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历史的回顾(毛泽东外事活动纪实)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马列著作
作者 邸延生
出版社 河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邸延生编著的《历史的回顾——毛泽东外事活动纪实》从延安时期毛泽东接受美国记者斯诺采访写起,至1976年5月最后一次接见外宾——巴基斯坦总理布托为止,详细地记述了毛泽东的外事活动,以及在国内和国际风云变幻背景下处理国际关系时淡定自若的智慧和风采。其中,包括倡导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开启中美“破冰之举”、推动中国重返联合国等重大国际历史事件,展现了毛泽东放眼世界的全球战略、叱咤风云的革命豪情、纵横捭阖的超人智慧。毛泽东不仅创建了新中国,改变了中国贫穷落后的状况,而且开创了新中国外交的新时代,使积贫积弱的中国傲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毛泽东为国家、为民族、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利益而不懈奋斗的人生追求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内容推荐

《历史的回顾——毛泽东外事活动纪实》由邸延生编著。

毛泽东不仅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同时更是20世纪中出现的最为杰出的世界伟人。毋庸讳言,任何一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纵然毛泽东是伟人,也不除外。但伟人的成长,其性格、理想、抱负、胆略、情操、胸怀、神采和风范的形成,是和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他所经历的历史事件分不开的。同样的社会环境和同样的社会经历,不一定就能造就出同样的人。其中很重要的,还要在于“这个人”本身认识事物的能力、分析事物和判断事物的方法,以及他是否具备远见卓识、于包罗万象的纷杂事物中能够提纲挈领、缕析分亳的气质和智慧。然而一个人气质和智慧的形成,还在于这个人从幼年时所继承的民族文化传统、他后来的学习态度以及他全部的精神世界。《历史的回顾——毛泽东外事活动纪实》这部书,集中展现了毛泽东所独具的人格魅力的形成和他所处的那个社会环境以及他所经历的那个年代,磨练并造就了毛泽东的伟人气质,意在帮助热爱毛泽东的人们能够更加详细地了解毛泽东和感知毛泽东。

目录

第一篇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充分体现民族魂 为国为民日夜操劳提纲挈领掌舵人

1.斯诺初到根据地毛泽东畅想访美

2.史沫特莱到延安集会盛赞斯大林

3.电贺苏军夺胜利迎美国总统特使

4.反对美援国民党米高扬到西柏坡

5.中苏会晤谈国是辣椒比酒味更浓

6.驳斥美国自皮书苏联承认新中国

7.丰泽园内议访苏毛泽东准备出访

8.毛泽东率团离京满洲里父子话别

9.驰骋远东抒心志 冰天雪地展豪1青

第二篇 冒严寒不远万里率团首访莫斯科 面对斯大林力争国家主权卫原则

10.代表团到莫斯科毛泽东见斯大林

11.中苏间首次会谈 两巨人相互周旋

12.贵宾别墅议国事代表团呈献寿礼

13.再次会谈起波澜 斯大林拖延时间

14.毛泽东答记者问赴列宁格勒参观

15.驳斥美国国务卿 餐桌上拒吃“死鱼”

16.三次会谈结硕果条约内容细斟酌

17.中苏结盟惊世界 斯大林破例出宫

18.《国际歌》声震寰宇代表团离莫斯科

第三篇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华民族作牺牲 维护社会主义阵营团结再访莫斯科

19.发号召打败美帝 下决心抗美援朝

20.志愿军人朝参战毛岸英壮烈牺牲

21.中朝大败美国兵停战谈判多指示

22.斯大林赞毛泽东毛泽东悼斯大林

23.和平共处五原则 赫鲁晓夫初访华

24.中苏共度“蜜月期” 苏共否定斯大林

25.中央召开紧急会毛泽东彻夜难眠

26.米高扬再次来华帝国主义“纸老虎”

27.东欧局势不稳定中国积极想对策

28.中苏关系笼阴影毛泽东拍案抗衡

29.中国代表团访欧苏联代表团访华

30.率团二次访苏联毛泽东独领风骚

31.召开共产党会议莫斯科发表宣言

32.莫斯科会议结束毛泽东率团回国

第四篇 图自强远交近守支持弱小国家弱小民族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朋友遍五洲

33.赫鲁晓夫来访毛泽东谋划东南

34.首都北京迎国庆 颐年堂主义之争

35.发导弹显示国威写信谈国际形势

36.撰文论列宁主义 中国朋友遍五洲

37.“炮轰”艾森豪威尔 讲话驳赫鲁晓夫

38.笑语中会见斯诺 电话中批驳苏共

39.武汉见蒙哥马利通知周恩来回国

40.复信给苏共中央开会谈边界问题

41.国际风云多变幻 中印边界打反击

第五篇 四海翻腾云水怒国内外形势多变幻 五洲震荡风雷激毛泽东抗衡帝修反

42.赫鲁晓夫挑事端中苏展开大论战

43.西湖岸边写驳论发表文章批苏共

44.先后发表公开信两党论战再升级

45.相互驱逐外交官毛泽东发表声明

46.中共连续发评论中苏关系趋恶化

47.苏斯洛夫发指控中苏两党再论争

48.罗马尼亚提建议中共中央发“九评”

49.北部湾风云突变中苏关系近决裂

50.勃列日涅夫上台发声明支持刚果

51.斯诺再见毛泽东柯西金途经北京

第六篇 纵观世界革命风云毛泽东豪情满怀 大力支持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

52.评莫斯科三月会议 中国组建援越部队

53.胡志明见毛泽东友谊关口送英雄

54.发表声明援越南 外宾面前赞陈毅

55.抨击苏共新领导提抗议警告美帝

56.拒赴苏共党代会百忙中关注华侨

57.援越抗美不动摇盛赞阿尔巴尼亚

58.亲切会见巴卢库接见刚果访华团

59.判处印度间谍罪 支援非洲修铁路

60.中印边界再还击 电贺越南夺胜利

第七篇 谦虚谨慎以诚相待真心实意交朋友 破封锁开国门谋求民族自强新领域

61.谦虚谨慎搞外交小小芒果传友谊

62.苏军侵犯珍宝岛 援越战士凯旋归

63.深切怀念胡志明 中苏两国各撤军

64.西哈努克到北京太空奏响《东方红》

65.发表“5·20”声明派工兵援助老挝

66.斯诺三见毛泽东中国高炮传捷报

67.毛泽东“破冰之举” 展开乒乓球外交

68.基辛格秘密访华妥善处理“9·13”

第八篇 中国重返联合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提出三个世界理论拓宽发展新格局

69.中国重返联合国炮轰美军B-52

70.钓鱼岛重申主权尼克松飞抵北京

71.尼克松见毛泽东中美发联合公报

72.会见班达拉奈克 田中角荣访中国

73.基辛格三次访华会见越南代表团

74.书房邀见基辛格下决心出兵南海

75.西沙之战夺胜利谈三个世界划分

76.邓小平出席联大带病坚持见外宾

77.西贡解放发贺电临终前不忘南沙

试读章节

1.斯诺初到根据地

毛泽东畅想访美

1935年10月中旬,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了艰苦卓绝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之后,终于到达了陕北革命根据地。

12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瓦窑堡举行会议,毛泽东出席并讲话。会议根据中国时局,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等,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和方针。

27日,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系统地阐明了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和方针。

瓦窑堡会议和毛泽东的报告,解决了遵义会议未能解决的党的政治路线和策略问题,用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和政策武装了共产党人的思想,给中国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1936年5月,抗日救亡运动已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发展起来……

6月,毛泽东随中共中央机关从瓦窑堡迁往保安。

7月15日,保安城里突然来了两个黄头发的外国人,一时间成了轰动的新闻,成为中央机关、红军大学、当地群众谈论的中心。有人说这两个外国人是毛泽东请来的客人,有人却说可能是蒋介石派来的“密探”,还有人说也可能是外国的传教士。其实这是两位来自美国的记者,一位名叫埃德加·斯诺,另一位名叫马海德。

面对众说纷纭,共产党中央和毛泽东对斯诺和马海德能够冒着生命危险前来根据地采访,不仅表示了热忱的欢迎,而且极为重视。

第二天,毛泽东穿了一件打了补丁的旧军衣,在他自己居住的窑洞里热情地接见了这两位来自大洋彼岸的客人——这是毛泽东第一次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身份会见外国友好人士。

当两位客人在窑洞内坐下以后,毛泽东吸着烟对斯诺来了一个“开场白”:“我们欢迎你到我们这里来。周恩来同志来电介绍说,你是一位对中国人民友好的记者,相信你会如实报道我们的情况。”然后接着说,“任何一位新闻记者来我们根据地采访,我们都是欢迎的。而不许新闻记者到我们这里来的,恰恰是国民党反动派。你可以到根据地的任何一个地方去采访,凡是你看到的都可以报道,不限制你们的采访活动,而且要尽可能给你们提供方便和帮助。”

负责翻译的吴亮平翻译了毛泽东的话,斯诺感到很惊奇,毛泽东朴实无华的语言令他信服,毛泽东平易近人的作风令他感到亲切;更是由于毛泽东当面表示了给他采访自由,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他赶忙站起身来,激动地说:“我会公正、如实地向全世界报道你们的情况的!”

接着,毛泽东回答了斯诺提出的一些问题,吴亮平进行翻译,斯诺用英文记录,马海德坐在旁边听;毛泽东深入浅出地讲解,叙述诸多事件时多是风趣横溢,听得两位年轻的美国人简直入了迷、忘记了时间……

斯诺和马海德对毛泽东所具有的渊博知识所钦佩,对毛泽东如此熟悉政治、军事、历史、地理、文学、哲学等诸多事物和其深邃的内涵所赞叹。斯诺通过翻译问毛泽东:“主席先生,听说你每天都要工作十三四个小时,经常工作到深夜,有时天亮了才休息,难道你的身体是铁打的?就不知道疲倦吗?”

毛泽东微笑着回答了客人的提问:“这是我少年时经常参加田地里的劳动,当学生时坚持长跑、爬山、游泳等活动锻炼出来的,不过不是铁打的。”

接下来,在谈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诸多问题时,毛泽东向斯诺做了较为详尽的述说:

“如果中国打败了日本,这将意味着中国人民大众已经觉醒了,已经动员起来了,并已取得了独立。因此,帝国主义的主要问题也就得到解决了。

“中国想要成功地反对日本,也必须争取别的国家的支援。但是,这并不是说,没有外援,中国就无法和日本进行战争;也不是说,我们必须等到有了同外国的联盟才能开始抗战。

“中国蕴藏着极其巨大的潜力,这些力量,在一个伟大的斗争时期是能够组织起来投到强大的抗日战线上去的。

“中国人民是不会向日本帝国主义屈服的。我们深信他们会把他们的巨大潜力动员起来,投到抗日的战场上去的,他们会全力以赴地去对付侵略者的挑战。在这场斗争中,最后胜利必定属于中国人民……”

在谈及中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条件时,毛泽东指出:

“第一是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二是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三是日本国内人民和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运动的兴起。就中国人民的立场来说,三个条件中,中国人民的大联合是主要的。

“如果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力地发展起来,横的方面和纵的方面都有效地组织起来,如果认清日本帝国主义威胁他们自己利益的各国政府和各国人民都给中国以必要的援助,如果日本的革命起来得快,则这次战争将迅速结束,中国将迅速胜利。如果这些条件不能很快实现,战争就要延长。但结果还是一样,日本必败,中国必胜。只是牺牲会大,要经过一个很痛苦的时期。”

谈到红军和红军的战斗力,毛泽东充满了自信地说:

“红军通过自己的斗争,从军阀手中赢得了自由,成为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抗日义勇军从日本压迫者手中赢得了自由,并以同样的方式武装了自己。如果中国人民都得到训练、武装和组织,他们也同样能成为一支战无不胜的力量。

“我们的战略方针,应该是使用我们的主力在很长的变动不定的战线上作战。中国军队要胜利,必须在广阔的战场上进行高度的运动战,迅速地前进和迅速地后退,迅速地集中和迅速地分散。这就是大规模的运动战,而不是深沟高垒、层层设防、专靠防御工事的阵地战。这并不是说要放弃一切重要的军事地点,对于这些地点,只要有利,就应配置阵地战。但是转变全局的战略方针,必须是运动战。”

毛泽东和斯诺、马海德的谈话一直延续到了深夜两三点钟,斯诺和马海德满怀着感谢的心情和丰硕的收获,恋恋不舍地向毛泽东告别;毛泽东将他们送到了窑洞门口,并用英语对他们说:“Good night!”

在接下来的数天时间里,毛泽东又同斯诺、马海德进行了多次交谈,详细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和个人的革命经历。

在采访中,经斯诺提议,毛泽东换穿了一件深蓝色的军上衣,头上戴了一顶整洁的红星八角军帽——斯诺为毛泽东拍摄了一张照片,同时拍摄了保安的远景和眼前的窑洞……

P3-5

序言

毛泽东离开我们已经37年了。37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后来人在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道路上继往开来,使中国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但作为新中国的开国领袖,毛泽东的思想和有关他生前的一切,至今依然牵动着亿万中国人民的心。

人们怀念毛泽东,不单单因为他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同时他还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子;他心中时刻想着人民,他教导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他提倡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他要求共产党的干部在工作中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他关心人民,热爱人民,把人民的疾苦时刻挂在心上;他指示党的干部脚踏实地工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他不仅这样要求别人,同样也这样要求自己,并更为严格地这样要求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和他的子女;工作中他不搞特殊,生活中克勤克俭,反对任何形式的铺张浪费,痛恨官僚作风和贪污腐化。可以亳不夸张地说,在毛泽东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优良传统和美德,他有着常人所没有的崇高的人格魅力,包括他的喜怒哀乐……

我曾多次到毛泽东的原卫士长李银桥的家中去,并经常同全家人一起去看望毛泽东的小女儿李讷,也曾多方面接触过原中央办公厅、中央警卫局和中央警卫团的一些老同志,他们对毛泽东的感情至深,一谈起毛泽东来就激动不已。现任中华老人文化交流促进会会长古今生同志,年轻时曾在中央警卫团工作,2005年春我应邀出席海峡两岸退役将领茶话会,同他在全国政协礼堂交谈,话题总围绕着毛泽东,大半天的时间过去了,谈的依然是毛泽东,或慷慨激昂,或泪流满面。

毛泽东不仅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同时更是20世纪中出现的最为杰出的世界伟人。毋庸讳言,任何一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纵然毛泽东是伟人,也不除外。但伟人的成长,其性格、理想、抱负、胆略、情操、胸怀、神采和风范的形成,是和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他所经历的历史事件分不开的。同样的社会环境和同样的社会经历,不一定就能造就出同样的人。其中很重要的,还要在于“这个人”本身认识事物的能力、分析事物和判断事物的方法,以及他是否具备远见卓识、于包罗万象的纷杂事物中能够提纲挈领、缕析分亳的气质和智慧。然而一个人气质和智慧的形成,还在于这个人从幼年时所继承的民族文化传统、他后来的学习态度以及他全部的精神世界。《历史的回顾——毛泽东外事活动纪实》这部书,集中展现了毛泽东所独具的人格魅力的形成和他所处的那个社会环境以及他所经历的那个年代,磨练并造就了毛泽东的伟人气质,意在帮助热爱毛泽东的人们能够更加详细地了解毛泽东和感知毛泽东。  前些年社会上流传一句话,说“毛泽东是人,不是神”;纵观毛泽东的一生,不难看出,毛泽东不是神,但也不是普通的人。因为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许多可歌可泣的优良作风,集大智大勇、大韬大略、刚柔并济于一身,并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

今年恰逢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为纪念毛泽东,河北人民出版社整合了我所撰写的《历史的真迹——毛泽东风雨沉浮五十年》《历史的真言——李银桥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纪实》《历史的风采——毛泽东在1947--1965}和《历史的回顾——毛泽东外事活动纪实》四部书稿结集出版。其中《历史的真迹——毛泽东风雨沉浮五十年》一书,新华出版社曾于2002年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出版发行,并于2003年、2006年两度再版。这次经由河北人民出版社整合后结集出版,遂将书名改为《历史的足迹——毛泽东在1893--1947},并将新华出版社于2000年出版的《历史的真言——李银桥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纪实》更名为《历史的追述——毛泽东和他的卫士长》,特在此加以说明。书中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还望广大读者不吝赐教!

邸延生

2013年6月27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7:0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