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马国亮与赵家璧/闲话文库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赵修慧//马庸子
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马国亮与赵家璧/闲话文库》编著者赵修慧、马庸子。

我对于哪一天做过什么事,从来都想不起来。我有自知之明,故此多年来每天都写一些简单的日记。“文革”时期,片纸只字都可以招祸,我写日记的习惯才停止了。但那个日子不知为什么使我印象如此深刻,一想到那天,我便会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九六八年四月二十九日,星期一。

内容推荐

《马国亮与赵家璧/闲话文库》编著者赵修慧、马庸子。

《马国亮与赵家璧/闲话文库》内容提要:马国亮与赵家璧是中国现代出版史中的编辑大家,前者为良友画报主编,后者为良友图书公司总编辑、中国新文学大系的编辑者。两人均生于1908年,又于1928年同时进入良友图书印刷公司,近七十年的友谊为文化史书写了一段传奇。本书全面披露了两位文化大家的交往史,并首次刊载了两人在1980年以后的近百封通信,为文化史提供了生动的注脚。

目录

前缘与前尘

编辑生涯自述

我的简传(附履历著作表)

做囚徒的日子

家璧与我

伸向“良友”的手

良友画报第一期

良友十四年

怀念良友画报

重印全份《良友画报》引言

为台湾商务印书馆刊行《良友画报》影印本作

《命运交响曲》后记

马国亮与赵家璧的106通信

后记

试读章节

1944年冬天桂林沦陷的时候。我住在重庆民国路文化生活出版社楼下一间小得不可再小的屋子里,……有一天,赵家璧兄突然来到文化生活社找我.他是空手来的。他在桂林创办的事业已经被敌人的炮火打光了。他抢救出来的一小部分东西也已在金城江的大火中化为灰烬。那损失使他痛苦。但他并不灰心。他决意要在重庆建立一个新的据点。我答应给他帮忙。我了解他,因为我在桂林也有着同样的损失。

于是在一个寒冷的冬夜里,我开始写了长篇小说《寒夜》。……

在十分困难的处境下,得到的作家雪中送炭的温暖的友情,岂止是一部书稿而已,这是一股伟大的精神上的力量;而且不止巴金一人。赵当时工作在重庆,家住北碚,而老舍的全家大小也住在北碚。赵又从这一位作家那里得到了同样的精神上的支持。不久就把刚写成的《四世同堂》第、二部《偷生》《惶惑》各上下四册交他编入《良友文学丛书》中。此外,茅盾也把他的杂文集《时间的纪录》给了赵。编辑得到了作家的支持,又如获得了生命。在重庆的最后一年,正值良友图书公司成立二十周年,为了庆祝这个可纪念的日子,赵仿照开明书店出版《十年》的方法,请十位名作家各写一篇散文,编成《我的良友——纪念良友创业二十周年散文集》,作者有巴金、冰心、艾芜、老舍、沙汀、茅盾、郭沫若、洪深、曾虚白、靳以十人。这本纪念文集,现在已成为我在抗战八年期间最后编成的一部书了。因为在重庆后期计划的《新文学大系·第三辑。抗战八年》,以后都没有实现,仅仅成了—个空想而已。

在北碚时期赵与老舍交往甚密,老舍对赵不但友情很深,对他当编辑出版的经验和能力,也具有一种信心。1945年年底赵自渝返沪,良友股东内部意见分歧,主要是反对良友内迁的个别商人股东,要争夺这一具有光荣历史的出版阵地。赵与郑振铎商谈后,郑主张对良友这个事业,不应放弃,否则宁为玉碎,毋为瓦全,郑劝赵急流勇退,如赵有意,可参加上海出版公司工作。正当赵进退两难之际,1946年2月21日老舍与曹禺应美国国务院邀请经沪去美讲学,赵曾宴请老舍、曹禺、巴会、郑振铎、叶圣陶等于愚同路寓所,赵当时在良友的处境困难,郑振铎、巴金二人都知道,并十分同情,老舍此时也听到了一些。

老舍过去一直有过一个理想,要办一个出版社,第一要保障作家应得利益,第二要出版有益于人民的书。老舍当时听邀请他去美的美国大使馆文化参赞费正清夫人威尔玛说,他的《骆驼祥子》在美被译成英文后,已成畅销书,老舍到美后,出版商可以付原作者以一定的稿酬。因此就约赵详谈,劝他放弃良友,与老舍合作,另办一个出版社,除出版其他文学名作,专编一套《老舍全集》二十卷,即以《四世同堂》三部六卷开始,并要赵自己也想法去凑几个钱,由赵任经理兼总编辑,老舍不管业务,但以“以诚相见”四个字向赵提出作为互守的信条。这样就在1947年6月在沪成立了晨光出版公司。按《良友文学丛书》体例,另编《晨光文学丛书》,即以重庆时期老舍和巴金二人支持赵的四部长篇小说:老舍的《偷生》和《惶惑》、巴金的《寒夜》和《第四病室》为第一批新书,立刻得到读者和作者的欢迎。

这套丛书除先后出版老舍全部著作外,又出版了钱钟书的《围城》、师陀的《结婚》、李广田的《引力》、萧乾的《珍珠米》、田涛的《流亡图》等,先后四十余种。又经郑振铎、冯亦代介绍,出版《美国文学丛书》(出版时改称《晨光世界文学丛书》十八种二十卷),都是现代美国作家从爱伦坡到海明威各家的代表作,尽收在内,首次为我国读者提供了幅开阔的美国文学全景图,译者中有楚图南、毕树棠、朱葆光、马彦祥、冯亦代、罗稷南、焦菊隐、吴岩、徐迟、荒芜、张骏祥、洪深等。全书封面装帧由美术家庞薰□设计,典雅优美,别树一格。书分平装本、精装本两种。此书出版时,正迎合上海的解放。赵家璧的文学编辑生活,此时正好告一段落。

1949年5月,文学编辑赵家壁就得到党的重视,被选为出席首届全国文代会华东区代表。大会期间,参观了第一届全国美展,在江丰、古元、彦涵、李桦、可扬协助下,由晨光出版了《新中国版画集》和解放区画家作的《木刻连环画丛书》。

P24-P25

后记

《马国亮与赵家璧》这本书,缘起于赵修慧女士最初发来的96封通信。这些信稿,是赵修慧为父亲赵家璧编辑书信集精心收集整理的,里面隐含了一个女儿对父亲深厚的情意。而这些信稿得以较完整的呈现,也得到了马国亮先生的哲嗣马庸子先生的支持。

马国亮与赵家壁,堪称中国现代新闻出版史的“双壁”。两人同庚,又共同供职于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一起度过了生命中最闪光的一段。这也使得两人的交集与人生变迁充满了“互文”意味——既能映衬出现代知识分子的性格特质和人事交往,又能折射出时代和个人命运之间的关系。

因为这些信稿主要集中于1980年代,对于深入了解和理解两者的关系和友谊有所宥限。于是,我们和赵修慧女士议定r编选方案,同时,鉴于马国亮先生1949年后刊行的个人回忆文字相对较少,我们又烦劳远在美国的马庸子先生,从马围亮先生的遗稿中搜集了部分文字,一起辑录成书。

《马国亮与赵家壁》是“闲话文库”之一种。“闲话”和“闲话文库”的创编,是良友书坊借鉴老良友公司编辑出版思路的结果,能以此为二位先辈做一点事情,与他们的子嗣共同表达一种感情,是文化薪传最有益的方式。我们不避冒昧愿意沿着先辈的道路走,正是觉得中国现代出版的传统和精神,有必要更深入地存续和延展。往来者只有承接着开拓者的努力行进,我们的“新文化”才会有点样子。在文化精神沉陷的困境面前,无视断裂的“五四”传统而盲目创新,无异于放焰火——那必将是些高成本且很快消失的“灿烂”。

而串起马国亮与赵家璧先生交谊线索的这部书稿,除却文化层面的意义之外,还隐含着一些关于人生的呈现与思索。它们旁溢于外,且无处不在。有关于此,恐怕还是得交给亲爱的读者来体会。

最后,要特别向为此付出辛劳的赵修慧女士、马庸予先生表示感谢,是你们的深情和信任,共同成就了这本书。

书评(媒体评论)

我们都是一九○八年生,谊属同庚,虽年近八十,但是我们至今都没有放下手中的一支笔。他原籍广东,我生长在上海。童少年时代的经历很不相同。一九二九年上半年,命运之神却把我们两个刚过二十岁的青年,从不同的途径,先后送人了上海北四川路的良友图书印刷公司编辑部。

——赵家璧《命运交响曲序》

近七十年的友情,我和家壁同时在文化界迈出了第一步,朝夕切磋,情同手足。虽屡经世变,其后更相去万里,我们还是书信往来频密。一次他给我的信说:“你送我的合家欢(照片)放在写字台玻璃板下。可说是日夜和你相见的。”

——马国亮《家璧与我》

我在许多回忆史料中,几次写过我从三十年代起收藏的六七百封作家来信,除了鲁迅的以外,“文革”期间,早被“造反派”勒令上交,此后就告诉我早已送造纸厂作废纸回收了,我怎么也不信。

——赵家璧《伸向“良友”的手》

我对于哪一天做过什么事,从来都想不起来。我有自知之明,故此多年来每天都写一些简单的日记。“文革”时期,片纸只字都可以招祸,我写日记的习惯才停止了。但那个日子不知为什么使我印象如此深刻,一想到那天,我便会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九六八年四月二十九日,星期一。

——马国亮《做囚徒的日子》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0:2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