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心不跳、脸不红地逃开了他的臂膀,对他发表了一席小小的精彩讲话。“布朗讷先生,怎么这么傻!这么不该,这么胡思乱想!你说是不是?你肯定不希望结束我们之间的友谊吧!”
“结束我们的友谊,卡伯里夫人!噢,当然不希望。”
“那你为什么用这样的举动来冒这个险?为我儿子和我女儿想一想——他们都已经长大了。为我过去生活中的不幸想一想——受了那么多苦,没有一样不委屈。谁都没有你清楚。为我的名声想一想,遭到那么多的诽谤,没有一桩不是无中生有!说一声对不起,这件事就算忘掉了。”
当一个男人吻过一个女人之后,叫他马上为他的行为说声对不起,他实在难以出口,那就等于宣布他原来就不该有这样的指望。布朗讷先生说不出口,卡伯里夫人大概也没有十分指望他说。“你知道我绝不是有意欺负你。”这么一说也就行了。卡伯里夫人又面对面凝视起他的眼睛来,他答应那些文章将发表——而且稿酬从优。
事后卡伯里夫人认为这次会谈很成功。必须奋斗、必须完成一项艰巨任务的时候,当然会有一些小小的意外。到街上乘出租马车的妇女,必然得走上一段泥泞或者尘土路,而她那有钱的邻居,有自己的私人马车,就可以不吃这苦头。她本来不愿意让人家吻——但是这有什么关系?布朗讷先生对这件事情可比她当真。“去她们的,”他走出那座房子后自言自语地说,“再有经验的男人也猜不透她们。”他走远之后,似乎又觉得卡伯里夫人当时想叫他再亲她,并且因为自己没去亲而几乎生自己的气。后来他又见到过她三四次,不过再没有重复那次的冒失举动。
现在我们再说说另外那两封信。这两封信是写给另外两家报纸的编辑的。第二封信是写给《文学纪事报》的布克先生。布克先生是一位勤奋工作的文学教授,此人绝不是没有才华,绝不是没有影响,绝不是没有良心。但是,由于他以往经历的坎坷,由于一边是有同行之谊的作家们不停地纠缠,一边是唯利是图的老板们硬性要求,迫使他作出让步,他陷入了庸庸碌碌的日常工作,很难做到严格认真,几乎不可能保持一丝不苟的文艺道德。他现在已是一个六十岁的秃顶老人,生有一大堆女儿,有一个女儿还是寡妇,带着两个小小的孩子,仰赖他生活。他编《文学纪事报》每年有五百镑收入,这已成了他的一笔主要财产,不过是靠辛苦挣来的。他给各家杂志撰稿,还差不多每年自己出一本书。他没有欠过债,知道他但并不熟悉他的人都以为他一帆风顺。他总是精神抖擞,使文艺界觉得他可以谁的话都不听。但是环境的压力已逼得他遇到好处就接受,没有条件讲独立。必须承认,他心里早已没有了文艺工作者的原则性。第二封信是这样写的:
我已经要里德翰先生——里德翰先生是里德翰先生、洛伊特先生等出版商合办的那家雄心勃勃的出版公司的主要股东——把我的《历代风流女王》一出版就给您寄上一部。我已经和我的朋友布朗讷先生商定,由我给《晨餐报》写篇文章评论您的《无稽新谈》。实际上,我现在已经动手,而且费了不少思索。如果您希望我就您对新教的观点着重说些什么,请告诉我一声。我希望您对我书中历史情节的准确性说上只言片语,我想这对您不会有丝毫影响。书的销路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最初的书评。我可以得到的版税只有在第一批四百部卖出之后才开始。P4-5
秭佩,原名孙立本、孙御佩,1925年6月出生,河南叶县人。1946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英语专业学习。1961年起在兰州大学从事专业英语教学,历三十余载;曾任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甘肃省外国文学学会顾问等职。
秭先生学养深厚,精于翻译,在从事教学、科研之余,笔耕不辍,翻译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古稀之年,仍查漏补缺,匡正译本,又译《傲慢与偏见》,使之成为他所有译作中的精品和代表性作品。他的译作有不少是首次汉译,填补了我国外国文学翻译与研究领域的空白;也有不少译作被列为翻译学的经典范例,受到了国内同行的高度赞扬和推崇。因为文学翻译上的突出成就,他被收入《中国翻译家辞典》《世界杰出学者辞典》《世界翻译家辞典》等大型名人录。
秭译本忠实原著,译笔质朴,文字既规范畅达,又尽传原作之神韵,字里行间蕴蓄着睿智独到的见解,闪烁着幽默乐观的光华,体现了译者对原作准确把握和娴熟驾驭的高超水平,具有很高的文学审美价值,是值得怀着敬意去品读的经典。
承蒙秭先生夫人李沂女士和其他译者授权,秭译本集结了秭先生的主要著作。包括珍·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曼斯菲尔德庄园》、w.s.毛姆的《刀锋》、安东尼·特罗洛普的《首相》(上、下)《如今世道》(上、下)、盖斯凯尔夫人的《西尔维亚的两个恋人》《妻子和女儿》(上、下)、托马斯·哈代的《无名的裘德》,共八种十一册。这些名著的集中出版,一为纪念秭先生这位知名的翻译家,一为保存和普及经典作品尽些微溥之力。
个人作品的多卷本是最忌分批出版的。为确保译本一次性按时推出,编辑们以高度的热忱和谨慎的态度,夜以继日,一丝不苟,仔细编校,做了大量的工作,从而既保证了质量,又争取了时间。此外,在出版过程中,南京财经大学教授、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原院长冯建文,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原副院长武国蕊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当译本印行之际,谨向所有为之付出过辛劳的人们致以最高的谢忱。
翻译是一项发现关、创造美、传递美的工作,但翻译同时又始终带有一种缺憾关:不敢说秭译本句句精绝,然瑕不掩瑜,译本在匡正讹误之外,更有诸多精妙传神之处等待与读者分享。这正是我们所期望的。
兰州大学出版社
甲午年岁首
《如今世道(秭译本上下)》讲述了卡伯里夫人在丈夫去世之后,终于摆脱了遭受虐待的生活,可是她的儿子作为那个时代的典型青年,却挥霍尽了家里所有的财产。一个从法国来的商人梅尔莫特以其扭曲的豪爽和排场,吸引了包括贵族在内的许多人;而他的将要继承大量遗产的女儿也成为众多青年的关注对象。爱情和利益纠缠在一起,道德和金钱被放到天平上被称量。所谓“淑女”,为了钓得金龟婿用尽心机;所谓“优秀青年”,也不过糜烂于无法割舍的纸醉金迷。世道易变,人心不古。
《如今世道(秭译本上下)》作者安东尼·特罗洛普用讽刺的笔触给我们描述了那个世纪中他所见到的道德沦丧与轻浮浅薄。
所谓“淑女”,为了钓得金龟婿用尽心机;所谓“优秀青年”,也不过糜烂于无法割舍的纸醉金迷。
《如今世道(秭译本上下)》讲述了卡伯里夫人在丈夫去世之后,终于摆脱了遭受虐待的生活,可是她的儿子作为那个时代的典型青年,却挥霍尽了家里所有的财产……
爱情和利益纠缠在一起,道德和金钱被放到天平上称量。
作者安东尼·特罗洛普用讽刺的笔触给我们描述了那个世纪中他所见到的道德沦丧与轻浮浅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