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东晋风云(1)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孙峰//孙艺真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看魏晋名士纵横捭阖,继承三国遗风。观华夏群豪逐鹿中原,开启隋唐气魄。

南方歌舞升平,名士自风流;北国遍地狼烟,遗民皆泪尽。

是胡汉不归路,还是民族大融合?严谨法官历时四载抽丝剥茧;天涯煮酒炙手可热人气爆棚。

迄今为止,孙峰编著的《东晋风云(1)》是对东晋十六国最为详尽的解读。

内容推荐

《东晋风云(1)》由孙峰编著。

《东晋风云(1)》是解读东晋十六国最详尽的著作。

东晋时代在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五胡乱华杀戮汉人无数,北方大片领土被胡人占据——其中很多并非与华夏同源,而是属于高加索、西亚人种,这些狼性种族异常残暴,行军打仗时不带军粮,杀汉人为食。如若不是东晋几代将军拼死抵抗,华夏文明甚至有可能被彻底消灭!

东晋偏安一隅,却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名士辈出。东晋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目录

第一章 南渡初局

 元帝登基

 琅邪王家

 刘琨之死

 刘汉生变

 靳准之乱

 石勒称王

 全取荆州

 慕容崛起

 关中风云

 平定河北

第二章 元帝心结

 徐龛之乱

 元帝心结

 周氏兄弟

 剑拔弩张

 祖逖逝世

 王敦之变

 左右为难

 扑朔迷离

 一波三折

 建康城破

第三章 王氏专权

 剪除异己

 重夺朝权

 惨痛代价

 北国剧变

 祸福难料

 易动难安

 收服张茂

 让国于人

 移镇姑熟

第四章 明帝图强

 防患未然

 密谋讨敦

 兴师问罪

 建康之战

 讨平逆党

 劫后余波

 明帝施政

 美人宋祎

 刘石交恶

 祸不单行

第五章 庾王暗战

 庾氏临朝

 诛杀亲王

 暗藏机峰

 苏峻起兵

 难越雷池

 贼兵入京

 策动陶侃

 初到石头

 拉锯状态

 苏峻之死

 平定大乱

 论功行赏

第六章 晋外纷争

 扫清外患

 生死决战

 石勒称帝

 刘胤之死

 治国之道

 最后较量

 石虎篡位

 慕容内乱

 以一敌三

 成汉政局

第七章 三头政治

 陶侃之死

 东西二府

 王导反击

 石虎初年

 诛杀石邃

 咸康三年

 慕容称王

试读章节

刘汉生变

就在段匹砰惶惶不可终日之时,种种迹象表明,刘汉帝国也将走到它运命的尽头。

刘汉帝国当时控有今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一带,当政者刘聪是刘渊的第四子。建武元年(公元317年)十一月,晋军将领、盘踞在洛阳一带的赵固率兵突进到刘汉帝国首都平阳近郊。刘聪迅速做出反应,派遣太子刘粲与大将刘雅生率军十万实施报复性打击。他企图一举消灭盘踞在洛阳的赵固,彻底解除这股来自南面的威胁。

十二月,刘粲不敢亲自渡过黄河,而是派征北将军刘雅生率军渡河,攻击洛阳。赵固无法坚守,往东逃奔阳城山(河南省登封市东北车岭)。赵固逃到阳城山以后,赶紧派弟弟飞马前往新郑,请求上司李矩派兵救援。

公元318年年初,也就是在刘琨被段匹碑所杀、司马睿登基前后,李矩命令自己的外甥、扬武将军郭诵与河内郡(河南省沁阳市)太守郭默一起率军西进,屯兵于洛口(河南省巩义市东北)。

郭默、郭诵派遣手下将领耿稚、张皮等选拔精锐敢死之士一千多人,趁夜渡过黄河。屯兵于厘城的侦查部队发现了渡河而来的这支部队,向刘粲报告。刘粲毫不在意,回复说:“我军渡河以后,赵固望风逃窜,敌人正自顾不暇,焉敢前来?”

夜幕降临,耿稚、张皮将这一千名勇士分为十队,每队约一百人,从十个方向如暴风骤雨一般向刘粲的中军大营杀来。一时间,刘粲的中军大营四面受敌,在黑暗中乱作一团,被杀伤者超过了半数。刘粲仓皇而逃,一直逃到阳乡,留下了数不胜数的兵仗辎重军马,最后其大营也被晋军占领。

黄河以南的刘雅生听说这一消息,立刻领兵从洛阳撤出,火速渡河回救。他在营外构筑工事,与耿稚、张皮军相持。天明以后,刘粲等人发现晋军突击部队人数少得可怜,于是率领全军向晋军大营发起猛烈攻击。这时,刘聪也听说了刘粲兵败的消息,派遣太尉范隆率领骑兵前来增援。

这场一千对十万的苦战就此展开。

然而,这样一场实力极其悬殊的战斗,双方竟然一直打了二十多天,匈奴十万大军硬是无法攻下这座堡垒!

关于这场战斗,《晋书·李矩传》与《晋书·刘聪载记》的记载差异很大。《晋书·刘聪载记》称,晋将听说范隆的增兵以后,十分害怕。他们率五千兵马突围,被匈奴军追击,于河阳被歼灭三千五百人,投河而死的有一千多人,几乎全军覆灭。

不过,根据《晋书·李矩传》的记载,晋军突击部队总共才一千人。听说匈奴来了援兵,李矩又选拔了三千壮士前往救援,乘船渡河迎接耿稚、张皮。刘聪命令部队临河列阵,用长钩钩船,不让船只靠岸。双方连战数日,使这支救援部队一直无法渡河。李矩只好又选择部将格增率众从其他地方偷偷渡过黄河,进入张皮的大营。可能耿稚在听说刘汉大军增兵围攻以后,就率众突围了,但张皮却仍然坚守在营垒中待援。格增到来之后,与张皮一同组建一支一千人的精锐骑兵部队,将营垒中剩下带不走的牛、马、粮草、兵仗等全部付之一炬,又一次趁着深夜杀出重围,投奔到虎牢(河南省荥阳市汜水镇)。刘汉大军追之不及,只好撤回。

这次洛口之战是一次以少击众的著名战例。虽然由于后援不继,最终没能保住战果,但此战对于刘汉帝国打击很大,尤其是张皮等人最后成功突围,让刘聪又气又急,颜面尽失。因为此战,李矩被东晋司马睿任命为都督河南三郡诸军事(即河南郡、荥阳郡、弘农郡)、安西将军、荥阳太守,封修武县侯。

洛口之战深深地刺激了刘聪,而紧接着的一件天灾又让刘聪悲痛欲绝、精神恍惚。

就在洛口激战正酣之时,刘聪后宫失火,二十一个小皇子全部被烧死了!

一夜之间痛失了二十一个儿子,这对刘聪的打击比洛口惨败还要大。消息传来,刘聪当即昏倒到御床上,哽咽气绝,经过众人抢救很久,才苏醒过来。

痛定过后,刘聪便想再娶妻生子。他听说中常侍(宦官)王沈、宣怀都有美貌的养女,就将王沈14岁的女儿立为左皇后,宣怀的女儿立为中皇后。尚书令王鉴、中书监崔懿之、中书令曹恂等朝廷大臣们联名上书劝谏,以为王沈等不过是刑余小丑,他家的婢女不能奉宗庙。刘聪看后大怒,立即命令儿子刘粲将三位大臣全部拉出去斩首。

新婚过后的刘聪也很快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他将儿子刘粲叫来说,这几天你死去的弟弟白天总来,可能是来接我的吧?刘聪临死前的打算是让手握重兵的刘曜和石勒前来辅政。因此,他晋封刘曜为丞相、录尚书,任命石勒为大将军,由二人共同辅政。

刘曜和石勒这两个人是何等精明之人,都知道平阳不是他们能呆的地方,均坚决拒绝。刘聪只好改任刘曜为丞相兼雍州牧,改任石勒为大将军兼幽州、冀州牧。这次,刘曜不好再推辞。而石勒却依然坚决推辞,他已经显示出要与刘汉帝国分道扬镳的意思。刘聪无奈,以刘景为太宰、刘骥为大司马、刘颉为太师、朱纪为太傅、呼延晏为太保,全部录尚书事,又以范隆为尚书令,靳准为大司空、领司隶校尉,由这些人轮流值班决定军国大事。

建武二年(公元318年)七月十九日,刘聪病死,享年不详,共在位九年。第二天,皇太子刘粲继位,刘汉帝国迎来了第三位、也是最后一位皇帝。  刘粲登基后,宣布大赦,改年号为汉昌,并把刘聪埋葬在宣光陵(山西省临汾市西南),定其谥号昭武、庙号烈宗。

刘粲与父亲刘聪一样,都有占有小妈的爱好。刘聪死时,皇太后靳月华(刘聪的皇后,大司空靳准之女)等人的年纪都还没有超过二十岁,王沈的女儿王氏才十四岁,与宣怀的女儿都是刚刚入宫。刘粲早对这一群小妈们垂涎欲滴,如今自己承继大统,再无丝毫顾忌。他迫不及待地躲在后宫,与这群年轻的太后们上床,再也看不到其丧父的悲伤之情。

在这种情况下,大司空靳准开始密谋发动一场空前的政变,而这次政变的直接结果就是要将刘汉政权的皇族斩草除根。靳准身居高位,女儿、侄女分别贵为皇太后和皇后,可以说已经位极人臣。靳准发动政变难道是想当皇帝吗?绝不是。从后来靳准的言行来看,他根本没有这种企图。千百年来,不少人对靳准的动机作出各种推测,但都未能得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结论。

为了使政变进行得更为顺利,他首先就要将皇帝身边的羽翼全部剪掉,使自己独揽大权。于是,靳准秘密对刘粲进言说:“那些个顾命大臣们想要施行伊尹、霍光曾经做过废掉皇帝的大事,先要诛杀掉呼延晏和我,以大司马刘骥为帝。陛下您要早做准备!”刘粲不信。靳准又让自己的女儿和侄女劝说。两个处于深宫的女人,一听这事关系到自己家族的安危,非同小可,就轮番劝说刘粲。刘粲经不住二靳绘声绘色的劝说,终于下令将太宰刘景、大司马刘骥等人全部逮捕杀掉。同为辅政大臣的太傅朱纪、尚书令范隆逃奔长安,投靠了,刘曜。

从刘曜收纳朱纪和范隆这事来看,此时的刘曜已经同石勒一样,与刘汉中央的关系名存实亡了。如今,在刘汉帝国“内部”,已经俨然出现了三个权力中枢:平阳(山西省临汾市)刘粲、长安(陕西省西安市)刘曜、襄国(河北省邢台市)石勒。

为了拉一打一,建武二年(公元318年)八月,刘粲任命丞相刘曜为相国、都督中外诸军事,以靳准为大将军,录尚书事,并在上林苑检阅部队,密谋讨伐不接受官职的石勒。刘粲把一切军国之事都委托给靳准全权处理,自己腾出空来好和一群小妈鬼混。靳准借此机会,任命自己的堂弟靳明为车骑将军,任命靳康为卫将军。

P16-19

序言

按照史学界一般的说法,东晋历史开始于司马睿对外称晋王、改元建武的公元317年,到第十一位皇帝晋恭帝司马德文于元熙二年(公元420年)禅位于刘裕为止。整个东晋王朝历经四世,共十一帝,连绵了一百零四年。

第一任皇帝为晋元帝司马睿。他于公元318年登基,在位5年。到公元322年,他因王敦之乱而颜面扫地,忧愤成疾去世,死时47岁。

司马睿死后,太子司马绍即位,他就是传说具有胡人血统的晋明帝。在位期间,他平定了王敦的叛乱。不过,好景不长,他在位仅仅两年零九个多月就因病死去了,死时年仅27岁。

东晋第三任皇帝,是晋明帝司马绍年仅5岁的太子司马衍,史称晋成帝。晋成帝年龄太小,他的母亲皇太后庾氏临朝听政,庾太后之兄庾亮因此执掌了朝中大权。庾亮猜忌历阳(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的流民帅①苏峻,从而激发了苏峻、祖约之乱。二人起兵攻陷建康(江苏省南京市),逼死庾太后,庾亮兄弟也逃到了浔阳(江西省九江市)。稍后,庾亮联络荆州刺史陶侃打败了苏峻、祖约。数年后,陶侃、王导相继去世,庾亮就完全控制了朝政。晋成帝也是位短命的皇帝,死时年仅22岁。

晋成帝司马衍临死之时,庾亮已经去世,执政的是庾亮的弟弟庾冰。庾冰以外敌当前而应该册立年长之君为由,说服司马衍立弟弟司马岳为皇位继承人。司马岳就是晋康帝。晋康帝司马岳同样是位短命的皇帝。他在位两年多一点,就因病去世了,死时年仅23岁。这一次,庾冰想立晋康帝司马岳的叔叔司马昱为帝,但是司马岳却选择了立自己的儿子司马聃(音dan)。

司马聃是东晋王朝的第五位皇帝,史称晋穆帝。司马聃与他的伯父司马衍一样,即位的时候年仅2岁。司马岳的皇后褚蒜子,被尊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庾氏家族逐渐淡出权力中心,东晋的朝廷大权转移到了太后之父褚裒(音pau)以及殷浩手中,荆州的军政大权则落八桓温囊中。晋穆帝在位期间,褚裒、殷浩分别北伐,均告失败。而桓温第一次伐蜀,就灭了成汉帝国,将四川地区重新收归到东晋的版图;桓温的两次北伐,也都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因此他本人也声望日隆。公元361年,晋穆帝病死,死时年仅19岁,没有留下儿子。于是,晋康帝司马岳这一支就绝后了,褚太后只得下诏立晋成帝司马衍的儿子司马丕为皇帝。

晋哀帝司马丕是东晋的第六位皇帝,管褚太后叫婶母。不过,这个司马丕却并不怎么想做皇帝,一心只想长生不老,经常吃长生不老的药,结果药物毒性发作,不能听政。褚太后只好又一次临朝听政。其间,朝中大权转移到了权臣桓温手中。晋哀帝司马丕即位三年后就因药物毒性发作死去,死时年仅25岁。

晋哀帝司马丕死后,褚太后和会稽王司马昱(音yu)迎立司马丕的同母弟弟司马奕为帝,这就是东晋的第七位皇帝晋废帝,又被称为海西公。晋废帝司马奕即位的时候,已经24岁了。在晋废帝司马奕当政的短短六年时间里,中国大地上出现了前秦、前燕和东晋三足鼎立的局面。其间,桓温发动了第三次北伐,却遭到了惨败。恼羞成怒的他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暗示褚太后废掉皇帝,另立新君。公元371年,褚太后以司马奕阳痿为由,将其废为海西公。被废以后的司马奕杜门不出,沉溺酒色,苟且偷生,一直到公元386年去世,享年45岁。

废掉司马奕以后,桓温立司马奕的叔祖、会稽王司马昱为皇帝,史称简文帝。偏安一隅的东晋就这样坎坎坷坷地走过了它运命的一半路途。

简文帝司马昱是东晋的第八位皇帝。他是东晋第一代皇帝晋元帝司马睿最小的儿子,登基时已经52岁了。简文帝司马昱在位的短短数月时间里,时刻担心着桓温篡位,在忧惧中很快死去。临崩时,司马昱写下遗诏,甚至授权桓温可以取而代之,只是在王坦之、王彪之、谢安等人的力阻之下,才将遗诏改为任命桓温为辅政大臣,依照诸葛亮、王导的模式辅佐皇帝。

历史十分奇特:东晋的帝系在走完它的一半历程之时,原本已经传至第四代,自此又回过头来,从晋明帝司马绍一支转移到了他的弟弟简文帝司马昱这一支,返回到了第二代。

继位的第九位皇帝,是东晋在位时间最长的孝武帝司马曜,他一共在位25年。孝武帝是简文帝的第三子,他继位的时候,年仅11岁。好在权臣桓温在孝武帝即位数月后,也随简文帝司马昱而去,东晋王朝也因而侥幸避免了一场改朝换代的危机。临朝执政多年的褚太后,第三次走上前台听政,褚太后的堂舅谢安开始执掌朝政。

在孝武帝即位八年后,前秦苻坚统一了北方,并企图南下一举荡平江南。但谢石、谢玄、谢琰(音yan)、桓伊等率领北府诸将,在淝水取得了一次神奇的大胜。淝水之战不仅挽救了东晋的国祚,而且也促使了前秦政权的瓦解。北方从此又一次陷于分崩离析的状态。

淝水之战后两年,谢安就病死了。本就对谢氏家族心存猜忌的孝武帝司马曜开始重用自己的弟弟司马道子。司马道子势力逐渐强大以后,又威胁到了孝武帝的皇权,兄弟二人矛盾日益尖锐。到了太元二十一年(公元396年),一个似乎偶然的事件结束了司马曜的生命,也终结了兄弟二人的争斗。嗜酒好色的孝武帝对自己宠爱的张贵人说:“你已经快30岁了,按年龄也该被废了。”因为这句戏言,张贵人怀恨在心,夜里趁着司马曜酒醉熟睡,将其杀死。

司马曜死后,太子司马德宗继位。这就是晋安帝,也是东晋王朝的第十位皇帝。晋安帝司马德宗是个哑巴,史书记载“自少及长,口不能言”。不仅如此,他还是个白痴,“虽寒暑之变,无以辩也”,连冷热都不能分辨出来。东晋朝政完全掌握在他的叔叔司马道子和谢安的女婿王国宝之手。

领兵在外的王恭和殷仲堪,都是孝武帝司马曜生前为了对付司马道子而提拔的亲信,他们自然也引起了司马道子和王国宝的猜忌。孝武帝暴崩以后,王国宝极力鼓动司马道子削弱王恭等人的兵权。这就激起了王恭等人的强烈不满,王恭、殷仲堪联合起兵进攻建康。司马道子无计可施,只得将所有的罪责都推到了王国宝的身上,以牺牲王国宝为代价,换来了王恭等人的退兵。

王恭退兵以后,司马道子的儿子司马元显却主张加强战备,来对付王恭和殷仲堪。此举让王恭、殷仲堪、庾楷、桓玄再次起兵。这次,司马元显诱使北府兵将领刘牢之临阵倒戈,杀掉了王恭,收买了桓玄和杨俭(音quan)期,不战而使殷仲堪退兵。这次危机刚刚度过数月,在浙东地区就爆发了孙恩领导的起义。一团忙乱之后,孙恩起义被镇压,司马元显又开始试图消灭桓玄,结果被桓玄所杀。继而,桓玄废晋安帝为平固王,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楚。第二年,在镇压孙恩起义中崛起的北府兵将领刘裕打败桓玄,迎立晋安帝复辟,并最终掌握了东晋朝廷大权。

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声望以便为取代东晋王朝铺平道路,刘裕组织了北伐,相继灭掉了南燕和后秦。此时,他已为篡权做好了一切准备。不过,当时有一句谶(音chen)言说,“昌明之后有二帝”,昌明是孝武帝司马曜的小名。为了与谶言相符,刘裕于公元418年命人勒死了晋安帝司马德宗。司马德宗死时37岁,在位二十二年。

将司马德宗杀死以后,刘裕立其弟司马德文为帝,司马德文则是东晋最后一位皇帝。此时,刘裕取代东晋早已没有任何悬念,只是缺乏一个仪式而已。司马德文继位第二年,刘裕就匆匆命其禅让。当司马德文接到别人已经写好的禅让诏书时,他欣然从命,亲自抄录了一遍,并说:“晋氏早就失去了皇权,如今禅让又有什么遗憾的呢?”但是,即使让位也不能彻底消除刘裕的担心。在刘宋政权建立后的第二年,刘裕就派武士将退位后的司马德文用被褥活活捂死。司马德文死时年仅36岁。

纵观整个东晋的历史,皇权一直不振,大权始终掌握在权臣的手中。可以说,东晋王朝的历史就是一部王、庾、桓、谢、刘五族力量消长的历史。

东晋虽说是权臣当道,但毕竟在形式上维系着一个皇帝。与江南地区相对应的中国北方地区,在此期间却经历了巨大的变乱。在长达一百年左右的时问里,这里狼烟四起,几乎年年都有战争,很多短命政权旋兴旋灭。这就是常说的五胡十六国时代。

按照史学的一般划分,五胡十六国时代是以西晋八王之乱时期(公元304年)刘渊建立刘汉帝国、李雄建立成汉帝国为起点,一直到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在刘宋元嘉十六年(公元439年)灭掉北凉、重新统一北方为止。北方这段历史,大致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西晋末年到东晋建立;二是东晋建立到淝水之战;三是淝水之战到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

第一阶段里,即在西晋末年,北方共建立了两个国家:一是李雄建立的成汉帝国,自公元304年建立到公元347年被东晋桓温所灭,历时四十四年;另外一个,就是与李雄成汉帝国同年建立的匈奴刘汉帝国。到公元318年后,此刘汉帝国分裂为两个国家:一是刘曜在长安建立的刘赵帝国,史称前赵;二是石勒在公元319年建立的石赵帝国,史称后赵。前赵在立国十年以后,被石勒的后赵所灭。

第二阶段里,人们习惯用一个词来概括那段历史——胡亡氐(音di)乱。意思大约是匈奴族消亡和氐族兴盛时期。如果把刘曜建立的前赵从刘渊的刘汉帝国分出来单算的话,这一时期北中国先后建立了七个国家:一是前述的前赵;二是石勒公元319年建立的后赵,于公元351年被冉魏所灭,立国三十三年;三是张茂在姑臧(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于公元320年建立的前凉,于公元376年被前秦所灭,立国五十七年;四是拓跋翳(音yi)槐公元329年建立的代国,于公元394年被前秦所灭;五是冉闵公元349年建立的冉魏,于公元352年被前燕所灭,立国四年;六是前燕,公元337年由慕容鱿(音hu6ng)建立,至公元370年被前秦所灭,立国三十四年;七是前秦,由苻健于公元351年建立,经淝水之战后,于公元394年被姚苌(音ch6ng)建立的后秦所灭。

第三阶段里,即在淝水之战以后,刚刚统一北中国的前秦重新分裂,北中国比前一阶段更加混乱,先后共建立了十一个国家:

(1)在淝水之战后一年,即公元384年,羌族的姚苌建立了后秦,后被东晋刘裕所灭,立国三十四年;(2)同年慕容冲建立西燕,于公元394年被慕容垂建立的后燕所灭;(3)也是这一年,慕容垂建立了后燕,于公元407年被冯跋建立的北燕所灭,立国二十四年;(4)公元385年,鲜卑乞伏国仁在今甘肃省榆中建立的西秦,到公元431年被赫连夏所灭,立国四十七年;(5)公元386年,原苻坚部将吕光在武威建立后凉,于公元403年被后秦所灭;(6)公元397年,匈奴族的沮渠蒙逊在张掖建立北凉,于公元439年被北魏所灭;(7)公元397年,鲜卑秃发乌孤在青海乐都建立南凉,于公元414年被乞伏国仁建立的西秦所灭;(8)公元398年,慕容德建立南燕,于公元410年被东晋刘裕所灭;(9)公元400年,李嵩(音hao)在甘肃酒泉建立西凉,于公元421年被北凉所灭;(10)公元407年,赫连勃勃建立夏国,于公元431年被吐谷(音yd)浑所灭;(11)公元407年,冯跋建立北燕,于公元436年被北魏所灭。如果再算上吐谷浑,在淝水之战以后,北中国前后有十二个国家。

那么,连同上面说的,就多达二十一个国家,远不是传统上所说的十六国了。不过,习非成是,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还是以五胡十六国来描述这段历史。

说了这么多,就是为了让大家对这段历史有一个宏观的了解,现在就让我们开始走进那段战乱频仍、英雄辈出的年代吧!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9:4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