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丏尊编著的《平屋杂文》是老开明原版名家散文系列之一,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民国时期老开明版的原版重印,系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夏丏尊生前自选的散文随笔集,收录作品三十五篇,其中多数为其代表作。
夏丏尊编著的《平屋杂文》是民国学术文化名著丛书之一,是民国期间著名文学家,语文学家,教育家夏丐尊创作的散文集。文笔朴实、典雅,隔着一些时代的风尘,仿佛谁家里藏着的一幅有年头有来历的名画。
《平屋杂文》文章都是发表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夏丐尊的文笔风格是超越时代的,他的文中多为短句,流畅、自然,既有点缀期间阳春白雪的典雅,又有下里巴人的朴实随和,感觉不到任何磕磕绊绊隔着时代的那种陈腐气,即使用今天网络时代21世纪的标准来看,这样的文字都不显得落伍。
阴历七月中旬,暑假陕将过完,他因在家乡住厌了,就利用了所剩无几的闲暇,来到上海。照例耽搁在他四弟行里。
“老五昨天又来过了,向我要钱,我给了他十五块钱。据说前一会浦东纱厂为了五卅事件,久不上工,他在领总工会的维持费呢。唉,可怜!”兄弟晤面了没有多少时候,老四就报告幼弟老五的近况给他听。
“哦!”他淡然地说。
“你总只是说‘哦’,我真受累极了。钱还是小事,看了他那样儿,真是不忍。鸦片恐还在吃吧,你看,靠了苏州人做女工,哪里养得活他。”
“但是有什么法子啰!”他仍淡然。
自从老五在杭州讨了所谓苏州人,把典铺的生意失去了以后,虽同住在杭州,他对于老五就一反了从前劝勉慰藉的态度,渐渐地敬而远之起来。老五常到他家里来,诉说失业后的贫困和妻妾间的风波,他除了于手头有钱时接济些以外,一概不甚过问。老五有时说家里有菜,来招他吃饭,他也托故谢绝。他当时所最怕的,是和那所谓苏州人的女人见面。
“见了怎样称呼呢?她原是拱宸桥货,也许会老了脸皮叫我三哥吧,我叫她什么?不尴不尬的!”这是他心里所老抱着的过滤。
有一天,他从学校回到家里,妻说:
“今天五弟领了苏州人来过了,说来见见我们的。才回去哩。”
他想,幸而迟了些回来,否则糟了。但仍不免为好奇心所驱:
“是怎样一个人?漂亮吗?”
“也不见得比五娘长得好。瘦长的身材,脸色黄黄的,穿的也不十分讲究。据说五弟,当时做给她的衣服已有许多在典铺里了。五弟也憔悴得可怜,和在当铺里时比起来,竟似两个人。何苦啊,真是前世事!”
P1-2
把所写的文字收集了一部分付印成书,叫做《平屋杂文》。
自从祖宅出卖以后,我就没有自己的屋住。白马湖几间小平屋的造成,在我要算是一生值得纪念的大事。集中所收的文字,大多数并不是在平屋里写的,却差不多都是平屋造成以后的东西,最早的在民国十年,正是平屋造成的那一年。就文字的性质看,有评论,有小说,有随笔,每种分量既少,而且都不三不四得可以,评论不像评论,小说不像小说,随笔不像随笔。近来有人新造一个杂文的名词,把不三不四的东西叫做杂文,我觉得我的文字正配叫杂文,所以就定了这个书名,
我对于文学,的确如赵景深先生在《立报言林》上所说“不大努力”。我自认不配做文人,写的东西既不多,而且并不自己记忆保存。这回结集起来付印,全出于几个朋友的怂恿,朋友之中怂恿最力的要算郑振铎先生,他在这一年来,几乎每次见到就谈起出集子的事。
长女吉子,是平日关心我的文字的。她曾预备替我做收集的工作,不幸今年夏天竞病亡,不及从她父亲的文集里再读她父亲的文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