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少年成长书系”是一套适合小学中低年级学生阅读的名人励志读物,介绍名人的成才故事,重点介绍名人在青少年时期不平凡的成长经历。
全套书共十册,分别为《“镭元素之母”居里夫人》、《发明大王爱迪生》、《戏剧天才莎士比亚》、《科学巨人午顿》、《平凡而伟大的爱因靳坦》、《平民总统林肯》、《疯狂“米老鼠”迪斯尼》、《微软大帝比尔·盖茨》、《永久辉煌的诺贝尔》、《扼住命运之喉的贝多芬》。
本书为《科学巨人牛顿》,由茨谛编著。
在这里你看到的不仅仅是天才们的成功故事,你还会明白成为天才不是可望不可即的,让我们和天才一起活动、一起对话,像天才那样思考和行动,也许,下一个天才就是你!
《科学巨人牛顿》讲述了牛顿成功的故事。内含上帝左手给他“天才”,右手给他不幸、“天才”诞生、童年创伤、他奉自然为母、像天鹅一样起飞、劣等生、从小制作起步、模范生、手心有个大世界、就算是风筝,也要飞得最高、水车转转转、没风的日子还有小白鼠、云霓已经显出端倪等内容。
《科学巨人牛顿》由茨谛编著。
劣等生
不知不觉中,小牛顿已长到6岁,舅舅和外婆把他送到一所全日制小学读书。
这所小学有点儿远,所以牛顿每天要走3公里的路,这所小学只有一间教室,所有的孩子按照年龄分坐在不同的位置,就当是不同的年级。老师轮流教授他们知识。但这所学校实际上类似中国的私塾,所授课程只有一点儿读写和算术。
老师非常严厉,不时挥舞着教鞭。回答不出问题的同学,就要挨鞭子。
胆怯的牛顿总是慌慌张张地回答不出问题,免不了也挨过鞭子。
因此他对学校很厌倦,上课时总是心不在焉,成绩很差,常被列入劣等生。
下课时牛顿又不跟同学交朋友,也不和大家玩耍,一心等待放学回家。
老师和同学都把他看做是“迟钝的呆子”,而牛顿却从不在乎这些。
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免不了要干些农活。
牛顿有时也帮家里做一些事,例如剪羊毛、耕田,帮舅舅给拉车的大马钉马掌。但是他更喜欢读自己喜欢的书,所以他常常干不好农活。不过,一些手工的工作是他非常喜欢的。
在各种小制作和劳动中,牛顿的动手能力和聪明才智得到了锻炼和发挥,他变得越来越心灵手巧了。
遗憾的是他的成绩还是上不去,因此在大家的心目中,牛顿一直是个劣等生。
实际上牛顿的聪慧并不是他的同学所能明白的。
牛顿长到12岁时,他的舅舅坚持要求牛顿妈妈把牛顿送到格兰瑟姆的皇家中学继续上中学f只有他相
信,这个孩子是个聪明的孩子,千万不要把他的天分埋没在乡间!
牛顿知道舅舅所说的这所学校跟他以前上的学校有很多不同,他知道那里有很多新鲜的、有趣的知识,所以他对新学校新生活充满了渴望。
格兰瑟姆镇离牛顿所住的村子有10公里远,是一个大约有3000居民的小城镇。
当时还没有发明汽车、火车和电车,只是偶尔有长途马车。
妈妈只好给牛顿租一间屋子住,以便就近上学。房东是一位药剂师,他的弟弟就是牛顿读书的那所中学的数学教师。格兰瑟姆的皇家中学是文法学校,主要教授拉丁文。文法学校的学科除拉丁文以外,还有神学和数学。
神学是讲授关于基督教的神的学问,数学主要是几何学,它训练学生合理地思考和推理。
那时候的文法学校还没有理科课程,因为自然科学还没有发展到足以设学科的程度。
自然科学刚刚走上艰难发展的道路,牛顿所能学到的只能是一些零散的科学知识。
牛顿开始时仍然没有显示出什么杰出的才智。
也许是他小学底子太薄,也许是由于孤独而心存恐惧,也许是他对所学课程不很感兴趣,反正他的成绩很差,甚至曾在80多个人中排在倒数第二。
牛顿还是很少与同学交往,喜欢独自沉思默想,所以这里的同学们仍然把他叫做“迟钝的呆子”。
从小制作起步
格兰瑟姆的皇家中学里的学生看到牛顿软弱可欺,就把他当做恶作剧捉弄的对象,老是想方设法地欺负他。但是牛顿从不反抗,总是尽可能地躲着他们,然后赶快跑回自己租住的房子里。
他与众多的孩子不同,不仅喜欢沉思默想还富有好奇心,而且还喜欢动手制作各种小玩意儿和木头模型,为了做这些东西,他用自己攒了很久的零花钱买了许多小锯子、小斧头、小锤子等一整套工具,起初做些箱子、架子等简单的东西,后来就开始做一些有点儿难度的东西。
牛顿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画画或者是搞些小制作。一次,他做了一个木偶送给房东家的女儿做生日礼物,那个木偶做得好玩极了,简直比商店里卖的玩具还好!房东的女儿高兴极了,马上拿着这个木偶向爸爸炫耀,房东连连称赞牛顿心灵手巧。P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