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鄂温克族/中华民族全书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朝克
出版社 宁夏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朝克所著的《中国鄂温克族》从本民族的实际和研究现状出发,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调研,悉心考证,掌握了大量第一手可靠资料,使各民族文化都能得到平等尊重的呈现和真实可信的表述,同时也集中反映各民族优秀文化之精髓,真切反映各民族和谐发展的美好愿景,力争打造成为中国各民族的“文化名片”。

内容推荐

朝克所著的《中国鄂温克族》以各民族有史料记载之时为上限,下限止于2010年,以期在充分发挥各民族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的同时,尽可能地吸收各民族研究的最新成果,着力反映各民族比较突出的一些文化事项与文化成果。

《中国鄂温克族》以其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博大精深的丰厚内容,真实全面的生动表达,新颖深刻的思想亮点,成为深受社会各界欢迎的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长久文化影响力的精品。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鄂温克族历史文化

 第一节 历史与自述

 第二节 历史与文化

 第三节 社会经济文化

 第四节 姓名文化

第二章 鄂温克族语言文化

 第一节 族称及其文化内涵

 第二节 鄂温克语的文化结构

 第三节 鄂温克语与外来语言文化的关系

 第四节 鄂温克语中外来语言文化的特征

第三章 鄂温克族服饰文化

 第一节 服饰文化的内涵及特征

 第二节 服饰原料及加工艺术

 第三节 索伦鄂温克族服饰文化

 第四节 通古斯及雅库特鄂温克族服饰文化

 第五节 富有民族文化象征意义的帽子及手套

 第六节 服饰文化的发展与变迁

第四章 鄂温克族饮食文化

 第一节 奶食文化

 第二节 茶食文化

 第三节 肉食文化

 第四节 野味肉类饮食文化

 第五节 肉菜类饮食文化

 第六节 面食类饮食文化

 第七节 自然类饮食文化

 第八节 传统与现代饮食文化的交融

第五章 鄂温克族居住文化

 第一节 仙人住

 第二节 游牧包

 第三节 圆木屋

 第四节 鄂温克族其他住房及其特征

第六章 鄂温克族交通文化

 第一节 桦树皮船

 第二节 雪橇与色库

 第三节 航盖车

 第四节 骑用交通工具

第七章 鄂温克族婚姻文化

 第一节 婚姻制度文化及婚姻关系

 第二节 婚前准备及婚礼习俗

 第三节 婚礼后期习俗

 第四节 婚姻历史脉络及发展变化

第八章 鄂温克族丧葬文化

 第一节 丧葬及历史文化

 第二节 传统丧葬文化及其特征

第九章 鄂温克族文学

 第一节 神话

 第二节 民间传说

 第三节 民歌

 第四节 舞蹈

 第五节 民间谚语

第十章 鄂温克族节日文化

 第一节 阿涅别节 

 第二节 瑟宾节 

 第三节 喜翁伊宁节和奥米那仁节 

 第四节 印姆嫩节 

 第五节 敖包节 

 第六节 布伽丹节 

 第七节 伊满伊宁节 

第十一章 鄂温克族信仰文化

 第一节 天体崇拜

 第二节 风雷雨神崇拜

 第三节 山林河神崇拜

 第四节 火神崇拜

 第五节 动物神崇拜

 第六节 萨满信仰

第十二章 鄂温克族禁忌文化

 第一节 生活方面的禁忌

 第二节 生产方面的禁忌

 第三节 信仰方面的禁忌

第十三章 鄂温克族驯鹿文化

 第一节 驯鹿文化的悠久历史

 第二节 驯鹿生产活动及相关文化特征

 第三节 驯鹿生产及文化功能

 第四节 驯鹿文化的基本特点

附录

 一 鄂温克族历史大事记

 二 参考文献

后记

编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鄂温克族历史文化

第一节 历史与自述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鄂温克族也走过自己漫长的历程。鄂温克族的历史从远古时代一直延续到今天,这是他们的祖先用共同的信仰、信念、希望、追求、生命和血肉创造的历史。现代的人们习惯于说,鄂温克族有本民族语言,但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但这种说法是否精确还得好好推敲,如果说现在在中国生活的鄂温克族没有文字,还算说得过去。因为鄂温克族是一个跨境民族,除了中国之外,在俄罗斯、蒙古、日本也生活着一些鄂温克族人。特别是俄罗斯境内的鄂温克族人达到7万人左右,而且他们有用斯拉夫字母创制的鄂温克文字,并在教学和记写民族语言时还在使用。在美国出版的《占代字》一书里还明确提出,鄂温克族人的祖先通古斯人在远古时期使用过在桦树皮上刻写的一种特殊文字符号,后来这种文字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为了寻找这些在桦树皮上刻写的古代文字以及那些用桦树皮制成的书,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杰姆森教授等还跟我合作过3年。虽然最后还是没有找到鄂温克人的祖先使用的这些古代字及桦树皮书,可是给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科学命题和深深的思考。由此我们可以想象,在人类社会的进程中,人类的祖先曾经不知用过多少个符号系统或者早期文字,后来被自然灾害、战争和更新换代毁灭、淹没、抛弃、消失,在后人的记忆中没有留下任何印迹。尽管如此,人类的祖先,用他们共同的智慧创制的那些古代文字,还是以各种途径不同程度地留给了后人,或许哪一天我们会从某一个神秘的山洞或人类祖先生活过的旧址中找到那些古代字。

说这些的目的,就是想说我们不知道或不清楚的历史,不能随心所欲地说。何况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又是辩证唯物主义者,对于事物的认识应该客观实在和全面精确,否则我们就很容易犯唯心主义的错误。在这里还想提到的是,有些人常常一味地强调有了文字就有了人类的文明,没有文字就没有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其实,这其中存在的道理,人们也都承认。问题是,人类在没有使用文字之前已经进人了农耕文明和手工业化的文明社会,即使那些没有用文字记录自己历史的民族,也同样很早就开始了农耕文明和手工业化的文明社会的生活。我们不能仅仅因为有些民族没有本民族文字、也没有用文字记录的本民族的历史文献就否定或歪曲他们的历史。然而,在全国人大民委办公室于1958年内部印刷的《使鹿温克人的社会调查》中明确提到:“使鹿温克部落的最后一个酋长于1761年死去后,俄罗斯地方政府取消他们的部落酋长制度,让俄罗斯地方官员来管理他们。”从此俄罗斯人完全统治了牧养驯鹿的鄂温克人。该报告中还写道:“使鹿温克人的适龄儿童于1827年前就开始在俄罗斯远东的阿鲁功斯公立学校读书,大人们经常自己炼铁制造铁器,还给俄罗斯人种地当雇佣工,他们还用猎获物或手工制作品同俄罗斯人进行商品交易、换取卢布来购买生活必需品和狩猎用的枪支弹药等。他们在300多年的岁月里,一直受到帝俄的残酷统治。所以,在经济、文化、宗教和生活习俗等方面受俄罗斯影响很大。后来,由于受不了俄罗斯统治者的长年的压迫和纳税重负,1917年前后迁徙到我国境内。”该调查报告中提到的这些情况是真实可靠的,20世纪80年代初以后,我在该地区所作的田野调查也证明了这些事实,那时他们当中的多数老人还懂俄语,并有一定的农业和手工制作铁器的基础知识。应该肯定的是,由于连年的战争、自然灾害、病魔折磨等因素,特别是为了逃避俄罗斯的残酷统治,这部分鄂温克人赶着驯鹿群先后迁徙到深山老林里,过上几乎隐居的生活。结果,由于他们得不到所需的生产生活物质,生活质量不断下降,加上连年遇到的严冬和自然灾害,使他们作为唯一生活依靠的驯鹿群数量大量减少。20世纪30年代以后,他们的生活甚至下滑到极度贫困的地步。当时,牧养驯鹿的鄂温克人中,不少人还死于疾病和霍乱,真正有劳动能力的人没有剩下几个,许多家庭由此变得支离破碎。正因为如此,他们中生存下来的人,在极其艰难的生存环境和条件下,只能靠以血缘关系为主组成的家族式的生活方式,靠他们共同的劳动、相互的关照、互相扶持着维系生命。所以,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猎获到了食物,自愿分给相依为命生活的其他家族成员。特别是,那些孤寡老人或孤儿以及失去劳动能力的人,都能得到较好的照顾,同样都能够分得猎获物的肉及其他生活用品。而且,在那生活极度贫困和弹药极缺的年代,只有身体较为强壮的为数不多的男性同胞才能上山打猎,妇女们则在家里照顾孩子或跟其他家族成员一起到山上运回猎物,然后每家每户每人平均分配。

牧养驯鹿的鄂温克人从17世纪末期开始:(1)受到俄罗斯人的残酷统治和剥削,充当俄罗斯人的劳役、女仆、长工以及农田地的苦工。 (2)同时,条件较好的鄂温克人不仅自己学习俄文,还让孩子们到俄罗斯学校学习俄文。(3)被迫到东正教教堂让教父给孩子起俄罗斯语人名,他们的信仰世界受东正教的强烈影响而变成萨满教和东正教双重宗教信仰。(4)后来,他们用苦役换来的卢布从其他通古斯人(包括那乃人)手里买来驯鹿,发展了山林间自然牧养驯鹿的畜牧产业。

事实上,任何一个读过山林问自然牧养驯鹿的鄂温克人的相关历史,以及真实地了解他们历史的人都明白,他们自从在山林间自然牧养驯鹿和经营驯鹿产业以后,这一在寒温带山林间自然牧养驯鹿的产业,一直是他们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和条件。他们用鹿茸、鹿血、鹿尾、鹿肉、鹿皮、鹿角等驯鹿产品,从俄罗斯人经营的市场上换取卢布,再用卢布购买生活必需品或枪支弹药。跟他们精心经营的牧鹿产业相比,狩猎业是属于他们的一种附属性产业或者说是一种副业。尤其是,在无休止的战火、肆虐的火灾、贪婪的狩猎者面前,牧鹿鄂温克人生活的山林中可获取的猎物越来越少,他们经营的牧鹿产业发挥过无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总之,我们必须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实在地认识和阐述山林问自然牧养驯鹿的鄂温克人的历史,以及他们在漫长的自我发展过程中走过的艰难历程,还原他们历史的本来面貌。这是我们不可回避和推脱的历史责任和使命。

在我国境内的鄂温克族主要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陈巴尔虎旗鄂温克民族苏木、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巴彦鄂温克民族乡和杜拉尔鄂温克民族乡、阿荣旗查巴奇鄂温克民族乡、扎兰屯市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等地。同时,也有一部分人居住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讷河市、嫩江县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等地。在境外的鄂温克族,主要生活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此外在蒙古和日本北海道的网走地区也曾经生活过一部分鄂温克族。我国的鄂温克族,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但生活在农区的鄂温克族从事农业生产。同时,有200多人口的敖鲁古雅鄂温克人在大兴安岭林区从事自然牧养驯鹿的畜牧业生产。鄂温克人有着从远古传承下来的十分丰富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以万物有灵论为核心的萨满信仰是他们精神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我国的鄂温克族人口,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为32600人。P4-7

序言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蔡国英

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宁夏人民出版社历经三年时间,组织策划编写了《中华民族全书》,是一件值得关注的事。

这套《中华民族全书》主题鲜明,彰显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和而不同”的理念,执著追求:充分展示56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全面探寻56个民族波澜起伏的历史轨迹;深刻解读56个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气质;真切反映56个民族生机勃勃的发展前景。一有历史的传承性。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以新的视角挖掘民族文化的题材,提炼民族文化的丰厚资源,使之脉络清晰,连贯自然,富有时代感。二有宽广的包容性。本套丛书由57卷组成,由各民族学者独立完成,在56个民族56卷书的基础上推出一卷《中华民族》,既体现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原则,又全面地介绍各民族的概况、社会文化、族际交往等。三有系统的完整性。丛书体例统一,篇章结构完整,各分卷相对独立,保持了严谨规范的编著风格。四有科学的严肃性。编者对于重大题材进行反复论证,对于细节认真斟酌,立项严谨,编著严格,审读严肃。五有生动的可读性。记述准确,笔墨生动,图文并茂,创意新颖。如有关家庭礼仪、取名习俗、婚姻习俗、节庆习俗等社会文化的介绍,让读者在趣读中增长知识,引发想象。总之,这是一套反映中华56个民族历史文化知识的普及性读物。

历史是一面镜子,文化是精神、是脊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通过大量阅读和深刻领悟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对于进一步激发爱国热情,坚定爱国信念,献身爱国事业,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凝聚力,对国家的长治久安,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有意义的。希望这套丛书能够给读者呈现出56个民族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美丽画卷,为第22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献礼。

是为序。

2012年5月

后记

这本书稿经过努力终于撰写完成了,心里确实松了一口气。说实话,我是一个从事民族语言研究的学者,让我来写这么一本文化方面的书,我心里一点没底儿。再说,近些年有关鄂温克族文化历史方面的书也出了一些,但总是觉得不够味,或者说看着不是那么回事。比如说,写敖鲁古雅鄂温克族的书里几乎把他们夸大成猿人,或者原始人。而在1958年全国人大民委办公室编印的《使鹿鄂温克人的社会调查》里就写到“1761年他们的先民就接受了俄罗斯社会的管理制度”“在帝俄统治下接受俄式教育”“有人参军立功受过沙皇军衔或勋章” “他们还到俄罗斯人家里当苦力、种田”“他们经常和俄罗斯人搞货币交易等买卖”“1955年之前敖鲁古雅鄂温克人就种粮,主要种植燕麦和蔬菜”等等。书中写得清清楚楚,怎么后来去的人把他们写成原始社会的人群了呢?笔者在20世纪80年代初去调研的时候,他们中的老人不仅会说十分流利的俄语,还用俄文写日志。在那些书里,非得把他们作为副业来经营的狩猎生产活动说成是主业,进而把他们说成是有史以来一直以狩猎为生的猎民。与此同时,把他们几个世纪以来苦心经营的山林自然牧养驯鹿的产业搁置一边不当回事,或者说成是副业。还比如,现在也出版了一些鄂温克族萨满的书,一写萨满除了能上刀梯、走火灰、瞎敲鼓、乱跳乱蹦等之外,几乎没什么可写的内容。把萨满本应该有的社会功能、社会地位、精神治疗价值等统统忽略掉。现在的医学还讲究三分治七分养呢。萨满除了使用有效的精神治疗之外,还有熬草药、扎骨针放出毒血或身上的毒素等传统治疗法。另外,村里孩子不听话、夫妻吵架、家里丢东西、邻里之间产生矛盾等时,也都到萨满那里寻求合理的解释或解决。因此说,看这样的文化书就觉得不实际、不深刻、不是那么回事,甚至觉得心里难受。

当然,就像任何一本书或研究成果中总会出现某种遗憾一样,我们总会从前人的书中找到一些问题,这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问题是整个书的思想、观点、内容都错了,就会让人感到不可思议。我的这本书,就是在这样一个原则、态度、精神和思想指导下撰写完成的。这本书的出版,将使更多的人认识或读懂鄂温克族真实的传统文化及文明。说真的,好在写这本书之前,也就是从1981年开始直到2011年的30年时间里,除了在国外学习工作之外,我几乎年年到鄂温克族生活的地区进行田野考察或调研,因而搜集、整理、积累了相当丰厚的鄂温克族语言文化方面的第一手资料,这些资料成为能够撰写完成本书稿件的重要条件和基础。

为撰写本书稿,我翻阅那些已变了颜色而发黄、上面还滴有油污的旧资料时,眼前总是出现改革开放的初期岁月骑着驯鹿或马,或乘坐牛车、驯鹿雪橇、马雪橇,或由于找不到任何交通工具而独自一人徒步走过原野、草原、山林的情景;心里总是怀念那些小小的村庄、小小的木屋,以及在油灯下、炉火旁给予发音合作或协助调研的鄂温克族老乡、老人们。说实话,正是因为有了对事业的执着,以及老乡们的坦诚的合作,无微不至的帮助和关爱,使我拿到了十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向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另外,在这里还要感谢黄河出版传媒集团的领导,以及该套书的负责人和审稿编辑人员,因为有了你们的不懈努力和辛勤劳动,才使我的书能够与世人见面,并为鄂温克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抢救、保护、传承、弘扬作出了自己微不足道的贡献。

因为这两年到社科院科研局工作,而且恰巧赶上社科院创新工程,所以几乎每天拿不出一点时间来写书稿,只能利用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地赶稿子,一些内容也没来得及好好推敲,也没能够好好审阅。所以,在书中也许会有一些疏漏或遗憾,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朝克

2011年7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8:2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