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分体文学学史(诗学卷上中下)
分类
作者 周兴陆
出版社 山西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目录

导论:传统诗学演化的内在动力

第一编,言志诗学

 第一章 诸子时代的《诗》论

第一节 “诗言志”:诗论滥觞的主体性指向

第二节孔子仁学中的《诗》论

第三节 从“赋诗言志”到“以意逆志”

第四节 老、庄道论的诗学启悟

 第二章 儒家诗学思想的隆兴

第一节 早期乐论中的诗学思想

第二节 上古采诗制度的诗学意义

第三节 汉代《诗》论与儒家诗学的确立

第四节 儒家诗学观向“屈骚”评价的渗透

第二编 缘情诗学

 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与诗学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文化生活中的诗

第二节 魏晋玄学与山水诗审美意识的觉醒

 第二章 走向自觉和独立的诗论

第一节 从汉魏思想到陆机的“诗缘情”

第二节 诗歌音律美的理论探索

第三节 诗歌批评中历史意识的萌发

 第三章 钟嵘《诗品》和魏晋南北朝诗学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的诗论、诗集和诗选

第二节 钟嵘及其《诗品》

第三节 钟嵘《诗品》的基本理论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诗歌别集的编撰和评注:

第五节 魏晋南北朝诗歌总集的编撰

 第四章 初盛唐的士风与诗学

第一节 初唐宫廷诗苑与律体的定型

第二节 盛唐气象与建安风骨的重倡

 第五章 缘情诗歌经验的理论提升

第一节 王昌龄的《诗格》

第二节 殷璠的《河岳英灵集》

第三编 尚意诗学

 第一章 多元走向的中晚唐诗学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杜甫诗论

第二节 尚变主创的皎然诗论

第三节 搜奇刻意的韩孟诗论

第四节 中晚唐儒家诗论的重倡

第五节 唐代意境论的发轫

 第二章 苏轼的诗学精神和创作理论

第一节 “有为而作”的精神及其在北宋的消歇

第二节 苏轼的诗歌创作论

 第三章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的诗歌理论

第一节 黄庭坚对诗本旨的重新认识

第二节 黄庭坚与宋代的学古创新论

第三节 江西派诗学的“活法”与“悟入”论

第四节 方回的江西定论及其理论新变

 第四章 宋代诗论的道学气象

第一节 尚“韵”的审美意趣

第二节 宋代诗歌评论中的道学气象

第三节 宋学背景中的诗歌鉴赏论

 第五章 宋代的形式诗学

第一节 “化古生新”论

第二节 “‘破体求奇”论

第三节 “刻意精工”论

第四编 格调神韵诗学

 第一章 《沧浪诗话》与唐诗学的复兴

第一节 宋代的汉魏盛唐诗论

第二节 严羽《沧浪诗话》之标举盛唐

第三节 元好问的诗论

第四节 元代的唐诗学及其理论问题

 第二章 明清的格调诗学

第一节 理学浸染与台阁诗风

第二节 格调诗学的诗歌范本——高棵的两部唐诗选

附录:《唐诗正声凡例》论诗文字非高楝所作

第三节 李梦阳、何景明的复古诗学

第四节 李攀龙、王世贞与复古诗论的丕变

第五节 格调诗学的理论总结

 第三章 神韵论

第一节 明代中后期神韵诗学的萌生

第二节 王夫之的“情景”与“现量”论

第三节 王士稹与“神韵”说

第四节 神韵诗学的反响

 第四章 诗歌辨体论

第一节 五言古诗论

第二节 七言古诗论

第三节 乐府诗论

第四节 律体论

第五节 绝句论

第六节 “起承转合”论与“分解”批评

 第五章 唐诗选本、别集的笺注与评论

第一节 唐诗重要别集的刊刻与评注

第二节 唐诗选本的编撰与评论

第五编 诗学的近代化走向

 第一章 性灵诗学

第一节 宋元心学与诗论

第二节 王守仁心学与中晚明诗学

第三节 泰州之学与公安派性灵诗学

第四节 公安派之变和竟陵派诗论

第五节 清代前中期的性灵诗学

第六节 性灵诗学的近代走向

第七节 性灵诗学影响下的清代闺秀诗论

 第二章 清代的尊宋诗学

第一节 明末清初尊宋诗论的崛起

第二节 浙派与清中叶的尊宋诗学

第三节 桐城亦有诗派

第四节 同光体与近代的尊宋诗学

第五节 宋诗别集、选本的编纂与评注

 第三章 明清诗学中的经世思想

第一节 明末清初的经世思想与诗学

第二节 晚清的经世思想与诗学革新

 第四章 金元明清诗集的编撰与评注

第一节 金元诗、总集、别集的编纂与刊刻

第二节 明诗总集十三种论要

第三节 清诗选本与别集笺注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编辑推荐

《中国分体文学学史·诗学卷(上中下)》是一套以时间为顺序,以诗学为研究主题的文学学史专著。通过言志诗学、缘情诗学、尚意诗学、格调神韵诗学、诗学的近代化走向等五个方面梳理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系统地论证了在中国的文化背景和现实境遇里人们是如何思考、阐释诗歌和文学问题的。而在其背后,作者周兴陆描述的是中国诗学中“物”与“我”、“群”和“己”,“艺”、“道”与“人”等关系及其演化的内在理路。本书中探讨的一些主题,如讽谕诗学的兴衰、诗学中的经世致用思想、宋人的超越性情怀和“不俗”人格论、明清“性灵”说的进步性和局限性等等,这些既是诗学史上的学术问题,也是基于对当下现实生活和思想文化的审思。同时,本书不仅容纳了理论观念和形式批评,还包括了诗歌研究,如刊刻、选本、注释、评点等等,可以说是在中国古代诗学研究领域进行了一次全新尝试。

内容推荐
本书分为言志诗学 ; 缘情诗学 ; 尚意诗学 ; 格调神韵诗学 ; 诗学的近代化走向五编, 主要内容包括: 诸子时代的《诗》论 ; 儒家诗学思想的隆兴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2:1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