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1898~1975),浙江崇德(今桐乡)人。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艺术教育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以散文集《中学生小品》为底本,从中选取适合少儿阅读的篇目,再加上从丰子恺集外作品中抽取的部分适合少儿阅读名篇,比如《甘美的回味》、《寄宿舍生活的回忆》、《伯豪之死》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学生小品/丰子恺儿童文学全集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
作者 | 丰子恺 |
出版社 | 海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丰子恺(1898~1975),浙江崇德(今桐乡)人。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艺术教育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以散文集《中学生小品》为底本,从中选取适合少儿阅读的篇目,再加上从丰子恺集外作品中抽取的部分适合少儿阅读名篇,比如《甘美的回味》、《寄宿舍生活的回忆》、《伯豪之死》等。 内容推荐 《中学生小品》都是丰子恺经典的散文作品,最真实地反映出丰子恺的赤子之心。《穷小孩的跷跷板》体现小孩子从生活中发现玩耍的乐趣,《蜜蜂》、《放生》等篇目体现丰子恺爱护生命,众生平等的价值观,《送阿宝出黄金时代》体现出丰子恺喜欢孩子、热爱孩子,甚至到了崇拜孩子的地步,读起来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中学生小品》供青少年阅读。 目录 穷小孩的跷跷板 送考 三娘娘 看灯 蜜蜂 杨柳 惜春 放生 素食以后 学画回忆 比较 送阿宝出黄金时代 云霓 谈自己的画 我的书:《芥子园画谱》 二学生 幼儿故事 伯豪之死 寄宿舍生活的回忆 《古代英雄的石像》读后感 旧话 甘美的回味 试读章节 穷小孩的跷跷板 有一个人写一封匿名信给我,信壳上左面但写“寄自上海法租界”。信上说:“近来在《自由谈》上,几乎每天能见到你的插画。(中略)前数天偶然看见几个穷小孩在玩。他们的玩法,我意颇能作你的画稿的材料。而且很合你向来的作风。现在特地贡献给你,以备采纳。此祝康健。一个敬佩你的读者上。七,十一。”后面又附注:“小孩的玩法——先把一条长凳放置地上。再拿一条长凳横跨在上面。这样二个小孩坐在上面一张长凳的两端,仿跷跷板的玩法,一高一低的玩着。” 这是一封“无目的”的无头信。推想这发信人是纯为画的感兴所迫而写这封信给我的。在扰扰攘攘的今世,这也可谓一件小小的异闻。 我闭了眼睛一看,觉得这匿名的通信者所发见的,确是我所爱取的画材。便乘兴背摹了一幅。这两个穷小孩凭了他们的小心的智巧,利用了这现成的材料,造成了这具体而微的运动具。在贫民窟的环境中,这可说是一种十分优异的游戏设备了。我想象这两个穷小孩各据板凳的一端而一高一低地交互上下的时候,脸上一定充满了欢笑。因为他们是无知的幼儿,不曾梦见世间各处运动场里专为儿童置办的种种优良的幸福的设备,对于这简陋的游戏已是十分满足了。这种游戏的简陋,和这两个小孩的穷苦,只有我们旁人感到,他们自己是不知道的。 因此我想到了世间的小孩苦。在这社会里,穷的大人固然苦,穷的小孩更苦!穷的大人苦了,自己能知道其苦,因而能设法免除其苦。穷的小孩苦了,自己还不知道,一味茫茫然地追求生的欢喜,这才是天下之至惨! 闻到隔壁人家饭香,攀住了自家的冷灶头而哭着向娘要白米饭吃。看见邻家的孩子吃火肉粽子,丢掉了自己手里的硬蚕豆而嚷着“也要!”老子落脱了饭碗头回家,孩子抱住了他带回来的铺盖而喊“爸爸买好东西来了!”老棉絮被头上了当铺,孩子抱住了床里新添的稻柴束当洋囡囡玩。讨饭婆背上的孩子捧着他娘的髻子当皮球玩;向着怒骂的不布施者嘤嘤地笑语。——我们看到了这种苦况而发生同情的时候,最感触目伤心的不是,穷的大人的苦,而是穷的小孩的苦;大人的苦自己知道,同情者只要分担其半;小孩的苦则自己不知道,全部要归同情者担负。那攀住自己的冷灶头而向娘要白米饭吃的孩子,以为锅子里总应有饭,完全没有知道他老子种出来的米,还粮纳租早已用完,轮不着自己吃了。那丢掉了硬蚕豆而嚷着也要火肉粽子的孩子,只知道火肉粽子比硬蚕豆好吃;他有得吃,我也要吃;全不知道他娘做女工赚来的钱买米还不够。那抱住了老子的铺盖而喊“爸爸买好东西来了”的孩子,只知道爸爸回家总应该有好东西带来;全不知道社会已把他们全家的根一刀宰断,不久他将变成一张小枯叶了。那抱住了代棉被用的稻草柴当洋囡囡玩的孩子,只觉今晚眠床里变得花样特别新鲜,全不想到这变化的悲哀的原因和苦痛的结果。讨饭婆子背上的孩子也只是任天而动地玩耍嬉笑:全不知道他自己的生命托根在这社会所不容纳的乞丐身上,而正在受人摈斥。看到这种受苦而不知苦的穷的小孩,真是难以为情!这好比看见初离襁褓的孩子牵住了尸床上的母亲的寿衣而喊“要吃甜奶”,我们的同情之泪,为死者所流者少,而为生者所流者多。八指头陀咏小孩诗云:“骂之惟解笑,打亦不生嗔。”目前的穷人。多数好比在无辜地受骂挨打:大人们知道被骂被打的苦痛,还能呻吟,叫喊,挣扎,抵抗;小孩们却全不知道,只解嘻笑,绝不生嗔。这不是世间最凄惨的状态吗? 比较起上述的种种现状来,我们这匿名的通信者所发见的穷小孩的游戏,还算是幸福的。他们虽然没有福气入学校,但幸而不须跟娘去捡煤屑,不须跟爷去捉狗屎,还有游戏的余暇。他们虽然不得享用运动场上为小孩们特制的跷跷板,但幸而还有这两只板凳,无条件地供他们当作运动具的材料。 只恐怕日子过下去,不久他的爷娘要拿两条板凳去换米吃,要带这两个孩子去捡煤屑,捉狗屎了。到那时,我这位匿名的通信者所发见,和我的所画,便成了这两个穷小孩的黄金时代的梦影。P1-5 序言 儿童文学是“大人写给小孩看的文学”,这种特殊的文学生产方式与传播方式决定了儿童文学蕴含着两代人之间进行精神对话与文化传递的价值期待。因而儿童文学的发生、发展,起根本作用的是成年人如何理解和对待孩子的态度与观念(儿童观)。中外儿童文学的发展历史表明,儿童文学在某一时期或某一地区之所以能得到超常规的发展,往往与彼时彼地出现的特别热爱孩子、特别愿为孩子做事,而又特别能给孩子做事的那些人有着密切关系。 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社会,丰子恺就是这样一个人。丰子恺(1898—1975)有着多重身份:画家、艺术教育家、翻译家、散文家,同时他又是一位特别喜欢孩子,并为此创作了大量儿童漫画的画家,写了大量儿童题材作品的儿童文学作家。 丰子恺特别喜欢孩子、热爱孩子,甚至到了“崇拜孩子”的地步。他说:“我的心为四事所占据了: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他认为孩子“有着天地间最健全的心眼”、是世间“彻底真实而纯洁”的人。他甚至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长大,让生命一直浸润在童心世界的快乐和本真中。为此他还满怀惆怅地写了一篇《送阿宝出黄金时代》的散文,既为自己的儿女长大而欢欣,又为孩子告别童年而伤心。 这就是丰子恺。心中装着太多的童心、童真、童趣,笔底表达出来的自然是“青春在眼童心热”——活泼泼的儿童世界。丰子恺笔下的儿童漫画,无疑是现代中国儿童漫画的巅峰之作。画中的儿童,那神态,那情趣,那天真样,那快活劲,使人看了真恨不得自己也化身为画中儿童,重回到儿童时代去。同样,丰子恺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童话、故事、散文等,也无一不是描写儿童世界的精品。 文学创作贵在一个“诚”字,有了至诚之心与至诚之情,才能使笔下的人物形象打动人、感染人、影响人,尤其是儿童文学。没有一颗鲜活的童心,没有对孩子的爱,没有甘为孩子“做牛做马”的奉献精神,没有如同陈伯吹先生所说“善于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以儿童的耳朵去听,以儿童的眼睛去看,特别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的儿童立场与视角,就断难写出真正为孩子们喜欢的作品来,即使一时叫好也难以传世。丰子恺的儿童文学作品如同他的儿童漫画一样,之所以历经大半个世纪,至今依然为广大小读者与大读者所喜欢,根本原因就是丰子恺对儿童的至诚、至爱、至情。 从作家的创作动机与儿童实际接受的维度考察,丰子恺的儿童文学作品,实际上可以分为“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与“非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两大类。属于“儿童本位”的,主要是丰子恺创作的童话、音乐故事、美术故事等,这是作者明确为儿童而写,而其创作姿态也全是儿童视角的;属于“非儿童本位的”,主要是他以自己“小燕子似的一群儿女”为对象而写的散文,这些作品除了处处流露出一个善良温厚的父亲对孩子无比深切的慈爱外,还表达了作家透过儿童世界对现实社会人世的感悟、感叹与感慨,其背后有着殊为复杂的人生哲学意味。但无论是“儿童本位”还是“非儿童本位”的作品,都一样地能为儿童所接受和喜爱,其原因已如上所述,那就是丰子恺对儿童的真性情,真性情成就了儿童文学的真价值。 丰子恺的儿童文学作品,内容丰富,体裁多样,以前曾有不同形式的单行本出版,但还没有出版过收罗齐全的《丰子恺儿童文学全集》。现在,中国外文局海豚出版社下工夫做成了这件事情。将丰子恺的童话、儿童散文、儿童故事分成3册精编精印出版。这实在是新世纪儿童文学与少儿出版的一件大好事、大喜事。 相信《丰子恺儿童文学全集》,必将得到中国孩子的喜爱,并伴随中国孩子精神生命的成长;同时通过海豚出版社的海外传播渠道,也必能为不同肤色的外国孩子所欢迎。童心无界,大爱无疆,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超越时空、惠泽四海!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