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4月以来,原国家教委和教育部先后下发了一系列关于在普通高校加强艺术教育的文件。2006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设置指导方案》,对高校非艺术类专业开设限定选修的公共艺术课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实践证明,在高校开设艺术理论和鉴赏课程,有计划地组织在校大学生参加艺术实践活动,使他们进一步了解艺术的奥妙,对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艺术鉴赏力和艺术创造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养成高雅的审美品位,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升华道德情操,促进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具有现代科学形态的艺术学是近百年才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独立人文学科,它是人类艺术实践经验的总结,是艺术内在规律的概括,有着自己独特的学科性质、地位、研究对象、范围、任务和方法,这也是黄柏青主编的《艺术概论(普通高等教育艺术类十二五规划教材)》首先要说明的问题。
“艺术概论”是所有艺术课程中的一门主干课程和基础课程。《艺术概论(普通高等教育艺术类十二五规划教材)》是依照教育部2006年3月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设置指导方案》的指导思想、课程目标和具体要求而编写的。除绪论外,其逻辑结构可分为3部分:第1~5章为基本原理部分,深入浅出地阐明了艺术本质、艺术模式、艺术源流、艺术创作、艺术作品的基础理论知识;第6~12章是对具体艺术门类的探讨,依次为设计艺术、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情艺术、语言艺术、新形态艺术、综合艺术,着重论述了各门类艺术的审美特征以及各艺术体裁的内涵、特点、功能、创作手法、鉴赏要领等;第13~15章是关于艺术接受的论述,包括艺术鉴赏、艺术批评、艺术教育。
黄柏青主编的《艺术概论(普通高等教育艺术类十二五规划教材)》结构合理,重点突出,文例新颖,叙述清晰,文笔流畅,既可作为艺术院校各专业和普通高校各艺术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非艺术专业开设公共艺术课程的教材,还可作为广大社会青年的自学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