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简读中国文化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刘华伟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华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即汉族文化,汉文化。且流传年代久远,地域甚广,以文化圈概念亦被称为“汉文化圈”。中国文化不但对韩国、日本,对东南亚、南亚一些国家如菲律宾、新加坡、越南等国家和地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刘华伟编著的《简读中国文化》是一部拓展见识、开阔视野的百科全书,也是一部解读五千年灿烂华夏文明的智慧宝典。

内容推荐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具生命力的文化之一。五千多年来,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直以其博大精深和兼容并包的精神而生生不息。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渊源的东西,是任何一个继之而起的新文化的承袭和对接。《简读中国文化》专业性、趣味性强,帮助读者了解更多的传统知识,吸收更多的文化精华!

《简读中国文化》由刘华伟编著。

目录

第一章 神话·宗教

 伏羲的身子是条蛇

 佛祖西来

 舍利子

 四圣谛

 三法印

 十二因缘

 六道轮回

 勇猛丈夫观世音

 “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

 庙里佛像的摆法

 民间行业神一览

第二章 帝王·将相

 秦始皇名称的由来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一代女皇武则天

 “杯酒释兵权”之赵匡胤

 青山有幸和白铁无辜:岳飞和秦桧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历史上的和亲制度及和亲公主

 朝代称号的来源

 年号

第三章 人口·民族

 远古三大部落:华夏、东夷、三苗

 西夏文字出世

 少数民族史诗和口传文化

 少数民族传统戏剧

 少数民族的歌节

第四章 城市·古迹

 中国六大古都

 北京故宫

 曲阜的“三孔”

 承德外八庙

 拉萨大昭寺

 乐山大佛

 杜甫草堂

第五章 语言·文字

 汉字的形成

 汉字字形的演变

 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字形

 《康熙字典》

 楹联和对联

 符篆

 吉祥字

 洋泾浜英语

第六章 天文·历法

 中国古代对于宇宙的认识

 天文历法

 僧一行和子午线

 最早认识的太阳黑子

 扫帚星是灾星吗

 伯阳父地震说

 二十四节气

 古谚语和天气预报

 中国历史上的历书

 老皇历

 中国古代的计时器

第七章 科学·技术

 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

 算盘的出现

 阿拉伯数字传人前,中国古人如何计数

 磁和指南针

 《墨经》中的自然科学

 祖冲之和圆周率

 中国古代铜镜

 天坛回音壁的声学原理

 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与中国古代的化学

第八章 工商·赋税

 古代货币

 山西的票号

 元宝

 商人名称的由来

 士农工商

 北京的老字号

 广东十三行

 古代对外贸易的管理机构:市舶司

 两条丝绸之路

 当铺的发展

第九章 军事·兵法

 中国古代长兵器

 中国古代短兵器

 中国古代射远器

 明代的火箭

 清代的火炮

 盔甲

 十八般武艺

 古代著名的兵书

 古代为什么有“好男不当兵”的说法

 八旗子弟

 绿营

第十章 法律·刑罚

 夏、商、周三代的刑罚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礼法互补

 《春秋》决狱

 诛心

 三堂会审

 枷锁

 十恶不赦

 株连九族

 古代的监狱

 古代的判案方式

 文字狱和思想犯

 刀笔吏

 捕快

第十一章 交通·运输

 古代的车

 骈、骖、驷

 《诗经》里的交通工具

 汉代车的类型

 明清时期的轿车

 轿子

 筏子

 中国古代的独木舟

 大运河的由来

 漕运

 宋代的立交桥

 大清邮政的建立

第十二章 体育·健身

 六艺

 田猎

 射御

 五禽戏

 蹴鞠与现代足球

 唐代的马球运动

 龙舟竞渡

 民族节日与体育

 武术比赛项目有哪些

 中国与奥林匹克运动会

第十三章 建筑·园林

 “钩心斗角”是中国建筑学上的一个术语

 瓦当

 中国古代园林

 北京四合院的格局与文化意义

 上海的弄堂

 安徽民居

 窑洞

 少数民族的建筑

 中国古代的建筑风格

 宗教建筑

 建筑和风水

第十四章 文物·考古

 三星堆之谜

 轰动世界的兵马俑

 敦煌文物流失记

 越王剑之谜

 甲骨文的发现

 青花瓷的起源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伏羲的身子是条蛇

在太古时代,雷泽生雷神,雷泽就是古代的太湖。雷神是人头龙身,只要他一鼓动腹部,就会产生天雷,他家住在太古时代的吴西地方,就是现在的江苏淮水、泗水以南地区到浙江省湖州、嘉兴一带。后来雷神在太湖的旁边留下了巨大的足迹,华胥到太湖游玩时踩到了雷神的巨型足迹,从而感应受孕,不久华胥便生下了伏羲,伏羲落地时便显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样子。他长了一个人面蛇身。于是在伏羲长大后,他因为超人的能力和智慧,而具备圣德成为一代明君。

佛祖西来

初祖达摩自西天来中土传禅法,其根本意思即是究佛祖之心印。在《五灯会元》所载禅师问答语录中,仅“如何是祖师西来意”的问答就有133处。

有僧问经山道钦禅师日:“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日:“汝问不当。”日:“如何得当?”师日:“待吾灭后,即向汝说。”

有僧曾问石霜庆诸禅师日:“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乃咬齿示之。僧不会,后问九峰日:“先师咬齿,意旨如何?”峰日:“我宁可截舌,不犯国讳。”又问云盖,盖日:“我与先帅有什么冤仇?”

有僧问伏龙一世禅师日:“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日:“你得恁么不识痛痒。”

僧问百丈道恒禅师日:“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日:“往往问不着。”

僧问报慈行言导师日:“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日:“此问不当。”

僧问药山圆光禅师日:“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日:“道什么。”

“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对这个问题,不知者自然不知,也就无法回答,知者往往哑口无言,不作回答,因为这是不关文字,不关言语,所以不须言说,只有那些初涉禅门,似懂非懂,似是而非者,往往说东道西,引经据典,论说再三。

僧问仁王钦禅师日:“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日:“闹市里弄猢狲。”

僧问芭蕉继彻禅师日:“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日:“着体汗衫。”

僧问灌豁志禅师日:“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日:“钵里盛饭,鐼里盛羹。”

僧问泐潭景祥禅师日:“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日:“十个指头八个丫。”

僧问天睦慧满禅师日:“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日:“三年逢一闰。”

僧问太平慧勤禅师日:“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日:“吃醋知酸。吃盐知咸。”

僧问赵州从谂禅师日:“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日:“庭前柏树子!”日:“和尚莫将境示人?”师日:“我不将境示人。”日:“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日:“庭前柏树子。”

在《五灯会元》中对“如何是祖师西来意”的回答,还有各种各样的内容,如潭州龙山居遁证空禅师一次问翠微禅师日:(居遁证空问)“如何是祖师意?”微日:“与我将禅板来。”师遂过禅板,微接得便打。师日:“打即任打,要且无祖师意。”又问临济:“如何是祖师意?”济日:“与我将蒲团来。”师乃过蒲团,济接得便打。师日:“打即任打,要且无祖师意。”后有僧问:“和尚行脚时,问二尊宿祖师意,未审二尊宿明也未?”师日:“明即明也,要且无祖师意。”

这里说龙牙居遁行脚参禅时问长安翠微无学禅师和河北临济禅师。如何是祖师西来意”,都遭到翠微和临济的打。这种打即为棒唱,也是接引学人一种方法。

究竟什么是“祖师西来意”?这个问题确实困扰了不少大师。因为禅本身只可意味,不可言传,所以在回答这个问题时,许多禅师往往是答非所问,但又寓意其间。

舍利子

2500年前释迦牟尼佛涅槃,弟子们在火化他的遗体时从灰烬中得到了一块头顶骨、两块肩胛骨、四颗牙齿、一节中指指骨舍利和84000颗珠状真身舍利子。

舍利子也译为灵骨,或坚固子,是由修戒定慧之功德结晶而成的。最初是佛涅槃后,其身火化留下的晶莹透彻的晶体,以印证佛的功德无量和佛法的真实无碍以及佛的证悟无虚。后来凡有大德高僧成就功德的身后都有舍利子为证道之物,以警醒世人。

四圣谛

四圣谛又名四真谛或四谛法,即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苦谛是说明人生多苦的真理,人生有三苦、八苦、无量诸苦,苦谛是现实宇宙人生的真相;集谛的集是集起的意思,是说明人生的痛苦是怎样来的真理,人生的痛苦是由于凡夫自身的愚痴无明和贪欲嗔恚等烦恼的掀动,而去造作种种的不善业,结果才会招集种种的痛苦;灭谛是说明涅槃境界才是多苦的人生最理想最究竟的归宿的真理,因涅槃是常住、安乐、寂静的境界;道谛是说明人要修道才能证得涅槃的真理,道有多种,主要是指修习八正道。此四圣谛括尽了世间、出世间的两重因果,集是因,苦是果,是迷界的因果,故而称为世间的因果;而道是因,灭是果,是悟界的因果,所以也称为出世间的因果。

三法印

三法印就是诸行无常印、诸法无我印、涅槃寂静印。诸行无常是说一切世间法无时不在生往异灭中,过去有的,现在起了变异,现在有的,将来终归幻灭;诸法无我是说在一切有为无为的诸法中,无有我的实体;涅槃寂静是说涅巢的境界,灭除一切生死的痛苦,无为安乐,故涅槃是寂静的。凡符合此三原则的,便是佛正法,有如世间印信,用为证明,故名法印。一切小乘经,以三法印印其经佛说,大乘经则以一实相印印证其为大乘的义教。三法印即,诸行无常印,行有迁流之的意思,指有为法,言一切之有为法,念念生灭而无常;诸法无我印,行的意思在有为法的范围内使用,而法则通于无为法,言一切有为无为诸法中无有我的实体;涅槃寂静印,言涅槃之法。灭一切生死之苦而为无为寂静。P3-7

序言

“浩瀚青史,概括于坛内;辉煌文化,浓缩于眼前。徐行三百米平坦甬道,遥想五千年坎坷长途。论英雄不计成败.数风流可鉴兴亡。浪淘何物?劝归谁家?文化乃常青树,科学乃聚宝盆。创造人间福祉,推动历史车轮。”

——魏明仑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具生命力的文化之一。五千多年来,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直以其博大精深和兼容并包的精神生生不息。其流传年代久远,地域甚广。作为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把优秀传统文化化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理所当然地成为我们肩负的光荣历史使命。

近年来,“申遗”、“国学热”等文化事件吸引着公众广泛关注和参与,国人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正由“淡漠”转变为“喜欢”。这表明,大家已经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意义.人们对文化的认识正在从被动迈向自觉。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另一方面,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但是这种转换和发展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本身具备文化科学价值。它不但对韩国、日本,对东南亚、南亚一些国家如菲律宾、新加坡、越南等国家和地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郑和下西洋更是加深了这种影响。由此形成了世界所公认的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世界各国包括亚洲、欧洲在内的一些国家都对中国文化给予了高度的认同和重视。

正像鲁迅所说的那样,“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一定要放眼全球,将我们民族的东西发扬光大.让它传遍世界的每个角落!也让我们为拥有这样一座美丽的精神家园而自豪,让我们的心灵永远在这里栖息、成长,让我们的生命焕发美德和精神的光彩!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2: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