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恐怖主义活动由来已久,但是2001年美国“9·11”事件的发生敲响了新世纪恐怖主义进攻的“号角”,非国家行为体可能发动的恐怖袭击成为了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和重点防范对象。而在一个拥有大量核武器及核材料的世界,恐怖主义与核在非国家行为体身上的结合无疑会给社会、国家的稳定以及人类文明本身造成巨大的威胁,尽管目前还没有发生此类核恐怖主义事件,但是对此世界各国都应该高度警惕并采取积极措施予以防范乃至打击。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主编的这本《应对核恐怖主义:非国家行为体的核扩散与核安全》在此问题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能够增进大家对核恐怖主义的认识和提高对其的防范意识。
2001年发生在美国的“9·11”事件震惊世界,自此恐怖主义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和防范的对象。如果说恐怖组织采用常规手段发动袭击虽然影响较大但范围仍可控的话,那么,非国家行为体染指核武器或者核材科而走向核恐怖主义则是世界各国的梦魇。目前全球仍然存有大量核武器和核材料,如果这些核武器和核材料的安全无法得到有效管控,那么发生影响深远的核恐怖主义袭击并非没有可能。
《应对核恐怖主义:非国家行为体的核扩散与核安全》分析了非国家行为体的核扩散与核恐怖威胁,探讨了如何在国家、社会和国际层次防控非国家行为体涉足核扩散,以及中国学术界的认识和中国的应对实践。这对于普及核安全文化,增进公众对核恐怖主义威胁的认识和提高防范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应对核恐怖主义:非国家行为体的核扩散与核安全》由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主编。
导 言
第一节 课题研究的由来
第二节 课题研究的过程与进展
第三节 本书各章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需继续探讨的若干问题
第一章 非国家行为体的核扩散和核恐怖威胁
第一节 非国家行为体核扩散的威胁
第二节 非国家行为体的构成
第三节 非国家行为体的核扩散对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挑战
第四节 恐怖主义组织获取核武器的方式
第五节 恐怖主义组织实施核恐怖活动的方式
第二章 防控非国家行为体核扩散:国家层次的对策
第一节 加强对核材料、核武器的实物保护
第二节 民用反应堆燃料的回收及堆型转换
第三节 裂变材料的管理
第四节 增进国家间合作
第五节 为可能的灾难做好准备
第六节 小结
第三章 防控非国家行为体核扩散:社会层次的对策
第一节 防扩散的重要倡导者与监督者之一:非政府组织
第二节 防止非国家行为体扩散的前沿阵地:企业
第四章 防控非国家行为体核扩散:国际合作
第一节 国际合作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 深化国际合作的建议
第五章 中国学术界的认识及中国的政策
第一节 对非国家行为体核扩散的理论认识
第二节 中国面临的非国家行为体核扩散威胁
第三节 中国防止非国家行为体核扩散的实践
第四节 结语
附 录 非国家行为体核扩散问题相关文件
附录1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1540(2004)号决议
附录2 2004年第1540(2004)号决议所设委员会的首次报告(节选)
附录3 2005年第1540(2004)号决议所设委员会的报告(节选)
附录4 2006年第1540(2004)号决议所设委员会的报告(节选)
附录5 2008年第1540(2004)号决议所设委员会的报告(节选)
附录6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1673(2006)号决议
附录7 制止核恐怖主义行为国际公约
附录8 制止向恐怖主义提供资助的国际公约
附录9 中国执行联合国安理会第1540号决议报告
附录10 中国执行联合国安理会第1540号决议报告的补充说明
附录11 联合国的作用:执行安理会第1540号决议——军控司副司长王群在亚太裁军中心研讨会上的发言
附录12 王光亚大使在安理会1267委员会、反恐委员会和1540委员会联合公开会上的发言稿
附录13 崔天凯部长助理在联合国安理会第1540号决议亚太地区执行情况北京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附录14 军控司副司长吴海涛在联合国安理会第1540号决议亚太地区执行情况北京研讨会闭幕式上的讲话
附录15 刘振民大使在安理会1267委员会、反恐委员会和1540委员会联合公开会上的发言
附录16 胡锦涛主席在首尔核安全峰会上的讲话:深化合作提高核安全水平
附录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三)
参考文献
索 引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