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萧萧(沈从文集)(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沈从文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萧萧(沈从文集)(精)》由沈从文著,此小说集是凌宇所选《沈从文集》中的一卷,包括《长河》等小说,均为沈从文先生创作成熟期的作品。

沈从文(1902年—1988年),20世纪30年代起他开始用小说构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完成一系列代表作,如《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等。他以“乡下人”的主体视角审视当时城乡对峙的现状,批判现代文明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所显露出的丑陋,这种与新文学主将们相悖反的观念大大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范围。

内容推荐

《萧萧(沈从文集)(精)》由沈从文著,在以乡土回忆为主轴的湘西题材创作中,一方面,是偏处一隅的湘西各样风情,字里行间流动着温馨的情感细流;另一方面,文字的粗疏使描写流于表象,缺乏典型化的提炼,带一种自然主义的、印象式的特征,如《雪》、《连长》、《山鬼》一类作品。但仍有少数作品显示出一定的社会意义,收入本卷的《在别一个国度里》(后来更名为《男子须知》)、《学吹箫的二哥》(即《入伍后》)、《上城里来的人》(即《老魏的梦》),不同程度地透露出作者反世俗观念的倾向。沈从文文集权威选本。

《萧萧(沈从文集)(精)》适合文学爱好者阅读。

目录

男子须知

学吹箫的二哥

连长

船上岸上

上城里来的人

柏子

雨后

有学问的人

龙朱

阿金

媚金·豹子·与那羊

旅店

七个野人与最后一个迎春节

会明

菜园

夫妇

烟斗

萧萧

绅士的太太

丈夫

一个女人

三个男子和一个女人

山道中

神巫之爱

一个女剧员的生活

编后记

试读章节

一 第一信

此信用大八行信笺,笺端印有“边防保卫司令部用笺”九字。封套是淡黄色棉料纸做就的,长约八寸,宽四寸余。除同样印有“边防保卫司令部函”八字外,上写着“即递里耶南街庆记布庄转宋伯娘福启”,背面还有“限三月二十一日烧夜饭火以前送到赏钱两吊”字样。信内是这样写着:

宋伯娘大鉴:启者今无别事:你侄男拖队伍落草为寇,原非出于本意,这是你老人家所知。你侄男道义存心爱国,要杀贪官污吏,赶打洋鬼子,恢复全国损败了的一切地盘财物,也是像读书明礼的老伯妈以及一般长辈所知而深谅的。无如命不如人,为鬼戏弄,一时不得如意,故而权处穷谷深山,同弟兄们相互劳慰,忍苦忍痛,以待将来。但看近两月来,旧票羊仔放回之多,无条件送他们归家安心睡觉,可以想见你侄男之用意……

你侄男平素为人,老人家是深知道。少少儿看到长大,身上几块瘢疤,几根汗毛,老人家想来也数得清!今年五月十七满二十四岁了,什么事都莫成就,对老人家很觉得惭愧。学问及不得从省城读书转来的小羊仔,只有一副打得十个以上大汉的臂膊。但说到相貌,也不是什么歪鼻塌眼,总还成个人形!如今在山上,虽不是什么长久事业,将来一有机会,总会建功立业的,这不是你侄男夸口的地方。

大妹妹今年二十岁了,听说还没有看定一个人家。

当到这兵荒马乱的年程,实在是值得老人家耽心的事。老人家现在家下人口就少,铺面上生意还得靠到几个舅舅,万一有了三病两疼,不是连一个可靠的亲人都没有吗?驻耶的军队,又是时时刻刻在变动,一个二十来岁的大姑娘,陪到一个五六十岁上年纪的老太太身边过活,总不是稳妥的事!

你侄男比大妹妹恰好长四岁,正想找一个照料点细小家事的屋里人,依我看大妹妹人正合式,大概还不致辱没大妹妹。其实说是照料家事,什么事也不有,要大妹妹来,也不过好一同享福罢了。

这事本来想特别请一个会说话一点的“红叶”,来同老人家面谈。恰巧陆师爷上旬上秀山买烟去了,赵参谋又不便进城,沈师爷是不认得老人家,故此你侄男特意写这封信来同老人家商量。

凡事请老人家把利害比较一下,用不着我来多说。

我拟在端午节以前迎接大妹妹上山寨来。太迟不好,太早了我又预备不来。若初三四上山,乘你侄男满二十四岁那天就完婚,也不必选日子,生日那天,看来是顶好。侄男对于一切礼节布置,任什么总对得住老人家,对得住大妹妹。侄男是知道大妹妹性情的,虽然是山上,不成个地方,起居用物,’你侄男总能使大妹妹极其舒服,同她在家中一个样子。

大妹妹是娇生惯养长大的,到山上来,会以为不惯吧,那是老人家很可以放心的事!这里什么东西都预备得有:花露水,法国巴黎皂,送饭下肚的鸡肉罐头,牛肉,鱼,火腿,都多得不奈何。大妹妹会弹琴,这里就有几架。留声机,还是外国来的,有好多片子,声音好听到极点。大穿衣镜,里耶地方是买不出的,大到比柜子还大呢。其余一切一切,——总之,只要大妹妹要,开声口,纵山上一时没有,你侄男终会设法找得,决不会使大妹妹失望!

我说的话并不是敢在伯妈面前夸口,一切是真情实意。并且赵参谋太太,军需太太,陆师爷姨太太——就是住小河街的烟馆张家二小姐,她也认得大妹妹。——她们都住在此间。想玩就玩。打牌也有人。寂寞是不会有的事。丫头,老妈子,要多少有多少,若不喜欢生人,和大妹妹身边的小丫头送来也好。

弟兄们的规矩,比驻到街上的省军好多了,他们知道服从,懂礼节,也多半是些街上人,他们佩服你侄男懂军事学,他们都是你侄男的死勇。他们对大妹妹的尊敬,是用不到嘱咐,会比你侄男还要加倍尊敬的。大妹妹是我的妻就是他们的皇后,是他们的菩萨。

你侄男得再说:凡事请老人家把来比较一下利害,用不着你侄男来多说。你侄男虽说立过誓,当天当神赌咒,无论如何决不因事来惊动街房邻里,但到不得已时,弟兄们下山,也是不可免避的事!

这得看老人家意思如何。老人家不答应时,弟兄们自然有不怕麻烦的一天。

P1-3

后记

编后记

凌宇

1924年,沈从文从湘西到北京一年后,开始文学创作。到1927年,是他初学用笔阶段。以1928年8月《柏子》的问世为标识,创作进入向成熟期的过渡。本卷收录了截至1930年包括早期和过渡期的二十余篇小说,从中可以看到沈从文在艺术上行进的足迹。

苏雪林曾将沈从文早期小说概括为四种类型:“一、军队生活;二、湘西民族和苗族生活;三、普通社会事件;四、童话及旧传说的改作”,这个阶段创作题材看似庞杂,实则简单,因为这四种类型的小说创作,均可分别归入乡土的回忆与都市体验。在本卷未能收入的早期以都市为题材的小说中,包括了自我抒情与都市讽刺两个基本类型。前者通过小说主人公的都市际遇,抒发作者对都市陌生、孤独、惶惑、冷漠的情感体验,带有郁达夫“自叙传”小说影响的明显印痕;后者则是对都市病态人生的暴露与讽刺。在以乡土回忆为主轴的湘西题材创作中,一方面,是偏处一隅的湘西各样风情,字里行间流动着温馨的情感细流;另一方面,文字的粗疏使描写流于表象,缺乏典型化的提炼,带一种自然主义的、印象式的特征,如《雪》、《连长》、《山鬼》一类作品。但仍有少数作品显示出一定的社会意义,收入本卷的《在别一个国度里》(后来更名为《男子须知》)、《学吹箫的二哥》(即《入伍后》)、《上城里来的人》(即《老魏的梦》),不同程度地透露出作者反世俗观念的倾向——在道德领域内替那些被统治者视为罪恶化身的具有反抗精神的下层人民翻案。但过于直露的主题和较单薄的内容又限制了这一倾向的深度、广度和力度。

我爱悦的一切还是存在,它们使我灵魂安宁,我的身体,却为都市生活揪着,不能挣扎。两面的认识给我大量的苦恼,这冲突,这不调和的生命,使我永远同幸福分手了。……坐在房间里,我耳朵永远响的是拉船人的声音,狗叫声,牛角声音。

这饱受煎熬的心灵自白,内在地契合着沈从文早期的整体创作心理。沿着这条温情脉脉的情感细流,在忆往里捕捉都市人生中无从寻觅的静谧与宁和,面对孤独并进而坚守,深化了沈从文敏感的体悟力,并进而凝炼成一种自觉的人生探索。《牛》、《菜园》以及同期的《柏子》、《阿金》等小说,显示出沈从文从早期乡土追忆的印象式书写向现实主义深入刻画的转变。不同的故事重复一个相同话题——偶然事变完全改变生命进程,由此萌芽了沈从文对人生的哲学思考。对偶然、必然的思考,起始于他的早期创作,并一直延伸到他成熟期的创作。面对偶然的不同人物,层出不穷地散见在作者的文学世界里,他们既无法更改过去也不能把握未来,生命堕入注定的悲剧。

一开始就沉浸在两个世界的相互疏离又相互接触中,其张力对抗随着沈从文多样手法试验告一段落,定型为一种两极人生情状的比照。在沈从文小说向成熟过渡时期,其题材迅速朝两个方向聚拢:都市上流社会和乡村下层人民各种生命形式的叙写。《有学问的人》、《绅士的太太》等作品,结束了沈从文早期都市讽刺的浅露,显示出沈从文小说世态讽刺的独有特征。从对都市上流社会的病态讽刺出发,发展为对上流社会一部分人的人性发掘。如中篇《一个女剧员的生活》,与收入《边城》卷的《都市一妇人》、《如蕤》一起,组连成同一母题的姐妹篇,既暴露都市上流社会的虚伪、自私、怯懦与肮脏,也试图还原黑暗中人性的挣扎与自立的人生图景。对乡村世界的描摹延续着早期对“乡下人”的道德与人性的考察。《雨后》、《龙朱》、《媚金·豹子·与那羊》、《神巫之爱》等同类型作品构成沈从文对生命原初态的浪漫想象:原始的生命形式拥有较充分的自由,意味着爱的人性本质与永恒,就如他自己所说,“我的故事就是《龙朱》同《菜园》,在那上面我解释到我生命的爱憎”,以苗族习俗为依据加以想象,通过爱情、婚姻和两性关系的聚焦,完成对人性探索。

然而,原始遗存的人性在现代风雨的侵蚀下,却显得脆弱并逐渐变质。《柏子》、《萧萧》和《丈夫》等作品,凝聚着沈从文对现代时空条件下,“乡下人”人性守常与流变的悲剧的思考。这三篇小说分别初成于1928、1929和1930年,后来又经作者重新修改并再次发表。这与沈从文1934年重返湘西有着直接联系。距1923年离开湘西已有10年,而湘西下层人民的人生境遇及其生命形态都一如既往,依旧延续着其悲剧命运。这一认知与强烈的情感冲击融入了改写后的作品里。同时,属于下层人民的原始生命的勤劳、善良与纯朴,在现代时空条件下,已成为“乡下人”理性觉醒的精神障碍。包括《会明》、《灯》、《夫妇》在内的小说创作,从不同角度,再现了乡村世界的内部精神守常与外部环境变异的矛盾。

以原始自然形态为源头展开一个延伸得很远的人生视野,去关注自在形态和自为形态的衍生和嬗变,沈从文按照对人生和艺术的理解,在小说中有目的地、循序地建造自己的艺术人生世界。对人物悲剧命运的撰写忠实历史流变的真相,更为执著的,是叙写他所希望的生命形式的重塑与回归。然而可以提供的途径却只在《丈夫》中一闪而过:尊重生命——从生命内部调整自己抵抗外部的压力,在做人意识上真正像个人。这样的选择虽然十分有限,却显示出沈从文对民族精神重造特有的清醒。

正是这样生命的体验和思索,贯注在沈从文早期和过渡期一脉相承的“人性”书写中,引导着乡村世界和都市人生的直觉感应,指向了成熟期关于“城一乡”文化以及两种生存方式的人生思考,同时完成了创作其巅峰时期小说《边城》和《长河》的情感积累和理性认识准备。

为了尊重并保持沈从文作品文字的原貌和风格,只要不是明显的错漏,这套文集一律不作改动,特此说明。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1:3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