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流水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舒羽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打鱼记

小时候我一直认为父亲最大的爱好是钓鱼,虽然我的臆断已经一次又一次被颠覆,但我可以晒出来的关于我父亲的连环画式的第一页画面,就是钓鱼。

该怎么形容那表情,那悠闲中略带仇恨的愤懑?抿着嘴,上唇挤压下唇;眉头锁紧,拽成一个笔法不太流畅的“川”字形;眼神专注,但也谈不上特别专注,因为偶尔也会并无目的地环顾一下四周,左左,右右。可能是因为长时间低着头,颈部需要抬升几次以调整关节的灵活度。但我判断,主要原因是那种无所事事者所特有的莫名其妙的小得意。当然,嘴里哼着歌。

我的性格具有双重性,一半阴郁一半光明,一半热闹一半安静,像黑与白相辅相成。这安静的一面也许跟儿时经常陪父亲钓鱼有关也未可知,因为,等一条鱼儿上钩实在是需要忍受一个地下工作者潜伏的孤寂,真真能把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等出轻度忧郁症来。为什么太阳都快下山了,鱼儿一条也不上钩来?这是一个盘踞了我心头好些年的问题,但始终也不敢问。其实也不必问,因为在忍无可忍的时候父亲总是会亮出绝招。

正所谓先君子后小人,当不成姜太公,就当鲁智深。每当太阳快要掉进对面的山谷时,父亲就“嗖”的一声站起来,收起渔具,说一句:“去!”我就端起两张小板凳跟在后头,沿着芦苇小径随父亲一同来到分水江的一小段支流畔(分水江也是富春江的支流)。我站在岸边,看父亲朝着一大片火红的水域布下天罗地网……

关于为人处世,父亲曾在我少女时代给过我一些忠告,他说:遇到想约你的人,要懂得把握分寸。假如你不想去,前两次大可不必去,但假如约到第三次,即便是你不想见的人你也要给出一点面子,一来给人留了余地,二来给自己一个机会以当面谢绝。如此授意后,我笑嘻嘻看父亲一眼:当断则断,不断则乱!

苏东坡说写文章要“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钓鱼也一样。只见父亲扛起一大捆渔网,涉水而行,半截身体慢慢地飘过岸去。白色衬衣如同荇菜一般浮游在水中,而水流湍急,一股一股在父亲腰部形成瞬间解散的小水涡。此时父亲距离我足足有十多米远,但我丝毫不感到惧怕,反倒像个小巫婆似的盯着眼前的一切,以一种略带哀悼的心情,期待着一场收获的狂欢!这是一种用尼龙丝编织而成的渔网,鱼线透明而柔软,宛似褶皱起伏的纱窗,抓成一把又像晶亮的围巾,展开则无限绵长,那网格的细密是专门用于对付灵活的小鱼儿的。从那头返回这头,父亲在岸的两端各打下坚实的地桩,用渔网将小河拦腰截断后,叉腰望天,夕阳下伫立,脸上一副有杀错有放过的斩决。整个过程除了风声、水声,与风水交织的声音,并无其它语言发生。

“是时候了,夏日曾经很盛大。把你的阴影落在日规上,让秋风刮过田野。”(里尔克诗《秋日》)是时候了,斜阳已经很浓郁,父亲脱下长裤,用柳条儿扎紧两个裤管,将我举过头顶,骑在他的肩上,然后自己开始一尺一尺地回收置于两岸的渔网,一枚一枚像采摘果实一样,直到鱼儿鼓鼓地挤满父亲的长裤,时不时动弹几回,煞是有趣,酷似某种后现代的行为艺术。多年后,每次看见阳光打在水面上,我就想起那场景:从水中跃出的小鱼、纷繁的弧线,构成不可捉摸的几何图形,江渚上传来父亲发出的几声不可抑制的“吼吼”声,伴着这银色的旋律。

小时候,吃肉是讲计划的,吃鱼对我家来说却是家常便菜,顿顿都有。大鱼小鱼、水桶脚盆、米缸水缸、一篓篓、一筐筐,一年四季不间断。说句实话,看着眼烦,心也烦。实在吃烦了,就晒成鱼干儿,泼出去,阳台上一片细碎的银光。为了钓鱼,父亲也着实付出了不少代价,母亲也跟着吃了不少苦头。比如遇上涨潮,皮筏艇飘走了,母亲雨夜富春江上寻夫,最后出高价买舟救人。又比如午夜,等不回渔夫,后接到医院电话,说有一周姓中年男子阑尾炎正躺在手术台上,速来医院交钱,顺便将门外的一筐鱼拿回去。

《易经》《诗经》《尔雅》等文献中早已出现过关于捕鱼工具的记载。唐朝陆龟蒙在《渔具诗并序》中十分系统地描述过渔具和渔法,有网具、钓具、投掷渔具、定置渔具,有药鱼、灯火诱鱼、音响驱鱼,等等。据此我推断,父亲最后那一招属于围渔一类。与陆龟蒙并称“皮陆”的皮日休有一组《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其中“游鳞到溪口,入此无逃所”,写的就是围渔的光景,而“编此欲何之,终焉富春渚”,对于在富春江边长大的我而言,读起来更觉亲切……

P32-35

后记

为自己的书起名字应当严肃认真,可我长这么大却没做过几件严肃认真的事。当年父母也不是不希望我从事一份安稳的职业,比如做会计、当老师,而我却学了音乐。一起学音乐的同学后来大多当了专业演奏家或音乐教育家,我却把兴趣转向了媒体。五年后我又从电视台辞职,去创办文化公司,这才心无旁骜地奋斗了几年。但是,随后发生的~系列变化我自己也始料不及,而且十分不靠谱,比如写诗、开咖啡馆,现在又出随笔集,将来还不知会干什么去。从前认识我的人突闻近况,有眼镜的跌眼镜,没眼镜的也直呼大跌眼镜。俗话说得好:知人知面不知心哪。

人总是有归宿的。我半路上横生枝节惯了,简直是游荡不归。可写作以来的这些日子,我似乎渐渐明白了过往经历的意义。有人问我,书名为什么叫《流水》?其实这也是宿命。谁让我出生在富春江畔,求学在西子湖畔,咖啡馆开在大运河畔,连家也临水而居,居住在余杭塘河畔?世界上的水流是相通的,既然我怎么也绕不开流水,只好把书题献给流水。这是其一。其二,朋友都说我的文字很流畅,我说因为我写的是流水账。从小到大,兜兜转转,看惯了流水的样子,便以流水的形式写一部主题宽泛的流水账,“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汨,虽一日千里无难。”然而流水有形式吗?我不知道。流水正因为不在意自身的形式,所以它的流动永无止境。只是水流走了自己,而我留下了文字。

最后,这个书名也跟我喜欢的筝曲《高山流水》和琴曲《流水》《潇湘水云》等有精神上的牵系。我在《普鲁斯特三题》中曾这样写过一位钢琴家,说他一旦沉浸于黑白起伏的琴键,身体便会掀起一阵阵那种唯有水流至深时才能自然形成的孟浪。我写作时常能体会这种孟浪。

事实上,我最初的想法是按照这本书先后四辑的次序编排成楷、行、草、隶四书,序言中对此也有所提及,只是后来编辑改换了思路,没有采用,但也不妨在这里做一个交代:

“楷书”一辑专门写人,写我的父亲、母亲,我的奶奶、姐姐,我的老师、学生,还有我的朋友。他们都是些足以成为楷模式的人物。只不过我用的笔法不是正楷,而是俳谐。余光中先生的序里,说我写自己的父母“好笑到濒于‘不孝’的程度”,但是天可怜见,我其实还是蛮“孝”的,只是不很“顺”罢了。

“行书”当然是行走中所书。我坦承过自己天性惫懒,平常不大愿意出行,谁知这一年来驿马星大动,游了小半个欧洲,大半个江南,以及半个台湾。这一辑之所以格外丰满,仿佛正因为从前的亏空,故而感受力比较集中。大概是缺什么补什么吧。“草书”顾名思义,写来潦草就是。听马友友,读普鲁斯特,吃螺蛳,赏花妖木魅,想到什么写什么,写得都很潦草很开心。它们算是柔波里的一条条水草吧。

“隶书”是根据订单制作的产品,身不由己,笔受人管,不叫“隶书”还能叫什么?需要说明的是,《富春江:黄公望的水墨粉本》原是应《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之约而写,刊出时被编辑修缮得连我自己都认不出是我写的了,这里特意存一份原貌。

闲时我还写过一些有关诗歌、音乐、绘画、舞蹈以及艺术收藏之类的评论文字,暂且就不掺合进这本记述文里面了,日后有机会新翻别曲,再结集也不迟。

最后,我要感谢余光中先生惠允赐序;感谢李彤教授为我篆刻精美的印章;感谢我的父亲,资深摄影爱好家周元根先生,为本书提供了几帧精彩的插图。尤其要感谢的,是他从小便对我采取百年树人的大计,那就是放任自流,让流水演漾出她自己的花样。

2012年6月27日于杭州

目录

序/余光中

父亲四记

打鱼记

猎鸟记

学车记

上网记

母亲的戏剧生活

削发记

女人帮

石明弄26号

一个句子

记恩师高醒华先生

最美的误会

谢小青

鲍贝宝贝,五线靠谱

半枚欧罗上的旅行

威尼斯的维纳斯

罗马,当然是罗马

瑞士那个慢

女神

下江南

冬季到台北来看人

初来乍到

这些温厚而又超逸的人们

长夜短说

师大的大师

东海的赵刚以及树

一窝沸点超低的喜鹊

余光中和艺术家的私房菜

莺歌玩泥巴

萧老和赏音卡拉OK

在台北游浙江

铭传大学里的红学

杨恩生和林老师们

外双溪的白菜,老吕的书

马友友的天方夜弹

普鲁斯特三题

普鲁斯特的咒语

寻找天堂的人口

接一个有思想的吻

螺蛳青

做一只充满细节的蜗牛

我说:风

花园里的几棵树

雨季

一朵雨云后的瞬息思考

美人香草是离骚

女儿经

亲子活动有感

富春江:黄公望的水墨粉本

诗歌:一个人的奇迹

跋/舒羽

序言

从香港回到台湾,来高雄定居已超过二十六年,其间访客不断,从香港、台北来的尤多。近年两岸交流日频,几乎月月都有,甚至一月数起。接待多了有时也穷于应付,并不怎么感到“不亦乐乎”。

去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来访的一位陆客,既不随团,也不客套,更绝口不提《乡愁》一诗,也不像是初践宝岛,而是以年轻诗人的即兴来看一位老诗人。其实她也未必是专程来看我,而是受人之托,把我去年清明杭州之行的相关资料转交给我。她正是诗人舒羽。

其实那天她从西子湖远来西子湾,也不像是要“问诗”于我。主客坐定不久,她倒问了我一个问题:“你知道在超车时,最重要的是什么吗?”当时我不知就里,竟认真回答。后来她才自问自答,说什么“最重要的就是要超过去!算术算术,最关键的就是要算对!”原来是如此,正如亚历山大大帝对付果底厄斯不解之结(The Gordian Knot),利剑一挥就解决了,而哥伦布对付难立之蛋,也是径自敲破一端就立定了。

经此一问,我才发现,眼前这位杭州来的女诗人,不是一般游台的陆客,更非随意乱问的记者。她的谈吐不俗,见解颇广,那天来得也快,走得也早,都出乎我的预料。她留下的诗集,我因事忙一直未能细读,直到她即将出版随笔集《流水》,写得十分精彩,法无定法,灵动之至。尤其是写她父亲的四篇,以及欧洲与台湾的游记,我才真正注意到她独特的风格及其后透露的独特的性格。

法无定法,灵动之至,这话并不夸张。舒羽学音乐出身,却投身于浙江的电视台,从音乐人变身为媒体人,可谓内外兼修,既回头去怀古,又要转头来迎今,来挤进社会的前线,追逐分秒的变化。所以她的笔路法无定法,十分灵动,简直像今日大学生标榜的“脑筋急转弯”。

我写白话文,强调“白以为常,文以应变”,又延伸为“俚以见真,西以求新”。舒羽似乎更放得开,举凡白话、文言、方言、成语、旧小说语言,甚至当前的名言等等,她都)台于一炉,结果语境非常多元而且富于弹性,乃形成她不拘常法的口吻。无论叙事或状物,都佻巧而谐谑,取笑的对象简直无人能免;舌锋所及,不但坦然自嘲,而且均沾四周的朋友,连家人也不放过。所以她笔下的人物都带点漫画的趣味。以前中文系的作家,下笔都带儒家的温柔敦厚,近年就不拘了,台湾中文系出的女作家下笔惊世骇俗的渐多,对岸的同行也早已开放。舒羽笔锋过处,好在震骇倒还未必。

例如为人盛称的《父亲四记》和《母亲的戏剧生活》就好笑到濒于“不孝”的程度,真是“有其父,有其母,必有其女”。王尔德就说过:“一顿盛餐过后,你会原谅所有的人,包括自己的亲戚”。请看舒羽如何描写她的家人吧:

现在,父亲QQ聊天已经聊得十分流畅了。假如有一天,你在网上遇见一个梳着特务头、签名为“阿亨宝贝”的,那么无论他的网络身份显示的是七十年代出生,还是八十年代出生,都别去招惹他。

“特务头”该怎么梳,我实在想象不出来。样板戏里有这种脸谱吗?这就是两岸中文的差异了吧?看过这样写父亲,再看她怎样写母亲:

客观地说,母亲的越剧“演出”水平在业余选手中绝对是了得的,天生了一把没心没肺的好嗓子,以至于每次接电话,人们总是会把她六十岁以上的声音误认为是家中的小闺女。

嗓子好到没心没肺,真不得了啊!我不能断定,这夸张语法究竟是她独创,还是今日内地流行的妙语?可以断定的是,舒羽能熔铸的语言十分多姿,无论是香港的“埋单”,或台湾的“抓狂”,都很自然地嵌入舒羽文体的七巧板中。《最美的误会》一文,就有文白不拘、生冷不忌的句子:“一开始语焉不详,难免抓狂。”

《记恩师高醒华先生》一文提到我在金陵大学的往事,说高醒华不但是我在金大的校友,其父高觉敷教授更是我在金大的老师。我曾选修过高教授的心理学,这么排起辈来,舒羽推算,她得称我一声师叔了。我下次再去杭州,醒华当为我抚琴,舒羽也会为我弹筝。这倒是写诗的大好题材。

凡此种种因缘,峰回路转,终把舒羽引来西子湾访我。在这本《流水》集中,她的西子湾半日行占了好几页,很例外的,倒没有把我描写成漫画,不过文笔仍不失生动而兼细腻,该注意的都收入笔底了。无论当日在场与她共餐的我的女儿幼珊,或是当日并不在场的吾妻我存,她都顾及。甚至走廊上张贴的我得星云奖的海报,研究室门上《梵谷传》出新版的封面设计,她一瞥之余都不放过。可见她不但是崛起文坛的新秀,也是富于潜力的媒体高手。

《流水》一书分成楷、行、草、隶四辑,很是别致。“行书”三部,一写游欧,一写访台,一写下江南,各具佳胜。至于她理论知识的修养,也自不弱。例如《美人香草是离骚》一文,娓娓道来,不但中规中矩,而且直觉敏锐,文采可观,不同于中文人惯使的老套。

写于2012年5月

高雄西子湾

内容推荐

女作家舒羽3年前曾推出诗集《舒羽诗集》,引起当代诗坛的关注。这次推出的《流水》是她的第一本随笔集,《流水》内容包括了舒羽近几年的游记,对父母的回忆,与师友的交往等,文字流畅,画面感强。

台湾诗人余光中为该书作序,他认为舒羽的随笔语境多元,“将白话、文言、方言、成语、旧小说语言,甚至当前的名言等等,都冶于一炉,结果语境非常多元而且富于弹性……所以她笔下的人物都带点漫画的趣味。”研讨会中,评论家雷达也谈到舒羽语言的特点,他说:“她的语言灵动活泼,我特别喜欢《削发记》,完全靠语言的能力刻划人物,写出了上海形形色色的妇女。”

编辑推荐

《流水》是舒羽的第一本随笔集,内容包括了舒羽近几年的游记,对父母的回忆,与师友的交往等,文字流畅,画面感强。

如果你细细品味,会发现舒羽的文学感觉很棒,她的文字语言又能充分地表达其敏锐的感觉。当她写家人的时候,如《父亲四记》一篇,文章说短论长,甚至以短说长,表面上看好像是在数落父亲的种种缺点,实际上却写出了父亲特殊的个性,成功地描绘出一位活到老、学到老、玩到老,不服输又不甘落于人后的父亲形象。她写母亲和姐姐的几篇文章也极为出彩。在有关姐姐的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个人反思,比如小时候跟姐姐怎样较劲,长大后又怎样理解她,还为姐姐的恋爱打掩护等种种细节,欢喜之下,姐妹俩共同成长的图景跃然眼前,非常动人。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4: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