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尔曼编著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伟大的物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爱因斯坦的人物传记,美籍德裔犹太人,因为“对理论物理的贡献,特别是发现了光电效应”而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奠基人,他创立了代表现代科学的相对论,为核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现代科学技术和他的深刻影响下与广泛应用等方面开创了现代科学新纪元,被公认为是自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物理学家。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时代偶像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
作者 | (美)福尔曼 |
出版社 | 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福尔曼编著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伟大的物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爱因斯坦的人物传记,美籍德裔犹太人,因为“对理论物理的贡献,特别是发现了光电效应”而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奠基人,他创立了代表现代科学的相对论,为核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现代科学技术和他的深刻影响下与广泛应用等方面开创了现代科学新纪元,被公认为是自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物理学家。 内容推荐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由福尔曼编著。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3.14—1955.6.12),德国物理学家。他于1879年出生于德国乌尔姆市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母均为犹太人),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入瑞士国籍。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在伯尔尼专利局任职,在苏黎世工业大学担任大学教授。1913年返德国,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和柏林洪堡大学教授,并当选为普鲁士皇家科学院院士。1933年爱因斯坦在英国期间,被格拉斯哥大学授予荣誉法学博士学位。因为受到纳粹政权的迫害,脱离德国到美国,担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教授,从事理论物理研究工作,1940年写了一篇著名论文,“我不信仰一个人格化的神“。1955年4月18日,病逝于普林斯顿。 他为核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现代科学技术和他的深刻影响下与广泛应用等方面开创了现代科学新纪元,被公认为是继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1999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分九个章节介绍了爱因斯坦对世界的影响,爱因斯坦的童年和学生时代,他的朋友和他发现的伟大的物理学原理,并赞颂了他寻找真理的伟大精神。 目录 第1章 爱因斯坦对世界的影响 第2章 天才的童年 第3章 学生时代的爱因斯坦 第4章 朋友与哲学观 第5章 五篇论文 第6章 E=mc2 第7章 大众好评与个人悲伤 第8章 不确定性原理 第9章 寻求科学与政治的统一 时间轴 重大事件 试读章节 爱因斯坦对世界的影响 1951年3月14日,一位穿着考究的老者坐在一辆轿车里。他刚刚出席了一次为表彰他而举办的学术活动,现在正准备离开。而成群的摄影师却将轿车围了个水泄不通,一张接一张地拍照使轿车无法前进。最后,这位白发苍苍的绅士收起了他以往可敬可亲的表情,冲着镜头伸出了舌头。其中一个摄影师亚瑟·赛西用胶片捕捉到了老人的表情,这一由严肃到恶作剧的调皮的影像从此闻名于世,这张照片也成了主题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摄影集中最受欢迎的一张。 爱因斯坦非常喜欢这个造型,或许是因为它表现了他所珍爱的一种品质之一——不拘礼节。在年轻时,他曾以这个座右铭为自己的人生信条:“不拘礼节才是王道!它就是我在这个世上的保护神!”或许世俗的人会对此感到疑惑,而爱因斯坦为何会以此为荣呢?这似乎和他的兴趣相左。许多教授因爱因斯坦经常性地逃课而没少生他的气,而当他出现在课堂上时,这些教授也会对他的冷嘲热讽感到愤怒。他们给了他很低的分数,在他想要留校当助教时也横加阻挠。爱因斯坦叛逆的天性使他游离于严谨的科学世界之外,也正因如此,他能从更新的角度看问题,不为常规所拘束。正如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写到的那样:“对权威的愚忠是真理的最大敌人。” 爱因斯坦的创新过程 在校期间,无论爱因斯坦的冒失给他带来了多少麻烦,他的自由思想却因此得到了捍卫,他的天才也由此得以发挥,这使他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思考和学习。在他那个时代的大部分老师都相信死记硬背是学习的最有效的途径,而且并不鼓励其他富有想象力的方法。爱因斯坦却以活灵活现的想象和场景的形式来提出自己的好想法,他将此称之为“思维实验”。比如在16岁那年,他想象自己与一道光束以相同的速度在太空中穿梭。当他试图描绘那道光束时,他猜想自己是否可以看到它静止不动。毕竟,分别乘坐两辆速度相同的车的两个人都会感觉对方是静止的。 终其一生,爱因斯坦发现这一直观思维方法是提出新观点的有效途径。事实上,爱因斯坦随后发展了这一早期有关运动的观点,并将其放进了他的相对论中——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颠覆过去长期以来有关光、时间、空间、重力和物质的基础理论。 原子的存在 在19世纪之初,许多科学家都不接受物质由分子和原子构成这一理论。在那时,就算是使用最先进的显微镜也观察不到分子和原子。而即便是在今天,也只有最高功率的显微镜才能显示出这些只能通过显微镜看到的小微粒。分子由原子构成,并通过化学键结合在一起。原子是一个可被分解而不改变特性的最小的单位。如碳元素。尽管原子被普遍认为是一个单位,但它也是由许多更小的微粒通过更强有力的化学键构成的。 然而,在20世纪早期,只有最顶尖的科学家,像马克斯·普朗克和尼尔斯·波尔,才相信原子和分子的存在并给予了充分的论证。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同意他们的观点,1905年,26岁的爱因斯坦通过一篇论文,打消了所有科学家对分子、原子是否存在的疑虑。 爱因斯坦的论文涉及了布朗运动——一个自1828年起就困扰着科学家的概念。布朗运动是由微小的物质(如花粉微粒)悬浮在液体中(比如水)的运动构成的,即便水是静止的,人们也可以观察到这些微小颗粒的运动。 爱因斯坦认为颗粒之所以运动,是水分子对其撞击造成的。水中的热量加速了原子的活动,由此引起了分子的运动。他预测出特定大小的微粒在一定温度的水中运动时所移动的确切距离,并以此来支撑自己的论断。 在爱因斯坦发表论文的几个月后,德国的实验者亨利·斯登托普夫依照论文中写到的实验条件,用一台显微镜仔细观察了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他发现爱因斯坦的预测是准确的。根据这些发现,理论物理学家马克思·波恩当时说:“我认为爱因斯坦的这些有关原子和分子存在性的研究,比其他任何一个物理学家的都更有说服力。” 原子时代 直到1955年,在场离子显微镜发明之后,人们才得以观察到原子。不过,公众不用看见原子就相信了它的存在。对人们来说,1945年原子弹的爆炸比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原子图像更具说服力。原子弹爆炸后,全世界都意识到即便微小如原子的物质也可以释放巨大的能量。 原子弹的制造并不能直接归咎于爱因斯坦的理论,他’是反对使用原子弹的。然而,如果不是他的那个著名的公式:E=mc2(能量等于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原子弹也不会被设计出来。 因此,爱因斯坦不仅对科学界,而且对全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原子能的释放增加了战争的残酷,而对世界的领导者来说,保持武装力量的平衡也变得极其重要。正如原子能创造了一个新型和平能源,同时也会对全球环境构成新的潜在威胁。 P4-10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