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的出现,注定将首先应用于战争。
极速飞掠的钢铁翅膀从此在天空下绘制出了整整一个世纪的人类战争史画卷。
从二维到多维、从陆地到太空、从钢铁到硅片、从平台到系统,是铸就强国的凌空战神还是铿锵有力的大国之剑?浩瀚的蓝天给每一个民族和国家带来了太多的期望和未来。
制空权的横空出世、天权论的高瞻远瞩,大战场需要大思维,每一个时代的到来都终将掀起变革的汹涌浪潮。
沉舟侧畔,“强军梦”何时能圆?下一场战争如何打赢?
一个苦难民族的不屈灵魂能否负载着我们的希望,一飞冲天?!
刘亚洲创作的《赢在制空权(刘亚洲解读世界空战百年史)》是一部具有浪漫主义的军事读物。
《赢在制空权(刘亚洲解读世界空战百年史)》是一部具有浪漫主义的军事读物。刘亚洲上将以宏观的视野梳理了飞机自诞生到成为战争利器的发展脉络,从战争的高度概述了飞机在百年战争中所发挥的作用。他以激情澎湃的写作风格对世界空军及大小空战进行了点评,语言铿锵有力、通俗易懂。《赢在制空权(刘亚洲解读世界空战百年史)》这本凝聚了作者刘亚洲多年心血的作品集理论、实战于大成,融故事专业于一体;在解读世界空战百年史的过程中,更是对未来战争做出了暗示,对各国特别是中国在发展国防力量、武器研制上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理论依据,对军事官员在未来战争部署上也有着相当的指导意义。无论是对普通读者还是军事官员,此书都有着较高的赏读价值。
航空兵这只幼鹰,在它羽翼还远远谈不上丰满的时候,就已经想要向着传统战争这头身强力壮的公牛猛扑下去了!
进行和完成这凶猛一扑的是美国。战争进行到1918年,德军已成强弩之末,各种迹象都昭示它的败局已定。为了用自己的“餐刀”切下那个众人垂涎欲滴的“蛋糕”中属于自己的一块,美国决定发起圣米耶尔战役。从来没有组织过大规模航空兵作战的米切尔集中了1500架作战飞机,超过西线战场上任何一次战役的规模。由于两个月后德国投降,圣米耶尔战役终以一战的最后一仗和使用飞机最多的一次战役被载入史册。
这一仗美军损失了7000人,却俘获了16万德军,毙伤无数。虽然此战役暴露了美军的许多不足,但其使用航空兵的决心却给后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战机的轰鸣声中宣告结束。4年间,英国生产了55000架作战飞机,法国生产了近7万架,德国生产了47000余架。
4年前,它们中拥有飞机最多的国家还不超过200架。4年间,这一数字增长了300倍!空中力量在这次大战中的贡献和将在以后战争中的作用的预示,都在这一串数字里了。
这次大战留给后世的三大遗产。
其一是1918年4月1日,英国皇家飞行队和海军航空队合二为一,建立了独立的空军。这在世界上是首创。继英国之后,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都在战后不久成立了独立的空军。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法国和德国也先后成立了空军。美国、日本和苏联虽没有成立名义上独立的空军,但为自己的陆海军配属了数量可观的航空兵。至此,经过数年的孕育和成长,由飞机这种新兵器衍生出来的军种——空军,便堂而皇之地登上人类战争和历史的舞台。
第二大遗产便是造就了今日世界空中力量的领航人——美国。
谁都知道美国是世界上第一架飞机的诞生地,1909年之前,任何一架欧洲飞机的性能都赶不上莱特兄弟的飞机。然而,美国人没有保持住这一优势。直到1916年,飞机在欧洲已到了能够遂行大规模军事任务时,美国的航空技术还停留在试制阶段,如果不是对墨西哥的战争使他们猛然省晤这一点,那么,一年以后,当他们想要到战争快要结束的欧洲去分一杯羹时,恐怕胜利者和失败者都不会答应。而如果没有一战的巨额红利奠定基础,也就不会有今日超级大国的美国。
1916年3月,墨西哥士兵同美国边防军发生了冲突。美国威尔逊政府借口“哥伦布事件”立即命令潘兴将军组织1.5万人的部队,对墨西哥采取军事行动。隶属通信兵的第一航空中队的8架飞机也奉命随军抵达哥伦布。
这是美国飞机首次参战。
到了墨西哥边界,陆军才发现为了替代侦察骑兵而配备的几架飞机其实比骑兵侦察强不了多少。飞机越不过3000米以上的高山,因此也无从发现山那边的敌人。3月19日,第一航空中队从哥伦布转场到墨西哥卡萨斯·格兰迪兹的一次最简单不过的飞行中,8架飞机中1架中途返航,1架迫降时坠毁,其余6架都没有落在指定地点。
后来更糟,一位飞行员在执行通信任务时被一位骑马的墨西哥农民用步枪击中,抓了俘虏。寸功未立的航空队不得不渐渐中止了在墨西哥上空的活动。
这次悲惨的战斗使美国国会和公众如梦方醒。慷慨激昂的国会议员立即通过了一笔当时最大数额的1328万美元用以发展军用航空,陆军部也批准建立7个航空中队,每个中队配12架飞机。1917年初,这7个航空中队终于归美国陆军建制时,距离美国参战只剩下4个月的时间。
当美国远征军带着他们自以为不错的飞机来到欧洲参战时,他们看到1917年4月的世界一流战机已经按其不同用途形成了系列,且家家都有几千架的库存。而美国飞机不仅性能上无法相比,数量上更是相形见绌。
但是,仅仅过了一年,欧洲的天空就几乎是美国的了。美国人蕴藏着的能量和付出的努力令人惊讶。开始,他们为自己的远征军航空兵生产根据英、法飞机仿制的作战飞机,但几乎是同时,他们自己设计的非常出色的飞机也将要大批投产。美国雄厚的工业实力都在两只大翅膀的扇动下启动起来,不到一年就造出了13800架飞机,足够其士兵与不止一个敌手作战。
当美国造的飞机源源不断地飞抵欧洲时,美国在法国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作战基地和训练体系也开始运转起来。他们有了自己训练的飞行员。1918年8月10日美国成立第一集团军,原先配属各盟国作战的飞行员都集中到由米切尔将军统率的航空队里。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利坚的羽毛渐渐丰满。区别于大英帝国以坚船利炮征服世界,它要凭借自己的翅膀,稳稳地坐上世界盟主的霸坛。
这场大战留下的第三大遗产是制空权理论。意大利的一位上校,1921年便出版了迄今仍然享誉世界的《制空权》一书。他写道:“空中战场是决定性战场”,“在空中被击败就是战败”,“掌握制空权就是胜利。没有制空权,就注定要失败,并接受战胜者愿意强加的任何条件”。P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