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悦然编著的《文艺青年》通过各种对文艺青年领袖的采访,以及文艺青年的自述,呼吁一个更好的社会。社会责任感是什么,一个社会能够让文艺青年们一直文艺下去,不需要时刻摸摸城市的良心或呐喊呼吁新的变革,那么就是一个好时代。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鲤文艺青年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张悦然 |
出版社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张悦然编著的《文艺青年》通过各种对文艺青年领袖的采访,以及文艺青年的自述,呼吁一个更好的社会。社会责任感是什么,一个社会能够让文艺青年们一直文艺下去,不需要时刻摸摸城市的良心或呐喊呼吁新的变革,那么就是一个好时代。 内容推荐 是文艺青年,就看张悦然编著的《文艺青年》;不是文艺青年,更不能错过《文艺青年》,“我不是文艺青年。”越来越多的人急于表明自己的立场,唯恐被文艺青年的人群拖下水去。变成软弱,自私,不负责任,愚蠢,以及没有立场的代名词。非文艺青年们纷纷想要开口说话,想要站到时代的另一个阵营里去。那个阵营仿佛有些虚妄的武器,更有战斗力,他们渴望战斗力,以为这是在乌糟世界突围的方法。 而那些依然文艺的青年们在这种战斗力的胁迫下,越发蜷缩到自己的角落里。自我防御机制发挥作用的结果就是,他们开始抗拒与外界的对话。他们本来就是对外部世界失望的。他们的精神世界其实可以得到理解,但是多数人都假装无法理解,忙得无法理解。而还有一些人,本身就是文艺青年的一部分,或者说他们是最软弱的那部分,不愿意接受迷惘,不愿意面对自身,却转而用恶意的情绪来嘲讽自己的同盟。这才是脆弱。 目录 观点 在乌泱泱的漩涡里 鲤编辑部 问卷 小清新的前世今生 张拧 骨灰级文艺青年的集体肖像 秦俟全 镜子 荒木经惟:摄影是私事,也是私情 言由 沙龙 浮生三记 马加 我一点也不想为世俗的成功做任何努力 索马里 我将不得不投入的战争 荞麦 态度 我变成怪叔叔那年 苗炜 Māo的脚步 【日】吉井忍 夜间旅行 吕越寻 这真相是爱 郭小寒 梦里人 灵小你 散文 动物纪年表 张悦然 小电影 隐没的野草 游莉 小说 我是如何一步步毁掉我的生活的 周嘉宁 锁骨 包慧怡 封笔之作 沈诞琦 乳白色的阳光 薛忆沩 少女哪吒 绿妖 游泳队 米兰达·茱莉 [译]周嘉宁 声纳 自我实践的创作 冯俊华 桃花水母 陈舸 猫猫和狗狗 冯俊华 草莓僧侣 柴柴 试读章节 在人类学中,有专门的身姿学研究,研究人类与动物的身姿区别。身姿学发展到今天,它的研究对象有行为、身姿、服饰等。 从服饰来看,小清新穿的衣服叫做“森女系”。大概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苏格兰碎花裙和意大利的田园风成为一种风潮。这种时尚的流行惹怒了当时非常前卫的服装设计大师麦克奎恩,他称要设计一款服装,将带有浪漫主义的田同风摧毁,于是一款非常漂亮的长款蓝底碎花裙诞生了。虽然长裙是浪漫的,但是模特脸上的妆容和身上的配饰却是狰狞的,头顶插了一根羽毛,带有一种“堕落天使”的风格,这实际上对浪漫的恶性摹仿,要摧毁浪漫。“小清新”也追求质朴的田园风格,他们崇尚低碳生活,不穿皮草,穿亚麻布长裙纯白衬衫,不穿皮鞋而穿布鞋。但是,他们会通过表情来减弱单纯的田园风所彰显的浪漫主义风格。 “宅”也是他们的特点,在淘宝网上买东西,信用卡经常透支。旅行是他们共同的爱好,主要是国境线内,资深者会去西藏雪山,在他们看来,不看西藏的雪山是没办法写游记的。还要看看藏民高原红的脸蛋,与城市人追求的“晒伤妆”相比,藏民的高原红是自然的,“小清新”崇尚自然。在他们与自然亲近时,千万不能称呼他们是去“旅游”,而要叫“旅行”,听上去像马可波罗、三毛一样。他们还要带上像LOMO和D 90这样的相机装备上路。 刚才提到,“小清新”会通过一些方法减弱田园风的浪漫主义风格,比如拍照时的构图法、取景法、表现法以及说话时的言语等等。他们的取景法讲究人与物分离,例如在沙滩上把鞋子脱下来,让鞋子和自己的脚合影,让身体与物成为兄弟。“小资”是迷恋物,通过脚占有物,通过物来衬托“我”。“小清新”则认为,鞋子很漂亮是因为它有自己独立自足的美。这个小符号表现了小清新对物的态度和小资不同,他们对物的诉求很淡,占有欲不强。 小清新的语言非常简单,他们经常说“好吧”。“好吧”就是终止对话,拒绝对话,而同样的问题摆在眼前,“愤青”则会说“来吧”,他们一定要辩论出谁对谁错、谁输谁赢,辩论出重大问题的合理性。“小清新”把重大的国际问题、哲学问题、生死问题简化成一句——“好吧”。这是他们的句式,也是他们处理人际关系的一种方式。这种处理方式的好处是,不会像愤青一样兄弟反目,坏处是任何问题不能得到深入讨论,他们也拒绝讨论,宁可一个人琢磨,也就决定了其不可能在讨论中实现彼此的获益。因此,这种独特的句法和句式表明了他们这一代人际关系、对话关系中特殊的身姿学。 如果是在一个令人非常满意的文化环境里和社会制度下,“小清新”文化是一种不错的青年亚文化形态。但是,当我们的文化环境、社会制度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的时候,一味地沉浸在美好的细节之中,靠自我疗伤的方法来度过自己的生活,还是有一些问题。就像“愤青”文化和“小资”文化一样,它们自身都存在着问题。在开始的时候,我就提到,一个时代的青年文化形态,是这个时代问题的载体。因此,我们去了解它、研究它、反思它,对于我们了解这个时代的症候,是非常必要的。 P15-16 序言 很难给“文艺青年”找到一个对应的英文词。离开中文的语境,附着在这个词语上面的很多含义都将失去。然而,那些含义正是我们所感兴趣的,所以本期主题要谈的是中国的文艺青年。 一直以来,“文艺青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群体。那些争议并非来自他们对于文艺的热爱。而是来自他们对于社会和现实生活在一定程度上的无知、漠然和抗拒。他们用从文学、音乐、电影等艺术门类中小心翼翼挑拣出来一砖一瓦,建构起自己精致的精神世界。这个精神世界是完全封闭的,没有一扇与现实世界对流的窗户。封闭性似乎是一种自觉的选择,因为一旦抽掉与现实之间的隔板,他们所坚守的审美观就会受到巨大的冲击,甚至溃塌。 这个封闭的精神世界,成为他们逃离现实的庇护所。他们必须寻找这样一个出口,以摆脱面对现实时的无措。这种困难可能与早年的教育有关。在中国,文艺青年的主体是80年代出生的人,他们在早年的教育里,一直被要求专注地面对学习,不需要去理会其他的事。而所谓的学习,是封闭的应试学习,人文历史尤其死板,试图将意识形态煅烙于每个人正在成形的世界观上。那些年,没有人要求他们关注现实,仅有的一点社会实践,大都流于形式。直到进入大学,他们才走出屋子,来到外面的世界。现实如同曝烈的阳光,照得人无法睁眼,必须以手遮挡,找个地方躲避。躲避也不过是暂时而已。“文艺青年”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有一天终究是会离开的。 在文艺青年们的身上,可以看到一种可贵又可怕的自足性。他们对社会没有强烈的不满,对现状总能苦中作乐。他们在可能是幻觉的优越感里,慈眉善目地打量着这个世界。这种自足性使他们很难成为一个对社会有巨大贡献的好公民,甚至也在磨损着他们的野心,蛀蚀着他们的创造力。不过难能可贵的是,在一个太匆忙,太亢奋的社会里,他们如同无声无息流淌的溪水,终以洁澈的面目示人。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