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大唐,这个傲立千古,雄风鼓荡的绚烂王朝,在无垠的岁月里,给华夏民族带来了莫大的光荣和华丽的梦想。而给我们编织这个梦想的风流人物中,让历史记忆最为深刻、影响最大的自然是被誉为“千古一帝”的唐太宗李世民。
写了那么多帝王,到这里我要表扬一下李家父子。因为在历史上,自刘邦以后,别说那些大王朝的开国君主,就连地方不过几百里的蕞尔小邦的首领,生下来都莫不是日月星辰、云雨雷霆赶过来凑热闹,大多还要放几只猛兽出来蹦跶。只有这李家父子,凭他们的功业,别说太阳系,就是银河系有些异动异象,都完全够格。可只有人家就那么谦虚内敛,那么恬适安静,来到这个世间的时候一点都没惊扰家人和邻里的生活。
李世民出生的时候,正是他的姨姥爷隋文帝把天下打理得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时候。如果后来他表叔兼岳父隋炀帝杨广能够端正工作态度,脚踏实地一点,别说他李家父子,就是把祖宗老子请下凡来做法,也撼动不了大隋的江山。
其实,虽然这时李渊拖家带口的在给姨父打工,但要真是论起家脉渊源来,李家比他们杨家还牛气。在宇文泰时期,李渊的祖父李虎是八柱国之一,而杨坚的父亲杨忠只是一个大将军。这差别就如一个是大军区首长,一个是兵团司令。有点使人发笑的是杨坚曾有个鲜卑姓氏:普六茹,而李家自然也有一个:大野氏,怎么看着都有点像现在日本人的姓氏。不过后来日本人仰慕我天朝上国的强盛文明,说不定觉得像大唐天子遗弃不用的姓氏对他们来说都是极为尊贵的,所以就暗暗盗版了也未可知。
中国是一个讲出身的国家,讲究根正苗红,所以大凡一个人发了点财,在乡里有了点影响,都不免抢着建宗祠,修族谱,何况是一个开国君主呢。不过李家和杨家在远古时期都没几个拿得出手的先人。如果再往上溯,李家还是有优势一些,比如先是找到了五胡十六国的西凉开国君主李暠作为其远祖,后来觉得汉朝的飞将军李广知名度也很高,便也拉了过来。再后来居然找到了一个最高级祖先——道家学派的开山鼻祖老子李耳。
找到这么一个祖宗不简单啊,所以有唐一代,道教兴盛,贞观、永徽、景云、开元等都是带有道教文化气息的年号,公主出家当道士的现象可以说比比皆是,用一句话总结就是仰慕先祖遗风。后来唐明皇抢了儿媳妇,也是先送到道观里做了几天道士才拉回来享受的。是不是因为心里有愧,先去贿赂一下老祖宗?
而且道教可说是对大唐王朝影响至深,如一世英主唐太宗就是相信祖宗长生不老的神话,猛吃水银化合物,结果在五十岁壮年辞世。后来唐宪宗李纯继承太宗的未竟事业,大吞金丹,把好不容易争取来的“元和中兴”给葬送掉了。虽然前辈们的教训深刻,但阻挡不住后生们对长生再接再厉的热情,所以就有了以灭佛著名的在不到三十二岁时就因为吃丹药过量暴崩的唐武宗,而那个使唐王朝稍稍有了点温度的“会昌中兴”自然也就如昙花一现了。可见,认祖宗是件大事,关乎宗庙社稷的安危啊。
随着李世民的长大,李家这皇亲国戚的日子慢慢好过了,李渊一步一步从皇帝的带刀侍卫做到了封疆大吏。李家的日子好过了,可杨家的日子却难熬了。自他表叔杨广当家做主以后,四处出击,国内的阶级矛盾被激化了,国际关系也弄糟了。
说到隋炀帝,后人总是说那条大运河怎么样怎么样,其实那条运河也不是他修的,归根到底是劳动人民修的。可能又会有人说我幼稚,没有伟大领袖的英明决策,天下的大事办得成吗。可是像这样的事情,以当时隋王朝的国力,任何君主都可以办成,而且付出的社会成本要低许多。
到了大业七年(611年),因为隋炀帝在短短几年里营建东都洛阳,修大运河,攻打高句丽,国家已被弄得元气大伤,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接连爆发。这些事情不是不可以做,而应该是在充分考虑到社会承受能力的前提之下,有充足的准备才去施行。可隋炀帝是怎么做的呢,看看他对征高句丽的决策过程以及战争中的表现,只能说是轻率、轻慢、轻佻。
后世总是引隋炀帝平南陈,征漠北之事来说他是如何如何的有军事才干。其实随便想想就知道,当年平陈他只是作为皇帝节制诸军罢了,真正做事的是韩擒虎他们。后来打吐谷浑那些地方,也不能说明问题,因为那些小部落本身就和隋朝的力量远不在一个数量级上,而且隋炀帝也没做多少实际工作。当然,他个人还是很有才华的,在军事上也有一些见解,但这些并不能说明他就有很优秀的军事指挥才能。
也难怪,一个本来喜欢美色的人却要整天装柳下惠,一个本来喜欢美酒佳肴的人却要装作很爱吃窝窝头,一个本来喜欢时尚美服的人却要整天穿粗布麻衣,一个原本喜欢娱乐歌舞的人却要装作喜欢六根清净的生活。而且这一装就是十多年,想想这么一个人的心理会被摧残到什么程度。所以,隋炀帝在这方面还是值得同情的。这样熬过来的人一旦去掉了监督和约束,一般的表现就是要来一顿號饕盛宴——充分行使做皇帝的特权。
隋炀帝也是一般人,所以他就是这么做的。“浪费”了十多年的美好光阴,隋炀帝决心舒畅一下身心,好好把失去的补偿回来——无论是个人享受,还是功业作为。人生苦短,所以必须只争朝夕,拿出三年的事情一年办,十年的工作三年做的拼搏精神出来,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多、快、好、省建设大隋朝。
很不幸,斗来斗去,换来的只是三尺白绫。
P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