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苇编译的《世界经典动物文学全书》囊括了俄罗斯文学大师的优秀动物文学作品,让我们跟随动物文学大师们一起体会神奇美妙的大自然!
这本《林中追鸟歌》收录了尼·斯拉德科夫和韦·恰蒲丽娜的经典动物小说。
儿童从动物文学的形象中获得审美感动,与动物文学里的形象发生共鸣。与此同时,孩子会认识到,动物是一种与人类不同的生命存在。动物的行为可以促使孩子对人类的行为进行反观和反思,促使孩子审察人类自私行为的后果,从而克服思想上的骄横和偏见。孩子在受到生命教育的同时,他们的人格也就可能在更宏阔、更丰盈的背景上得到健康的发展。
本丛书为俄罗斯众多著名作家的动物文学合集,文章生动有趣又不乏诗意,让人在阅读的同时,好似亲身处在朝气蓬勃的大自然里,而那些可爱、单纯的大自然的精灵,就在自己身边……
《林中追鸟歌》包括:《树梢上的布谷鸟》《葛莉娅养鹦鹉》和《谁在冰下唱歌》等。
《林中追鸟歌》由韦苇编译。
春天的歌(尼·斯拉德科夫)/ 1
秘而不现的鸟/ 7
坏了嗓子的杜鹃鸟(尼·斯拉德科夫)/ 11
转来转去的燕雀(尼·斯拉德科夫)/ 14
新声(尼·斯拉德科夫)/ 17
沼泽地里的牲口(尼·斯拉德科夫)/ 20
彼此相帮(尼·斯拉德科夫)/ 25
陌生的叫声(尼·斯拉德科夫)/ 27
会唱歌的树(尼·斯拉德科夫)/ 29
树梢上的布谷鸟(尼·斯拉德科夫)/ 32
小唧唧(尼·斯拉德科夫)/ 35
夜莺的巧舌(尼·斯拉德科夫)/ 38
林马可真能唱(尼·斯拉德科夫)/ 42
闪电般的迅猛一击(尼·斯拉德科夫)/ 46
金灿灿的黄莺(尼·斯拉德科夫)/ 52
鸟歌为我指路(尼·斯拉德科夫)/ 58
鸟界的岗哨(尼·斯拉德科夫)/ 62
林中信号(尼·斯拉德科夫)/ 67
插进来的故事更精彩(尼·斯拉德科夫)/ 76
南飞的鸟群(尼·斯拉德科夫)/ 80
谁在冰下唱歌(尼·斯拉德科夫)/ 84
珍贵的鸟歌(尼·斯拉德科夫)/ 87
乌鸦的信号(尼·斯拉德科夫)/ 91
我的鸟和我(尼·斯拉德科夫)/ 94
鸟的语言(尼·斯拉德科夫)/ 97
鹦鹉的语言——一个翻译家讲的故事(尼·斯拉德科夫)/ 99
白头翁的歌(尼·斯拉德科夫)/ 102
天鹅:人类长翅膀的朋友(韦·恰蒲丽娜)/ 105
葛莉娅养鹦鹉(韦·恰蒲丽娜)/ 120
第13 号鸟屋(韦·恰蒲丽娜)/ 139
秃鹰库奇亚(韦·恰蒲丽娜)/ 150
春天的歌
尼·斯拉德科夫
夜晚是如此静谧又如此清纯。低洼处的小河淙淙流淌,白杨树在黑暗中沉睡。不过这黑黝黝的枞树,这体躯魁伟的壮士,高高地矗立在森林之上,仿佛正伸手去攀摘它头顶上那白亮白亮的星星。
斑鸫鸟的尖声哨音越来越高、越来越响。在森林里听惯了鸟歌的耳朵,能一下就分辨出这就是它,是它唱的歌!一准是的,是它,是这林中歌手的歌声!它欣欣然、悠悠然展开它那双黑色的翅膀,不慌不忙地扇动,它飞得异常地平稳,像一条黑糊糊的线缕飘荡在那绿荧荧的天空。
山鹬!
在森林上空,鹬不是随便飞,不是飞到哪里算哪里,它只沿着它飞惯了的空中路径飞。它忽而像蝙蝠似的,边飞边吱吱唧唧叫唤,忽而像青蛙似的,咕呱咕呱闷声闷气地嚣嚷。这两种歌声都显得十分急骤。像家庭主妇们喜欢听到蟋蟀安详的歌声那样,考察大自然的人们希望听到雷鸟或山鹬这种急骤的歌声。
这是春天来临的征兆!
因为山鹬是新一年春天的使者。是它,每年用它的翅膀在深绿的夜空为春天画出一道直截的路径。山鹬从窝里飞出来,意味着森林的春天即将来临!
山鹬的歌唱是难得听到的。我们的录音机要捕捉到它的歌声,就不能边跑边录,而是要把录音机隐蔽在空中“鸟路”的下方。我们不能因为看见山鹬就高兴得忘乎所以,不能因欢呼而高高抛起我们的帽子。山鹬看见往上抛去的帽子,就会改变飞行方向,绕开我们。
我们把篝火灭了,轻手轻脚地走到几株白桦树下。这白桦树的上方就是山鹬必经的一条鸟路。我们在这里等着捕捉它的歌声。第一只山鹬飞过去了;第二只山鹬看见我们抛起的帽子,就不再向前直飞,而且立刻停止呜叫,在夜空中默默绕开了我们。
山鹬一只接一只飞来。
第三只山鹬接着向我们飞来。我的手指摸住了录音机的按钮,准备好……就在这时,我的伙伴一高兴,要向空中抛帽子!我赶忙制止他——干吗在山鹬即将飞到我们头顶的时候抛帽子!但是晚了。山鹬来了个急转弯,朝另一方向飞去,很快消逝在夜空中。
我们旗开却没有得胜。第一次努力我们失手了。我没有录到山鹬的歌声,损失了一个机会,我的伙伴损失了一顶帽子——帽子落进了小河,随流水淌走了。
忽然间,我们又听见,歌声又回来了。歌声在我们灭掉的篝火上空旋绕。风又把我们的篝火给吹燃了。带着噼噼声往上蹿动的火焰,撕破了沉沉夜色,把火星子喷散到空中去。
考察大自然的人都知道,光可以引来各种各样的野兽、野禽和昆虫。夜蝴蝶向我们的篝火飞来。蝙蝠们在火光四周飞闯。据说,白鹧鸪也会向火光飞来。显然山鹬也是抗拒不了火光的诱惑而对着篝火飞来的。它绕着火光,边飞边唱! 我抓紧时机,迅速按下了录音机的按钮。
我们一动不动站着。但是篝火渐渐熄灭了,山鹬也就飞走了。这时我们都一下傻了眼:我们搁在篝火边的保暖衣物通通不见了!
我们找了好久,都没找到我们的保暖衣物……万急之中,我们一下醒悟过来,明白了这火为什么陡然又向上蹿起来了!看!我们野地考察随身带着的大背囊,只剩下一条拉链了,夹克衫只剩下几颗纽扣,可我们不明白,这夹克衫的领子为什么没有烧掉。我们带进森林的东西,现在只剩下了一只装口缸的袋子。我们把口缸取出来,往里装进了我们收录着山鹬歌声的录音机。
我们只好在熄灭的篝火边等待天明了!
天亮了。我们的脸糊满了火烟子,我们的背却被春寒冻僵了。我们一会儿看看篝火,一会儿看看被朝霞染得殷红的森林。
一到春天,夜就短多了。不管怎么说,天一亮,我们就总算轻松多了。我们没有欢笑,也没有忧伤。一身疲惫,腰酸背痛,可也好赖总算走出森林,回到了家。
我们录下了山鹬的歌声。现在什么时候想听山鹬的歌声,拿出录音机就行了。不过我们还是想去听山鹬更多的新歌,所以我们又急匆匆地赶着进了森林。要知道,只听录音机里那山鹬的歌声,就跟听青蛙鼓噪的咕呱声、听蝙蝠唧唧的鸣叫声,没有多大的不同了。因此还得进到森林里去,一边听山鹬的歌唱,一边看沉浸在夜色中的白杨树,看枞树黑漆漆的魁硕身影——它们的树梢高高地直吻夜空的繁星。这才有情有景,有滋有味。像火光吸引夜游动物一样,我们总是被山鹬们的歌声吸引着——只有这歌声,能让我们感受到春天来临的快乐。
P1-5
动物文学:一部部不朽的大自然传奇
韦苇
工业文明和科技文明的发达,给人类自身造成一种错觉,以为人和人的支配欲可以无限制地挥发,可以任意地奢侈。其实,地震和海啸就告诉我们,人的意志不是万能的,“人定胜天”不是一个放诸四海而皆准的不移真理。在地震和海啸面前,自以为万能的人和动物一样,抗拒不了、更控制不了发生在我们这个星球心脏部位的激情。地震和海啸其实是把人放在与动物同样的地位上,甚至人显得更脆弱、更无能,因为动物已经对地震有预感的时候,人类还茫无所知。这样来认识大自然,我们就会认识到人类的渺小;这样来思考生命,就能够摆脱“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就能消除人类对动物的傲慢与偏见,就能消除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错觉,承认人类并不是地球的主宰者,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只不过是地球上一种能用语言思考、表达,从而具有物质和精神创造能力的动物而已。只有当我们认识到,地球是一个人与动物命运休戚相关的大生物圈,地球是人和动植物一起拥有的生存共同体,我们的生态伦理观念才能正确建立起来。这样,我们就会对有些生命意识和生态环境意识特别强的人怀有深深的敬意。所以,大自然文学、动物文学不可能在工业文明、科技文明和城市文明兴起的19世纪以前产生。当动物的生存问题因为工业和城市的迅猛发展而引起关注的时候,当作家对动物生命有新的理解的时候,以动物为本位、为重心的动物文学就自然而然应运而生了。动物文学作家只不过他们是用文学来思考大自然、思考生命的一批人,把真实的动物世界用艺术的语言经营成为一个个不朽的生命传奇和精彩故事,打造成为文学图书常青树。
中华民族有个好的传统。中国的儒家、佛家、道家学说在推动和谐社会、和谐生态方面都有可贵的治理智慧。无论是儒家的天人合一,还是道家的道法自然,或是佛家的众生平等,这类中国的或取自异国的哲学思想已经帮助我们的文化存活了几千年。这个好传统如果能得到发扬光大,就可以防止环境危机的发生,建设天人和谐的世界,利于千秋万代的子孙。
动物文学作品因其特殊的阅读价值而成为图书市场上的长销书和常销书。
1.动物文学能给孩子以独特的生命教育,从而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儿童从动物文学的形象中获得审美感动,与动物文学里的形象发生共鸣。与此同时,孩子会认识到,动物是一种与人类不同的生命存在。动物的行为可以促使孩子对人类的行为进行反观和反思,促使孩子审察人类自私行为的后果,从而克服思想上的骄横和偏见。孩子在受到生命教育的同时,他们的人格也就可能在更宏阔、更丰盈的背景上得到健康的发展。
2.动物文学的诗意性和神秘性,能激发起孩子强烈的阅读欲望。
孩子的活动范围多在家庭和学校。森林、湖泊、沼泽、海洋里的种种生命现象对孩子来说都是陌生的。这陌生感中就包含着原生态的神秘性,而动物文学用洋溢着诗意的叙事所呈现出来的文字,就浓浓地浸透了这种神秘性,这正是充满好奇心的、充满探险欲望的孩子们所期待的。在文学读物不同程度被边缘化的现今,用动物文学去吸引他们阅读,不失为上策,我们可以期待令我们惊喜的效果。
3.动物文学是科技大发展时期对于“人与自然”关系进行重新定位和思考的文学,能使孩子在面临大自然时,其思想不停留在环境保护和动物保护的层面上,能使他们的境界更宽阔和远大。
动物文学能强化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能促进人类加快保全动植物物种的步伐,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动物文学作为一种“神灵启示下的文学”,其优越性还在于它让人们的思索不停留在环境保护和物种保全的意义上。
所谓“神灵启示下的文学”,指的是这样一种理念指导下创作出来的文学:世间万物,包括海里的鱼、空中的鸟、森林里的野兽和地上爬动的昆虫,它们的生命都是神灵所护佑的,人无权随心所欲地攫取和掠夺,只可以使世界更完美,并在完美世界的过程中完美人类自身。这种创作理念不只停留在保护环境、保护动物的层面上。他们也并不是在环境保护和动物保护的口号的鼓舞下动笔创作的。在20世纪前期,动物文学名家崭露头角的时候,这两个口号都还没有被响亮地提出来。大自然文学作家普里什文的创作理念,就明显超越了环境保护和动物保护层面上的意义:他的作品激励读者去亲近大地母亲,去和大地和谐相处,去恢复与大自然的良好关系,去关注每一株草、每一棵树、每一只禽鸟和野兽、每一座山峦、每一条河流。普里什文对大自然的理解同常人很不一样。他说,我们和整个世界都有血缘关系,我们现在要以亲人般关注的热情来恢复这种血缘关系;他又说,我们人类的远祖也曾经是有过美丽的翅膀,能像白色的鸥鸟一样在天空自由地翱翔的,我们的远祖也曾经能够像鱼一样在大海里畅游……但是,这些本领我们都失去了。他对大自然万物都是平视的,他把自己放在与动物、植物的同一平台上来看待人与大自然的关系。这位能听懂树说话,向花问好的普里什文,“太阳向他睁开一只红彤彤的眼,树上融落的雪水为他歌唱……”他语重心长地说:“鱼儿需要清洁的水——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水源。森林里,草原上,山峦间,那里有种类繁多的动物——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森林、草原和山峦。”“给鱼以最好的水,给鸟以最好的空气,给禽鸟野兽以最好的森林、草原、山峦。人总得有自己的祖邦。而保护好了大自然,就意味着保护好了自己的祖邦。”
高大的松树,清澈的湖泊,连绵的山峦,飞跃的松鼠,胆怯的小鹿,清新的空气里脂香和果香扑面而来,在各种动植物的环境中,人的心灵能有一种与天地融为一体的感觉,可以获得从未有过的惬意和满足。
飞过天空的野鸭有无形的价值;出没于山间的灰熊有无形的价值;野外的声音、气味和记忆都有无形的价值。
向森林走去,纵然只是向城市中央公园的绿洲走去,去看看鸟儿们筑在树丫间的窝巢,我们感觉我们是去朝圣——心灵的朝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