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从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刘玉民编著的《北大文学课》收录了众多优秀文学作品,内容涵盖古今中外,体裁涉及散文、诗辞、小说、戏剧。上百篇古今中外最佳美文,完美再现语言魅力,让你在诗词文章中邂逅一段纯美感情,于戏剧故事里领略几番悲欢离合。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北大文学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刘玉民 |
出版社 | 安徽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生活中从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刘玉民编著的《北大文学课》收录了众多优秀文学作品,内容涵盖古今中外,体裁涉及散文、诗辞、小说、戏剧。上百篇古今中外最佳美文,完美再现语言魅力,让你在诗词文章中邂逅一段纯美感情,于戏剧故事里领略几番悲欢离合。 内容推荐 从北大走出了数不清的文学大家,他们博古通今、指点江山,对文学有着独到的见解。刘玉民编著的《北大文学课》收录了众多优秀文学作品,内容涵盖古今中外,体裁涉及散文、诗辞、小说、戏剧。在《北大文学课》北大学者的点评中,我们学习百家古文,重温民国美文,阅读国外经典,于文字中领略生活之美。 目录 │散文│ 百家争鸣 老子(节选) 论语(节选) 《孙子兵法》二则 大学(节选) 宫之奇谏虞假道 曹刿论战 《中庸》一则 《墨子》二则 孟子(节选) 逍遥游(节选) 庖丁解牛 《荀子》三则 劝学(节选) 宋人酤酒 郑人买履 引婴投江 刻舟求剑 谏逐客书(节选) 邹忌讽齐王纳谏 《礼记》二则 《礼记》大同篇 汉晋风度 过秦论(节选) 《淮南子》二则 项羽本纪(节选) 淮阴侯列传(节选) 报任安书(节选) 前出师表(节选) 诫子书 《三国志》三则 文赋(节选) 陈情表(节选) 桃花源记(节选) 归去来兮辞(节选) 五柳先生传 兰亭集序(节选) 《文心雕龙》三则 《后汉书》四则 《颜氏家训》二则 唐宋风情 滕王阁序(节选) 谏太宗十思疏(节选) 《贞观政要》一则 杂说(节选) 师说(节选) 小石潭记 陋室铭 阿房宫赋(节选) 岳阳楼记(节选) 醉翁亭记 伶官传序(节选) 六国论(节选) 爱莲说 资治通鉴(节选) 游褒禅山记(节选) 读孟尝君传 梦溪笔谈(节选) 前赤壁赋 石钟山记(节选) 明清魅力 卖柑者言 项脊轩记(节选) 《小窗幽记》六则 菜根谭(节选) 幽梦影(节选) 黄生借书说 登泰山记(节选) 《围炉夜话》三则 病梅馆记 湖心泛月记 曾国藩家书(节选) 少年中国说(节选) 《人间词话》四则 今日思绪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秋夜 影的告别 春 匆匆 荷塘月色(节选) 背影(节选) 故乡的野菜 故都的秋(节选) 人生的乐趣 有不为斋解 父亲的玳瑁 龙山梦痕序 山阴道上 与妻书 海燕 谈生命(节选) 翡冷翠山居闲话(节选) 哭摩(节选) 洪水与猛兽 可爱的中国(节选) 青年与人生 送女婿赴美留学赠言 谈吃 给我的孩子们(节选) 打橘子 落花生 茶毗 我的心是一面镜子(节选) 夏虫之什(节选) 途中 艺术家之功夫 书房的窗子(节选) 西方情调 神曲(节选) 瓦尔登湖(节选) 我的信念(节选)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 致教会的一封信(节选) 宽容(节选) 美德书(节选) 贝多芬的遗嘱(节选) │诗辞│ 古韵绵绵 关雎 击鼓 黍离 风雨 子矜 鹿鸣 采薇 橘颂 渔父 接舆歌 白头吟 有所思 上邪 行行重行行 长歌行 短歌行 胡笳十八拍(其一) 赠秀才入军(其二) 短歌行 挽歌(其一) 归园田居(其一) 杂诗(其一) 拟咏怀 西洲曲 繁花似锦 滕王阁诗 代悲白头翁 春江花月夜 古从军行 人日寄杜二拾遗 终南别业 少年行(其一) 行路难(其一)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菩萨蛮 赠卫八处士 新安吏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梦李白(其二) 枫桥夜泊 西塞山怀古 放言五首(其三) 对酒五首(其三) 离思五首(其四) 雁门太守行 贫女 二十四诗品(节选) 菩萨蛮 天道 望江南二首 雨霖铃 苏幕遮 蝶恋花 浪淘沙近 临江仙 定风波 玉楼春 临江仙 满江红 观书有感 水龙吟 贺新郎 过零丁洋 论诗三十首(其四) 沉醉东风 天净沙·秋 观书 桃花庵歌 临江仙 临江仙 竹石 己亥杂诗(其一) 狱中题壁 人间新诗 满江红 送别 蝶恋花 自题小像 惯于长夜过春时 题三义塔 沁园春·雪 卜算子·咏梅 繁星(节选) 春水(节选) 死水 红烛 囚歌 再别康桥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 雨巷 放歌(节选) 异国歌咏 酒神狄奥尼索斯之歌 良心(节选) 真理 愿望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神圣死亡的低语 啊,我的船长!(节选) 当你年老时 开始 园丁集(节选) 论爱(节选) 沙与沫(节选) 礼物 │小说│ 世说新语 小时了了 陈太丘与友期 管宁割席 大城小事 祝福(节选) 边城(节选) 月下小景(节选) 呼兰河传 (节选) 城南旧事(节选) 为奴隶的母亲(节选) 差不多先生传 我这一辈子(节选) 他乡故事 老人与海(节选)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节选) 小王子(节选) 格列佛游记(节选) 鲁宾孙漂流记(节选) 简·爱(节选) 1984(节选) 爱的教育(节选) │戏剧│ 一声惊雷 雷雨(节选) 聆听莎翁 哈姆雷特(节选) 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 试读章节 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都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地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匆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P109-112 序言 文学的趣味 文学作品在艺术价值上有高低的分别,鉴别出这高低而特有所好,特有所恶,这就是普通所谓趣味。辨别一种作品的趣味就是评判,玩索一种作品的趣味就是欣赏,把自己在人生自然或艺术中所领略的趣味表现出就是创造。趣味对于文学的重要于此可知。文学的修养可以说就是趣味的修养。趣味是一个比喻,由口舌感觉引申出来的。它是一件极寻常的事,却也是一件极难的事。虽说“天下之口有同嗜”,而实际上“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它的难处在于没有固定的客观的标准,而同时又不能全凭主观的抉择。说完全没有客观标准吧,文章的美丑犹如食品的甜酸,究竟容许公是公非的存在;说完全可以凭客观的标准吧,一般人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有许多个别的差异,正如有人嗜甜,有人嗜辣。在文学方面下过一番工夫的人都明白文学上趣味的分别是极微妙的,差之毫厘往往谬以千里。极深厚的修养常在毫厘之差上见出,极艰苦的磨练也常是在毫厘之差上做功夫。 举一两个实例来说。南唐中主李璟的《浣溪沙》是许多读者所熟读的: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冯正中、王荆公诸人都极赏“细雨梦回”二句,王静安在《人间词话》里却说“菡萏香销二句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乃古今独赏其细雨梦回二句,故知解人之不易得”。《人间词话》又提到秦少游的《踏莎行》,这首词最后两句是“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最为苏东坡所叹赏;王静安也不以为然:“少游词境最为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为凄厉矣。东坡赏其后二语,犹为皮相。” 这种优秀的评判正足见趣味的高低。我们玩味文学作品时,随时要评判优劣,表示好恶,就随时要显趣味的高低。冯正中、王荆公、苏东坡诸人对于文学不能说算不得“解人”,他们所指出的好句也确实是好,可是细玩王静安所指出的另外几句,他们的见解确不无可议之处,至少是“郴江绕郴山”二句实在不如“孤馆闭春寒”二句。几句中间的差别微妙到不易分辨的程度,所以容易被人忽略过去。可是它所关却极深广,赏识“郴江绕郴山”的是一种胸襟,赏识“孤馆闭春寒”的是另一种胸襟;同时,在这一两首词中所用的鉴别的眼光可以用来鉴别一切文艺作品,显出同样的抉择,同样的好恶,所以对于一章一句的欣赏大可见出一个人的一般文学趣味。好比善饮者有敏感鉴别一杯酒,就有敏感鉴别一切的酒。趣味其实就是这样的敏感。离开这一点敏感,文艺就无由欣赏,好丑妍媸就变成平等无别。 在这里我们会起疑问:文艺有好坏,爱憎起于好坏,好的就应得一致爱好,坏的就应得一致憎恶,何以文艺的趣味有那么大的分歧呢?你拥护六朝,他崇拜唐宋;你赞赏苏辛,他推尊温李。纷纭扰攘,莫衷一是。作品的优越不尽可为凭,莎士比亚、布莱克、华兹华斯一般开风气的诗人在当时都不很为人重视。读者的深厚造诣也不尽可为凭,托尔斯泰攻击莎士比亚和歌德,约翰逊看不起弥尔顿,法朗士讥诮荷马和维吉尔。这种趣味的分歧是极有趣的事实。 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仿佛以为知、好、乐是三层事,一层深一层;其实在文艺方面第一难关是知,能知就能好,能好就能乐。知、好、乐三种心理活动融为一体就是欣赏,而欣赏所凭的就是趣味。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大半由于在知上有欠缺。 有些人根本不知,当然不会感到趣味,看到任何好的作品都如蠢牛听琴,不起作用。这是精神上的残废。犯这种毛病的人失去大部分生命的意味。 有些人知得不正确,于是趣味低劣,缺乏鉴别力,只以需要刺激或麻醉,取恶劣作品疗饥过瘾,以为这就是欣赏文学。这是精神上的中毒,可以使整个的精神受腐化。 有些人知得不周全,趣味就难免窄狭,像上文所说的,被囿于某一派别的传统习尚,不能自拔。这是精神上的短视,“坐井观天,诬天藐小”。 要诊治这三种流行的毛病,唯一的方剂是扩大眼界,加深知解。一切价值都由比较得来,生长在平原,你说一个小山坡最高,你可以受原谅,但是你错误。“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天下”也只是孔子所能见到的天下。要把山估计得准确,你必须把世界名山都游历过,测量过。研究文学也是如此,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格愈分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远视愈正确,你的鉴别力(这就是趣味)也就愈可靠。 人类心理都有几分惰性,常以先入为主,想获得一种新趣味,往往须战胜一种很顽强的抵抗力。许多旧文学家不能欣赏新文学作品,就因为这个道理。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起初习文言文,后来改习语体文,颇费过一番冲突与挣扎。在才置信语体文时,对文言文颇有些反感,后来多经摸索,觉得文言文仍有它的不可磨灭的价值。专就学文言文说,我起初学桐城派古文,跟着古文家们骂六朝文的绮靡,后来稍致力于六朝人的著作,才觉得六朝文也有为唐宋文所不可及处。在诗方面我从唐诗入手,觉宋诗索然无味,后来读宋入作品较多,才发见宋诗也特有一种凤味。我学外国文学的经验也大致相同,往往从笃嗜甲派不了解乙派,到了解乙派而对甲派重新估定价值。我因而想到培养文学趣味好比开疆辟土,须逐渐把本来非我所有的征服为我所有。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道:“一个诗人不仅要创造作品,还要创造能欣赏那种作品的趣味。”我想不仅作者如此,读者也须时常创造他的趣味。生生不息的趣味才是活的趣味,像死水一般静止的趣味必定陈腐。活的趣味时时刻刻在发现新境界,死的趣味老是囿在一个窄狭的圈子里。这道理可以适用于个人的文学修养,也可以适用于全民族的文学演进史。 朱光潜 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曾任教于北京大学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