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学军编著的《通经明道康国济民--李觏思想研究》共分八章分别是:第一章导论追溯了唐中叶到北宋时儒家思想领域里的变化,简略地介绍了李觏的生平和著作,以及他思想的渊源和学术性格,意在说明李觏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时代的产物,从而由外部给读者一个初步隐约的轮廓。第二、三、四章是本书的第一部分,直接进入李觏的义理思想,这也是本书的核心,可以用“通经明道”一语来概括。就李觏对“礼”、《易》、“天命”、“性”、“义利”、“王霸”等观念做了系统的论述,可体现出李觏对传统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上的与众不同之处,这也是李觏经世致用学说的理论前提。第五、六章是本书的第二部分,主要论述李觏的排佛道思想和经世治国思想,可以用“康国济民”概括之。李觏的排佛道思想在当时是很有影响力的,这在以前的研究中不常见到。第七、八章是本书的第三部分,从宏观上论述了李觏对儒学的贡献以及他对后世的影响。
鲁学军编著的《通经明道康国济民--李觏思想研究》内容提要:李觏是我国北宋中期一位忧国忧民,具有改革意识的平民思想家。他的著作被誉为“医国之书”。然而,李觏在中国哲学史上的位置并不突出,对李觏思想的研究也相对甚少。本书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全面介绍李觏哲学思想的特点,并强调他对传统儒家学说的继承和突破。
李觏活跃于儒家本土思想回应异域佛教思想挑战的仁宗朝时代,也是儒家政治思想兴起、“回向三代”意识盛行的时代。这个时候,在宋初以来各种现实政治矛盾的逼迫下,儒学士大夫秉承传统儒家政治理想,提出了对文化、政治、社会进行大规模改革的要求,催生了两次社会变革——“庆历新政”和“熙宁变法”。李觏身处两次改革之间,他的思想是当时社会的一面镜子。通过对李觏哲学思想的研究,将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北宋的文化与政治,进而更全面地了解宋代道学兴起的原因和意义。与此同时,在李觏研究的背后,《通经明道康国济民--李觏思想研究》还进一步探讨了儒学中“内圣外王”、“义利”、“体用”等长期困扰学界的一些基本问题,同时也试图说明道德与政治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