎”之一张永

 “九千岁”魏忠贤

 小心谨慎而得以善终的田义

 善耍手段的冯保

04 左右历史的权臣们

 开国第一功臣刘基

 “再世萧何”李善长

 擅长谋划边防的四朝元老

 最后的宰相胡惟庸

 被诛十族的方孝孺

 靖难之役的策划人姚广孝

 两袖清风的忠臣于谦

 专擅媚上的奸佞权臣严嵩

 宦海沉浮的首辅夏言

 有技难施的首辅叶向高

 多灾多难的杨士奇

 善于察言观色的张居正

 青天大老爷海瑞

05 纵横沙场的武将们

 威名远震的英国公

 胆略过人的河间王

 文武双全的岐阳王

 开国大将中山王徐达

 力战克敌的开平王

 战功赫赫的宁河王

 戎马一生的名将俞大猷

 “戚家军”的领导戚继光

 半世功名终成空的袁崇焕

 虎踞辽东三十年的总兵李成梁

 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郑成功

 为国捐躯的史可法

06 名动九州的奇人们

 亦人亦仙的张三丰

 “全能大儒”王阳明

 《本草纲目》的作者李时珍

 名师大家徐光启

 旅行家徐霞客

 《天工开物》的编著者宋应星

 航天始祖万户

07 荣辉后世的文人们

 历史的记录者解缙

 江南第一才子唐伯虎

 文武兼备的施耐庵

 章回小说鼻祖罗贯中

 杰出的小说家吴承恩

 “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

 哲学大家王夫之

 文学大家归有光

试读章节

生在帝王之家,本是一件无比幸运的事。但朱棣出生的时候,恰逢朱元璋艰辛创业的时候,因此,他的童年生活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幸福。而关于朱棣生母的问题,一直以来,众说纷纭,成为一个历史上的疑案。

在我国封建社会,皇子有嫡庶之分。一般皇位继承人只会在嫡系子弟中挑选,而庶子由于地位相对卑贱,并没有角逐皇位的资格。根据史料考究,朱棣的生母很有可能只是朱元璋的一位偏妃,还有一种说法是朱元璋打进元大都的时候,看见元顺帝的福晋洪吉喇氏长得貌美如花,色心又起的朱元璋就将洪吉喇氏纳为自己的妃子,当时洪吉喇氏早已身怀有孕,后来生下一子,就是明成祖朱棣。这种说法的依据是建文帝削藩的时候拿周王第一个开刀,周王是兄弟中和朱棣走得最近的,拿他开刀,等于削去了燕王的羽翼。这位周王的生母就是洪吉喇氏。

朱棣当上皇帝之后,自知自己的皇位继承问题会遭到众人的非议。所以,他千方百计用各种办法来证明自己身份的正统性。他自称马皇后所生,身上流的是纯正的朱家血脉。并且朱棣当政期间,多次对《太祖实录》进行修改,将对自己不利的言论通通屏蔽。历史是以胜利者的意志编写的,这点小事,对于高高在上的皇帝来说,就是动动嘴皮子的问题。

朱棣在南京出生那会,正是自己的父亲和陈友谅激战正酣的时候,所以朱元璋连自己的儿子也没有顾得上看一眼。朱棣7岁那年,老爸登基做了皇上,闲下来的皇上这回才想起来自己的儿子连个学名都还没有,于是赐名朱棣。俗话说虎父无犬子,朱元璋一世英雄,自然对自己的子女们也是管教甚严。从小生活在宫里的朱棣,每天都要参加各种朝祭活动,习文练武是他每天的必修课。不仅如此,父亲朱元璋还会经常抽查他的课程,对他进行言传身教,正是在父亲这种近乎苛刻的管教下,朱棣养成了一种坚韧的性格。

说起朱棣是如何夺取皇位的,就不得不先提一下他的父亲朱元璋。明太祖朱元璋和汉高祖刘邦其实在很多方面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刘邦在夺取天下之后,起初将自己的儿子们和功臣们都封了王,造成了地方牵制中央,不受中央调度的恶果。后来实行削藩,试图罢黜那些位高权重的藩王。最后藩王门联合起来,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造反。朱元璋建国之后,同样是将自己的儿子们分封到各大地区做了诸侯王,并且赋予他们地方所有的经济、政治、生杀大权。他没想到,他活着的时候,这些诸侯王门的确是不敢放肆,但是一旦他死了,这种失策的政治体系,造成了国家的动乱。

起初朱元璋封自己的长子朱标为皇太子,作为日后自己的继承人。而像朱棣这些小兄弟们都被派到各自的封地去。谁知白发人送黑发人,朱标从小身体就不瓷实,再加上朱元璋太能活了,朱标生生地被老爸熬死在皇太子的位置上。看着自己付出心血培养起来的太子这么早就走了,朱元璋伤心欲绝,所以他将对儿子的爱转移到了自己的孙子,也就是朱标的长子朱允妓身上。本来老大死了,按照长幼有序,皇位应该留给自己下面的儿子。但朱元璋封朱允坟为皇长孙,是自己指明的皇位继承人。这种废长立幼的做法,自然引来了其他儿子的不满。这其中朱棣虽然喜怒不形于色,但心里对此也是颇有微词。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驾崩,朱允蚊顺理成章当上了九五之尊,这就是建文帝。而这时候的大环境是他的二叔、三叔已死,现在权力最盛的就是身在北京的四叔朱棣。朱棣由于常年治军,所以其军事威望和实力都是对皇位最大的威胁。朱允炆采纳了方孝孺等谋臣的建议,大力削藩,妄图削弱朱棣等人的权力。看着自己的侄子削藩削到自己的头上,朱棣当然不干。朱棣在北京起兵,号令天下,以“靖难”的名义向当时的首都南京挺近。“靖难”,顾名思义就是说皇帝身边有奸臣谗言,朱棣要替皇帝铲除这些小人。

朱允炆得知消息后,积极派军队途中阻击。但朱允炆这个小屁孩哪是身经百战的朱棣的对手,不论是军事才能,还是政治手段,两个人都不在一个级别。不久,朱棣的大军就攻下南京。方孝孺等主张削藩的大臣被杀,建文帝下落不明,关于建文帝的下落有三种说法:一说他当时万念俱灰,在自己的宫殿里自焚而死,后来朱棣看着已被烧得面目全非的人骨,还假惺惺地哀苦连天。第二种说法是朱允炆当时在随从的保护下逃出了皇宫,从此隐姓埋名,直至终老。第三种说法是从皇宫里逃出来后,朱允J坟乘船跑到了其他国家。但不管其最后结局如何,作为历史人物的建文帝在这一刻的确已经死去,朱棣取而代之,成为这个国家新的一把手。

虽然朱棣是通过军事政变夺取了皇位,但他确实是一位为国为民,呕心沥血的好皇帝。他在多方面对国家进行了改革和加强,为明朝日后的长治久安打下了一个坚固的基础。

朱棣即位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都城由南京迁到北京。北京本就是他的大本营,他在那里经营多年,无论是政治环境,还是人员构成,都了如指掌。另外不得不考虑的是,中国人从古至今都是很相信迷信的,朱棣在南京逼迫建文帝下了台,虽然大事已成,但南京这个地方对他本人来说,心里总是有所忌讳。因此,他想远离这个是非之地。朱棣迁都北京,将明朝的政治核心转移到了北方,为我国北方的日后发展创造了机会。

自从朱棣废除丞相一职之后,国家许许多多的公事都需要皇上亲自处理,每天都需要处理一大批的公文,为此,朱棣忙得不可开交。为了解决这种困境,朱棣设置了内阁大学士一职,并且经过认真考察,挑选出了解缙、胡广、杨士奇等七位才能出众的年轻官员,史称“内阁七学士”,这些官员各尽其能,为朱棣的太平盛世立下了不朽的功绩。虽然设立内阁,看似权力分散,但国家重要事务,朱棣还是亲自处理,大学士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同时,这种多人组成的方式,能够起到互相牵制的作用,有效地防止了权力过剩的现象。

上面我们提到,有人说建文帝最后逃向了外国,这一直是朱棣的一块心病。为了打听建文帝的下落,更重要的是为了向他国展现天朝实力,朱棣耗费巨资,先后差遣郑和七次下西洋,有力地促进了明朝与各国的文化、经济交流,大大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传播。

元朝虽然被推翻,但其残余势力还是盘踞在长城以北活动,对明朝的统治是个不小的威胁。朱棣作为马上皇帝,自然不会让这种威胁一直存在下去。在他统治期间,耗费大量钱粮,先后五次亲征蒙古,大大打击了元朝残余势力,扩展了明朝版图。第五次亲征时,由于积劳成疾,明太祖朱棣病死在行军途中。

朱棣积极参加北征,这其中据说还有一个缘故,那就是牵扯到赫赫有名的传国玉玺。这传国玉玺本是当年秦始皇所有,被视为皇帝最尊贵的象征。历代君王都以拥有传国玉玺为至高无上的象征。为此几千年来,为了这块石头,许多英雄争得头破血流。传国玉玺历经汉、晋、隋、唐、宋几大朝代的传承,到了元朝末期,下落不明。传言说当年辽国国君最后得到玉玺,献给了元朝,本来就是靠着篡位而来的朱棣希望能够抢回传国玉玺,为自己的皇位正身。

P007-010

序言

大明朝是建立在以汉民族为主体之上的王朝,是一个推翻了蒙古族统治者而建立的复兴王朝。大明王朝的历史周期持续了近300年,共历十七位皇帝。在这300年间,经过多少沧桑巨变,繁荣与衰微。在大明王朝兴起与倾覆的过程中,有形形色色的人物参与其中。有统治王朝的皇帝们、叱咤后宫的后妃们以及左右历史发展的文臣、武将们。这些人物的参与,绘制出了一幅夹杂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富贵与贫贱、抗争与屈服的历史人物画卷,为大明王朝谱写了一曲波澜壮阔的乐曲。

明朝建国初年,因洪武、建文、永乐三朝的励精图治,呈现出了一派盛世局面,不仅百姓丰衣足食,而且国力强盛。当时的疆域广阔,东西版图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版图一万零九百四十里。直到英宗即位时,已是呈现出“万邦来朝”的盛世景象。

当然,能呈现出如此历史画面,少不了大将军徐达的冲锋陷阵,足智多谋的刘基运筹帷幄,一批功臣为布衣皇帝朱元璋立下了汗马功勋。至明成祖时期,政治家姚广孝将大明王朝推向了鼎盛。同时,还通过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向各国昭示了大明王朝的国力。

除此,在大明王朝的统治时期还出现了许多忠臣良将,一代名臣方孝孺为了民族大义,舍生取义,因为力拒明成祖的劝降,付出了家族被诛的凄惨代价。还有用兵如神的王守仁,剿灭倭寇的戚继光,善于察言观色的张居正以’及青天大老爷海瑞等,他们的出场,为后世所称道。然而,历史上也总是会出现一些奸邪的人物。比如,祸国殃民的奸佞权臣刘瑾、太监魏忠贤等,他们将大明朝廷弄得乌烟瘴气,一蹶不振,直到农民起义的浪潮发起,才将其淹没。

本书精选了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明代风云人物,带领读者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大明王朝,向读者真实地展示了当时跌宕起伏的政局。相信读者在阅读的同时,亦能与当时的人物一同感受那云谲波诡,世态炎凉,由此来感悟现世社会。

曹金洪

2012年5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7: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