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论
第一节 小说的“名”与“实”
第二节 “小说学”之由来及其研究对象
第三节 小说文体研究
第四节 小说存在方式研究
第五节 小说的文本批评
第一章 先唐“小说”与小说学
第一节 “小道可观”:小说学的思想源头
第二节 “小说”之名实:子书与小说学
第三节 “劝善惩恶”:史学与小说学(上)
第四节 “传闻异辞”:史学与小说学(下)
第五节 小说家的“自供”
第二章 唐代小说学
第一节 小说为“圣人之教”:《隋志》的小说学意义
第二节 “叙事为宗”:子、史的共性与小说学
第三节 “劝善惩恶”与“宵话征异”:“史意”的小说化
第四节 “实录”与“寓言”:“史法”的小说化
第五节 “著文章美,传要妙情”:小说的文学性
第六节 “以文为戏”与“滋味”:小说的“趣”与“味”
第七节 传奇之传“奇”:小说文体与叙事传统的独立
第八节 比类为书:选本之萌生与小说之传播
第三章 宋元小说学
第一节 “稗说之渊海”“文心之统计”:《太平广记》的成书
与传播
第二节 由史至子的位移:宋元书目中“小说”的回归——以
《新唐书艺文志》为中心
第三节 “说话四家数”:宋元白话小说自觉的类型观
第四节 在传统与近代之间:宋元“说话”的近代性
第五节 “垂诫”与“卧读”:宋元人的小说功用观
第六节 “鬼物假托”与“丹青摹写”:宋元时期的小说
艺术观
第七节 从子史之评到文学之评:小说评点文体的独立
第四章 明代小说学的基础观念
第一节 “小说”与“演义”
第二节 “补史”与“通俗”
第三节 “虚实”与“幻真”
第四节 从“奇书”到“才子书”
附:“演义”考
第五章 小说评点之萌兴及其衍流
第一节 小说评点的形式之源
第二节 万历时期的小说评点
第三节 金圣叹与明末小说评点
第四节 明代小说评点之形态
第六章 “四大奇书”的文本阐释
第一节 “庶几乎史”:《三国演义》的文本阐释
第二节 “忠义之辨”:《水浒传》的文本阐释
第三节 “求放心”:《西游记》的文本阐释
第四节 “逸典”:《金瓶梅》的文本阐释
第七章 明代的小说著录、选本、禁毁与改订
第一节 明代的小说著录
第二节 明代的小说选本
第三节 明代的小说禁毁
第四节 改订:一个不容忽视的小说现象
第八章 清代小说学变迁之大势
第一节 从“史”到“文”:明末清初小说学思想的一大变迁
第二节 从“文”到“学”:传统小说观念在清中叶的回归与歧变
第三节 清代后期小说观念的多元化局面
第九章 清代小说评点的流变
第一节 清初小说评点的繁盛局面
第二节 清中叶小说评点之延续
第三节 清后期小说评点的转化
第四节 清代小说评点之形态
第十章 “四大奇书”在清代的文本阐释
第一节 延续与“颠覆”:清人对《水浒传》的文本阐释
第二节 一枝独秀:《三国演义》的文本阐释
第三节 从张竹坡到文龙:《金瓶梅》的文本阐释
第四节 “三教”与《西游记》在清代的文本阐释
第十一章 “新经典”的确立与文本阐释思路之多元
第一节 “切磋型”阐释机制与小说新经典的文本阐释
第二节 新的阐释形式及其思想观念
第三节 传统阐释方法之延续及其思想观念
第四节 经史之学、考据之法在小说阐释中的渗透与畸变
第十二章 清代的小说禁毁、著录与选本
第一节 清代禁毁小说的缘由、具体举措及其实际效果
第二节 清代藏书界对通俗小说的著录及其小说学意义
第三节 清代对通俗小说的其他著录及其小说学意义
第四节 清代对图书的分类方式与文言小说的著录
第五节 清代的小说选本
参考文献
后 记/谭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