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卉妍编著的《世界金融五百年(超值白金版)》历数了其中各次的重大历史事件,将一些隐藏在幕后的金融史上的人物推到前台,并紧扣当前“美元量化宽松”、“通货膨胀”等金融热点,读之让人获益匪浅。本书能够给读者提供一个认识现实金融事实的新视角,从而使读者在投资、经营、决策、工作和生活中能够正确而又理性地认识发生在身边的每一种金融现象,使自己在纷繁复杂的经济环境中不至于迷失方向,可以“知兴替”、“明得失”。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世界金融五百年(超值白金版) |
分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作者 | 张卉妍 |
出版社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张卉妍编著的《世界金融五百年(超值白金版)》历数了其中各次的重大历史事件,将一些隐藏在幕后的金融史上的人物推到前台,并紧扣当前“美元量化宽松”、“通货膨胀”等金融热点,读之让人获益匪浅。本书能够给读者提供一个认识现实金融事实的新视角,从而使读者在投资、经营、决策、工作和生活中能够正确而又理性地认识发生在身边的每一种金融现象,使自己在纷繁复杂的经济环境中不至于迷失方向,可以“知兴替”、“明得失”。 内容推荐 张卉妍编著的《世界金融五百年(超值白金版)》讲述金融是经济的血液,如今,人们的生活已经与金融息息相关,越来越多的社会财甯通过金融活动创造出来。然而,金融因其在经济生活中所具有的杠杆作用,已经变成一柄庞大无比的双刃剑,在带给我们进步的同时,也常常会变成前所未有的恐怖风暴,一旦发作起来,会席卷全球,没有人能躲在它的风眼里安然无恙。面对来势汹汹的金融海啸,我们也清楚地知道,达不是第一次,也绝不会是最后一次。 俗话说得好:“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发生在过去的诸如国家之间的战争、金融制度的改革、金融危机的爆发等各种金融现象,不管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值得我们深入地思考和总结,只有通过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才能更好地对发生在我们周围的各种金融现象作出合理的分析和解释,从而以更加合理的手段去解决所面临的金融问题。为此,我们推出了这本《世界金融五百年》。 本书以时间为纲,以国家、人物、事件为目,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金融业发展说起,以生动的语言阐述了荷兰、英国、法国、美国、日本、俄罗斯等世界大国的金融兴衰之谜,剖析了法国大革命、英法争霸、美国南北战争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等重大历史事件背后的金融力量,介绍了金融史上的“隐形寡头”和统治精英、金融史上的秘闻与丑闻等内容,并紧扣当前“美元量化宽松”、“通货膨胀”等金融热点,读之让人获益匪浅。希望《世界金融五百年(超值白金版)》能够给读者提供一个认识金融事实的新视角,使读者在投资、经营、决策、工作和生活中能够正确而又理性地认识发生在身边的每一种金融现象,可以“知兴替”、“明得失”。 目录 序章 走进金融——钱之初,性本善 货币天生非金银,金银天生是货币 货币交易——人们如何通过货币谋生 金属铸币——究竟谁是“货币鼻祖” 中国“交子”——最早的纸币应运而生 驱逐白银——劣质铸币占领市场 黄金陡涨——身价稳固的货币 货币管家——形形色色的银行 货币消失——信用卡取代货币 软通货的演进——世界货币的发展与变迁 回归硬通货——优良货币是好政府的基石一 第一章 财富的起源——古希腊·罗马时期的金融业 神坛上的雅典——半空中的国家摇摇欲坠 幸好雅典有梭伦——走上奴隶制重商道路 古希腊金融业——乱世之中生银行 “海事信贷”的发展——金融信贷扩张 最早的世界货币——德拉克马货币 雅典金融商的激情——兴也金融,亡也金融 谁拥有暴力,谁就占有财富——战争成为投机对象 会说话的工具——古罗马的债务奴隶一 “永恒之城”里的富翁们——贵族统治是件奢侈品 抢劫成为经济支柱——一手拿剑,一手抢钱 罗马繁华的终结——手中有钱,手中无钱 共和VS帝制——尼禄的巧妙诡计 税收——抢劫老百姓的最好手段 戴克里先新税法——物价可以被控制吗 帝国的堕落——君士坦丁,抢无可抢 第二章 热钱的始祖——威尼斯; 金融资本缔造的第一个国家——威尼斯共和国 “政治海盗”、威尼斯公爵与金融资本 欧洲的幕后操纵者——十人议会和威尼斯商人 世界上第一个“金融国家”——威尼斯商人的宏伟计划 金融“开拓者”传统的斗争——欧洲金融资本之战 流动性紧缩性经济危机——威尼斯银行业的机会 复式簿记法的发明者——威尼斯第一家银行 “蚂蚁杀死大象”——罗马拜占庭金融战役 金融僭主制度——美第奇家族银行 高利贷的取消——欧洲金属币体制下的通货膨胀 银行家的秘密转移——阿拉贡王国崛起与意大利战争 勒班多海战——威尼斯银行家的消失 威尼斯泡沫——“硬实力”的失败与“软实力”的胜利 共和国的消失——威尼斯共和国的余晖与灭亡 第三章 迷失的货币——法兰克帝国 欧洲金融中枢——古欧洲的高卢与现代的法国 货币的迷失——没有交易,也没有货币 第一次纸币尝试——古代法国的货币和金融 太阳王的重商主义——法国资本主义的空前繁荣 法国第一央行——兴风作浪的银行家 法国大革命——外国银行家与银行代理人的博弈 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的两大成果 特殊的利益——法兰西银行的秘密 发行法郎——法兰西银行到底属于谁 四方金融战役——法兰西分行之间的银行券战争 动态信用银行——拿破仑三世被银行家算计 银行家的游戏——黑死病在欧洲的扩散 法郎金融战役——金融危机蔓延与欧洲白银的外流 毕生做金融投机生意的银行家——伏尔泰 “文艺复兴的教父”——美第奇银行 拿破仑的武器——伪钞胜枪炮 “不断胜利,不断借贷”的怪圈——法国银行家的胜利 第四章 邻家金融初长成——葡萄牙和西班牙 大航海时代——开辟航路事出有因 英雄还是强盗——哥伦布带来了什么 价格革命——新大陆金银害了谁 富可敌国——大量黄金涌入西班牙、葡萄牙 声音传遍天涯海角——葡萄牙的崛起 拉开大航海时代序幕——葡萄牙金融殖民 几十年辉煌不再——葡萄牙逐渐走向衰落 新大陆的疯狂掠夺——西班牙的崛起 管理殖民机构——西班牙殖民帝国形成 即将消失的比塞塔——货币见证西班牙的兴衰 谁拥有了黄金,就拥有了一切——金本位的历史源头 “大陆军事帝国模式”的衰落——西班牙一蹶不振 银行体系危局——西班牙陷入艰难求索 第五章 将世界踩在脚下——荷兰 第三金融国家的建立——尼德兰革命与尼德兰银行家 银行家的独立王国——荷兰东(西)印度公司 金融国家的“痼疾”——四大巨头的神秘死亡 完成财富转移——累累白骨堆砌的三次英荷战争 第二次英荷战争的唯一成果——新约克 垄断银行家族与寄主国家——谁引发了金融战役 “黑暗的战争、险恶的时刻”——银行家没有祖国 资本的典范——尼德兰银行家对金融僭主体制的贡献 第一个世界经济霸主——荷兰 策划“第五金融国家”建立一一尼德兰银行家对美国的“跨代布局” 领土垄断和金融僭主体制——尼德兰共和国对银行家族的重大意义 只有战争才能化解矛盾——金融贵族与传统贵族合流 服务金融的秘密组织——“光明会”与“骷髅会” “荷兰共和国”已成往事——第三金融国家消失 第六章 金融强国术——大英帝国 全球经济动力之都——伦敦金融城 圈地运动引发的血案——英国内战 英国的强国之路——“世界工厂”是如何形成的 “现代中央银行的鼻祖”——英格兰银行的建立 诞生于世博会的“水晶宫”——辉煌的维多利亚时代 “无敌舰队”陨落——英国获得海上霸权 昙花一现——英国殖民体系瓦解 1812年英美战争——英国失去美国掌控权 巴林家族——史上最惊人的路易斯安那融资案 英镑退出历史舞台——逝去的辉煌与霸权衰落 第七章 金融败家术——英法争霸 拿破仑时代——铁砧上锤出来的欧洲版图 “七年战争”——殖民帝国的霸气凸现 战争的支柱是无限金钱——巨额的军费开支 英国之胜,胜在公债——发达的金融与金融市场 填满国王钱箱的活动——金融家走上历史前台 欧洲人的政治思维——均势策略 股市大赌场——拯救南海公司就是拯救英国 第二次百年战争——英国金融革命的胜利 巴林晋升欧洲第六强权——法国战后赔款 罗斯柴尔德的发家史——滑铁卢战役 双雄结仇——法国公债合同 法国大革命者的想象力——债券的苦难经历 汇率政策失败——法国经济积重难返 第八章 新世界的呼唤——美国独立 新大陆的第一批钱——海盗也是传播者 英国拒收缴税纸币——英国对殖民地的税收管理 独立战争——争夺货币发行权 1812年战争——第一银行之死 美国第一次大萧条——第二银行被“杀” 《自由银行法》——“又一个《独立宣言》” 新科技助推——华尔街安上了“飞毛腿” “1857年恐慌”——第一次全球经济危机 分而治之——美国内战背后的国际金融强权斗争 林肯绿币——内战时期的政府美钞 总统林肯——国际银行家的眼中钉 独立财政系统——“财政与银行的离婚” 致命的妥协——1863年《国家银行法》 扼杀“绿币”——林肯之后的货币市场 第九章 黄金世界——美国崛起 黄金自动调节 机制——弱者的金本位 华尔街银行——硝烟中的繁华 筹集资金——美国大量发行国债 “73罪恶”——历史的选择,市场的决定 1896年大选——黄金和白银的决斗场 1907年危机——摩根出手挽救美国金融机构 1914年美联储——有着私有股份的公法机构 从金本位到法定货币——银行家世界观的大转变 “信托责任”——两个家族造就的财富帝国 腾飞的时代——美国站上二次工业革命的潮头 资本汇集——垄断财阀家族控制美国命脉 征战托拉斯——“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觉醒运动 税率调控——贸易保护主义对美国的护佑 第十章 枪炮与金钱Ⅰ——一战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面临危机“抱团”求救 施里芬计划——放大镜下的“普法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银行家主导的“全球性运动” 钱主沉浮——引发一场世界大战 债券发售——斯特朗操纵下的战时美联储 美国加入一战——是民主拯救,还是经济竞争 一战胜利——谁是真正的赢家 战败国——银行家们“砧板上的肉” 《凡尔赛和约》——搜遍德国人的口袋来找钱 “剪羊毛”——美国1921年农业衰退 债务延期——德国的拖延政策 超级通胀飓风的“风眼”——德国中央银行“独立” 国际银行家的真正图谋——货币宽松政策 金融会议——国际金融新格局形成 第十一章 希特勒“新政?——纳粹德国 财富争夺——永远的金融战役 谁把希特勒扶上神坛——工业巨头的变相支撑 道威斯计划——希特勒有财神“撑腰” 哈瓦拉计划——国际金融家直接插手德国金融系统 沙赫特——希特勒与国际银行家的中间人 资本领衔——纳粹德国的社会权力平台 “杠杆”——纳粹德国的经济系统 中央银行国有化——希特勒“新政”的第一把火 “费德尔货币”——德国的“林肯绿币” “创造就业汇票”——德国经济的救命稻草 建立欧洲经济新秩序——希特勒的真实目的 “文明与和谐”的逮捕——抓的不是罗斯柴尔德,是资产 希特勒的资金维持——甘于利用,善于周旋 第十二章 枪炮与金钱Ⅱ——二战 美国雄起——这是一个财富时代 1932年大选——谁是美国“救世主” 罗斯福新政——资本主义制度的“安全卫士” 废除金本位——银行家赋予罗斯福的历史使命 墨索里尼——华尔街的宠儿 慕尼黑阴谋——缺席的捷克斯洛伐克被叛“死刑” 波兰覆亡——一场“鹰击羔羊的悬殊对决” 偷袭珍珠港——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租借法案》的奥秘——用经济实力说话 美国参战——昂贵的战争和廉价的货币 布雷顿森林体系——西方经济的“避暑胜地” 初露锋芒——美国谱写世界经济蓝图 第十三章 冷战就是金融战——冷战时代 为美国的经济开疆拓土——冷战的阴谋 美元核武器——美国霸权的基础 美英貌合神离——金融主导权之争 冷战中牟利的洛克菲勒石油 携带着美元的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 特里芬魔咒——金本位 美元反击战——1973年中东战争 肯尼迪的杀身之祸——终结白银货币 不买账的苏联——卢布主义 苏联反击——经济援助和卢布外交 空手套白狼——美国国债 第十四章 国际金融变革——1973~2000年 国际储备呈现多元化局面——牙买加货币体系建立 新挑战——19世纪70年代的全球通胀 “欧洲美元”市场——国际资本市场时代 “1980年大转变”——新周期、新格局 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新自由主义 凡尔赛经济峰会交锋——美元大升值(1980~1985) “广场协议”后的急转直下——美元大贬值(1985~1990) 谁在领跑世界——欧洲金融中心的变迁 世纪豪赌——英镑阻击战 大时代下的并轨——国际金融体系里的新成员 世界是怎样平的——金融自由化 谁将与美元平分秋色——欧元崛起 区域团结初现——货币同盟时代的到来 全球化降临——“华盛顿共识”形成 第十五章 再绚丽的泡沫也会破灭——日本 “倒幕”、“官业民营”与“套取黄金”——日本央行战役 “看不见的手”中的魔杖——日本五大财阀的起源之谜 金融战的价值——央行财阀资本集团 “弥天大谎与历史真相”——日本是世界最大的债权国 富裕光环下的贫穷身躯——日本金融战役的历史微澜 败也战争,成也战争——日本的削弱与复兴 世界金融第三极——东京金融中心的崛起 “美国正在变成日本的第四十一个县”——日元“入侵”美国 泡沫经济破灭——日本人无法逃脱的宿命 “出来混,迟早都要还的”——严重的经济衰退 “食草动物”的国度——日本经济走上长期的停滞 第十六章 双头鹰的梦魇——俄罗斯 危机回顾——俄罗斯历史上两次金融大风波 “只休克,不治疗”的“休克疗法” 经济陷入瘫痪——风雨飘摇中的金融体系 合理却不合法的经济模式——“影子经济” 百年史上的最“困难时期”——“新沙皇”叶利钦时代 货币贬值与债务危机上演——俄罗斯金融危机大爆发 崩溃的汇率震惊了全世界——俄罗斯危机带来的启示 棕熊来袭——俄罗斯,世界加油站 振翅欲起的双头鹰——追忆大国雄姿 十年磨一剑——平衡过渡的俄罗斯经济 俄罗斯“气血充足”——经济结构改革初见成效 风暴再袭——金融危机考验俄罗斯经济 第十七章 “大鳄"出手——东南亚金融危机 第二波风暴——东南亚再掀飓风 大鳄来袭——泰国成为首当其冲的目标 危机触发多米诺骨牌——从曼谷到菲律宾 印尼灾难深重——印尼获IMF的财政援助 金融核弹——目标东京 狙击欧洲货币的“危机弧形带” 亚洲货币绞杀战——中国未来的寓言 金融风暴过境——台湾抵御金融危机 国际热钱登滩香港——一记重拳 南韩惊变——IMF危机 美国——坐收渔人之利 拒风险于国门之外——中国如何防范金融风险 第十八章 新世纪的金融风暴——华尔街时代的挽歌 风雨飘摇中的华尔街——美国次贷危机的真相 美国“栽了一个大跟头”——华尔街惊天变局 158年历史的雷曼缘何瞬间倒塌 多米诺效应尽显——次贷危机急速蔓延 “美国神话”的破灭——安然事件 受困流动性危机——贝尔斯登彻底“冬眠” 别无选择——美林“联姻”美银 泥足深陷——AIG摇摇欲坠 狩猎华尔街——谁是抄底者 重整山河待后生——百年通用 华尔街生死劫——最后的投行 新自由主义死了——国有化风暴横扫欧美 濒临“国家破产”,冰岛如何挽回危局 风暴席卷全球各个行业——华尔街之痛全球共同品味 第十九章 “量化宽松"惹怒了全世界——美国债务危机 狂印钞票——为何全世界为美国人消费买单 “量化宽松”政策——美联储惹怒了全世界 金融危机之伤——量化宽松能否让美国经济复苏 第二次进攻——美元贬值与强势美元政策 美元的骗局——提高债务上限和削减赤字法案 美元停止量化宽松,世界经济将会怎样 后QE2时代注水结束——美元向量化宽松说再见 信用危机——美国主权信用评级遭降 美元贬值——何时见底 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美债主宰世界的霸权衰落 G20峰会——“美元不会崩溃” 第二十章 欧元大崩溃——欧债风云 祸起萧墙——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与升温 高盛的“创意”——欧债危机爆发的导火线 风暴现场——危机的爆发,希腊罢工不断 传染西班牙——未来3年预算赤字居高不下 穆迪的警告——葡萄牙赤字告急 化危为机——屹立于欧债危机中的德国 阴霾笼罩——法国很难幸免于难 国债黑洞——债务危机大火蔓延至意大利 骤然紧张一一爱尔兰经济恐步希腊后尘 幽灵不散——整个欧盟沉陷债务危机泥潭 引发惶恐——债务危机造成的股市急跌 欧元贬值——世界各国恐受“欧债”波及 危机升级——中国是否将成为下一个“受灾区” 起死回生——金砖五国合力发挥作用 众志成城——7500亿能否成为诺亚方舟 制度缺陷——欧洲债务爆发的深层原因 第二十一章 逃不掉的风险——金融史上的14大泡沫 最“美丽”的泡沫——荷兰郁金香狂热资本战争 全民行动的狂热投机——法国密西西比灾难 让英国沉寂一个世纪的投机狂澜——“南海泡沫” 疯狂地兑换金银——1837年美利坚触发多米诺 信托银行失去监管——1907年,恐慌遍布华尔街 “黑色星期二”——1929年美国股灾 中东石油暴涨——经济衰退波及全球 外债依赖症——拉美债务危机 日本高房价危机——再回首已逝20年 华尔街的黑色星期一——非理性引发大恐慌 奇迹与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 “黑色星期三”——俄罗斯爆发的金融危机 贵妇神话成云烟——2000年风投主力互联网 美国梦破灭——次贷危机的根源与启示 第二十二章 搅动世界的人——统治精英与“隐形寡头" 汉密尔顿——美国“金融教父” 吉拉德——最早的融资者 范德比尔特——“华尔街船长” 他的名字说明一切——查尔斯·道 贾尼尼——全美第一大银行家 琼·施特劳斯——书写摩根传奇 海蒂·格林——“华尔街女巫” 约翰·邓普顿——“投资之父” 托马斯·瑞恩——控股公司创始人 白瑞——通过银行改变世界 吉姆·罗杰斯:我在华尔街做自己喜欢而又擅长的事 “股神”巴菲特——抄底爱好者 陈光甫——中国第一银行家 林毅夫——富国智囊 第二十三章 不可不知的金融巨头——金融史上的那些人 欧洲第六帝国的开拓者——梅耶·罗斯柴尔德 安德鲁·卡内基——钢铁王国的国王 “梅隆家族的眼睛”——安德鲁·梅隆 白手起家的“大蟒蛇”——约翰·戴·洛克菲勒 华尔街的金融领主——摩根斯坦利 三连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 “金融投资大鳄”——索罗斯 第二十四章 秘闻与丑闻——金融史上的那些事儿 老人与运河——美国取得控制权 “偷梁换柱”——罪恶的战争国债 IOS——金融史上臭名昭著的基金 IBH——集团破产——名流的惊世丑闻 老牌MG集团——狡诈者的竞技场 LTMC的预判失误——“梦幻组合”的小概率事件 巴林银行倒闭——金融衍生品的牺牲品 Telsim公司——价值20亿美元的“土耳其浴” 巴高克集团——百年老店毁于失控 住友期铜事件——世界最大的金融丑闻 Comroad公司——假账大曝光 中航油(新加坡)巨亏——轰动一时的金融事件 庞氏骗局——不得不防的金融陷阱 试读章节 货币天生非金银,金银天生是货币 货币的前身是普普通通的商品,它是在交换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一般等价物的。货币是商品,但又不是普通商品,而是特殊商品。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过程中分离出来的特殊商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自然结果。 原始社会后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原始公社之间出现了最初的实物交换。随着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商品交换逐渐变成经常的行为。但是,直接的物物交换中常会出现商品转让的困难,必然要求有一个一般等价物作为交换的媒介。 在太平洋某些岛屿和若干非洲民族中,以一种贝壳——“加马里”货币来交税,600个“加马里”可换一整匹棉花。再如美拉尼西亚群岛的居民普遍养狗,所以就以狗牙做货币,一颗狗牙大约可买100个椰子,而娶一位新娘,必须给她几百颗狗牙做礼金! 在太平洋加罗林群岛中的雅浦岛,这里的居民使用石头货币。这里每一枚货币叫“一分”,但这样的“一分”,绝不可以携带在身上。因,为它是一个“庞然大物”的圆形石头,中心还有一个圆窟。照当地人的规定,“分”的体积和直径越大,价值就越高。因此有的价值高的“分”的直径大到5米。这种货币是用石灰岩的矿物——文石刻成的,但雅浦岛上没有文石,当地人要远航到几百里外的帕拉乌岛把大石打下,装在木筏上运回。单是海上那惊险百出的航程,就要历时几个星期。 巨大的石头货币,有优点也有缺点,优点是不怕盗窃,不怕火烧水浸,经久耐磨;缺点是不易搬运,携带不得。所以用这种货币去购物时,必须要把货主带到石头货币旁边察看成色,然后讲价。由于搬运艰难,人们卖掉货物换来的石头货币,只好打上印戳,让它留在原地,作为自己的一笔“不动产”。 货币出现后,整个商品世界就分裂成为两极,一极是特殊商品——货币,另一极是所有的普通商品。普通商品是以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的形式出现,而货币则是以价值的体化物或尺度出现,普通商品只有通过与货币的比较,其价值才能得到体现:所有商品的价值只有通过与货币的比较之后,相互之间才可以比较。 美国著名的金融学家米什金在其著作《货币金融学》中提到,任何履行货币功能的物品必须是被普遍接受的——每个人都愿意用它来支付商品和服务。一种对任何人而言都具有价值的物品是最有可能成为货币的,于是,经过长期的自然淘汰,商品货币发展到后期,人们自然地选择金银等贵金属作为支付货币。在绝大多数社会里,作为货币使用的物品逐渐被金属所取代。使用金属货币的好处是它的制造需要人工,无法从自然界大量获取,同时还易储存。数量稀少的金、银和冶炼困难的铜逐渐成为主要的货币金属。 随着文明的发展,人们逐渐建立了更加复杂而先进的货币制度。人们开始铸造重量、成色统一的硬币。这样,在使用货币的时候,既不需要秤重量,也不需要测试成色,方便得多。硬币上面通常印有国王或皇帝的头像、复杂的纹章和印玺图案,以免伪造。 中国最早的金属货币是商朝的铜贝。商代在我国历史上也称青铜器时代,当时相当发达的青铜冶炼业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交易活动的增加。于是,在当时最广泛流通的贝币由于来源的不稳定而使交易发生不便,人们便寻找更适宜的货币材料,自然而然集中到青铜上,青铜币应运而生。人们将其称为铜贝。随着冶炼技术的发达,铜不再是稀贵的金属,人们开始用更加难以获得的金和银作为铸造硬币的金属材料。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金银都是被普遍使用的货币。16世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大量来自美洲的黄金和白银通过西班牙流人欧洲,从此,金银货币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更加广泛的流通。 货币交易——人们如何通过货币谋生 . 使用信用卡和现金购物在当今看来是再自然不过了,几乎所有的商品和服务我们都可以毫不费事地用货币购得,然而这一切却绝非自古而然。 在远古时期,交换就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因为交换的一方必须首先找到一个确需此物的交易伙伴,同时对方愿意出让的物品又为自己所需。其买卖成立与否主要取决于能否找到恰巧愿意与其手中的物品进行交换的人。 比如说你想用一个陶罐找A换一件衣服,如果A刚好也想要一只陶罐,那么你们的买卖刚好成立。但是也有一种情况,那就是A不想要你的陶罐,要拿走他的衣服你必须给他一只兔子。 很不幸,你手里没兔子,但你实在想要人家的衣服,怎么办?这样,你就必须找到一个有兔子并且愿意拿兔子和你交换的陶罐的第三者,先把兔子换到手再找A换衣服。 当然,更不幸的是你没有找到一个刚好有兔子又愿意要你的陶罐的人。为了找到一只兔子,你得无限地寻找下去。 这就是最直观的以物易物的交换。受到用于交换的物资种类的限制,不得不寻找一种交换双方都能够接受的物品。这种物品就是最原始的货币。牲畜、盐、稀有的贝壳、珍稀鸟类羽毛、宝石、沙金、石头等不容易大量获取的物品都曾经作为货币使用过。 在以物易物中,当一种商品作为交易媒介而使用时,货币就慢慢地、有机地产生了。人们在交易中接受一种商品,不是因为人们打算使用这种商品,而是因为他们估计将来还能够把它再交换出去。 没有人发明货币,它和衣服或房屋一样,都是自然出现的。 货币,或者说间接交易,使得人类积累资本、从事专业化生产和交易,以及签订共同所有权(股票)或者债务(债券)的合同,尤其是与陌生人签订合同的能力提高后,再也没有必要和其他人开展直接的易货贸易。 在古代中国,农具成为交换的媒介。随着农具越来越多地用于交易,这些农具就变得抽象化和小型化。到公元前2000年,中国人发明了一种铸币,它由微小的农具金属模型制成。实际上,在英国也发生了同样的事情,罗马人发现当地英国人使用小型化的、抽象的剑作为货币。在整个欧洲大陆的墓冢中都发现藏有青铜的双面斧头,如果其实际用途太小,那么它很可能是一种货币。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当马克被宣布作废时,德国人把香烟用作货币。意大利在20世纪70年代通货膨胀期间,糖果曾被当作零钱用于交易。 各种各样的商品都曾充当过货币。甚至在现代社会,如果没有更好的交易媒介,人们也会采用任何可获得的最适于完成货币使命的商品作为货币。 . 后来人们发现,使用金银充当媒介,交换就会简化很多。这些金属满足了作为交换媒介的一个重要前提——它们稀少并因此珍贵,而且不易腐蚀。没有人愿意用珍贵的东西同身边随处可得的物品进行交换。而贵重金属恰恰需要人人苦苦搜寻、采掘、冶炼、提纯。重金属货币继续发展就出现了我们现在最常用的纸币。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货币,纸币仍旧充分发挥了货币的功能。 货币交易为人们提供了记账单位、价值的计量单位,从而大大扩大了人们专业分工和从事贸易的能力。在货币经济中,所有的商品都只有一种以货币本位表示的价格。而在以物易物的经济中,所有商品的价格都是以交易中所有其他商品的价格分别表示的。在不久的将来,纸币和铸币几乎都将消亡,代之以可以用于所有交易的某种借记或贷记卡。但是即使到那时,货币作为价值计量单位的功能仍将保留。 货币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交易的扩大。比如,它还使得债权和债务能够以货币单位计量,而不是以具体的义务来表示。成人们无需再为了他们的老年而依靠对孩子的责任积累,这些成年人可以把钱借给任何人,从而把他们的信用范围扩大到整个社会——这就是“储蓄”。银行是储存货币债务责任的主要途径,政府首先开始了直接的债券融资,接着公司也参与进来。 货币市场经济,尽管它有竞争的因素,但是它主要是一个合作的体系。人们只需要各司其职生产自己的东西,在通过买卖取得货币,再用货币进行自己所需物品的交换。绝大多数生产活动发生在货币经济以外,农业家庭的圈子内。土地为人们提供了食物、衣服、房屋和娱乐活动,货币和交易只是时不时地需要。 一位公司职业经理人,她不会自己种粮食,她也不会自己做衣服、自己建造房屋,或许她请别人打扫房间,请另一个人照管花园,并且她大多数时候都在饭馆吃饭。相反,她专门从事与广告有关的某些服务,这些服务单独来看不是很有用,而只是广告代理业务这一复杂组织中的一个环节。 她基本上不消费任何直接的广告服务,她把自己创造的所有广告服务都通过货币经济间接地和别人提供的货物和服务进行交换,不必进行农业劳动却能获得吃的。像所有其他人一样,她深深扎根于比远古社会有意思得多的一个相互依赖的体系里。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变得越来越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也更多地参与交易和货币经济,合作的圈子也扩大了。以这样的方式开展专业化和贸易,酿酒师和木匠都可以享受更多的酒和更好的房子。高级经济社会的生产力通过不断深化的专业化和贸易从而不断地得到提高。 然而,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组织系统中会存在一个内在的危险,也就是说,该体系的一个故障会导致生产优势的崩溃,从而带来潜在的危险。人们不可能再回到打猎和采集野果的年代,甚至也无法再回到一个世纪以前绝大多数人都是农民的年代。失业是一个相对最近才出现的现象,在传统的农业社会里是不会出现失业的,因为你总是可以依靠基本的经济,吃自己种的粮食。今天的人们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依赖于货币经济的顺利运转。P1-3 序言 金融是经济的血液,“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如今,人们的生活已经与金融息息相关,越来越多的社会财富通过金融活动创造出来。著名经济学家麦金农曾经说过:“金融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推动机。”金融堪称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建设力量,能以闪电般的速度聚集和分流海量的资金,使得社会和市场资源以惊人的速度流通,以前所未有的高效率投人到建设中去,创造出无法想象的奇迹。 然而,金融异常复杂,金融现象千变万化。金融因其在经济生活中所具有的杠杆作用,已经变成一柄庞大无比的双刃剑。在带给我们进步的同时,金融也常常会变成前所未有的恐怖风暴,一旦发作起来,将会席卷全球,没有人能躲在它的风眼里安然无恙。2008年,从华尔街开始的金融危机席卷了全球,造成数十万亿美元的损失,很多“《财富》500强”上榜的公司倒闭了,美国的失业率与贫困人口数创下了数十年来的最高纪录,希腊、意大利等国家至今仍在经济危机的深渊中挣扎……这些无一不是金融在作怪。 在金融体系日益发达的市场经济中,我们每个人的命运从未与金融联系得如此紧密。面对来势汹汹的金融海啸,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当我们在诅咒金融家的疯狂再次给整个世界带来了一场灾难的时候,我们也清楚地知道,这不是第一次,也绝不会是最后一次。从次贷危机到华尔街金融风暴、从全球经济放缓到全球股灾、从人民币升值到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出口的冬天”……每一次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转型都会以不同的面目出现,可是其周期性和规律性却是相似的。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为了尽可能将金融灾难的冲击减小到最低,我们需要正视金融界的傲慢和偏见,并虚心地从金融市场波动的历程中去找寻金融危机的内在规律性。经济学大师约瑟夫·熊彼特曾说:“如果一个人不掌握历史事实,不具备适当的历史感或所谓历史经验,他就不可能真正理解任何时代的经济现象。” 历史不会重现,但总是惊人的相似。俗话说得好:“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发生在过去的诸如国家之间的战争、金融制度的改革、金融危机的爆发等各种金融现象,不管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总结,只有通过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才能更好地对发生在我们周围的各种金融现象作出合理的分析和解释,从而以更加合理的手段去解决我们所面临的金融问题。因此,我们推出了这本《世界金融五百年》。当本书将五百多年来世界经济发展和金融变迁这幅气势磅礴的历史画卷展开在你面前的时候,相信你已经找到了理解世界金融格局之演变与未来走向的捷径。 金融塑造世界格局,影响国家兴衰。《世界金融五百年》以时间为纲,以国家、人物、事件为目,围绕金融这个核心,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金融业发展说起,以生动的语言阐述了荷兰、英国、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美国、日本、俄罗斯、德国等世界大国的金融兴衰之谜,剖析了法国大革命、印度殖民、英法争霸、美国南北战争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等重大历史事件背后的金融力量,并介绍了金融史上的“隐形寡头”和统治精英、金融史上的秘闻与丑闻、金融史上的14大泡沫等内容。从17世纪欧洲金融家的投机狂潮,再到华尔街的兴起,直至21世纪初的这次百年不遇的金融海啸,本书历数了其中各次的重大历史事件,将一些隐藏在幕后的金融史上的人物推到前台,并紧扣当前“美元量化宽松”、“通货膨胀”等金融热点,读之让人获益匪浅。 历史是指引现实的指南针,我们衷心希望本书能够给读者提供一个认识现实金融事实的新视角,从而使读者在投资、经营、决策、工作和生活中能够正确而又理性地认识发生在身边的每一种金融现象,使自己在纷繁复杂的经济环境中不至于迷失方向,可以“知兴替”、“明得失”。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