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特·海灵格一生都在探讨人心该安于何处的问题。人的一生为何而来?这辈子会受到和平、喜悦、爱的序位的支配和左右吗?通览《这一生为何而来(海灵格自传访谈录)》,人们可以领略到海灵格在“爱的五个同心圆”“良知与罪恶”“和解”“幸福之道”“给予和接受”等重要议题上的独到见解,引领人们以全新的视角看待世界和人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这一生为何而来(海灵格自传访谈录)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德)伯特·海灵格//嘉碧绿·谭·荷佛 |
出版社 | 广东经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伯特·海灵格一生都在探讨人心该安于何处的问题。人的一生为何而来?这辈子会受到和平、喜悦、爱的序位的支配和左右吗?通览《这一生为何而来(海灵格自传访谈录)》,人们可以领略到海灵格在“爱的五个同心圆”“良知与罪恶”“和解”“幸福之道”“给予和接受”等重要议题上的独到见解,引领人们以全新的视角看待世界和人生。 内容推荐 《这一生为何而来(海灵格自传访谈录)》是德国心理治疗大师海灵格基于访谈基础上的传记,是全面了解海灵格本人和其思想的必读著作。在书中,海灵格首先公开畅谈了自己的一生,畅谈命运、和解以及幸福之道。 伯特·海灵格一生都在探讨人心该安于何处的问题。人的一生为何而来?这辈子会受到和平、喜悦、爱的序位的支配和左右吗?通览《这一生为何而来(海灵格自传访谈录)》,人们可以领略到海灵格在“爱的五个同心圆”“良知与罪恶”“和解”“幸福之道”“给予和接受”等重要议题上的独到见解,引领人们以全新的视角看待世界和人生。 目录 序一 臣服,让一切如是 张德芬 序二 海灵格的自由与臣服 武志红 序三 和谐之道 周鼎文 导言 生命与内在的成长·生命的阶段 开端 我从未想过成为教师 战争 我不曾经历青春年少就一夕成人了 逃亡 那个该死的德国人,到底藏在哪? 教会 决定并非偶发自愿的 在非洲传教 我其实毫无概念 团体动力 助人?自我实现?牺牲奉献的目的何在? 神职生涯结束 我要离开 自我修炼 50 岁——感觉自我发展仍未完整成熟 不许犯错·团体工作、个案排列、移民的互动 冷峻严格的作风 逆境让人成长 我没说:外来移民都得回去 在大型团体中进行排列工作 我的发言与政治完全无关 个案排列 我不是机械技师 中断排列 不与逆境对抗 正确的理解改变命运 爱之环的五个同心圆·父母、青春叛逆期、伴侣关系以及接受的艺术 父母 爱之环的第一个同心圆 童年及青春叛逆期 爱之环的第二个同心圆 接受与给予 爱之环的第三个同心圆 尊重认同全人类及全世界 爱之环的第四、五个同心圆 关于幸福和喜悦 想到母亲而满怀喜悦的人会赢得生命的力量 亲子关系疏离 身为父亲的人不需要继续抗争到底 掌控命运的手·加害者与被害者之间的联结 身为人父人母的贡献 我从哲学的角度赞颂母亲的伟大 在内心接纳被排除的人 回归故乡的权利 与加害者保持距离 视希特勒为一般人——并非是脱罪辩护 关于反犹太主义、犹太人以及基督徒 是基督徒把犹太人钉在了十字架上 爱的联结与自由·成人的自主与叛逆 狂热主义及回归自我 热情与狂热 发自“良心”的单纯 做好事的清白感 无法避免的过错 有意识却让人痛苦 原始意识及其场域 个人主义的终点 和解与爱国主义 我是德国人,但我并不引以为傲 用爱看待亡者,代替用罪恶感谈论存活者·回忆及排挤 以德报怨,放弃以牙还牙的报复念头与行动 内心认同且尊重过往的一切 和平与良知 愤怒暴行让人忘却慈悲 政治排列 结束过去,才能迎向未来 战争赔偿的要求 如此波兰人对德国人会比较有好感吗? 心灵的活动和肉眼不得而见的无形力量 真理真相何在? 有关的信息及场域 无法想象的事具象化呈现 成功掌控欲以及效用的实际佐证 若追踪探讨成效,那是有自私利己的意图 其他力量、宗教以及自主的决定 所有的移动都被不可知的力量驱动 关于解决之道的瓶颈限制 面向未来,继续走下去 试读章节 尊重认同全人类及全世界 爱之环的第四、五个同心圆 爱之环的前三个同心圆都与个人良知意识、平衡的需求有关。爱之环的第四个同心圆跟有能力给予以及有能力接受有关吗? 爱之环的第四个同心圆探讨的主题是关于意识良知之外的事情。在爱之环的第四个同心圆中我接受我家族中的所有成员,不管他们是怎样的个性与为人,就连被家族排除在外或是贬斥的成员我同样接受认同他们,这跟内在的完整圆满相关。这代表着所有与我的家族命运相关的人都在我的心灵中有他们应有的位置,不管他们是否被家族拒绝、忽视甚至是遗忘。没有他们,我的内在心灵、我的肉身躯体都无法感到完整圆满,我从内在心灵深处用爱接纳他们,与他们相联结。唯有如此,我的生命才能真正圆满无缺。 我接受被家族排挤、被家族视为禁忌或是被家族拒绝的相关人员,我带着爱意将他们通通接纳于我心中。带着爱意接纳于心的练习,我扩展到全人类身上,就是爱的第五环。 爱之环的第五个同心圆所述说的课题与全人类、全世界相关,要求接受认同这个世界的全貌。这股爱的力量促成民族之间的大和解。这份爱是博爱世人,让我们了解到:我们都受到一股更高的力量的支配影响。 爱之环的第五个同心圆背后,您看到的全人类图像为何? 对我而言,所有的人都是良善的。每个人就是他自己,没有人可以取代另一个人。所以我对所有的人一样尊重。这样的举止态度是内在心灵的伟大成就。任何人都无权将其他人从这样的心灵成就中剔除出去。许多寻求帮助的人,他们希望无须达到自己的心灵成就就能获得帮助。他们不知道要是自己能够达到万物众生平等的心灵成就的话,便可以通过这样的成就获得巨大的喜悦,同时,也能够得到新的认知,因为新的认知让自己的生命有所改变。这一切都跟认知相关。带有情绪的爱,极少能推动认知;停留在有情绪的爱中,可以发展的可能性极小,甚至自己也被束缚住。通过爱的第四环及第五环才能突破瓶颈到达更高的心灵层面。 …… P87-88 序言 臣服,让一切如是 海爷爷一直是我心目中的灵性大师,这次出版的访谈录,提到了他不为人知的当兵逃命的年少时光,以及他身为传教士的一些经历,读来颇有兴味。书中提到了很多德国人、犹太人以及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一些历史冲突和恩怨。这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有点遥远而陌生,但是可以得出的结论就是:天灾人祸,都是由不知名的力量在推动的,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有人要负责(比方说希特勒是大家痛恨的元凶),但是当你了解一切如是的时候,就不会对加害者有那么多的批判了。 这也是海灵格被一些主流人士批评最厉害的地方,他不赞成我们谴责所谓的加害者,因为,一旦我们对加害者心怀怨恨,我们的能量就和他们的牵缠在一起了。于是,我们多多少少会怀有他们的心态,会带有他们的能量。同时,我们也会理直气壮地看不到自己也有加害别人的时候。所以没有所谓的受害者和加害者,其实,每一个灵魂都是想要和解的,宽恕和爱才是一切问题的解决之道。 海爷爷非常推崇我们中国的老子,他对“道”的理解和诠释也非常经典。他所谓的“推动一切的一股力量”,其实就是“道”;他所说的臣服、一切如是,也就是老子一直在说的“无为”。我个人最近一直在学着去臣服,把每天发 生在自己身上不愉快或是不喜欢的事情,当成一种修炼。所以,看到书中 下面这两段话的时候,我深有体会。 我注视着所有让我控诉的人、事、物,并且说:‘“是的,就是这样。” 我看着自己,看到了自己因为有所失去,反而有所获得。我看着自己,看 到了自己身上的力量。我不需有求于他人,我知道自己独立坚强。我接受 发生在我身上的一切不如意的生活境遇,这些经验成为我的力量。同样的, 这也可以运用在我自己想极力撇开的过错或是抹去的深层罪恶感上。我看 着它们并且说:“是的,就是这样。”罪过自有恶果。我接受这个恶果,并 将它转化成力量,如此一来,过错也可以转化为正面的力量。透过这样的 方式看待并接受一切,就会让人得到成长。 是的,而且是将我们接受的一切转化成力量。这样的话你会觉察到有 很大的不同。我想避开让我痛苦不幸的一切,让我强烈感觉有过错的一切, 或是让我觉得被不公平对待的一切——就让我们简称这一切是人生的逆境 好了。当我全心臣服,愿意接受人生所遇到的所有逆境时,让人痛苦的这 一切便不会进驻我心中,我反而获得了生命的力量。在这种情况下,只有 力量会在内心产生,而不再有痛苦与不幸。我不再深陷这些逆境中,相反地 我从中获得重生。所有的痛苦与不幸都成为过去,只有对生命的热情力量 在我心中。 此外,海爷爷在书中还谈到了儿女对父母遭受一些苦难时,应采取的态度,这对我来说也有醍醐灌顶之效。对那些身上还背负着父母的苦难,不能自己好好生活的人们来说,如果能把下面这几句话听进去并做到,那么他们将获得最大的解脱。孩子不该承担父母自觉沉重的困难问题。 有个冥想练习可以做:注视着自己的父母,看着他们的困难问题,看着他们命运中的纠结牵连,看着他们的经济赤字,看着他们的上瘾症,看着父母身上的疾病痛苦。我看着这一切,知道如果我的父母接受自己命运伴随的这一切,那么就能从中得到无限的力量。就像之前自己做练习一样,我愿意接受自己生命中的所有经历遭遇。而我也看到,如果我的父母能够接受自己生活中的所有不幸,那么他们也可以化逆境为力量。我也看到如果我自己取代父母为他们承受一切,那么可能会发生的状况只是让所有的事情变得更糟。 总之,要尊重那股不知名但却在推动一切的力量,尊重团体的能量律动和整体性,尊重我们的源头,并且为自己的生命负起一切的责任。这是我读了这本书以后的心得体会。对系统排列有兴趣的人也可以在书中找到海爷爷的一些精华理论,进而了解海爷爷排列工作的精神基础。 身心灵作家 张德芬 书评(媒体评论) 海爷爷一直是我心目中的灵性大师,这次出版的访谈录,提到了他不为人知的当兵逃命的年少时光,以及他身为传教士的一些经历,读起来颇有兴味。 ——畅销书《遇见未知的自己》作者、华语首席身心灵畅销书作家 张德芬 海灵格如何成为海灵格?读这本书,我找到的答案是:自由与臣服。 ——心理学专家、知名心理专栏作家 武志红 我们可以看到海灵格虽然身为德国人,做的是系统排列心理学,但是他骨子里却有着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同的思想精髓。 ——国际系统排列学院创办人、将系统排列引进华人世界第一人 周鼎文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