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朝戈金/1
序二/阿来/3
艺人篇
第一章 从集体记忆到个体记忆
——对格萨尔故事歌手及其身份的再检讨/3
一、从诗性智慧到族群记忆/3
二、从集体记忆向职业化演述的转变/13
三、职业化和半职业化向多重身份的转变/19
第二章 格萨尔故事演述人之称谓与类型的阐释及批评/24
一、“艺人”与“诗人”之辨/24
二、“艺人类型”之辨/30
第三章 格萨尔故事歌手的田野个案与发微/38
一、丹增扎巴与“智态化”叙事/38
二、游离于诗性世界与“文本化”世界的边缘
——’90后大学生艺人斯塔多吉的现实及其困惑/56
文本篇
第四章 藏族的原初诗性思维与前史诗时代/115
一、史前时代的诗性智慧/115
二、神话历史化:与史诗擦肩而过/122
第五章 从诗性到理性:《格萨尔》史诗的“文本化”历程/150
一、外层形态之演进/152
二、内层形态之演进/153
第六章 伏藏《格萨尔》史诗文本形成及其特点/166
一、佛教的伏藏传统与史诗的关系/166
二、伏藏史诗文本的形成/171
三、伏藏史诗文本的特征/174
第七章 伏藏文本中的“智态化”叙事模式/181
一、传承与属性:智态化文本的叙事特质/183
二、“自撰口述性”:智态化文本的文类性质/187
三、创作语境与认知模式:智态化文本的主体意识/193
语境篇
第八章 不同历史文化时空下的《格萨尔》史诗诸形态/201
一、前史诗时代的文化语境/201
二、边缘的活力:从诗性智慧到佛教化/208
第九章 佛教化与书面化语境下的《格萨尔》史诗传统,212
一、佛教化:史诗的困境/212
二、历史文化语境下的史诗佛教化问题/213
第十章 后现代社会语境下的《格萨尔》史诗传统/221
一、后现代消费文化消弭了艺术创造的原动力
——以才让旺堆为例/224
二、城市化空间使艺人的诗性思维颓败
——以玉梅为例/227
三、标准化教育和书面至上观念稀释了口头传统的纯洁性,并使史诗文
本固化
——以丹增扎巴为例/232
第十一章 当代语境下的《格萨尔》史诗多重价值及其保护实践/243
一、《格萨尔》的社会文化价值/243
二、对《格萨尔》史诗的多重保护实践/247
第十二章 对于《格萨尔》命运的当代思考/251
一、《格萨尔》文化品牌与“空心文化”/252
二、保护《格萨尔》文化生存的语境问题/255
三、关于《格萨尔》的多重化存在形态与当代学术任务/258
附录/260
一、多学科视野中的《格萨尔》故事歌手的演述传统及其
阐释方法纲要/260
二、镜像与阐释:《格萨尔》圆光艺人及其演述方式/273
参考文献/288