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著名篮球评论员杨毅作序推荐!
“我们热爱乔丹,我们膜拜他的成就,因为当我们仰视他的时候,就像仰视一场命运缔造的奇迹,感慨自然的力量,叹服造化的神奇。”段旭的《NBA档案解密:乔丹传奇》完整地记录了飞人伟大的篮球生涯,揭秘乔丹职业生涯中传奇式的经典战役,再现了篮球巨星的崛起之路。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乔丹传奇(NBA档案解密)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段旭 |
出版社 | 译林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由著名篮球评论员杨毅作序推荐! “我们热爱乔丹,我们膜拜他的成就,因为当我们仰视他的时候,就像仰视一场命运缔造的奇迹,感慨自然的力量,叹服造化的神奇。”段旭的《NBA档案解密:乔丹传奇》完整地记录了飞人伟大的篮球生涯,揭秘乔丹职业生涯中传奇式的经典战役,再现了篮球巨星的崛起之路。 内容推荐 段旭的《乔丹传奇(NBA档案解密)》讲述了NBA名将迈克尔·乔丹的故事。 《乔丹传奇(NBA档案解密)》描绘了“飞人”从高中的崛起、大学时的全美最佳球员、梦之队征服世界、两次三连冠成就霸业、最终退役走下神坛的故事。乔丹的命运是最完美的命运。在大学时期,他得到了名帅迪恩·史密斯的指点,奠定了他扎实的技术,更重要的是健全的人格和成熟的视角;乔丹从一支弱队进入NBA,正因为当时的公牛积弱已久,才能给乔丹最大的空间去释放他的个人能力,奠定他的自信和位置;在该需要进一步的人生导师指引的时候,乔丹得到了菲尔·杰克逊;在该需要一个杰出副手的时候,乔丹得到了斯科蒂·皮蓬;在该需要成为一个领袖的时候,乔丹改变了打法,皈依三角进攻——每次在该需要向下一步迈进的时候,命运就推动着乔丹向下一步迈进。他的一切都是正向的,先满足个人欲望,再满足整体成就,符合人性的逻辑和自然成长的需求,最终锻造出了伟大如神的乔丹。 目录 引子 白日梦 1 落选 2 破茧 3 北卡 4 探花 5 耐克 6 菜鸟 7 惊世 8 孤星 9 皮蓬 10 飞翔 11 天敌 12 杀手 13 三角 14 首冠 15 巅峰 16 美梦 17 霸业 18 归去来 19 空前绝后 20 我是传奇 21 最后舞蹈 22 君临天下 23 英雄 尾声 投进去 乔丹档案 后记 为什么我书写乔丹? 试读章节 孤星 斯坦·阿尔贝克果然被炒,他在公牛主教练的位子上只坐了一年。他执教的赛季,乔丹大部分时间在养伤,因此,公牛队成绩糟糕,其实罪不在他。但,成绩是次要的,阿尔贝克不讨莱恩斯多夫和克劳斯的欢心,才是他下课的真正原因。大概在乔丹左脚受伤的那天晚上,阿尔贝克的命运就已注定。 1985-1986赛季的最后一个月,道格·科林斯已经在秘密考察公牛队。阿尔贝克下课,科林斯随即取而代之。那时候他年仅35岁,是NBA历史上最年轻的主教练之一。科林斯个性阳光,激情四射,头脑聪明,思维敏捷,他的老助手约翰尼·巴赫(Johnny Bach)曾说:“如果一场球可以叫30次暂停,他每一场都会赢。” 能执教公牛,科林斯非常兴奋,因为他手下有全联盟最好的年轻球员迈克尔·乔丹。科林斯自己也曾是一名出色的球员,作为白人后卫,他拥有黑人_般的弹跳和速度,运动生涯最巅峰的时候,他在NBA平均一场也能拿个20分左右。可惜伤病过早地终结了科林斯的球员生涯,未满30岁他就无奈退役。科林斯觉得他和乔丹有不少共通之处,比如他确信自己比那些老教练更懂得现代篮球比赛里球员所承受的压力,因为他亲身体验过,再比如,他的脚也受过严重的伤。 1986年夏,公牛赛季结束,休赛期到来。乔丹离队之前,克劳斯让他先跟科林斯见一面。三人坐下来,克劳斯说,他希望乔丹整个夏天都不要打球,乔丹盯着克劳斯的眼睛回答:“听着,我会回到北卡去打篮球,我就是这样进步的,我夏天必须打篮球。另外,赛季结束之前,我一场球打40分钟以上。”克劳斯不答应:“你是公牛卧的资产,我们可以指示你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那是科林斯第一次以主教练身份和乔丹会面。科林斯谈起自己受过的脚伤,提到某些部位的供血问题,他说,那是一次很难治疗也很难康复的伤病。科林斯建议乔丹,夏天好好休息,不要训练过度,不要给脚太大压力。他还特意补充说,他当年受的伤跟乔丹一模一样,这意思是,他俩同病相怜,理应站在同一战线。但科林斯说二句,克劳斯附和一句,话到乔丹耳朵里就变味了。乔丹觉得,科林斯明明是和克劳斯一伙的,这次会面,他们就是想联合起来劝阻他夏天打球,就是想控制他。于是,乔丹摆出一个酷酷的表情对科林斯说:“那是你的脚。这是我的。”将帅头一次见面,效果实在不理想。科林斯后来意识到,乔丹大概误解了他的意图,他其实只是单纯出于对乔丹伤情的关心,劝乔丹不要操之过急。 克劳斯警告乔丹:你夏天只要打比赛,我们就会处罚你。乔丹大怒:“你控制不了我的时间!夏天就是我的时间!一年有八个月我为芝加哥公牛工作,但我不是任何人的‘资产’!” 几周之后,北卡和UNLV(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两所大学的校友要在拉斯维加斯打一场慈善赛,科林斯特别不希望乔丹参加。他建议乔丹,你可以在比赛现场露面,但不要上场。科林斯甚至建议乔丹把责任推到他身上,乔丹却说:“我很重的,你背不动。” 乔丹多年以后在自传中透露,当时他的确很抵触,但并没有疯,他也不愿意跟管理层再起争执,所以他其实已经告知了迪恩·史密斯和校友们,他会去现场支持北卡,但不会上场比赛。然而,一到拉斯维加斯,乔丹就在房间里收到一条克劳斯的口讯:“我知道你不会打,但如果你打的话,我们会用最大的力度来处罚你。”这下乔丹气疯了。 等他抵达球馆,发现克劳斯和科林斯就坐在前排,专程来看他会不会上场,乔丹更是怒从心头起。此时,北卡队已经在更衣室里集合准备上场,乔丹瞪了克劳斯和科林斯一眼,冲进更衣室,对大伙儿说:“给我一件球衣。” 乔丹不仅打了,而且拿了很多分,成为那场比赛最抢眼的角色。他的对手不是UNLV的球员,在他心里,这是跟克劳斯、科林斯交手的比赛。克劳斯后来果然打算…… P7-8 序言 序言 为什么我们热爱乔丹? 杨毅 中国著名篮球媒体人 《体坛周报》副总编 中央电视台篮球解说嘉宾 这是一个直到近一两年,我才会问起自己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热爱乔丹? 在过去超过二十年的时间里,从在电视上第一次看见乔丹打球起,我从来没思考过这个问题。因为在我们那个时代,人人都爱乔丹。我们都站在餐厅的桌椅上,我们都在买完东西后堵在小卖部的前面,远远地眺望着电视。我们都一样,所以我们用不着思考,也用不着解释。直到这一两年,我们蓦然发现自己已经成了大叔,发现有越来越多的“九。后”_从未经历过那个时代的小朋友们,在网络上询问,也有时是质问;发现越来越多乔丹与科比·布莱恩特、乔丹与勒布朗·詹姆斯相比的问题开始出现,我才意识到,到了该讲述的时候了。讲述我们目睹过的伟大,也许这就是本书的最大意义。 事实上,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讲。我一直不愿意通过简单的对比,无论是在天赋上还是在成就上,去证明某个人更伟大。因为每个人面对的人生境遇都不同。很多时候,正是人生境遇的不同,塑造了不同的人格和成就。乔丹6次打入NBA总决赛,6次夺冠,6次赢得总决赛MVP。这些如战神般的履历,在年轻的朋友眼里,也许并不如科比的81分、詹姆斯的两连冠那样感同身受,印象深刻。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也无法揣测,如果科比、詹姆斯等等,同样生活在那个时代,将是怎样的战局。 我常常想说的一点是,我不愿说谁更出色,但乔丹是造物主对命运掌控和创造的极致;乔丹并不完美——他在职业生涯里投失过9000次投篮,输掉了接近300场比赛,错失过26次绝杀——但他的命运,是我见过的最完美的命运。在大学时期,乔丹得到了名帅迪恩·史密斯的指点,奠定了他扎实的技术,以及更为重要的健全人格和成熟视角;乔丹从一支弱队进入NBA,正因为当时的公牛积弱已久,才能给乔丹最大的空间去释放他的个人能力,奠定他的自信和位置;在该需要进一步的人生导师指引的时候,乔丹得到了菲尔·杰克逊;在该需要一个杰出副手的时候,乔丹得到了斯科蒂·皮蓬;在该需要成为一个领袖的时候,乔丹改变了打法,皈依三角进攻……每次在该需要向下一步迈进的时候,命运就推动着乔丹向下一步迈进。他的一切都是正向的,先满足个人欲望,再满足整体成就,符合人性的逻辑和自然成长的需求,最终锻造出了伟大如神的乔丹。我的意思是,我不去评判他们的优劣,但我确实再未见过有如乔丹一般奔腾的命运。如果“乔丹”是伟大的代名词,科比是一个逆向的乔丹——他在最初该满足个人欲望时无法被满足,这种压抑影响了他的整个人生;詹姆斯是一个不幸的乔丹——在克利夫兰,他从未得到属于他的人生导师和副手,最终只能出走。 我们热爱乔丹,我们膜拜他的成就,因为当我们仰视他的时候,就像仰视一场命运缔造的奇迹,感慨自然的力量,叹服造化的神奇。我总是相信,比乔丹更好的天赋会出现——也的确出现了不少,更好的时代也许也会出现;但发生在乔丹身上的完美命运,所有机缘的发生,就像一部无与伦比的电影,是你完全无法期待着重现的剧情。 在这个时代,段旭也许是最适合讲述乔丹的人。在看着乔丹打球长大的一代里,段旭应该是最年轻的。他成长于网络之中,更了解网络世界的精神和需求;在《篮球先锋报》和《体坛周报》近十年的传统媒体和专业工作经历,锻造了他平和的视角,更锻造了他的文字。由段旭讲出来的故事,我们很爱看;更重要的是,你们也会爱看。 段旭对乔丹的一切的痴迷和掌握,让我惊叹。有一次,Air Jordan品牌给编辑部寄了一批产品,我负责给大伙儿分发。段旭眼疾手快地从大约二十双鞋里翻出了一双,在旁人尚且不备时大喊着“我就这双!我就这双!”,抱着迅速逃走。几天之后,他指着自己电脑屏幕上一张乔丹在1997年NBA总决赛上的照片对我说:“我拿的就是乔丹脚上的这双,乔12,黑红,珍品……” 我相信,段旭从乔丹人生里遴选出的故事,展现在你们手中的,同样是珍品。 后记 为什么我书写乔丹? 美国著名体育专栏作家比尔·西蒙斯(Bill simmons)在2005年结集出版过一本名为Nowr I Can Die抽Peace的书,翻译过来叫《现在我死也瞑目了》。这书名表达了一个波士顿红袜队死忠球迷的心情。西蒙斯在波士顿长大,热爱当地包括红袜和凯尔特人在内的每一支职业球队,可红袜队自1918年以来,长期与MLB(职棒大联盟)世界大赛冠军无缘,被认为中了魔咒,直至2004年重回冠军宝座,打破魔咒,西蒙斯才心满意足,于是有了“Now I Can Die in Peace”的感慨。 我原以为,在这本迈克尔·乔丹的传记完成之后,我也会“NOW I Can Die in Peace"。但是,并没有。 写这样一本书,是我长久以来的梦想。 我从1996年6月总决赛第六场开始看NBA,迈克尔·乔丹很快成为我的第一偶像,我的“神”。在正常的成年人世界里,将一个人捧成神是值得警惕的,往往夸张而可笑,但在十几岁的时候,在形成独立人格的关键时期,大概人人都有过偶像,都有过 “神”,区别只在于你是否这样称呼他。在我的成长中,正是迈克尔·乔丹扮演了这一角色。 1996年,乔丹重登巅峰,父亲节那天抱着篮球趴在地板上痛哭,当时我13岁。1997年,乔丹带病上场,拖着几乎脱水的身躯打出经典的,“乔丹精神”代表战,当时我14岁。1998年,乔丹一断一投,为自己的伟大职业生涯画下完美句点,当时我15岁。接下来几年,乔丹退役又复出,而我过完高三,参加高考,走进大学。可想而知,在那个人生阶段,乔丹对我的个性、喜好、习惯,对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造成了何其深远的影响。对我而言,乔丹是无可取代的。 就是从那时起,我立志要从事如今正在从事的这份工作。考大学,我选择新闻专业,找工作,我以进入篮球专业纸媒为终极目标,一切追根溯源,都是出于对乔丹的热爱与崇拜。我希望作为一个追随者,我能用自己的力量和方式为乔丹做点什么。 过去十多年,我的确做过不少事情。上大学那会儿,我当上系刊《红枫》的主编,2001年正赶上乔丹在华盛顿奇才队复出,我牵头做了一份8个版的专题报纸,内容全是乔丹。后来2002年,我自写自编出一本“书”,当然没有出版印刷,只用A4纸打印下来,拿文件夹装订好,前后30页,内容同样全是乔丹,封面上写着“完美公牛:我的Michael Jordan”。等大学毕业,告别了这些可爱到幼稚的自娱自乐,我真正进入到篮球专业纸媒,正式从事篮球文字报道工作。此时,乔丹已彻底退役,成为NBA的历史人物。于是在夏天休赛期,我在《篮球先锋报》和《体坛周报》先后写作编辑完成各种历史专题,2006年在《篮球先锋报》还参与制作了专刊《NBA王朝六十年》——这些历史题材,并不局限于乔丹,但我投入极大的热情去做,私心仍是为了乔丹。2011年,我和腾讯体育合作,推出了视频节目《NBA档案解密》,前40期讲述的又都是乔丹的故事。 上述所有经历,为我最终写作这本乔丹传记打下了坚实基础;而这本书的完成,也是我对自己的一个交代。它像一种情结的归宿,像所有一点一滴、一江一河汇聚而成的海洋。在这件事情上,满足自己,比满足其他任何人都要难得多。 到21世纪第二个十年,到科比·布莱恩特临近黄昏、勒布朗·詹姆斯如日中天、凯文·杜兰特(Kevin Durant)冉冉升起的时候,书写迈克尔·乔丹还有什么意义?他最后一次,彻底地、注定不会回头地从NBA退役,已是十年前的旧事,谁还在乎? 时至今日,迈克尔·乔丹依然值得书写,是因为,时至今日,他依然是篮球历史上最伟大的球员。芝加哥联合中心正东,4号门外,乔丹雕像的基座上写着:“The best there ever was.The best there ever will be.”(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时至今日,依然成立。 新生代球迷不爱听这个。他们没经历过乔丹的时代,大多对乔丹没有发自内心的喜爱。他们知道乔丹很好很伟大,却没有认同感和代入感。他们更乐于歌颂现在的英雄,活在当下。 这没错,而且再正常不过。人总对将自己引入某个领域的人心存好感,也总把亲身经历的传奇捧得至高无上,谁都不希望自己错过了那个最好的,所以我理解。看到那些为科比沉迷、被詹姆斯征服、因杜兰特疯狂的孩子,听他们说着他们的偶像已经赶上甚至超越乔丹,作为过来人,我明白他们的心情——尽管,我决不赞同。 这就是书写乔丹、阅读乔丹的意义。如果你不喜欢他,反对他,排斥他,至少你应该知道,你终日不喜欢、反对和排斥的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超越乔丹未必没有可能。乔丹自己说过,“会有一个比我更伟大的球员出现。”只是暂时,尚且没有。 以科比、詹姆斯、杜兰特之优秀,至今未有超越乔丹之必胜把握,理由很简单:乔丹是NBA前六十余年历史中万里挑一出来的绝顶人物,当然没那么容易被超越。乔丹拥有一个最伟大篮球运动员应有的一切,他是现存完美篮球运动员的标尺。 最伟大的篮球运动员,应当是胜利和冠军的代名词——乔丹是。在NBA,他率领芝加哥公牛队六夺总冠军,两次三连冠。整个20世纪90年代,本质上只有他自己离开能阻挡他登上王座。他是六届冠军球队里无可争议的No.1,在NBA最高的舞台上,他从未落败过,六进总决赛,六次都成为最后的赢家,且六次都当选为总决赛MVP。此一项,在NBA历史上,唯比尔·拉塞尔可出其右。 最伟大的篮球运动员,得分应当信手拈来——乔丹是。NBA常规赛场均得分历史第一,是他,30.12分(第二名威尔特·张伯伦,30.07分);NBA季后赛场均得分历史第一,是他,33.45分(第二名阿伦·艾弗森,29.73分);NBA季后赛单场得分最多的人,是他,63分;NBA总决赛单系列场均得分最多的人,是他,41.0分;NBA历史上当得分王次数最多的人,是他,10次;NBA历史上连续成为得分王次数最多的人,也是他,7次。如你所知,冠军球队必定好球员云集,得分容易分散,而乔丹在六个夺冠赛季里,年年将联盟得分王收入囊中,除他之外再无第二人做到。此一项,在NBA历史上,无人可出其右。 最伟大的篮球运动员,应当功能全面——乔丹是。他自己能得分,也善于给队友创造机会,他在1988—1989赛季打出过场均32.5分、8.0个篮板、8.0次助攻、2.9次抢断的华丽数据,并在1989年3—4月创造过连续7场三双、连续11场有10场三双的奇迹;他进攻顶尖,防守也超强,在当联盟得分王的10个赛季,他有9个都同时入选了年度最佳防守阵容第一队,其中1987—1988赛季还被评为年度最佳防守球员。此一项,在NBA历史上,奥斯卡‘罗伯特森、“魔术师”约翰逊、拉里·伯德、斯科蒂·皮蓬,与乔丹各擅胜场,或可并驾齐驱;待将来詹姆斯退役,应当可出其右。 最伟大的篮球运动员,应当球风优雅,观赏性强,举手投足堪比艺术——乔丹是。各花入各眼,不同位置、不同风格的球员,看在不同品位、不同喜好的观众眼里,会得到不尽相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评价,不过,对于喜爱篮球运动的人来说,乔丹打球好看,应该是一种共识。他1.98米的身高刚刚好,不显笨拙,不觉粗壮,年轻时灵动迅捷,巅峰期舒展飘逸,后几年大气洗练。此一项,我个人观点,在NBA历史上,唯科比能与乔丹相提并论,两人难分高下,无人可出其右。 最伟大的篮球运动员,更应当在最重大的比赛里展现出最优秀的自己,由此书写具有传奇色彩的篮球史诗——乔丹是。他整个运动生涯的传奇时刻,是历代所有篮球明星乃至所有体育明星当中最多的,而这些传奇时刻,又九成发生在生死攸关的季后赛与总决赛。1982年的制胜跳投,发生在NcAA全美决赛;1986年的单场63分,发生在NBA季后赛;1989年的“The Shot”,发生在季后赛首轮生死战的最后一秒;1991年的空中换手,发生在NBA总决赛;1992年的半场六记三分加一次耸肩,发生在NBA总决赛;1997年的带病38分加关键三分球,发生在NBA总决赛第五场“天王山之战”;1998年的最后一投,发生在NBA总决赛最后一场。当球队最需要他的时候,乔丹永远都在那里,完成理应由他来完成的事情,经常给人惊喜,很少令人失望。此一项,数量之多,含金量之高,在NBA历史上,无人可出其右。 会有人质疑:以上列出的这些,根本就是描着乔丹来的;你先设定了“乔丹是最伟大的篮球运动员”这一前提,然后根据乔丹是什么样,再来制定“最伟大篮球运动员”的标准,这不公平! 没错,但,什么叫标尺,这就是标尺。标尺是某个领域内最高的那座山峰,标尺就是珠穆朗玛。其他高峰到了怎样的水准,和珠穆朗玛有多大的差距,就该站到珠穆朗玛面前来,比比才知道。难道“地球上最高山峰”的标准,不是描着珠穆朗玛峰来的吗? 事实上,在乔丹成为最伟大的篮球运动员之前,上面有些标准是不存在的,或者说,至少曾经没这么重要。比如“得分应当信手拈来”一项。在1987、1988年前后,美国媒体曾认真讨论过:“魔术师”约翰逊是不是史上最伟大的篮球运动员?魔术师从来不以得分见长,可他是个天生的领袖,也是20世纪80年代NBA最大的赢家。他当然能得分,但如果得分能力是“最伟大篮球运动员”的重要标准的话,你不会优先考虑魔术师,他的队友卡里姆·阿布杜尔一贾巴尔,他的宿敌伯德,还有张伯伦,都比他更有资格。为什么美国媒体会就魔术师展开这场“最伟大”讨论?因为在魔术师的具体情况当中,得分没那么重要。同样,在比尔·拉塞尔的具体情况当中,得分也没那么重要。 类似地,在乔丹成为最伟大的篮球运动员之前,防守能力根本不是顶级巨星的必要考量。整个职业生涯,魔术师和伯德都不是一流的防守球员——伯德的团队防守意识上佳,但其天生的身体素质,注定了他无法成为一个顶级防守球员;而魔术师甚至连二流的防守球员都算不上,在控卫位置上,他的速度经常成为对方的突破口——是乔丹的成功提升了顶级巨星防守能力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在乔丹之后,一个防守不好的超级明星是不可能参与到“最伟大篮球运动员”的讨论中的,这也是为什么科比、詹姆斯、杜兰特在进入NBA两三个赛季以后,都会自觉自愿地在防守端下工夫。没有一定层次的防守,你就到不了最高的高度。 这便是标尺的榜样力量。当乔丹成为史上最伟大的篮球运动员后,整个篮球世界对于“最伟大”的评判标准就自然提升了。如果你够不上乔丹的标准,那你就追不上乔丹;如果追不上乔丹,就更别妄谈超越乔丹。 这里有一个天然的矛盾:要超越乔丹,你首先要够得上乔丹的标准,但,要超越乔丹,决定性的一步却不是达到他的每一条标准,而是创造出新的标准。如果仅仅沿袭乔丹的标准,模仿乔丹,即使你全部达到,那标尺依然是乔丹。只有创造和树立起自己的标准,你才能成为完美篮球运动员的新标尺,才能实现超越。 乔丹在其篮球生涯当中,一直在开创自己的新东西。他是第一个不必丢弃得分王就稳定赢得冠军、构筑一代王朝的球员,也是第一个不必依赖一流内线队友的王朝球队外线领袖,还是第一个长时间稳定在低位背身单打的外线巨星……最终,这些新东西帮助他成为了最伟大的球员,又伴随着他的成功,变成“最伟大篮球运动员”评判标准的一部分。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乔丹走过的这条路,就是超越乔丹必须要走的路。讲述乔丹的故事,实际上就是在探究一名No.1球员的成就之道。 本书定稿之前,我以为自己会“Now I Can Die in Peace”,而定稿之后,我却有完全不同的想法。我达成了一个目标,但它并非终极目标。我还会继续写下去。这本乔丹传记是我的第一本书,不会是最后一本,也不会是最好的一本。 2009年,比尔。西蒙斯出了本The Book ofBasketball(《篮球之书》),七百多页,像砖头那么厚,内容极为丰富,非常有阅读价值,那,才是他最好的著作。 不完成最想做的那件事情,你可能没法放开手脚去干别的。 段旭 20134-12月14日于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