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禅门内外(南怀瑾先生侧记)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刘雨虹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老师谢世半年以来,太多的朋友们,读者们,追念老师,想了解老师为文化而努力奋斗的过程。刘雨虹编著的《禅门内外(南怀瑾先生侧记)》记载了与老师有关的那些年,那些事,以及作者所知道的或参与的事,希望稍能满足读者们的期待和大家的关心。她收集了近百幅珍贵图片,生动地展示了南先生那些年中经历那些事时的风采。

内容推荐

刘雨虹先生追随南怀瑾先生四十余年,曾于南先生七十寿诞之时编成《怀师》一书,后又于一九九九年四月撰成《禅门内外(南怀瑾先生侧记)》。在《禅门内外(南怀瑾先生侧记)》中,刘雨虹先生娓娓而谈,讲述了追随南先生三十年间亲历、亲闻、亲见的一些故事,亲切、自然而又韵昧十足,于简单中勾勒事件原委,于平淡中彰显人物性情。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她收集了近百幅珍贵图片,生动地展示了南先生那些年中经历那些事时的风采。

目录

前言

余教授的话

三十年的追忆

四川才子谢无量

叶曼与袁行廉

广钦·老虎·南老师

日本之行

两岸文化的动荡

成立东西精华协会

李登辉教授的五百元

旁听生与特别生

张学良与维摩精舍丛书

张其昀与吴怡

蒋经国与“张老师”

来学中华文化的外国人

朱文光的故事

杭纪东的茶匙

琼瑶·平鑫涛·人文世界

奔波的人——李淑君

徐立功和周勋男

悟一游说妙然

四楼的岁月

大学的课程

多才多艺的人——孙毓芹

喊口令的人——林中治

刘修如的梦

背后的人们

五十五岁感怀

闲话胡适与铃木

为什么是禅宗

基辛格和第一本书

单传长子的绝技

话说《论语别裁》

钟先生与钟居士

美国大学的禅风

佛光山的七日

打嘴巴公案

新书出版

不见面的吐丝人

唯识·熊十力·牟宗三

老古出版社成立

阴阳五行

美国的禅宗

如何修证佛法

台北的监狱

般舟三昧·唐伯虎与

 白骨禅

被法国人难倒了

惊变的社会

洗尘法师与十方

唯一的第一

朋友是什么

一流人才何处去

复青大厦遇老乡——王启宗

盗印官司

超然洒脱的人——周梦蝶

十方书院时代

特别班和博士班

草山

王修女的圣母玛利亚

禅定功夫测验

谁放得下

另一个放下

洛杉矶之旅

天台传人——显明法师

卡普乐与李约瑟

离台赴美

一脚踢的人——陈世志

真正的行者

华府岁月

一张古董床

晴天霹雳

再说朱博士

兰溪行馆

经国先生之死

初到香港

另一页开始

老古·兰溪·华侨们

复旦·商务·北大

闫修篆与《易经》

两个女菩萨

金温铁路

厦门之行

禅堂和妙老

彼得·圣吉造访

南著译介西方

儿童读诵经典诗词

羽毛

凌峰和贺顺顺

王教授和王先生

《大学》·《中庸》· 《佛律与国法》

可叹之人

吃的趣事

外丹

社会责任

接棒之谜

后记

试读章节

三十年的追忆

由于前述的原因,我就打定主意要写这本书了,但真要做起来,还有一段曲折。因为在做这个决定时,我正在写《袁晓园的故事》。这位晓园女士已届九八高龄,她是时代的传奇人物,从缠小脚念私塾的幼年,不断自我努力奋斗而得以到法国留学。她曾出任中国第一位女外交官,又服务于纽约联合国,最后却放弃美国国籍,回到中国大陆推展文化工作。她的一生多彩多姿,罗曼史更是一波三折奇事连连。在廿世纪中国的变迁史中,她的故事,的确具有女性奋斗的代表性。

又因她的公公是国民党大员叶楚伧先生(抗战时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早年曾任职正中书局总编辑等),加上她自己法国留学的背景,故与国共双方的领导人物多有渊源。近年来,颇有人想写她的传记,无奈她早年的经历资料难得,而且大陆年轻的作家对不同世界的生活实况也较不易把握,故始终未成。而我恰好与她有六十年的情谊,结果这件工作就责无旁贷地落在我的肩上了。

我本来希望写好《袁晓园的故事》后,再来写这本书。所以回到香港,见南老师时,我就说:“我正在写袁晓园的传记……”

老师一听此话,未等我说完,立刻说:“啊!她的传记你来写很好。”

我接着说:“完工以后我准备写有关老师的书。”

“不要写我,将来我自己写!”老师立刻回答。

当头浇了一盆冷水,我心中即刻凉了半截。我该想到老师必然会反对这种事的,他所说“自己写”,也不过是一句推托话而已。

但是,想到余教授的话,勇气又来了,我说:

“我不是写老师的传记,我也没有这个资格,更没有能力写老师的传记;我只是写我所经历的与老师有关的事,叙述真实的经过,给大家知道罢了。”

我不但决心要写,而且要提前写。于是就搁下了《袁晓园的故事》,动手先写这一本。

至于南老师,他其实不在乎别人的赞誉,也不介意别人的毁损。以我卅年来冷眼所见,他所注意的,只是自己的起心动念;是否能独善其身,是否可兼善天下。

四川才子谢无量

我初次见到南老师,是一九六九年十月底的时候。

那天台湾师范大学有一个讲演会,主讲人是南怀瑾先生,讲题是“佛学概论”。

听到“佛学概论”这个题目,使我想到一本名为《佛学大纲》的书。这本书的作者是谢无量先生,他在早年曾任北京大学哲学教授。因他是四川人,抗日战争一开始,他就回到了成都。

谢先生不但文哲方面学问高超,受人崇敬,他的字也是潇洒自如,别有韵味。

一九四O年的夏天,我正在成都考大学。有一天晓园大姐嘱我顺路到提督东街一个地方,去找一位谢无量先生,因为谢先生要送她的字已经写好了。

当我找到那个地方时,发现原来是一所庙宇,名叫三义庙。进了大门靠左边的一间好像门房一样的屋子,里面桌子前坐着一位胖胖的、弥勒佛一样的中年人,就是谢无量先生了。只见他左手拿着一把芭蕉扇,右手在写字。

这间屋子简陋极了,木桌上有一把小泥茶壶,桌边放着两三本书,最上面的一本,映入我眼帘中,就是《佛学大纲》。

大概“佛学概论”差不多就是《佛学大纲》吧。现在听到南老师要讲佛学概论,自然就联想到《佛学大纲》,接着又想到谢无量先生了。

说了这么多有关谢无量先生的话,是有原因的,因为袁焕仙先生带领弟子南怀瑾等的“维摩精舍”,就是设在三义庙这个地方。当时袁焕仙及谢无量二位先生,都是四川文化界响当当的人物,只不过那时的我不知道罢了。

当我看到谢先生时,心中颇为纳闷,为什么一个书法家坐在庙里写字?为什么一个文化人衣着又那么随便呢?

回去不免好奇地问晓园大姐,她说:“是啊!他就是那样一个不拘小节的人,可能四川的文人都比较潇洒吧!”

那年秋天,我前往西昌去上学,西昌就是现在发射卫星的基地。在一九四。年时,因为日本飞机常到成都轰炸,不能安心读书,所以虽然考取了成都的光华大学(因抗战从上海迁至成都),但为了躲避轰炸,仍选择了西昌技艺专科学校。这是一所农工专科,位于西昌邛海对面的庐山,是借用半山的庙宇作为校舍的。

到了西昌入校,才发现谢无量先生的女儿谢祖琰也在那里就读。她念的是蚕丝科,我读的是土木工程科。

学校的校长李书田,是颇有名气的,他原是天津北洋工学院院长,那是全国驰名的学校。一九九七年诺贝尔物理奖的得主朱棣文博士,就是李书田的外孙,当时朱棣文的母亲李。贞,也是我们西昌同一个学校的同学。P5-8

序言

这本书是在一九九九年四月写完的,当即将书稿带至香港,交给老师过目,老师就叫宏忍师在餐桌上念给大家听。

由于老古公司多由老师指派同学们代为帮忙管理,所以常有变动;因而此书在老古出版时,只签两年合约,以后并未续签,也就没有再印了。

这本书出版不久,又授权在大陆印行简体字版,因出版者自行附加不相干的数据文字,内容也有改动,老师看了颇为不满,所以也就没有再续约了。

在我写这本书时,老师也提供了重要数据;涉及其他同学及友朋们的部分,也都已先请各人过目无误。所以此书的内容是真实不虚的,唯一的不同,是李登辉的名字,在第二次印刷时,改成了李谦光。现在再行出版,仍用原始书稿,恢复李登辉的名字。

自从老师谢世半年以来,太多的朋友们,读者们,追念老师,想了解老师为文化而努力奋斗的过程。这本书记载了与老师有关的那些年,那些事,以及我所知道的或参与的事,现在重新印行这本书,希望稍能满足读者们的期待和大家的关心。

刘雨虹

二0一三年三月于庙港

后记

这本书是仅凭我自己的记忆,以粗略的线条记述了追随南老师左右三十年的一些边际故事。然而,纵有吉光片羽,仍难表述南老师八十年行踪于万一。唯一可以告慰的是,这本书里所说的,都是我亲历、亲闻、亲见,真实不虚、。

值此二十世纪之末期,因南老师的书风靡一时,许多读者,为了学佛学道,或学密法,或为了其他种种愿望,辗转写信给南老师,要求拜门做南老师的弟子;也有借学术讨论之名而另有所期盼者。以致,各方来信,积案盈箱,其中颇有些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令人看后啼笑皆非。

其实,南老师曾多次讲过,他一生唯以学人(学生)自励,向来不肯自居人师,至今更没有亲口说过任何人是他可传禅宗心印的得法弟子。老师有时还极具深意地说:“天之道,功成不居;人之患,好为人师。”老师以此自律,也以此警戒他人。

事实上,我们所知道的老师,确实严守大乘戒律,并不为“名闻(名声)、恭敬(别人的推崇)、利养(受人财物供养)”所动。他只是我行我素,不慕荣华,超然物外,不可方物而已。

所以,旁人对他的一生,要想有所记述,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老师内学修养的真正境界,更不是他人所能臆测。

记得禅宗古德同安常察禅师有一首诗,如果用来对照南老师的一生,也许可以使人略有会心。这首诗说:

枯木岩前差路多 行人到此尽蹉跎

鹭鸶立雪非同白 明月芦花不是他

了了了时无可了 玄玄玄处亦须呵

殷勤为唱玄中曲 空里蟾光撮得么

“枯木岩前差路多,行人到此尽蹉跎。”这说的是,学禅的人,得少为足,迷途而废,或另走旁径的,实在太多太多了。

“鹭鸶立雪非同白,明月芦花不是他。”描写禅所达到的境界,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比拟。鹭鸶和白雪,明月与芦花,从表面看来,似乎都是一样的白色,事实上,此白非彼白,那个第一义的最高境界,随便你如何学习、模仿,总归你无法臻于它那样的本色。

“了了了时无可了,玄玄玄处亦须呵。”这是说,你也可以说稍有心得,好像是了脱一些什么’,但“了”就“了”,有可以“了”的,而且能够“了”的,已经不是真“了”了。假如自己还把“这个”当做玄而又玄,自认为已经很高妙,可以“见与师齐、见与佛齐”,那就更不成话,更应该被呵斥了。

“殷勤为唱玄中曲,空里蟾光撮得么?”也就是说,恳切地告诉你其中真正的奥妙,犹若虚空中朗月的光华,你将始终无法捉摸到它的真正影像。

或许,这才是禅,或许,只有这才足以折射出南老师的一生吧!

可是,又有谁说得准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0:1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