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普·布罗兹·铁托,前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总统,前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主席,前南斯拉夫人民军最高统帅。铁托是一位传奇式的政治领袖,他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杨元恪编著的《铁托传奇》从丰富的历史资料中,收集铁托的精辟思想言论和精彩实践活动,用来讲述铁托这位历史伟人的“铁”的传奇故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铁托传奇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杨元恪 |
出版社 | 当代世界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约瑟普·布罗兹·铁托,前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总统,前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主席,前南斯拉夫人民军最高统帅。铁托是一位传奇式的政治领袖,他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杨元恪编著的《铁托传奇》从丰富的历史资料中,收集铁托的精辟思想言论和精彩实践活动,用来讲述铁托这位历史伟人的“铁”的传奇故事。 内容推荐 杨元恪编著的《铁托传奇》不是对铁托功与过的全面评价(作者没有资格这样做),不是经典式的名人传记,也不是全面记述铁托和南斯拉夫经历的所有事件和实行的全部内外政策的史书。《铁托传奇》是从丰富的历史资料中,收集铁托的精辟思想言论和精彩实践活动,用来讲述铁托这位历史伟人的“铁”的传奇故事。 目录 前言 成长篇 ——从放牛娃到南斯拉夫共产党总书记 一、出身贫苦,铸就了敢拼敢闯的铁汉子 二、积极投身工人运动,为反对不公正的社会而斗争 三、被迫在奥匈帝国军队服役,战争中被俄军俘虏 四、在俄国历经磨难,目睹十月革命胜利 五、加入南共,积极从事地下工作 六、五年狱中生活,革命活动未止 七、冒险偷越国界,与在国外的党中央取得联系 八、化名“瓦尔特”,在共产国际工作 九、当选南共总书记,“新官上任三把火” 反法西斯战争篇 一领导南斯拉夫共产党,团结南斯拉夫各族人民,英勇 抗击并打败法西斯侵略者 一、当德国法西斯入侵南斯拉夫时,南共是反对侵略者的唯一 抵抗力量 二、南共发动人民在敌占区掀起破坏和袭击活动 三、铁托提出开展游击战的完整思想 四、铁托和游击队总司令部转移到山区 五、激战中铁托奋不顾身,化险为夷 六、武装起义队伍不断壮大,节节胜利 七、铁托游击队谱写了“长征”史诗 八、兵临城下的运动会 九、在战争的头20个月里,铁托游击队未得到同盟国任何 物质援助 十、南斯拉夫战场上两大决定性战役——奈雷特瓦战役和 苏捷斯卡战役 十一、希特勒欲“瓮中捉鳖”,铁托施展“金蝉脱壳” 十二、人民军队、人民政权、人民阵线——解放战争中的三大 要素 十三、铁托在催人泪下的阅兵式上发表感人肺腑的讲话 十四、为彻底打败希特勒和解放南斯拉夫而发起总攻 十五、南斯拉夫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和 巨大牺牲 十六、敌军对铁托游击队的无奈感叹 十七、同盟国领导人和媒体对铁托和南斯拉夫人民英勇斗争的 高度评价 十八、铁托对南斯拉夫人民解放战争的深邃回眸 南苏冲突篇 ——国际共运中最先起来反对苏联大国大党主义,要求 各国各党独立与平等,不屈服于任何压力 一、铁托与苏共分歧由来已久 二、南苏关系摩擦频频,互相指责,斯大林语气强硬,铁托 毫不示软 三、共产党情报局邀南共代表与会讨论南共问题,遭南共 断然拒绝 四、共产党情报局通过《关于南斯拉夫共产党状况的决议》 五、铁托成功地利用南共五大抵抗苏共的政治压力 六、针对苏联的颠覆活动,南斯拉夫安全机关严厉镇压 “情报局分子” 七、南苏两国大打外交战,互指对方唆使侨民从事反政府 活弓々 八、苏联进一步向南斯拉夫施压,铁托更加顽强地 顶住 九、后斯大林时期,南苏关系回暖,但基本矛盾依旧, 斗争时有发生 社会主义建设篇 ——最先提出不应照搬外国经验,而应根据本国条件 走自己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一、战后恢复经济和安置生活,实行国有化和土地改革, 为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基础 二、最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不应照搬外国经验, 而应根据本国条件走自己的发展道路 三、大胆探索南斯拉夫独特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建立并不断 完善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四、铁托关于马列主义和南斯拉夫实践的一些论述 五、经济发展速度惊人,人民生活改善显著,犹如苏联僵化 经济模式田野旁的一朵红花 六、“一切努力都是为了不断改善全国人民的生活条件” 七、对外开放的一个大胆举措——向外国旅游者开放边境 八、南斯拉夫人过着比苏联人更现代化、更繁荣的生活 九、坚持社会主义,坚决反对把南斯拉夫引向资产阶级 民主化的道路 国内民族关系篇 ——为南斯拉夫各民族平等和共同繁荣而鞠躬尽瘁 一、错综复杂的民族构成,长期积累的历史怨仇 二、铁托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 三、南斯拉夫建国后实行的具体民族政策 四、不遗余力地维护民族团结,坚持不懈地同民族主义 作斗争 五、铁托的“妙方”无法化解民族间的矛盾 国际关系篇 ——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创导不结盟运动,反对 一切形式的统治和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一、战后南斯拉夫对外关系经历几个大转变 二、南斯拉夫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活动 三、铁托与不结盟运动 与中国关系篇 ——有过相似的历史遭遇和一样的英勇斗争,也有过阴雨 绵绵的相互关系,雨过天晴,友谊倍加深厚与珍贵 一、早年的中南两党关系 二、中共批判南共联盟新纲领,两党两国交恶长达十年 三、苏联武装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中南两国都坚决反对 苏联霸权主义 四、毛泽东主席说铁托不怕压迫,像铁一样坚强 五、铁托访问中国和华国锋访问南斯拉夫——两个社会主义 国家最高领导人第一次接触 六、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掀起借鉴南斯拉夫经验的热潮 工作生活婚姻家庭篇 ——见闻与印象拾零 一、独特的国务活动方式 二、工作作风和生活习惯 三、婚姻和家庭 四、官邸和别墅 五、兴趣和爱好 与病魔抗争篇 ——钢铁元帅为了全民族利益坚强地接受截肢手术 葬礼篇 ——来自126个国家的208个代表团参加了铁托葬礼 后记 试读章节 1892年5月7日,约瑟普·布罗兹·铁托出生在克罗地亚的扎果列区库姆洛瓦茨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铁托的父亲是克罗地亚族人,母亲是斯洛文尼亚族人。铁托的父母总共生下了15个孩子,铁托排行老七。在这15个孩子当中有8个幼小时便夭折了。据说,当地农民家庭出生率很高而成活率极低的现象十分普遍,有80%的儿童活不到15岁,可见这个地区的农村是多么贫穷落后。当年这一地区传染病肆虐,主要是白喉病,死亡率极高。铁托小时也曾染上了白喉病,濒临死亡,但他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克罗地亚位于巴尔干半岛东北部。大约公元10世纪,克罗地亚国曾处于鼎盛时代,后来遭异族攻陷而衰落。在漫长的岁月里,克罗地亚人民饱受外来统治带来的无穷灾难,克罗地亚人民始终进行着英勇顽强的斗争。1573年爆发的农民起义席卷了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地区,给外来统治者以沉重打击。这次农民起义失败后,数千农民起义军战士惨遭屠杀。外国占领者强迫起义领袖马蒂亚·古贝茨坐在一把烧得通红的铁椅上,又把烧得通红的铁制“王冠”扣在他头上,把他活活烧死。铁托祖辈们前赴后继,英勇反抗统治者而惨遭屠杀的可歌可泣的悲壮诗篇,对血气方刚的铁托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和深远的影响。 1867年奥匈帝国建立后,克罗地亚受奥匈帝国的统治,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崩溃。克罗地亚在奥匈帝国中是最不发达地区,社会结构基础是农民,占克罗地亚总人口的70%一90%。绝大部分农民是贫苦农民,他们几乎没有任何政治权利。奥匈帝国的野蛮压迫和残酷剥削,使克罗地亚人民生活日益贫困。奥匈帝国对克罗地亚农民的苛捐杂税,使这一地区农民不堪重负。铁托的父亲和其他许多农民一样,在小块土地上辛勤耕作,难以维持一家众多人口的生计。当地的儿童极少上学,一般从七八岁起就帮助父母干农活。铁托父母算是比较开明的农民,艰难地供儿子读完小学。铁托12岁那年,开始自己谋生,到斯洛文尼亚的舅舅家当放牛娃。舅舅付给的劳动报酬仅仅是给他一口饭吃,铁托很不满意,认为舅舅是个吝啬鬼,不久就离开了舅舅家。 15岁那年,铁托远走到西沙克市一位亲戚开的餐馆当招待员。听伙伴们说,学锁匠的手艺最有前途,因为那是一门“深奥的工程学”,这个行业的工程师能造轮船,能筑铁路,等等。这番话打动了铁托的心,于是他便来到西沙克市里一位名叫卡拉斯的锁匠开的一家工场当徒工。这家工场规模很小,厂房设在地下室,场里只有两名工匠和三四名学徒。工人们冬天挤在一张大桌上睡觉,夏天就到院子里的马棚和草垛上过夜,每天早上6点上班,晚上6点下班。工场里先后来过两位工匠干活,虽时间都不长,但他们对年纪很小的铁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位工匠告诉铁托,五一国际劳动节是我们工人的节日,要好好地庆祝。铁托第一次知道工人有自己的节日,并从这位师父那里得知了有关工人斗争的许多道理。另一位工匠常同一些印刷工人在一起开会。铁托留心观察,其中的“奥妙”也能猜出几分。这位师父身上的强烈斗争精神,给铁托留下深刻印象。铁托从他那里得到有关工人运动的小册子。 令铁托喜出望外的是,他在工场学手艺的同时,有机会到徒工夜校上文化课,每周两个晚上上课。夜校的文化课激发了铁托对读书的浓厚兴趣。用他自己的话说:见书就读。为了读更多的书,铁托把他自己在业余时间为邻居修锁挣的零钱,都省下来买书。由于每天工作12小时,铁托总是觉得业余读书的时间不够。有一次,铁托利用上工时间师父外出的机会,一边干活,一边拿起书来大声朗读,好让工友们共享。由于精力分散,铁托把车床上的一把新刀折断了。师父回来见状,火气冲天,打了铁托一耳光。铁托一气之下跑到郊外一家砖瓦厂躲了起来。宪兵队巡逻时发现了他,把他抓走。卡拉斯师父对铁托很疼爱,对他工作努力、学艺进步感到满意,因而原谅了铁托的过错,把他从宪兵站领回来。不久,铁托成为一名手艺不错的锁匠。 P3-4 序言 约瑟普·布罗兹·铁托,前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总统,前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主席,前南斯拉夫人民军最高统帅。铁托这个名字对中国年纪大些的人来说并不陌生,因为1948年他曾因同斯大林发生冲突而被打成“马列叛徒”“帝国主义代理人”;因为他曾以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总统身份于1977年8月访问中国,在天安门前受到数万群众夹道欢迎;因为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曾掀起借鉴南斯拉夫经验的热潮;因为《铁托选集》中文版四卷本(百万余字)于1980年在中国出版发行。 铁托是写人南斯拉夫宪法的“终身总统”、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无任期限制”的主席。他于1980年5月4日与世长辞,享年88岁。 铁托是克罗地亚族人。他在生前没有留下把遗体葬在故乡的遗嘱,而是要求把他葬在贝尔格莱德他曾居住了数十年的总统官邸花房中。当年墓地对外开放后,南斯拉夫民众天天风雨无阻地排着长长的队伍到铁托墓前瞻仰。据统计,从墓地开放之日至铁托逝世三周年,瞻仰者达600多万人。上世纪90年代初,南斯拉夫国内动荡不定,瞻仰铁托墓者也稀少了,但近年来,瞻仰者又明显增多。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国内各民族问历史上矛盾错综复杂,根深蒂固。铁托于1941年团结这些民族的人民共同抵抗并打败法西斯侵略者,解放了南斯拉夫,按民族平等原则于1945年建立了南斯拉夫社会主义大家庭。无疑,只有铁托这个绝对权威才能把南各民族拢在一起,共建美好未来。他深知,在其身后没有一个人能接替他来驾驭这个共同体,因此,到晚年时他做出这样费尽心思的安排:南斯拉夫国内6个共和国和2个自治省各自选出一位代表本民族的领导人,组成联邦主席团作为“集体总统”制的机构,8名联邦主席团委员轮流担任主席团主席(总统),一年一轮换。铁托告诫大家说,这是“唯一的出路”。这个“轮流坐庄”的模式在铁托去世后维系了数年,南斯拉夫政坛最终还是发生了“强烈地震”。上层领导矛盾白热化,在联邦会议讨论如何摆脱国家危机时,代表本民族利益的政治领导人和代表不同政治观点的政党领袖各自提出有利于本民族的方案,互不妥协让步。他们互相责骂对方搞民族主义,旧恨新仇尽情发泄,老账新账一起清算,而“坐庄”总统则束手无策。他们虽然对铁托执政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有争议,但无人公开指责铁托,无人全盘否定铁托。 1991年春天,当南斯拉夫国家濒临分裂时刻,塞尔维亚一激进党领导人宣称,铁托是克罗地亚族人,不能容忍其葬于塞尔维亚,扬言要捣毁铁托墓。此事引发很大的社会震动。时任联邦安全机关的领导人指出这种行为是违法的,并加强了铁托墓区的警戒。当年5月9日,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46周年之际,南斯拉夫人民军和老战士协会代表团向铁托墓敬献花束,并在留言薄上写道:“我国各族人民的斗争以及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为一位最伟大的战略家和军事统帅所起的作用,将成为人类自由和尊严战胜邪恶势力的伟大榜样,永载史册。”这场“捣墓”闹剧极不得人心,最终未能得逞。 南斯拉夫各共和国、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冲突从唇枪舌剑发展到动用真枪真炮,它们之间爆发了一场人员伤亡惨重和物质损失巨大的内战,最终导致一个国家分成6个独立的小国,即克罗地亚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波黑共和国、马其顿共和国、黑山共和国和塞尔维亚共和国,原执政党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也自行解体。 铁托是一位传奇式的政治领袖,他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 后记 1995年我退休后,总想多做些“发挥余热”之事,但从未想过写什么书。两年前有位老领导鼓励我写一本介绍铁托生平的书。我觉得言之有理,于是便动手写作。经过一年多的奋斗,于2012年夏天完稿。 写这本书使我获益匪浅:我重新启动了已老化的脑筋,进行了一场防止“老年痴呆症”的“实弹演练”,我的健康状况得到一次真实的验证.我又一次感受到“发挥余热”和“老有所为”之快乐。 在此,我谨向鼓励我的老领导、向关心并支持我的中联部休干局和有关单位的同志、向认可我书稿的当代世界出版社,表示衷心感谢。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