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忙,也要陪陪孩子,父亲的高度,决定孩子未来的人生宽度。“最好的教育,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只有营造了一个更为亲密更为知心更为自由平等相互尊重的生活方式,孩子才有可能健康成长,立于不败之地。这不是一本平凡的教育书,而是一本展现亲子情怀,富有人生哲理,激发心灵最美好的诗一般的爱的圣经。本书可以温暖人心、洗涤心灵,拥有照亮孩子人生的力量。《女儿爸爸陪你一起成长(一位图书馆馆长的20年育女手记)》由陈大超著,作者既有深厚的教育学素养,又有丰富的实践。这本书既有思考力度,又有可读性,可以真正是为家长提供实用的养儿育女思路。
翻开本书,聆听作者与女儿的共同成长经历,感受两代人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一起分享成长的乐趣和教育的心得!
两双脚,两双鞋,统一步调,一起改变,一起成长……海浪拍打沙滩细碎的声音,伴着你清脆的笑声,牵着你的小手,仿佛还是昨天,如今你俨然长大……
《女儿爸爸陪你一起成长(一位图书馆馆长的20年育女手记)》由陈大超著,讲述了一位与众不同的父亲与乖巧可爱的女儿之间的故事。《女儿爸爸陪你一起成长(一位图书馆馆长的20年育女手记)》中爸爸与女儿的对话温馨而有趣。爸爸用简洁明晰的语言,让成长中的孩子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对人生哲理和对世界有了更为深刻的体悟,让孩子懂得了爱、善、美的可贵,学会了独立、宽容、尊重、感恩等人生价值。
好爸爸要会讲故事
人都是哭着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我的女儿也一样。最能止住她的哭声的,是她的妈妈。只要她一哭,她妈妈就把乳头塞到她嘴里。甜甜的乳汁,是最神奇的“止哭剂”。
女儿小时候,最让我束手无策、无可奈何的就是她的哭。我没办法止住她的哭。我抱着她摇摇晃晃的,以为给她一种睡在摇篮里的错觉,她就不会哭了。但无论我怎么摇怎么晃,她都在我怀里一个劲地
哭。那种亮晶晶的泪水直往外喷涌的哭啊,仿佛滑了丝的水龙头,怎么拧也拧不住。明白了自己的无能之后,每次她一哭,我都要以最快的速度,把她交到她妈妈怀里。她妈妈把乳头往她嘴里一塞,那揪心的哭声,立刻就止住了。有时候她妈妈不在,我就会赶快抱着她去找。望着她小鼻子小眼小嘴巴的小模样,哭得那么伤心、可怜,小胳膊小腿还在那里乱蹬乱踢着,表示她的痛苦与愤怒,我真的是心生难
受且一筹莫展。好不容易,女儿长到两岁了。有时候,我跟她待在一起几个小时,她也可以不哭。只要我带着她到外面去欣赏新鲜的事物。如去看地上的蚂蚁,草丛里的飞蛾,街上的行人,车流。我自以为她已经懂事了,不会说哭就哭说闹就闹了,于是有一次,在她妈妈实在抽不开身的情况下,我独自带她坐了一个多小时的班车,去爷爷奶奶家里玩。
呵,一个当爸爸的,居然可以独自把一个小小的女儿,带到那么远的地方去做客,这可是一件很值得骄傲的事。可是——或许她发现了我的骄傲,就会用事实回击我的骄傲。于是第一天晚上,睡到半夜三更的时候,她突然哭闹起来。一个劲地哭喊着:“要妈妈、要妈妈、要妈妈,我要妈妈——”小胳膊小腿乱打乱踢,盖在她身上的被子也一再被她蹬开。全家人都被她搅醒了。我怎么哄都哄不住,连她带大了三个孩子的奶奶也束手无策。
“这可怎么办?这可怎么办?”头发花白的奶奶,最后也只能直摇头,嘴里喃喃地说:“难怪她头上有两个旋呢,真是犟起来,叫人拿她没办法。”
就这样眼睁睁地望了她哭闹了近二十分钟,我才突然想起妻子常给女儿讲的故事。于是,我尝试着把故事的“奶头”掏出来,让女儿用耳朵含着它“吸吮”:“从前啊,在一个草原上,住着小白兔一
家……”
嗯,果然奏效。随着故事的进展,女儿的哭声由大到小,由强到弱。“这时候,一只狐狸出现了,它悄悄地……”没想到已经不哭的她,这时打断我的话,纠正我说:“不!不是狐狸,是大灰狼!”
我心里不由得一喜!“对对对,不是狐狸是大灰狼,大灰狼悄悄地接近小白兔,可是,小白兔的那两只大耳朵,可灵啦……”听着听着,女儿安静地睡着了。
原来,女儿第二喜欢的竟然不是我,而是故事,也幸亏我会讲故事。从那以后,只要她一哭,我就给她讲故事听。把她妈妈讲的故事讲完了,我就自个儿编。我编的故事更离奇,更有趣,也更能让女儿止住哭闹。从爷爷奶奶家回来,女儿跟她妈妈说:“爸爸给我讲了好多好多的新故事。”她妈妈也就说:“那好,那今后就叫你爸爸给你讲故事好了。”
我是多么庆幸我曾做过当世界一流作家的梦。我为此做出过坚持不懈而又成效甚微的努力。不曾想歪打正着,世界一流作家没当上,却意外地在孩子面前当起了“故事王”。
其实,就是没有做过作家梦,一个男人要想做个好爸爸,也得让自己长出最好的“故事乳头”。由于平时读的书多,又经过长期的写作训练,我给女儿讲故事无须备课,一张嘴故事就像泉水一样冒出来,而且大多都是自编的。更重要的是,我总是巧妙地把善良、正直、无私、平等、自立这些人类最美好的品质和理想,溶解在故事的乳汁里。就像她的母亲要默默无闻地用自己的乳汁哺育她的血肉之躯一样,我也要用我的故事乳汁,灌溉她的心灵与精神。
没想到,讲故事也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有时候,工作了一天的我,讲着讲着就睡着了。一次又一次,她把我已经睡着的眼睛给扒开说:“接着讲呀,接着讲呀。”我只好苦笑一下,打个呵欠,伸个懒
腰,从绵绵无尽的睡意里挣脱出来,接着给她讲。
有时候,我讲着讲着就说起了梦话,女儿就一边把我的眼睛扒开,一边纠正我:“不是这样的,不是这样的,你讲错了……”我相信,我给女儿讲的那些故事,已经不知不觉地融入到女儿成长的“基因”中。
P003-005
自序 爸爸很“怪”,女儿很“乖”
其实我并不怪,但我女儿真的很乖在我们这里,我也真的算得上是一个怪人了。“怪”得从三十多岁讲起,那时候就不到理发店理发了。头发长了,就自己用手摸着拿剪子剪一剪。常常剪得“像狗子啃的”。最看不惯的,当然是我的妻子。“就这个样,你还走得出去?”她说。我说我走在街上,别人不看我,我自己又看不见,怕什么?我觉得作为一个男人,让人欣慰脑壳里面的东西,比让人欣赏脑壳外面的东西更重要,更划算。
最让妻子难以接受的怪,是我到四十岁那一年,居然把工作给辞了,回家当起一个靠写作为生的人。靠写文章为生,这在我们这里,从古至今都是没有先例的。没有先例就意味着冒险。我这样做,也确实让不少人觉得我是拿生存开玩笑,暗暗地为我担心着。自然,也就有人说我:“放着图书馆的副馆长不当,硬是要跑回家玩笔杆子,真是个怪人!”他们哪里知道,我为此可是做过二十年的精心准备。
我觉得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生活,那才是最值得下苦功去争取的。嘿嘿,我终于争取到了。别人说我怪,那是他们没看见我下苦功啊。
在我自己看来,我一点也不怪——我只是很有些与众不同罢了。我的与众不同,也反映在我对我女儿的“教育”上。哦,我在这里是给“教育”打上了引号的。在我看来,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是来“规定”大人做好人的,而不是要大人“教育”孩子做好人的。所以在我的观念里,所谓家庭教育,只是你按照孩子“规定”的标准好好做人就行了,而不需要你额外地再做什么。
什么叫“不需要你额外地再做什么”?就是不需要你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什么都比孩子高明,什么都比孩子了不起,就在孩子面前指手画脚,装腔作势,居高临下地要求孩子做一个你心目中的完人、超人。
做父母的,一出现指手画脚、装腔作势、居高临下的情况就是大错特错的。任何一个孩子都不需要父母这样做,他们更不会“规定”父母这样做。他们只会“规定”父母做一个平等待人的人,做一个真诚真挚的人,做一个尊重客观实际的人。
当然,我不能说我一开始就在自己的女儿面前做得有多好。老实承认,我也有做得很蠢的时候。呵呵,说到我的女儿,她真的是值得我欣慰,也可以说值得我骄傲。应该说,她真的是一个很乖的孩子。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我理解的“乖”,跟很多人理解的不一样。
很多人理解的乖,是孩子听大人的话,是孩子会迎合大人的心思,会看大人的脸色行事。而在我看来,孩子能够自律、自尊、自立、自强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能够很好地养成自律、自尊、自立、自强的特质与品质,那才是乖。 我当然也暗暗地希望过自己的孩子成为非凡杰出之辈,小小年纪就博得大名,让父母睡着了都能笑醒——脸上有光啊,但理智告诉我,非凡杰出,那只是属于极少数天才者,我的孩子跟大多数孩子一样,不是天才,我只能希望她健康成长,非常自觉地对待学业,非常顺利地成功就业,在这个过程中基本上不要父母操心怄气就行了。
可以说,我的孩子在自觉对待学业和成功就业上做得非常棒,非常乖!我觉得我完全有必要把她的成长故事写下来,同时也把我怎样做父亲的故事写下来,供千千万万的孩子不是天才者的父母参考。
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她妈妈立下的功劳,应该说,远大于我。
她妈妈名叫吕丽,在一所省级职业技术学院长期做学生管理工作,由于责任心强,富有爱心,不少学生都喊她“吕妈妈”。从参加工作至今,她曾十多次被评为先进班主任和先进工作者。
对待自己的孩子,她在教育方法上也有很多特别的可取之处。她在怀孕的时候,就买来磁带,每天定时对肚子里的宝宝进行胎教。女儿出生后,她的非同寻常的母爱更是表现得无微不至,淋漓尽致,感人至深。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来自母亲的关爱与教育,无疑是无比重要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来自父亲的关爱与教育就可缺位。
我认为做父亲的,可以更多地从思想和灵魂上给孩子带来影响。孩子的成长,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思想灵魂的成长。
这本书,就是从一个父亲的角度,来谈如何从思想和灵魂上影响孩子的。
在这本书出版之际,我谨代表我们全家,对所有热忱关怀、呵护、帮助过我女儿的亲朋好友、各位师长,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作者
2013年4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