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工实习(第2版)》由吴建华主编,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①目标明确。教材主要适用于高等工科学校学生。
②图文相间。针对使用教材的读者是刚刚入校的学生,因此采用他们能够读懂的文字形式和能够看明白的图片方式,最大限度地通过感官刺激,使他们在实习中不会感到陌生。同时本书注意跟踪前沿技术发展,力求反映新理论、新思想、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
③学生为本。本教材既按照教育部专业指导委员会要求,覆盖了本课程全部内容,又结合一般工科院校学科特点和专业特色以及各校金工实习时间的长短不同,尽量给学生一个较为系统和完整的金工技术介绍。学生既可用于实习使用,也可作为日后专业基础知识的充实参考。
④留下空间。本书力求从主观上以新思想、新体系、新面孔出现在读者面前,在给读者留下思考想象空间的同时,也给作者本人留下探索以及其他可能尚未认识到的问题乃至缺点甚至错误的改正空间,因此敬请读者不吝赐教,以便再版时修正和完善。
《金工实习(第2版)》由吴建华主编,是根据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工科院校“金工实习教学基本要求”的精神,并结合培养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需要及实践教学的特点编写而成的。
本书主要介绍金工实习基础知识以及铸造、锻压、焊接、热处理等热加工实习内容和切削加工基础知识及车工、铣工、刨工、磨工、钳工、特种加工与数控加工等冷加工实习内容;同时,还包括量具、加工质量分析和技术经济分析等内容。
本书突出实用,注重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适当加大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等内容在金工实习中的比重。
《金工实习(第2版)》既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和非机械类本科生的金工实习教材,也可作为高职高专、成人教育等同类专业学生的实习教材(学时以3~4周为宜)。同时也可用于金属工艺学等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参考用书,为后继专业课的学习提供丰富的机械制造方面的感性知识。
绪论
第1章 铸造
第1节 铸造实习的目的和要求
第2节 概述
第3节 型(芯)砂
第4节 造型
第5节 合金与铸铁
第6节 铸件浇注、落砂、清理及缺陷分析
第7节 特种铸造
第2章 锻压
第1节 锻压实习的目的和要求
第2节 概述
第3节 金属的塑性变形
第4节 坯料加热和锻件冷却
第5节 自由锻造
第6节 模型锻造
第7节 锻件缺陷分析
第8节 板料冲压
第9节 其他压力加工方法
第3章 焊接
第1节 焊接实习的目的和要求
第2节 概述
第3节 焊条电弧焊
第4节 气焊和气割
第5节 其他焊接方法
第6节 焊接件缺陷分析
第4章 热处理
第1节 热处理实习的目的和要求
第2节 概述
第3节 常用的热处理方法
第4节 常用的热处理设备
第5节 钢的火花鉴别和硬度测定
第5章 量具
第1节 游标卡尺
第2节 千分尺
第3节 百分表
第4节 万能角度尺
第6章 切削加工基础知识
第1节 切削加工的分类与刀具
第2节 工作运动与加工表面
第3节 机床的组成与传动
第4节 切削力与切削热
第5节 切削加工质量评价
第6节 切削加工的一般步骤
第7章 车削
第1节 车削实习的目的和要求
第2节 概述
第3节 车床
第4节 车刀及其安装
第5节 工件安装及车床附件
第6节 车床操作
第7节 车削基本工艺
第8节 车削工艺举例
第8章 铣削
第1节 铣削实习的目的和要求
第2节 概述
第3节 铣床
第4节 铣刀及其安装
第5节 铣床附件及工件安装
第6节 铣削基本工艺
第7节 齿轮齿形加工
第9章 刨削、插削、拉削、镗削和磨削
第1节 刨削、插削、拉削、镗削和磨削实习的目的和要求
第2节 概述
第3节 刨床
第4节 刨刀
第5节 工件的安装
第6节 刨削基本工艺
第7节 插削
第8节 拉削
第9节 镗削
第10节 磨削
第10章 特种加工与数控加工
第1节 特种加工与数控加工实习的目的和要求
第2节 特种加工
第3节 数控加工
第11章 钳工
第1节 钳工实习的自的和要求
第2节 概述
第3节 划线
第4节 錾削
第5节 锯切
第6节 锉削
第7节 攻螺纹和套螺纹
第8节 刮削
第9节 装配
第10节 钻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