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迈,字景卢,号容斋,饶州鄱阳人,南宋名臣,官至翰林学士、龙图阁学士、端明殿学士,作为公卿大夫,他并不像其前辈范仲淹、王安石等那样以政事闻名,而是以几部在古代“经史子集”的序列中并不算重要的“笔记”《容斋随笔》《夷坚志》而被历史铭记。
邢晓明主编的《国学书院典藏:容斋随笔(青少版)》便是对其《容斋随笔》的注解。
《容斋随笔》是一部偏重于史实分析的著作,这继承了我国古代悠久深厚的史传传统。所谓史传传统,是发源于上古王室纪事、铺衍而至于社会各个层面的事实记述的文化传统之一。重视历史,一是出于寻找和继承文化脉络、源流的需要,一是出于借鉴历史、改良现实的实际需要。邢晓明主编的《国学书院典藏:容斋随笔(青少版)》便是对其《容斋随笔》的注解。
洪迈作为这一传统的继承者,在史传格式和个人色彩上做到了两不耽误、水乳交融。这可能恰恰是《容斋随笔》得以流传千古的依托所在。
《容斋随笔》共五笔,前四笔名十六卷,最后的第五笔十卷,每卷所记,不论历史事实、名人轶事、诗词曲律、典章制度、车马服玩,都是信而可征的。洪迈以严肃的态度将这些记述下来,并进行独到、精彩的分析或评述,虽然在体裁上因其“随笔”性质而与传统史传作品明显不同,但其“史传”的性质并不减少分毫,而且拥有更广博的视野、更精准的判断、更强的可读性。作者并不像大多数笔记以“趣味”为主要指向,而在保证可读性的同时,并不丝毫减损文字的严肃、真诚、质直。至于个人色彩,则由其“随笔”标题即可见一斑,而全书以史料为主,兼及诗词、人事,且作者有多处精彩、独到、从容深致的评述,使作品拥有了十分独特的洪氏风格。 《国学书院典藏:容斋随笔(青少版)》精选其精彩篇章,加以注释和翻译,希望读者朋友们能领略经典的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