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美国史(共4册)(精)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美)乔治·布朗·廷德尔//大卫·埃默里·施
出版社 南方日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乔治·布朗·廷德尔、大卫·埃默里·施所著的《美国史(共4册)》全方位、多角度介绍美国历史,从发现新大陆、建国到崛起、繁荣的过程,揭示美国强大的发展历程。按照时代顺序,描述发生在美国历史上的大大小小事件,展现各个种族的移民在新大陆筚路蓝缕的开拓与建设,展现美国人探索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卓有成效的脉络。全书内容翔实,细节丰富,描写简洁生动,图文并茂,大量精美的图片帮助读者感受真实的时代气息。

内容推荐

美国,一个由移民组成的国家,一个从理性政治理念中生发的国家,一个在处女大陆上筚路蓝缕建设出来的国家。殖民与反殖民、战争与和平、奴役与自由,歧视与平等……今日美国的一切复杂迷人之处,无不有其历史源流。本书为你展示的是美利坚这片土地上几百年的全景画卷,生动的文字配以精美的图片,于细节处见叙事功力。

《美国史(共4册)》史料丰富,不仅有美国发展历程中阳光的一面,也毫不避讳美国的阴影一面。世界头号强国,不光源自美丽梦想,更是无数矛盾交织,各种理念角力,多方力量激荡而成的历史现实。

《美国史(共4册)》由最杰出的美国历史教授之一——乔治·布朗·廷德尔,以及弗尔曼大学校长兼历史学教授大卫·埃默里·施合作著述,25年来再版过七次,是广受欢迎的美国大学经典历史教科书,全美超过100万学生使用。

目录

第一部分 新大陆

第1章|文化的冲突 4

前哥伦布时期的印第安文明5/欧洲人眼中的北美8/欧洲的扩张9/哥伦布航海12/物种大交换14/职业探险家17/西班牙帝国18/新教的改革30/西班牙帝国所面临的挑战34

第2章|英国与它的殖民地 39

历史背景40/切萨皮克殖民地的建立44/新英格兰殖民地的建立54/新英格兰的印第安人64/北美的英国内战68/南北卡罗来纳(殖民地)的建立70/中部殖民地与佐治亚殖民地的建立75/繁荣的殖民地83

第3章|殖民地的生活方式 85

早期美国的形成86/南方殖民地的社会与经济94/新英格兰的社会与经济102/中部殖民地的社会与经济115/殖民地的城市118/启蒙运动121/大觉醒124

第4章|帝国的前景 129

英国的殖民地统治130/自治政府的举措136/令人担忧的邻国138/殖民地战争143

第5章|走向独立 152

战争的遗产153/英国的政治155/西部的土地156/格伦维尔与《印花税法案》156/煽风点火162/边疆地区的不满情绪166/危机的恶化168/权力的更迭174/独立181

第二部分 一个国家的建立

第6章|美国革命 189

死里逃生190/战争中的美国社会193/1777年:英军不断受挫196/1778年:双方重组199/南部的战争203/和谈207/政治革命209/社会变革212/美国文化的兴起218

第7章|联邦制国家的形成 221

邦联222/通过宪法233

第8章|联邦时代 246

一个崭新的国家247/汉密尔顿的洞察力252/共和党的选择260/国内外的危机261/新土地的解决方案268/政权的移交271/亚当斯的执政岁月273

第9章|共和国早期 282

杰斐逊派的节俭作风284/执政期的杰斐逊285/共和党的内部分裂293/欧洲战争295/1812年战争298

第三部分 扩张的国家

第10章|国家主义和地方主义 311

经济国家主义312/“和睦时期”315/危机与妥协319/司法国家主义322/国家主义外交324/一党政治326

第11章|杰克逊主义动力 333

布置好舞台334/联邦法令废止权336/杰克逊的印第安人政策342/银行争端344/范布伦与他的新政党制度351/对杰克逊时代的评价355

第12章|成长的动力 357

农业和国家经济358/交通与国民经济361/通信革命366/工业革命367/ 流行文化372/移民375/工会工人381/专门职业的崛起383/杰克逊式的不平等386

第13章|美国的文艺复兴:宗教、浪漫主义和改革 388

理性宗教389/第二次大觉醒391/美国的浪漫主义397/美国文学的繁荣400/教育403/战前改革406

第14章|上帝所命 415

泰勒时代416/西部边疆418/向西迁移426/合并得克萨斯432/波尔克的总统职位435/墨西哥战争439

第四部分 分裂的国家

第15章|旧南方地区 451

旧南方的特殊性452/南方白人社会456/南方黑人社会461/南方边疆地区的文化469/反奴隶制运动471

第16章|联邦危机 478

准州的奴隶制479/1850年的妥协485/国外冒险492/堪萨斯—内布拉斯加危机493/南北危机的深化502/中部的分裂509

第17章|联邦战争 516

等待游戏的结束517/实力的平衡520/战争的早期进程522/《解放宣言》535/妇女与战争539/战争期间的政府540/风雨飘摇的邦联政府545/南部邦联的瓦解549/一场现代战争557

第18章|战后重建:北方与南方 560

战争的后果561/关于重建的斗争564/南方的重建573/重建的南部578/格兰特时代583

第五部分 日益加深的痛楚

第19章|南方与西部的变革 597

新南方598/新西部610

第20章|大企业与劳工组织 628

大企业的兴起629/企业家636/劳动条件及劳工组织641

第21章|美国城市的兴起 658

美国进城运动659/新移民潮663/大众文化669/教育和职业676/社会变革理论679/社会福音运动684/城市改革的初期努力686

第22章|镀金时代的政治与农民骚动 691

政策的悖论692/腐败和改革694/农业问题和农民的抗议运动708/经济和银子的解决方案715

第六部分 现代美国

第23章|美利坚帝国 725

迈向新帝国主义726/太平洋地区的扩张728/美西战争730/东亚的帝国对手740/大棒外交742

第24章|进步时代 750

改革要素751/进步主义的特征753/罗斯福的进步主义757/罗斯福的第二任期761/从罗斯福到塔夫脱768/威尔逊的进步主义773/进步主义的局限784

第25章|美国与大战 785

威尔逊和外交事务786/不易的中立789/美国参战798/“决定力量”804/为和平而战807/从战争到和平813

第26章|现代特征 817

20年代的反应818/咆哮的20年代824/现代主义文化831

第27章|共和党的复兴与衰落 837

“正常状态”838/新时代845/胡佛:工程师总统854

第28章|新政美国 864

从胡佛主义到新政865/在管理中复兴872/萧条时期的人力成本876/20世纪30年代文化881/第二次新政883/罗斯福的第二任期888/新政的遗产894

第七部分 美国时代

第29章|从孤立到全球大战 900

战后的孤立主义901/战争风云906/欧洲风暴912/太平洋风暴918

第30章|第二次世界大战 922

美国的早期战役923/国内总动员925/战争的社会影响927/盟军挺进柏林932/跃进至东京939/新时代的诞生942/最终的总账950

第31章|公平施政纲领与遏制政策 952

杜鲁门领导下的恢复阶段953/冷战958/20世纪40年代的民权运动966/冷战升级970

第32章|透过观景窗:1945年至1960年的社会与文化 978

富足的人民979/从众文化985/观景窗的裂缝988/疏远和解放990/荒谬的时代994

第33章|冲突和僵局:艾森豪威尔时代 996

“变革时刻”997/艾森豪威尔的“隐蔽”统治999/海外干涉1003/连任和海外危机1008/逐渐恶化的海外问题1012/民权运动早期1015/对艾森豪威尔时代的评价1020

第34章|新边疆:20世纪60年代的政治和社会变化 1021

“新边疆”1022/民权运动的扩大1026/海外边疆1029/林登·约翰逊和他的“伟大社会”1034/从民权到黑权主义1039/越南悲剧1041/60年代高潮1045

第35章|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动乱与反动 1048

动乱的根源1049/尼克松和越南1060/尼克松和美国中产阶级1065/尼克松的成功1068/水门事件1072/未经选举的总统1075/卡特过渡期1078

第36章|保守派叛乱 1082

里根革命1083/里根第一任期1087/里根第二任期1092/布什政府1099

第37章|成功与灾难:世纪之交的美国 1104

美国变化中的马赛克1105/文化保守主义 1108/从布什到克林顿1109/克林顿第一任期的国内政策1112/共和党叛乱1115/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和社会趋势1118/外交政策挑战1121/2000年大选1124/富有同情心的保守主义1126/全球恐怖主义1128/陷入困境的总统任期1140

试读章节

前哥伦布时期的印第安文明

最早到达北美洲的人们会发现,这块广袤的大陆气候复杂多样,地形变化万千,不仅有沿海平原、辽阔的草原,还有环境恶劣的沙漠和高耸的群山。这些截然不同的地理形态塑造着各具特色的生活环境、社会结构和文化模式。早在哥伦布偶然发现新大陆之前,北美的原住民便已形成了大量的群落,这些群落复杂多样,有超过400种语言。尽管地域和语言的不同将他们相互隔离,但整个印第安社会形成了庞大的贸易网,促进着各种思想和改革的传播。在描写印第安早期文明的浪漫神话中,人与自然总是高度和谐,人与人之间也总是融洽和睦,然而现实却远非如此,土著的群落给环境造成巨大压力,而且相互间战事不断。

早期的文化经过了几个世纪的游牧生活,古印第安人逐渐形成更加稳定的村落。几千年前,北美这块土地才刚刚有人类踏足。而几千年后,气候变化及大规模狩猎捕杀使这块大陆上最大的哺乳动物也消失灭绝了。全球变暖减少了草原的面积,刺激了森林的增长,为人类提供了大量可食用的植物和小动物。古印第安人适应了新的环境,他们学会了布设陷阱,编制篮筐,发明了谷磨坊,还驯养了野狗和火鸡。伴随着农、渔业以及陶器制造业的出现,新的文化时代悄然而至。这时,狩猎便集中在了那些行动更快更加难以捕捉的哺乳动物身上,如鹿、羚羊、麋鹿、驼鹿和驯鹿。到公元前5000年,墨西哥高地的印第安人已经开始食用植物性食品,主要为谷类、豆类和蔬菜,同时诸如辣椒、鳄梨和南瓜等植物也已成为新大陆的主要食品。

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奇布查人和印加人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前1500年问,墨西哥已出现了比较固定的农业城镇。更加稳定的生活为宗教、工艺、艺术、科学和社会管理的发展,包括战争的谋划,都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公元300年到900年,中美洲出现了许多拥有大金字塔、庙宇、宫殿等建筑物的繁华城市,这些城市中心是依靠其周边的村庄孕育形成的。此外,定居在中美洲的玛雅人还掌握了先进的数学和天文学,设计出比哥伦布时期欧洲人所使用的更加精准的日历。

大约公元900年,发达的玛雅文明宣告衰落。玛雅人依靠雨林生存,然而他们却对自身赖以生存的脆弱生态系统进行了过分采伐。正如一位考古学家所解释的那样:“太多的农民在太多的土地上种植了过量的庄稼。”对森林的乱砍滥伐的结果导致山体滑坡,给农田带来了灾难性的损失。人口过剩更加剧了玛雅社会的紧张局面,无休止的内战不断爆发。各主战派互相攻城略地,在战后仪式上用俘虏祭祀神灵。不论导致玛雅社会衰败的原因是什么,玛雅人最终败给了好战的托尔特克人。尽管10世纪时,托尔特克人已征服了玛雅的大部地区,但公元1200年前后,托尔特克人又神秘地撤离了。

从西北部迁居而来的阿兹特克人则乘虚而人,他们在1325年建起了特诺奇蒂兰城(距今墨西哥城北部40千米),并逐渐将其势力范围扩张到墨西哥中部。1519年西班牙人侵入特诺奇蒂兰城。据记载,当时蒙提祖马二世统治下的阿兹特克帝国可能有臣民超过500万人——但据估计实际人数已高达2000万人。

特诺奇蒂兰城以南,即现在的哥伦比亚,奇布查人建立了一个与阿兹特克帝国类似的小规模帝国。再往南,克丘亚人(世称印加人,得名于其统治者)也建立了自己的帝国。到15世纪,其版图已沿安第斯山脉绵延千里,北至厄瓜多尔南达智利。帝国之内,道路交通纵横交错,政府统治独裁专断。

北美的印第安文化在今天美国的土地上,印第安人创立出三大独具特色的古代文明:东北部的阿登纳一霍普韦尔(Adena-Hopewell)文明(公元前800年—公元600年),东南部的密西西比文明(公元600年—1500年),以及西南部的普韦布洛-霍霍凯姆(Puehlo-Hohokam)文明(公元前400年至现今)。然而,这三种文明却没有一支像南边的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及印加文明发展得那样完整。

集中在俄亥俄河谷的阿登纳一霍普韦尔文化,为后世留下了数目众多的土方建筑和坟冢,有些设计精巧,形似巨蛇、鸟类或其他动物。这些造型各异的坟冢为我们揭示了该文化复杂的社会结构及细致的劳动分工。此外,霍普韦尔印第安人还创立了精细而复杂的横跨大陆的贸易网络。

以密西西比河谷为中心的密西西比文化,与玛雅社会和阿兹特克社会十分相似,均采取了集约型的农耕生产方式,围绕着中心广场和寺庙(外形类似金字塔)建立起附属的城镇,他们还进行死亡祭祀,以活人祭祀和施行肉刑。密西西比人拥有一支专门的劳动大军,组建了高效的管理机构,并形成庞大的贸易网络。密西西比人还崇拜太阳。14至15世纪,是密西西比文化发展的顶峰,最后由于欧洲疾病的蔓延而走向衰亡。

干旱的西南部以灌溉农业为主,许多技术时至今天仍被使用,现今这一文明的后裔(霍皮人、祖尼人和其他民族)仍居住在其祖先用砖坯建造的普韦布洛印第安房屋里。

P5-7

序言

正如历史永远不会完结一样,历史教科书亦是如此。对于《美国史》这部书的前六版,我们从读者和教师那里获取了大量的反馈信息。最为重要且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的初衷得以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为世人编写一部能够激起兴趣和热情的叙述美国历程的史书,一部栩栩如生颇富人性的叙事史,而这一切都是基于对社会结构的分析,以历史事件本身发展为主导的。此外,读者对本书特色鲜明的开本和版式设计也给予了充分的首肯。本书的设计以阅读便捷和价格适度为宗旨,这次的最新版本既保留其经典的外观,又在色调上做了新的调整,加插了许多吸引读者目光的全彩图片。

恰如《美国史》的历次修订一样,我们将遵循一直以来的主导思路,把补充进第七版的所有新章节都给予介绍。在以前的版本中,我们追溯了诸如移民、边疆与西部、大众文化以及工作等广泛的主题。对于每一个主题,我们都会把选定主题的讨论融人特定的叙事文体,后续的修订版也沿用了这种叙事风格。

《美国史》(第七版)突出了环境史的主题,这是一个相对新的领域,它旨在探究:人类是如何改变自然,同时又为自然所改变的。地理特征、天气、植物、动物,以及疾病都是环境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史学家致力于研究以下内容:由于自然过程的结果,诸如火山爆发、地震、飓风、森林大火、干旱、洪水和气候变化,地球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同时,他们研究人类社会诸如狩猎、农耕、伐木和采矿、加工制造、修建水坝和灌溉等经济活动是如何利用自然环境,又对其造成了怎样的破坏。同样令人颇感兴趣的是,他们还关注历史上不同的社会是如何认识和感知自然的,又是如何根据自己的这些感知借助于建立公园、保护区和人造景观来重塑自然,而这些都在宗教、艺术、文学和大众文化有所反映。最后,环境历史学家所关注的另一个主要领域是,对自然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障自然环境质量的相关法律和法规的建立与完善。

第七版中与环境史相关的一些新增内容是:

第一章增补了对来自欧洲的致命性传染病在新大陆传播,以及马匹的引入对大平原生态和社会影响的讨论;第三章探究了欧洲家畜的引入对新大陆环境的影响,以及导致与北美原住民关系复杂化的种种问题;第五、六章描述了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天花的传播对美军所造成的影响;第十二章详述了早期工业进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第十七章描述了美国南北战争对南部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第十九章增补了南北战争后南部收益分成的佃农耕作系统对环境影响的新资料,如边远西部的工业采矿及大平原北美野牛的灭绝等;第二十一章描述了南北战争后期各大城市的戏剧性崛起,以及城市环境的各种鲜明特征;第二十四章纵览了在19世纪后期的环保运动中体育运动员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还详述了西奥多·罗斯福为保护国家自然资源所做的不懈努力;第二十八章概览了大萧条时期“风沙暴尘”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第三十七章增补了对乔治·W.布什总统颇具争议的环境政策的讨论,描述了飓风“卡特里娜”对密西西比和路易斯安那地区所造成的破坏。

除了上述对环境史的探索之外,我们还为第七版增补了其他新的内容。本书还融入了一些新近重要学术著作的全新视野,我们深信,本书将给学生提供美国历史的最精彩概览。

在第七版的编写过程中,我们从许多人的见识和意见中大获裨益。其中的一些建议源自本书的学生读者,我们鼓励这样的反馈。那些为本书提出意见和建议的学者和调查指导教师是:James Lindgren(纽约州立大学普拉茨堡分校)、Joe Kudless(拉里坦谷社区学院)、Anthony Quiroz(得克萨斯A&M大学)、Steve Davis(金伍德学院)、Mark Fiege(科罗拉多州立大学)、David Head(约翰·泰勒社区学院)、Hutch Johnson(高登学院)、Charles Eagles(密西西比大学)、Christina White和Eddie Weller(圣哈辛托学院南校区)、Blanche Brick,Cathy Lively,Stephen Kirkpatrick,Patrick Johnson,Thomas Stephens等(布林学院布赖恩校区)、Evelyn Mangie(南佛罗里达大学)、Michael McConnell(亚拉巴马大学伯明翰校区)、Alan Lessoff(伊利诺伊州立大学)、.Joseph Cullon(达特茅斯大学)、Keith Bohannon(西佐治亚大学)、Tim Heinrichs(贝尔维尤社区学院)、Mary Ann Heiss(肯特州立大学)、Edmund Wehrle(东伊利诺伊大学)、Adam Howard(佛罗里达大学)、David Parker(肯尼索州立大学)、Barrell Esworthy(詹姆斯敦社区学院)、SamanthaBarbas(查普曼大学)、Jason Newman(考修姆尼斯河学院)、Paaul Cimbala(福特海姆大学)、Dean Fafoutis(索尔兹伯里大学)、Thomas Schilz(米拉马社区学院)、Richard Frucht(密苏里西北州立大学)、James Vlasich(南犹他大学)、Michael Egan(华盛顿州立大学)、Robert Goldberg(犹他大学,Jason Lantzer(印第安纳大学),以及Beth Kreydatus(威廉一玛丽学院)。我们还要特别感谢Tom Pearcy(斯利普里·洛克大学)为编写年代表(大事记)所花费的大量心血。这里,我们还要再一次感谢在w.w.诺顿工作的朋友,尤其是Steve Forman、Steve Hoge、Karl Bakeman、Neil Hoos、Lory FrenkeI、Rov Tedoff、DanJost、Rebecca Arata和Matt Arnold,感谢他们对本书的编写一如既往的热心与关注。

乔治·布朗·廷德尔

大卫·埃默里·施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5:1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