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学术与社会(近代中国社会重心的转移与读者书人新的角色)/近代中国研究书系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章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章清编著的《学术与社会:近代中国“社会重心”的转移与读者书人新的角色》围绕着“学术与社会”展开,关注的重点则是“近代中国‘社会重心’的转移与读书人新的角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涉及现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想的“史实重建”的论文,主要基于“自由”与“自由主义”进行“概念史”分析,二是立足“西学东渐”揭示中国现代学科的形成,关注近代知识的转型。

第一编为“传统的发明”,主要检讨传统文化在近代的遭遇,既试图对传统加以恰当的区分,也从不同侧面说明传统作为“记忆延续”的基本资源,如何被“发明”。

第二编命名为“思想界的解析”,主要汇集了一组讨论“思想界”的文章。

第三编则集中关注“学术社会的建构”。所谓“学术社会”来自近代中国读书人的自诩,显示的是走出科举时代的读书人对新的角色与身份的寻求。

目录

总序

自序

引论

省界、业界与阶级:近代中国亚文化圈世界的形成——略论近代中国政治共同体形成的困局

一、国家·社会·个人

二、“省界”意识成为聚集的基础

三、“业界”所表征的“亚文化圈”

四、“中等社会”及其阶级意识的萌芽

五、“五四”的参照意义

六、结语

第一编 传统的发明

传统:由“知识资源”到“学术资源”——简析20世纪中国文化传统的失落及其成因

一、“经典”的意义及其在晚清的境遇

二、《新青年》对“经典”的征引

三、“知识资源”与“学术资源”

四、“经典”的失落与反传统

近代中国留学生发言位置转换的学术意义——兼析近代中国知识样式的转型

一、留学生在本土的文化养成

二、边缘人知识分子的认同危机

三、进入本土文化的不同渠道

四、知识样式转型的历史脉络

“策问”中的“历史”——晚清中国“历史记忆”延续的一个侧面

一、科举改革与“策问”:对新知之接引

二、“策问”、“经世文编”及其他

三、“策问”中之“中史”

四、“策问”中之“西史”

五、余论:晚清中国之另一种“历史记忆”

第二编 思想界的解析

晚清“思想界”的形成与知识分子的“公共空问”

一、“思想界”的表述

二、“思想界”的要素

三、读书人表达方式的转变

余论:隐然已在的“思想界”及其他

民初“思想界”解析——报刊媒介与读书人的生活形态

一、报刊所呈现的“思想版图”

二、读书人晋升的阶梯

三、大学·刊物·社会

四、政治·思想·学术

余论:“思想界”的另一面

“五四”思想界:中心与边缘——《新青年》及新文化运动的阅读个案

一、《新青年》作为“中心”的确立

二、“阅读”报刊:成长的阶梯

三、阅读《新青年》:金毓黻的故事

四、来自学生的“声音”

余论

1920年代:思想界的分裂与中国社会的重组——对《新青年》同人“后五四时期”思想分化的追踪

一、审视思想界分裂的“后见之明”

二、《新青年》的“分裂”,抑或陈独秀的“出走”

三、政治歧见:一个目标,两条道路

四、“我们”与“他们”:思想界的联合战线

五、阶级意识的提升与中国社会的重组

第三编 “学术社会”的建构

“学术社会”的建构与知识分子的“权势网络”——《独立评论》群体及其角色与身份

一、一群读书人与他们的多重身份

二、“我们应该努力做学阀”

三、推动学术事业的展开

四、对公众事务的介入

五、“出山要比在山清”

六、“身份认同”与“权势网络”

七、“权势网络”与知识分子角色的依附性

1930年代:“国难”与现代中国学术的成长

一、“国家政权建设”与教育学术

二、“国难”与《独立评论》的创刊

三、如何使学术教育成为建国的力量

四、学科规划之例证:心理学及其他

五、知识阶层的动向

六、小结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5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