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献廷,笔名一丁,河南省平舆县射桥镇人。1940年生,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曾是支农50多年的老知青、共产党员、工程师、农民。北京水电学院肄业。1960年留校工作。1961年响应党的“精简机构,充实农业”的号召,回乡支农当社员,不久任生产队长。后受命创办公社“农业学校”,任校长。
《甜到悲伤》是作者的中短篇小说选集,内容包括《雨雪交加》、《筑巢引凤》、《转正》、《同学》、《屠》、《机关算尽》、《多子多福》、《儿呀!女呀》、《姐妹俩》、《寡母的养老钱》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甜到悲伤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臧献廷 |
出版社 | 河南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臧献廷,笔名一丁,河南省平舆县射桥镇人。1940年生,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曾是支农50多年的老知青、共产党员、工程师、农民。北京水电学院肄业。1960年留校工作。1961年响应党的“精简机构,充实农业”的号召,回乡支农当社员,不久任生产队长。后受命创办公社“农业学校”,任校长。 《甜到悲伤》是作者的中短篇小说选集,内容包括《雨雪交加》、《筑巢引凤》、《转正》、《同学》、《屠》、《机关算尽》、《多子多福》、《儿呀!女呀》、《姐妹俩》、《寡母的养老钱》等。 内容推荐 《甜到悲伤》是河南作协会员一丁(臧献廷)的中短篇小说选集,内容以青春励志的感人故事为主,体现了主人公急人之急,帮人之困,扶人之危,助人之乐的精神。《筑巢引凤》、《雨雪交加》、《同学》、《灵丹妙药》等作品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关心下一代成长的深切情怀和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的忧思。 翻开《甜到悲伤》一起来阅读吧! 目录 雨雪交加 筑巢引凤 转正 同学 屠 机关算尽 多子多福 儿呀!女呀 姐妹俩 寡母的养老钱 吃 抠门先生 灵丹妙药 衣冠冢 马大汉 试读章节 雨雪交加 这一天,艳阳高照,春风和煦。 一座雄伟的刚落成不久的钢筋水泥结构的现代化大桥——陶台铺大桥,挺立在我的面前,这是我们家乡最宏大的现代化建筑。今天是我平生第一次徒步从这个地方过桥回家,心潮彭湃,感慨万千。我健步迈上桥面,举起双手,面对暖阳高呼:“啊,天堑变通途了,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我已经七年没有回过故乡了。这七年中,有四年时光是在学校度过的。当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百废待兴,经济困难,可为了培养建国人才,国家还是给我们学生每人每月发十五块钱助学金:伙食用去十二块,留下三块买牙刷牙膏和学习用品。就这样,一学期下来,我还能省下几块钱买件衣服穿呢。 每逢寒暑假我是多么期盼着回乡看望父母和乡亲,看看家乡故土的变化啊!然而离家数千里,却总因凑不到往返的路费,我的希望化成泡影。毕业后,我又被分派到一个单位名称和所研究的项目名称都是用代码的白山黑水之地,距离家乡更遥远了。虽然有了工资,一个月也只是五十元多一点儿。除去个人生活费用,再给父母及有关的亲朋寄去一些,也很难攒下回乡的往返路费。所以只好又强忍了三年,节衣缩食才攒够了回乡探亲的费用。 时隔七年,家乡面貌变化非常大,我心里很高兴。县城的街道宽了,直了,还种了很多绿树和花草;茅草房瓦房变成了楼房,人群中面黄肌瘦穿戴破破烂烂的人不见了,商店里的货物品种也多了,饭店里的饭菜品种也多了起来,猪牛羊鸡鸭鱼等肉类也不缺了。村庄里也有了里生(土坯)外熟(砖砌)的瓦接檐的房子或瓦房了。这些都是离家上学走时所不敢想象的。 向行人打听了一下回家道路的情况,更让我振奋:到我们公社的公路路基已经修好了,很快就要铺柏油跑汽车了;由西向东横在我们公社南边的天堑——洪河,上面的大桥也建好了。行人和汽车以及大小车辆都可以直通过去了,结束了世世代代人们过河要靠小木船摆渡或凫水泅渡的历史。行人可以步行或骑自行车或坐其他车辆从大桥上通过了。我也能自由自在地徒步通过大桥回家了。 现在,我站在横跨在洪河南北两岸高高的大桥上,放下行李,取下近视眼镜,仔细地擦了擦戴上,我要好好地看一看家乡世世代代人期盼了千百年的空前建筑:这是一座双车道的钢筋水泥结构的轻型桥梁,两边的栏杆也是钢筋水泥结构的。结构合理适用,造型精美大方,我为家乡桥梁建筑人才的精湛技艺感到由衷的叹服。 我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凭栏远眺,下游的河湾弯少了,河面宽了;河水清澈,缓缓东流;两岸的河坡上面青草翠绿,成群的白山羊和黄牛正在享受美餐;河边浅水处不少白色艳洁的鹭鸟在专注地捕食;牧羊人甩着响鞭,唱着河南梆子,悠然自得,人和自然和谐地融和在一起,全然不是我记忆中的那个萧条景象了。看来这些年来政府在治理和疏通河道,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方面是下了大功夫的,家乡人的生活和精神面貌正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 感慨之余,低头凝思,泪水禁不住流了下来,上初中时在这里过河所经历的终生都难以忘怀的惊险一幕又重浮脑际: 那是一九五四年农历三月的一个周日上午,雪花飘飘雨点阵阵,当地人叫雨搅雪,整个天空灰蒙蒙的,看不到人影,到处一片沉寂。 周六的下午,下罢第一节课,班里生活委员就代表学校大伙宣布停我的伙了,交代我必须回家拿钱,同时被停伙人员的名单也贴在了伙房的门口墙上,再不交伙食费就不让在大伙里吃饭了。我自知没有钱交,回家也拿不到钱,因为上个星期天回去,爹爹跑了好几家才为我借到了一块二角钱,所以就惆怅万分,硬着头皮没有回去。 星期天一起床,我就站到了班主任老师的住室门外,等他起床后向他借点伙食费,如果他不借给,就求他替我给学校管伙的人说句求情话,让我再吃一个星期,因为下个星期我的每个月两块五的助学金就下来了,可以顶上。 班主任起床后,我向他说明了缘由,只向他暂借一块钱。他说没有钱,一个月几十块钱,还要养活五个孩子,供应三个上学的,他手里实在没有钱。我就求他和管伙的说句话,让我再吃一个星期,可班主任说他不能开这个口,因为有制度,不让班主任为自己班里学生求情说话。 我故意看着灰沉沉的窗外说:“老师你看,天要下雨了,我又没有雨伞。二十多里路,我穿一身棉衣,淋透了怎么办呢?” 老师难为情地说:“我也没有伞,你去找同学借一借吧。” 那年我十四岁,不懂事理,一赌气就往家走去。我的家在学校的北方。灰黑色的云雾弥漫了天空,越阴越重,走到半道就飘起了雪花,接着雨点也下起来了,而且越下越大,我只好顶风冒雨雪前行。泥路很滑,脚上穿的是继母给我做的手工布鞋,又没有系鞋带,鞋是一步一掉。不多时,穿身笨重棉袄的我满身是汗,只好解开衣扣,手掂着两只沾满泥浆的布鞋,顶着雨雪,喘着气艰难地往家走。 我感到时间特别地漫长,路特别地遥远。我想要是自己像鸟儿一样有双翅膀,一下飞到家该有多好啊!这时候我感到又饿又累,一步也不想走了。头天晚上吃的秫面窝头,我虽然一下吃了四个,但不顶饿,加上早饭又没吃,快到晌午时候了,我却一口饭未进。侥幸的是,我来到了一块带豌豆的麦地里(就是把小麦和豌豆掺在一起种在地里),嫩豌豆秧是可以生吃也可以熟吃的。我像是见到了救命的菩萨,掐着被雨雪水冲洗得干干净净的豌豆秧大把大把地嚼起来。吃了一阵,我觉得有些力气了,就又向前走去。 雨雪越下越大,东北风越吹越劲。P1-4 序言 奉献在读者面前的这本小书,是我花了数年时间写出来的。我是个老知青、老农民,今年七十多岁了,也可以说我是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写出来的。因为从《雨雪交加》的内容看,写的是一九五四年春天发生的事,迄今已经近六十年了。文中的前面部分是我的亲身经历。《筑巢引凤》的内容,也基本上是我个人经历过的事情。其他的或目睹,或耳闻,也基本上有其事。当然了,作为小说,虚构、借鉴的地方也不少。因此,我深切地体会到,写东西没有自身生活的积累,经年的储备,反复地咀嚼品味,弄清其来龙去脉,是写不出能给读者以启发、引导,并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东西的。 当然我也不是刻板地认为,要自己经历的事情若干年以后再去写,不是的。我之所以如此,是由我自身的特殊人生背景造成的,年轻时没有条件,想写不能写。如果我青年时期能有写作条件,也不至于七十多岁了才出作品。做什么事都是要讲时间、地点、条件的。我国著名作家刘绍堂十一岁就出作品了,俄国作家肖霍洛夫十六岁就开始写《静静的顿河》。我更不主张事必躬亲,去搞形而上学的那一套。虚构、借鉴、移植、嫁接等艺术手段都是需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我的作品中也是屡见不鲜的。 大冢一定能从书里不少篇中看到,它们多是“带刺儿’’的。我想这正是我写作的目的。著作者的责任就是要深入生活,了解生活.探索生活,剖析生活,认识生活,从中找出让读者认可的,能引起他们共鸣的有益于文明进步的东西,把那些腐蚀人们健康灵魂,败坏社会道德风尚的东西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让人们看清楚它的丑恶本质,认清它,远离它,唾弃它,使人们彼此间真诚坦白,互敬互爱,团结友好,急人之急,帮人之困,扶人之危,助人为乐,逐步走向真正意义上的文明生活。人应当有科学的崇高的精神信仰,纯洁美好的道德情操,健康向上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这些都是我在写作中一贯遵循的,过去出版过的东西是本着这种精神去写的,现在的这本集子中这个精神也贯彻始终,今后也将会继续遵循这个精神去写。 这本集子里面的东西可以说是村夫老叟之俗说,糠秕充斥,望读者不吝指教。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