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替患病之时
——周恩来与毛泽东
毛泽东突然休克
1972年1月,毛泽东由于过度劳累,再次犯病。病来得突然,我们这些一直在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医护人员都没料到。
这一次由于肺心病以及严重缺氧,毛泽东休克了。正在值班的吴旭君同志发现后,立即推开从来不开的一扇玻璃大门,用一种异样的声音急切地呼叫“快来”。
此时,我正在警卫干部值班室,听到她的呼叫,我们几个人一起跑到毛泽东的会客厅(当时已成为卧室和治疗室),给毛泽东看病的医生也飞快地赶到了。
毛泽东侧身躺在床上,像是“睡着了”。吴旭君同志赶紧给毛泽东摸脉。说不清楚是心急,还是紧张的关系,吴旭君对在场的医生说:“摸不到脉!”
在场的主治医生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口述需要注射和应用的药物。吴护士长又重述一遍药物的名称,再往针管里抽药,然后再注人到毛泽东的体内,一次一次地打针,用药……
此时,毛泽东已完全昏迷了。现场的紧张气氛他是毫不知晓的。抢救时,在场的心脏科专家胡旭军扶起毛泽东,用力并有节奏地捶他的背部,不停地呼叫着:“毛主席,毛主席!”我也帮他叫着:“主席!主席!”……
毛泽东的生命力也真是顽强,经紧张抢救,他老人家慢慢地睁开了双眼。看到眼前这一切,他有些愕然和不解,像是在问:你们这是干什么?因为刚才发生的事,他一点都不知道。
当时在场的人,对于毛泽东的安然醒来,无不惊喜万分,一个个像孩子似的乐了,好像刚才什么都不曾发生。其实,大家是有意识表现出轻松的样子,担心毛泽东紧张。当毛泽东知道自己刚才已经休克时,神态安详地说:“我好像睡了一觉。”一
毛泽东大病一场,周恩来的心情比谁都沉重,都着急。警卫人员后来跟我们讲,周恩来总理得知毛泽东病危的消息后,坐车从他的住所西花厅赶到游泳池时,许久下不来车。他曾带领毛泽东这边的医护人员对毛泽东的病做了全力以赴的治疗,这次当他来到抢救现场时,我也从他的表情上看出,他肩负的担子沉重,责任重大。
1972年2月21日。毛泽东虽然在病中,却清晰地记得尼克松于今天抵达北京。他躺在病榻上不时地问尼克松专机抵达时间以及到京后的情况。我们都出出进进地忙碌起来,把了解的新情况及时地报告他老人家。
尼克松一行刚刚参加完周恩来总理为他们举行的午宴回到宾馆,正要休息时,毛泽东决定会见尼克松。我们报告了周恩来总理。这时尼克松总统一行到北京刚刚4个小时。
毛泽东要会见尼克松,这是尼克松访华期间的一项重要日程,但没有具体安排在哪一天。我们也没估计到他会这么快就会见美国客人。
周恩来总理接到通知后即找基辛格,告诉他:“毛主席想见总统,请你一同去。”基辛格完全没想到这么快就能会见毛泽东,他马上通知了总统。
毛泽东这个决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处,首先是在他生病期间,客厅里摆了一张大床,以及其他一些方便病人的各种物品,会客室需要整理。更为麻烦的是毛泽东近一个多月生病,衣貌不整。他头发长得很长,胡子也好久没刮了。
要会见这么重要的外宾,平时不很讲究衣着外表的毛泽东只让理发、刮脸,别的事都无所谓。他的性格和脾气就是这样。
理发师是个技术熟练的人。他很快带来理发用具,抓紧时间给毛泽东理发、刮脸,然后再擦上头油梳理一番。此时,毛泽东穿上那套我们给他量制的灰色“毛式,,衣服。大家熟悉的领袖形象立刻又出现在眼前。除了浮肿和有些虚弱的外表,倒也看不出有什么太大的变化。
1972年2月21日那一天午后,毛泽东由我搀扶着病弱的身体,在他的住所会见了尼克松总统、基辛格博士和随员洛德先生。
尼克松对于这次具有重大历史象征意义的会见,在自己的回忆录里有生动而详细的描述——“他身体的虚弱是很明显的。我进去时,他要秘书扶他起来。他抱歉地对我说,他已不能很好地讲话。周后来把这一点说成是患了支气管炎的缘故,不过我认为这实际上是中风造成的后果。”
“中国人只安排我们会晤15分钟。毛完全被讨论吸引住了,因而延长到1个小时,我注意到周在频频地看表,因为毛已开始疲乏了。”“谈话结束后,毛陪我们走到门口。他拖着脚步慢慢地走。他说他身体一直不好。我回答说:‘不过你气色很好。’他微微耸了耸肩说:‘表面现象是骗人的。”’
我们的新闻单位在有关毛泽东会见外宾情况的报道中,较为客观地报道了这次会见。报道说:“毛泽东主席在他的住所会见了美国总统尼克松一行。并同他们进行了1个小时的会谈。”我注意了,这次报道中没有出现“神采奕奕”、“身体非常健康”之类的词。
周恩来患病
在周恩来陪同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时候,我见周恩来由于长期地过度操劳,身体显得很瘦弱。但他精力充沛,举止庄重、亲切,仍不失他那特有的风度,特别是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和敏捷的一举一动仍像年轻时一样,永远不知疲倦。
然而,人终究不是钢铁,钢铁般的人也会疲劳的。1972年5月,周恩来在查体时发现了癌症。这个令人讨厌的病,落到周恩来的身上,又来得如此突然,不要说对毛泽东震动很大,就是我们这些在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也感到实在太突然了。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