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尘的《铁血英雄末路情(共5册)》是再现南明抗清复国悲壮史诗的长篇军事历史小说,重笔展现讴歌史可法、阎应元、郑成功、张煌言、李定国等民族英雄的光辉形象;展示声色威武的抗清战争。在战争描写之余,不乏战略、战术、军事技术的分析点评。
本书重大事件、重要时间、人物重要行为、人物重要对白都依据翔实的史料,也可将本书视为文学体裁的南明战争史读物。
《铁血英雄末路情》共五卷:第一卷,狼烟剑气;第二卷,南国烈火;第三卷,铁血岁月;第四卷,末路英雄;第五卷,明郑烟云。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铁血英雄末路情(共5册)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天尘 |
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天尘的《铁血英雄末路情(共5册)》是再现南明抗清复国悲壮史诗的长篇军事历史小说,重笔展现讴歌史可法、阎应元、郑成功、张煌言、李定国等民族英雄的光辉形象;展示声色威武的抗清战争。在战争描写之余,不乏战略、战术、军事技术的分析点评。 本书重大事件、重要时间、人物重要行为、人物重要对白都依据翔实的史料,也可将本书视为文学体裁的南明战争史读物。 《铁血英雄末路情》共五卷:第一卷,狼烟剑气;第二卷,南国烈火;第三卷,铁血岁月;第四卷,末路英雄;第五卷,明郑烟云。 内容推荐 《铁血英雄末路情(共5册)》的作者是天尘。 《铁血英雄末路情(共5册)》: 再现明末清初悲情壮烈的史诗, 演绎民族英雄辈出的铁血岁月。 中华赤子读一读这部历史小说, 都无法抑制住满腔的热血沸腾。 这是野蛮和文明的历史较量, 是面对异民族屠杀保卫家园的生死搏击。 正义日月可鉴不容颠倒混淆, 民族败类和仁人志士又岂能鱼目混珠。 汉奸甘心做亡国奴隶为虎作伥, 苟且偷生地愚昧出卖民族自己的英雄。 正因为民族沦亡的枷锁禁锢, 才让我们痛失大国崛起良机遗恨.千古。 正因为三百年浴血抗争不息, 才会有中华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今日。 大是大非在历史中昭然彰显, 反思历史警醒世人激励当代中华奋飞。 这催人泪下的英雄史诗, 让你心灵震撼:呼唤起中华民族的骄傲。 让你荡气回肠:筑一道心中的血肉长城。 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不将自己历史上的民族英雄视为无价瑰宝。 在中华泱泱大国五千年文明的历史中,却竟然“只有戚继光、郑成功两位民族英雄”。 在现今中国,否定民族英雄的论调甚嚣尘上。 君不见:曾几何时,史可法、阎应元、李定国、张煌言、李来亨这些光辉的姓名,一个个从我们中小学历史课本上消失。 将各民族沦为统治民族奴隶的战争,竟被说成“顺应历史潮流”。 中华民族反抗本国推行民族压迫的统治者的正义战斗,竟被说成是“破坏民族和谐的分裂行动”。 某些人忘记了:民族和谐的基础是民族平等。 清统治者顽固坚持民族压迫国策,根本就没有民族和谐的基础。今天的民族和谐,并不能抹杀历史上骇人听闻的民族侵掠、民族屠杀、民族压迫。 让我们回到三百多年前,那个动人心弦的悲壮时代,去领略历史的真实。 一个繁荣兴盛的大明傲然屹立。郑和的强大舰队向世界彰显她蕴含的力量。蓬勃发展的城市工商业,方兴未艾的西学之潮,不断装备军队的热兵器军事技术,走向科学技术的新农学,雨后春笋般生长的民主新思想、新文化:无一不在浇灌着大国崛起的希望之树。 生长着的新社会萌芽与腐朽封建制度枷锁的冲撞,并不是一场灾难,火凤凰必然在动乱的烈焰中重生。 明末的政治腐败、国内动乱,正是新旧冲撞燃起的中华再生之烈焰。农民大起义摇撼着行将崩溃的皇权,犹如新社会革命的清道夫。文明和进步,正在封建专制的废墟中升华。 那时中华的灾难,并不在于蜂起的农民起义,也不在于朱明王朝的大厦将倾,而在于近代化自然途程中的灾变。 在即将飞升的脆弱蛹化期,遭受生产方式相对落后民族的致命攻击,实在是中华民族的真正悲剧。 女真原是大明的一部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脱离明。努尔哈赤大搞灭绝民族的屠戮,将辽东汉人杀害殆尽。这一罪行,与今天的满族完全无关,但也不能因为今日满汉民族的和谐,就否认其历史罪恶。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领导的后金与清,趁明社会动荡“休克”之机,带着“将广大汉民沦为满人奴隶”这一鲜明的民族统治目标,进一步发动进攻明的全面战争。这场战争,将中国正在蓬勃生长的近代化萌芽扼杀殆尽,将中国拖入半奴隶制严酷枷锁的禁锢之中。 大顺永昌皇帝李自成,原本拥有战胜清的足够军事力量,因为轻敌和战略失误,一步步走向败亡之路。 弘光皇朝的军力对清占有绝对优势,却亡于权臣的乱政、骄兵悍将的叛降。 汉奸为虎作伥,清兵长驱直入,狼烟燃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锦绣江南绿水青山,稻花飘香,棉朵如银。当来自北方的豺狼血腥杀掠,沦我人民为奴、害我百姓家破人亡之时,中华民族只能有两种选择: 俯首帖耳,为奴苟活; 还是, 宁死不做奴隶牛羊,用血肉撑起中华的脊梁! 绵延三百年的抗清复国、反清复国运动,就是中华民族推翻坚持民族压迫的清统治者,恢复各民族平等的中华国家的斗争。 千百万抗清志士的选择,展开铁血英雄的壮烈史诗,留下中华民族不可泯灭的骄傲。 即使是清朝统治者,也尊敬反清的民族英雄,鄙视出卖民族利益的汉奸。 “胜朝殉节统计一千六百余人”,《贰臣传》仅一百二十余人,已经给出了中华民族在存亡关头的历史答卷。 扬州十日的血海触目惊心,江阴十万人同生共死战到最后一息,嘉定三战三屠悲惨壮烈、风云变色! 危亡时节,英雄奋起: 鲁监国朱以海勇担浙江抗清重任,两赴舟山,两下福建,打出一片大好局面,却毁于军阀郑彩的内耗。 隆武皇帝朱聿键统辖几十万抗清大军,奋发有为,却被消极抗清的郑芝龙所误;待到移跸江西另觅指挥中心,为时已晚,不幸途中被追杀殉国,军民痛失抗清领袖。’ 郑成功不忘国仇家恨,小金门举义,白手起家,越战越强。当各路抗清军相继败亡之时,郑家军壮大为海上无敌的几十万大军。 隆武的继任、永历皇帝朱由榔,仁爱宽厚,纳谏明理,“无声色玩游嗜好,不饮酒。虽不甚学,而喜闻论讲忠义”①,也算是个合格的抗清领袖。形势跌宕起伏,朝廷历尽艰险,他始终不渝地坚持战斗十多年,实属难能可贵。永历知人善任,支持联合农民军抗清:将帅们的辉煌战绩,也有君王的一份功劳。 前明的腐败政治败坏了军队。一部分政府军官兵,把军队当作个人博弈的T具,全无对祖国、对民族的忠诚,只知保全身家性命、追求高官显爵;面对进犯的强敌,往往非降即逃:这是南明抗清屡屡战败的重要原因。 就在永历皇朝军事力量捉襟见肘之时,曾经反抗腐败政府的大顺、大西农民义军,在国家危亡之际,以民族大义为重,与南明朝廷捐弃前嫌,加入南明抗清统一战线,并很快成为南明抗清武装的核心和主力,充分显示出农民义军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英雄本色。 大顺“一只虎”李锦,成为清军骁将济尔哈朗的劲敌;大西李定国诛灭两王;刘文秀力战吴三桂,恢复几千里大好河山。 抗清涌起一波又一波滔天浪潮。民族入侵者和汉奸伪军顾此失彼,焦头烂额,深深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难以征服。 湘湖的激烈角逐,使敌军步履维艰;江西、广东、山西,清军得力鹰犬金声桓、李成栋、姜壤的毅然反正,完全打乱了敌人的阵脚。全国抗清形势有如鼎沸。 几十万大西军与郑成功、张煌言华东方面军饮马长江、会师金陵的宏伟战略,就要置首尾难顾的敌人于死地。 身为抗清联军统帅的孙可望,既无贤相诸葛的智慧、忠诚,也无奸雄曹操的胆略、气度,致使君臣将帅离心离德,又悍然挑起内战,帮了已黔驴技穷的清军大忙。敌人不失时机的反扑,李定国的疏忽轻敌,致使大好局面急转直下,滇黔湘桂粤抗清基地尽失。 这里晋王李定国磨盘山浴血奋战,痛歼吴三桂;那里马吉翔惑政误国,将满朝君臣引入异邦,踏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西线兵败如山倒,东线大海再卷狂涛。郑成功、张煌言二十万海师北伐壮举,令清廷张皇失措。慌乱的顺治甚至要北归辽东,太后一顿臭骂后,他才稳住阵脚。郑成功以绝对优势的军力陈兵南京城下,张煌言千人百船收复长江沿岸三十州县。战局原本胜券在握。因为大英雄郑成功不可思议的轻敌,、刚愎自用,拒绝名将甘辉的战术,北伐复国大计功亏一篑,死里逃生的敌人庆幸不已,威武雄壮的强大舰队黯然南归。南明抗清的末日危局,终于难以挽回。 末路英雄尤显悲壮。三番五次救驾失败,永历君臣终成刀俎下的鱼肉。君王命断弓弦;名将李定国异国抱恨而逝,至死不屈。 北伐失利,却使郑成功的持久抗清思想渐趋成熟。推翻一个已经立足的全国性政权,并不是一场平等的较量,需要依托可靠根据地的持久战斗。他把眼光转向大海,转向世界,探索一条全新的强国复国之路。 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里夺回台湾,是为了日后交给坚持民族压迫的清统治者,还是为了建立郑氏台湾独立国?都不是的。郑成功、郑经父子,贤相陈永华经营台湾,屯田垦荒,以海外贸易振兴经济,兴办具有近代特征的教育,继续开拓如吕宋那样被西方殖民者霸占的新疆域,就是要首先在海外实现中原未能实施的强国之梦,获得足以和清统治者抗衡的实力,最终一举反攻中原,驱清复国。至于走向近代化的新中华是朱氏,还是郑氏当政,则都无关大局。 永历殉国不仅并未中断在台湾保存的明祀,而且绝没有终结中华民族抗清复国的战斗。 三藩反清,是新的历史环境下,中华民族抗清复国怒火的重燃。不能因为吴三桂昔日叛国投降,充当敌人鹰犬,绞杀南明皇帝的深重罪恶,就否定他后来反清复国的义举。三藩反清的一呼百应、烈火燎原,充分表明这不是个别军阀的兵变反叛,而是顺应民族情绪的民族革命浪潮。 可悲的是,吴三桂和孙可望一样,缺少曹操那样的“奸雄”气质。大好的反清复国形势,再一次断送在犹豫、彷徨和鼠目寸光的内斗之中。郑经、耿精忠热衷窝里斗,最后两败俱伤。郑经把耿精忠逼到投降清廷,洞开北面的屏障,昔日盟友成为进攻自己的急先锋。耿精忠因为排斥郑经,落得众叛亲离,迫不得已降清的下场也是被清廷凌迟处死。 年近古稀的大周昭武皇帝,登基不到半年旋即去世,失去领袖的吴周自此再无坚强的领导核心。群龙无首,众说纷纭,“总理军务”吴国贵的正确战略无人支持。有着强大军事实力的吴周,从此便“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但是,最后的顽强,也让敌人谈虎色变、损兵折将。 东线的明郑一次次断然拒绝清“以朝鲜例”的招抚,信用刘国轩、吴淑等得力战将,转败为胜,重新打出一片天地。冯锡范等奸佞的蛊惑、郑经斗志的衰退,竞使得明郑在大陆的全部军事基地丧失于顷刻之间。 郑经带着冯锡范、刘国轩等人黯然返台。在监国郑克□、总制使兼勇卫陈永华治理下安定繁荣的台湾,因冯锡范、刘国轩的来到,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诡计多端的冯锡范勾结为人不正的刘国轩,一步步开始了篡国夺权的密谋。冯锡范在郑经生前用计夺去陈永华兵权;在郑经身后,设计刺杀郑经指定的继承人——英明神武、深得民心的监国郑克□。台湾成为冯锡范、刘国轩把持的政治腐败、经济衰退、人心离散之岛,为清的进犯创造了良机。 施琅攻台的胜算,完全建立于台湾内部的衰败。澎湖激战,两败俱伤,但台湾的战斗意志已尽失,终于使施琅不战而得台湾。正是刘国轩阻止、破坏冯锡范进取吕宋、开拓新基地的行动,挟持明郑无条件投降。被刘国轩部将引导从鹿耳门进台湾的施琅,不禁连呼:“地势窄狭,波涛湍息,至险至固”,“未可力斗取胜”。如果明郑据鹿耳门力战,施琅必然凶多吉少。 施琅带领清兵攻占台湾,断了维系近四十年的明祀,却依然不可能平定抗清复国的反民族压迫运动。西班牙用八百年之久的岁月,推翻了在本国坚持民族压迫的阿拉伯人的统治,令人肃然起敬;中华民族以三百年坚忍不拔、前仆后继的战斗,驱逐清朝统治者,获得民族独立自由的历程,同样可歌可泣。 明郑之后,天地会、白莲教、天理教、三合会、哥老会、小刀会、太平天国、捻军、同盟会,数不清的造反起义、少数民族起义,全都打着同一面“反清复国”的旗帜。最后的胜利,属于争取民族平等的各族人民。 中国近代化历程因清推行民族压迫国策而延误,反清复国毕竟付出高昂的代价,这一切已经成为中华民族难以磨灭的历史伤痛。 反思历史,痛定思痛,警醒世人。 民国元勋章太炎先生说得好:“愿吾滇人,勿忘李定国;愿吾闽人,勿忘郑成功;愿吾越人,勿忘张煌言;愿吾桂人,勿忘瞿式耜;愿吾楚人,勿忘何腾蛟;愿吾辽人,勿忘李成梁。” 民族英雄的浩气激励中华民族不畏强敌,自强不息,涤荡苟活为奴、为虎作伥的耻辱。民族英雄热血凝成民族之魂,振奋当代中华的崛起。 目录 第一卷 狼烟剑气 楔子 一、名将奇冤 1.荒野狼嗥 2.安邦名将 3.京师恶战 4.反间之计 5.督师蒙难 6.囚笼忠烈 7.英雄喋血 8.兴华大计 9.大凌败局 二、登莱梦断 1.登莱新军 2.吴桥兵变 3.计陷登州 4.歧路难择 5.莱州炮火 6.宏图飞烟 7.渔人之利 三、江山风雨一 1.大明内乱 2.南巡无期 3.救驾无计 4.皇朝末日 5.甲申国难 6.闯王进京 7.天下兴亡 8.战局如赌 9.东征之败 10.社稷难守 四、南明新朝 1.拥立权谋 2.南都新朝 3.悲歌壮行 4.东林学子 5.秦淮豪歌 6.误国奸权 7.“联虏平寇” 8.使团奸细 9.榆园义军 五、江山北望 1.故都异邦 2.不辱使命 3.清廷拒和 4.壮士未还 5.剑气如霜 6.王师北进 7.血溅睢阳 8.义士心灰 9.扬州备战 10.中原逐鹿 六、山河破碎 1.金陵三案 2.西兵东下 3.北兵临淮 4.危城铁帅 5.悲壮一战 6.阁部殉国 7.维扬屠城 8.沦亡血泪 9.天理正气 七、龙虎旗卷 1.临危之际 2.闽南帝星 3.太湖义士 4.剃发喋血 5.昆山聚义 6.绍兴光复 7.宁波起义 8.东海飞龙 八、忠烈江阴 1.明伦起事 2.秦望初战 3.小城英杰 4.大兵压境 5.典史风采 6.生死搏击 7.孤军坚守 8.博洛攻城 9.顽强抗争 10.中秋壮歌 11.城陷玉碎 九、潮涨潮落 1.一战嘉定 2.二战嘉定 3.三战嘉定 4.梅墩大捷 5.英霍义旗 6.监国北伐 7.绍都沦亡 8.嘉善惊变 9.金华激战 10.东海孤舟 第二卷 南国烈火 十、隆武雄杰 1.英主贤臣 2.花甲元戎 3.赣江波涛 4.黄山风云 5.唇齿之间 6.婺源恶战 7.壮志难酬 十一、湘湖腾蛟 1.风云聚会 2.义军北上 3.忠贞大顺 4.北进宏图 5.黯然回师 6.山林恶斗 7.荆州血战 8.湘江惊雷 9.望断迎驾 十二、东南沦陷 1.屏障何在 2.御驾亲征 3.殉国帝星 4.天兴失陷 5.岳州折戟 6.痛失赣州 7.安平惨变 8.苍生血染 9.云霄忧天 十三、危难崛起 1.桂王监国 2.绍武称帝 3.永历登基 4.兄弟火并 5.广州城陷 6.中流砥柱 7.武冈逆臣 8.血火情仇 9.义军本色 10.岭南三忠 十四、东南怒火 1.南澳星火 2.监国之剑 3.平夷激战 4.江潮怒涌 5.监国亲征 6.少年英烈 7.闽海怒啸 8.浙东义士 9.祸起萧墙 10.将相喋血 11.壮士心寒 十五、湘赣决战 1.危悬一线 2.雷霆炸响 3.错失大计 4.鏖战湖广 5.南粤火山 6.亲痛仇快 7.忠贞鉴日 8.赣江悲歌 9.英杰悔恨 第三卷 铁血岁月 十六、生死较量 1.北国风暴 2.血战大同 3.“皇父”亲征 4.楚西风云 5.双星陨落 6.虎陷群狼 7.榆园壮士 8.火种不灭 十七、血火桂粤 1.三王平南 2.粤北失守 3.“西勋”权术 4.梧州“打虎” 5.孤城铁志 6.浩气长吟 7.羊城屠夫 8.危难时节 十八、柳暗花明 1.峰回路转 2.忠贞北去 3.大西征程 4.真假王印 5.一统黔川 6.权欲智昏 7.奸雄之路 十九、定国雄师 1.反攻湖广 2.桂林灭孔 3.广西光复 4.衡阳斩王 5.巨石激浪 6.四川之争 7.保宁恶战 8.一念之差 9.苦果难吞 二十、东海怒涛 1.蹉跎岁月 2.舟山之变 3.定海雄涛 4.风波难平 5.浴血四明 6.厦门春秋 7.痛失舟山 二十一、东南海啸 1.闽海奔波 2.漳州讨清 3.海澄破敌 4.江西六杰 5.刚柔之间 6.再争南粤 7.新会大战 二十二、宏图如烟 1.饮马长江 2.东征无望 3.成功之剑 4.患难君臣 5.定国救驾 6.奸雄落荒 7.赤子丹心 第四卷 末路英雄 二十三、决死壮歌 1.强敌突进 2.痛别贵州 3.一错再错 4.磨盘血战 5.滇云血染 6.南粤壮烈 7.夔东豪杰 二十四、北伐壮举 1.定策北伐 2.沧海雄师 3.威震长江 4.兵锋如剑 5.清廷丧胆 6.虎视雄哉 7.狐鼠之谋 8.壮志梦断 9.苍水雄舰 lO.蛟龙归涟 二十五、末路血泪 1.帝客异邦 2.樊笼苟活 3.救亡泡影 4.森森狼牙 5.咒水之难 6.望帝泣血 7.英雄遗恨 8.夔东壮烈 二十六、东海旭日 1.放眼台海 2.誓师征台 3.战热兰遮 4.战高雅各 5.光复台湾 6.台岛新途 7.萦怀吕宋, 8.宏图未竞 二十七、争辉日月 1.千秋海魂 2.茅麓正气 3.台海风云 4.巨舰远程 5.永华兴台 6.贤相办学 7.再图吕宋 二十八、三藩反清 1.撤藩之争 2.三桂举义 3.烈火燎原 4.划江之议 5.两藩争土 6.平南反正 7.各使解数 8.汀州内变 9.辅臣败降 10.耿藩降清 11.兵败乌龙 二十九、两路决战 1.螺山大捷 2.七府尽失 3.潮州复叛 4.“台独”之议 5.明郑反攻 6.吴周称帝 7.大厦将倾 8.岳州兵溃 第五卷 明郑烟云 三十、败局犹战 1.必争泉漳 2.克□监国 3.“一国两制” 4.吴淑殉国 5.两将败亡 6.三路进剿 7.围城绝境 8.吴周覆灭 9.大开杀戒 三十一、强国梦断 1.溃退澎台 2.计赚永华 3.新君宏图 4.郑经托孤 5.篡国密谋 6.政变步伐 7.监国溅血 8.国太语塞 9.映雪赴义 10.克壤继位 三十二、台岛末路 1.明郑危局 2.攻台之议 3.台岛除奸 4.施琅备战 5.剿抚之争 6.督提争功 7.和平机缘 8.施琅主战 9.澎湖初战 10.败走吼门 三十三、明祀断绝 1.海外生路 2.弃征吕宋 3.刘帅主降 4.痛苦抉择 5.明郑请降 6.台岛降幡 7.台湾去留1 8.海外赤子 三十四、星火明灭 1.台湾起义 2.天地白莲 3.反清之源 4.天地会林爽文起义 5.吴八月苗民反清起义 6.陈周全天地会起义 7.白莲教王聪儿起义 8.蔡牵定海台湾起义 9.天理教起义 10.清后期天地会等反清复国革命 附录一 抗清复国三百年评说 附录二 明季民族英雄谱 附录三 明季中华英杰榜 附录四 三百年抗清复国大事记 附录五 明季名将清初名将名臣录 附录六 南明奸佞录 附录七 著名汉奸贰臣录 附录八 明末清初大屠杀责任人 附录九 清朝历年反清起义 附录十 抗清复国战争军事图选 附录十一 南明阴历、公历日期对照 主要参考文献(附重要作者简介) 后记 试读章节 十、隆武雄杰 1.英主贤臣 比起处在抗清前线的鲁监国政权,福建的隆武政权要多几分安全。因为覆盖浙江东南的二十万鲁监国兵马,就像一道屏障,自然地成为隆武朝廷的保护伞,使隆武君臣百姓感受不到清兵的直接威胁,给了他们休养生息的机会。 以隆武朝廷为正朔的南明,虽然拥有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全部和江西、皖南大部的广大区域和总兵力达五六十万的地方军,但是在战争态势上显然处于守势。北面的清朝,无论在地域、人口、经济实力、军力上都大大超过南明,这是从弘光到隆武,明清力量对比发生的逆转。 隆武帝却明白:北有强虏,弱势一方如果满足于一时偏安,不图进取,就意味着距离死亡越来越近。在这一点上,他比起掌握重兵,却不思战斗,幻想永远割据福建的闽军主帅郑芝龙,不知要高明多少倍。 隆武元年(1645年),立国第九天,七月初九,隆武就召集群臣讨论军事战略。 首席大学士黄道周位列朝臣班首,以下是郑芝龙、路振飞、陈子壮、张肯堂等重臣。 说到朝臣班序,按例首席大学士应居首位。在开国大典上,郑芝龙认为自己是闽军统帅,又有拥立头功,应居班首。黄道周说大明从未有过武将居班首的先例。为此两人吵得不可开交。虽然皇帝支持了黄道周,但郑芝龙仍然愤愤不平,心想:咱们走着瞧!所以只要一上朝,郑芝龙就对着黄道周怒目相向。黄道周也不理会,只是正视前方,准备聆听皇帝的谕旨。 “朕登基以来,忙于立国政务。然北虏无时无刻不在蓄谋南犯亡我,朕日日食不甘味,夜夜枕戈难眠。众爱卿如有扫灭鞑虏、光复河山良策,请速奏上!” “臣以为,大明数百万雄兵,却一触即溃,源于骄兵悍将唯有贪功爱财之欲,全无报国保民之心。”朝臣们没有想到,第一个启奏献策的是来自湖广的堵胤锡,其职位只是区区的武昌兵备道,“讨虏复国,当务之急是建立一支忠贞赤胆的百万大军!” “你的意思是说郑某的闽军也是骄兵悍将了?”郑芝龙不客气地质问,心想:几品地方小官也敢在朝堂擅论军国大事?“不知有什么办法建立堵兵备所说的百万忠勇之军?” “江湖义师、山林豪强,乃至李自成、张献忠余部,其中不乏热血报国、赤胆忠心的英雄好汉。朝廷如果对他们捐弃前嫌、招安收编、一视同仁、委以重任,集结百万忠义之师并不困难。如此,则驱除鞑虏指日可待。” “堵兵备竞要收编流贼?难道忘记了甲申之恨?”路振飞在淮安抗击过李自成的军队,他无论如何也不能同意堵胤锡的提议。 “堵兵备忘记了先帝是如何殉难的吗?大明与闯寇不共戴天!联寇形同谋反!”郑芝龙认为这下子抓住了堵胤锡的把柄,可以狠狠打压他一下。 “甲申之变,闯贼败绩,鞑虏渔利,犯我中华,闯寇战虏,势成水火。”隆武并不认为李自成、张献忠义军是永远的敌人,“此一时,彼一时。今日鞑虏势大,狼子野心欲灭我中华。凡与虏为敌的中国人,都是大明的好百姓,都可以成为朝廷驱虏复国大军的一员。” 郑芝龙等人明白隆武的意思,便不再多说。 首席大学士黄道周却欲言又止。 “黄爱卿有什么要说的么?” “老臣原以为寇、虏皆大明死敌。现在想想,两面出击,实非明智。招安收编,为我所用,也是可行的。不过利用流寇只是权宜之策,亦需时时防范。这些人以反叛朝廷起家,不可能全心全意忠于大明的。” “朕有分寸的。”隆武并不完全同意黄道周所说,但他更关心的是行动,他要建立强大的复国大军,“朕即命何腾蛟升任湖广总督,命堵爱卿任湖广巡抚,与何腾蛟共商招安李自成余部。” “微臣谢主隆恩,定不辱命!臣会交给圣上一支忠于大明的铁军!”堵胤锡就等着隆武的这句话。 “驱虏复国,强大的军事力量如同参天大树,行仁政、爱百姓的国政则为树之根基。”黄道周担心皇帝只重视军事而忽略治国安民,“老臣以为赋税沉重、贪官污吏、乱兵扰民为大明三大积弊,我朝务须全力革除!” “黄阁老所言极是。当年闯献两寇反叛,固然罪不容诛。但灾年重赋、吏治腐败、官逼民反也是事实。”路振飞深有感触地说。 …… P1-2 序言 历史小说《铁血英雄末路情》的写作冲动,源于一支歌曲的心灵震撼: “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心似黄河水茫茫,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恨欲狂,长刀所向,多少手足忠魂埋骨他乡。何惜百死保家国,忍叹息、更无语、血泪满眶。马蹄南去人北望,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 我眼前立刻浮现张煌言、李定国那样悲壮的末路英雄。真正令人景仰的英雄,未必是胜利大军中踌躇志满的将军,而是败局已定时不屈不挠为正义战到最后一息的壮士。“仁者不以盛衰改节,义者不以存亡易心。” 这部小说,我从2008年4月9日开始写,20lO年3月13日在南京完稿,之后除了进行某些校对以外没有什么修改。自2010年3月16日到9月,以“天尘tianchen”署名在互联网“天涯文学”连载本小说。之后幸会楚渔先生,得到楚渔先生对本书的充分理解、赞赏和有力支持。楚渔先生不附加任何条件的资助使本书得以公开出版,在此表达衷心的感谢。 感谢编辑的辛勤劳动。 希望读者能喜欢这部小说。 天尘 2012年7月31日于南京 后记 本书作为历史小说,重大事件、时间、人物行为,乃至重要对白都依据史料。书中出现日期凡有史料者按史料记载,无史料记载的事件日期为本小说自定。希望本书也有传播历史知识的功能。 话说回来,本书毕竟是小说,并非学术专著,故史料引证并非逐一加注,仅择认为紧要者选注而已。参考文献仅引其史料,未必赞同该史料作者、点校者的立场。 作者也爱诗。本书中所有诗歌及前人诗作今译,除标明作者或标明佚名者外,均为本书作者原创。 曾经写有几首诗,其实是歌词,也不好再插进小说了。就在这里写出来,和读者共同领略一下其中意境。 一首《没有国哪有家》(被清兵驱出家门的北京百姓的悲苦): 世代生息的家没有了,遮风挡雨的窝没有了。温馨的家破碎在 顷刻,今夜叉在何处安歇?覆巢之下无完卵,荒野四散飞燕雀。 昨天喝英雄的血肉(注:北京百姓食袁崇焕血肉),今天谁来保护 我们?凭什么赶我们出家门?强占家的强盗多么凶狠。没有国,哪 有家?才知道国安方能享太平。没有国,哪有家?才知道国安方能 享太平。 又一首《闯王悲歌》: 啊!英雄闯王永昌皇,义师抗暴反贪赃,大顺新朝应辉煌。 摧毁大厦太匆忙,千里狼烟溅血光,你只管一路逃亡。 何不决死战豺狼?拯救民族献身亡,也强过横死山乡。啊!拯 救民族献身亡,也强过横死山乡。 再一首《中秋月辉映大清国土》(江阴抗清兵民中秋悲歌,围城清兵对歌): 中秋月辉映大清国土, 塞北江南一片光明和祥。 射雕引弓,铁骑如狼。 张灯结彩,庆贺新皇。 北方英雄为你们灭寇, 重建民族和谐的新朝天堂。 满洲豪杰亲如父亲, 我们应当做听话的好儿郎。 刀兵对抗走向悲惨世界, 幸福之路就是向大清归降。若读者希望就本书与作者进行交流、研讨,请写信至南京市南京大学哲学系,天尘收,即可。 作者 2012—11—16于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